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是一种嗜肝RNA缺损病毒,其复制和表达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其它嗜肝病毒(如鸭乙型肝炎病毒,旱獭乙型肝炎病毒,土拨鼠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它能引起自亚临床型至暴发型肝炎的各种临床类型的急、慢性肝病,并对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脏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产生重要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抗原在尸检肝组织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定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多重PAP法.结果:18例尸检肝组织中,4例肝内胆管发现HFRS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肝内大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小胆管的上皮细胞中.抗原阳性物质呈细颗粒状,定位于胆管上皮细胞核上区的胞质中.结论:陈旧尸检肝组织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胞浆中存在HFRS病毒抗原.可能随胆汁排出在粪便中成为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3.
肝炎病毒肝外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炎病毒曾被认为是一种嗜肝病毒。近几年,人们已经在许多肝外脏器或组织中发现了肝炎病毒的存在,证明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它不仅能造成肝外相应脏器的损害.而且是肝炎复发或慢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容易造成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们研究的较多,现将近几年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嗜肝DNA病毒主要由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以及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组成,可引起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细胞癌(HCC)。本文将对近二年来国外学者就嗜肝DNA病毒分子生物学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的HLA-Ⅱ类抗原相关性免疫发病机制,对4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肝内HLA-Ⅱ类抗原和HCV,NS3抗原的表达。1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例肝内HLA-Ⅱ类抗原表达呈阳性,其阳性程度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9)和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15/17)。10例患者肝细胞内HCV,NS3抗原阳性,其中6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中无HCV,NS3抗原阳性。尽管在HCV,NS3抗原阳性肝细胞表面未发现HLA-Ⅱ类抗原,但HLA-Ⅱ类抗原阳性表达明显与肝组织损伤的严重性有关。因此肝内HLA-Ⅱ类抗原的表达可能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的HLA-Ⅱ类抗原相关性免疫发病机制,对4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肝内HLA-Ⅱ类抗原和HCV,NS3抗原的表达。1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例肝内HLA-Ⅱ类抗原表达呈阳性丙型肝炎其阳性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9)和慢性乙型有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10直细胞内HCV、NS3怕阳性,其中6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乙型和丙型肝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仅感染人和黑猩猩。该病毒也在土拨鼠、地松鼠、北京鸭中检出,这些病毒总称为嗜肝DNA病毒,为直径42nm的病毒颗粒,其主要成分为外膜蛋白的表面抗原(HBsAg)病毒DNA及形成复合体的核心抗原(HBcAg/HBeAg)。病毒DNA由正链和负链的双股环状DNA分子组成。负链全长约3.2kb,其5′末端结合着一个蛋白分子。正链长度为负链的50~100%。两条链分别由11个碱基序列同向重复相连(DR1和DR2),具有一个约220个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郎振为白金花孟忻张士杰李俊强李德新刘毅为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与Fas抗原表达的相互关系,我们应用抗-Fas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HGV/GBV-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一HGV/GBV-C感染者肝组织中该病毒核酸定位及相关抗原表达,探讨HCV/GBV-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单一HGV/GBV-C感染者经肝穿获得取肝组织常规病理诊断,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病毒RNA,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毒相关抗原表达。结果 病理诊断急性肝炎8例,慢性肝炎4例。HGV/GBV-CNS5抗原检出阳性率为66.67%(8/12),阳性信号主要  相似文献   

10.
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转染的He_pGα细胞(2、2、15细胞)接种于裸小鼠,2~8周后可形成肿瘤,其血清中可检知Dane粒子,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活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乙型肝炎e抗原,在36%的裸小鼠中可形成乙型肝炎病毒芯髓抗原的抗体。经电镜及免疫酶等技术检查,从肿瘤中可检出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芯髓抗原和e抗原。原位杂交试验和Southern blot试验表明,在瘤体内可检出乙型肝炎病毒DNA。将瘤体组织碎片或衍化的细胞系注射接种,仍可增殖成瘤。带瘤小鼠的肝脏及接种对照细胞系的小鼠的血清和组织则均未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土拨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月龄的土拨鼠进行颈外静脉注射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使用两个剂量(高剂量:2.5×107 WID50;低剂量:5×106 WID50)感染,感染后在不同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中病毒DNA拷贝数,ELISA测定血清中WHsAg和WHcAb,并监测AST和ALT,肝脏活检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WHsAg观察肝脏内病毒分布。结果感染后16周内,土拨鼠肝脏酶学AST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土拨鼠血清内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周开始升高,16周达到高峰期,随后,低剂量组的病毒载量开始下降,而高剂量组的病毒载量仍接近106拷贝/ml。感染动物血清内可检测到WHsAg和WHcAb,肝脏病理切片显示小灶性肝细胞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及散在出血的急性肝炎症状,胞浆内可见WHsAg阳性分布。24周时,低剂量组土拨鼠血清内WHsAg和病毒DNA无法检出,提示其为急性自限性肝炎;高剂量组土拨鼠血清内依然可检测出WHsAg和病毒DNA,提示转为慢性感染。结论建立了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感染的土拨鼠模型,提示急性肝炎的病程发展除与土拨鼠感染年龄相关外,也与病毒感染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NS5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ang Z  Fang D  Luo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598-600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抗HGVNS5单克隆抗体对110例血清学病毒标记非甲非戊、乙型及丙型肝炎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的HGV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HGV的总检出率为327%(36/110),非甲非戊、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1%(4/19)、36%(25/69)及32%(7/22);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慢性重型肝炎中HGV的检出率为22%(10/45)、43%(20/47)及33%(6/18),不同血清病毒标志组或病理类型之间其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χ2=431,1.52;P>010,P>025)。HGVNS5Ag主要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浆内表达,阳性肝细胞呈弥漫或大片灶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显示HBsAg或丙型肝炎(HCV)NS3Ag阳性细胞呈单个或小片灶状,多与HGAg阳性细胞位于同一区域内,或在同一肝细胞内表达。结论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GV的感染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丙肝病毒(HCV)感染与我国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以及HCV抗原成分(HCAg的)在HCC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应用鼠抗HCV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CC组织中HCAg的表达,同时检测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40例HCC标本组织中HCAg、HBsAg检出率分别为17.5%(7/40)和70%(28/40),其中单一HCAg阳性者仅1例,HCAg和HBsAg同时存在的检出率为15%(6/40)。镜下见HCAg呈细颗粒状分布于细胞胞浆,HCAg阳性细胞以局灶型分布为主。提示我国部分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确实存在HCV,HCV感染可能是除乙肝病毒以外,导致我国HCC发生的另一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F Zhou  L Zhao  C Liu  X Lei  S Zhou  J Wang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2):126-7, 132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of HCV and the expression of HCV antigen (HCAg) in HCC, immunohistochemical protocol was performed on tumorous liver tissues from 40 patients with HCC to detect HC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for HCAg and HBsAg were 17.5% (7/40) and 70% (28/40) respectively. HBsAg and HCAg wer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in six of 40 cases and only one case had HCAg positive alone in the liver tumorous tissue. The positive signals were localized in diffuse cytoplasm of hepatocytes and the positively stained cell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ocal patter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CV infection did exist in some cases of HCC, so HCV might be a viral risk factor in addition to HBV in the genesis of HCC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新生土拨鼠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后,大部分发展为慢性肝炎,而成年土拨鼠感染后则多发生急性自限性肝炎[1]。本实验目的就是寻找其肝组织中可能导致这种预后差异的关键基因。 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新生与成年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差异,选取目的基因,再通过多个物种序列比对,设计简并引物,在土拨鼠肝组织cDNA中扩增对应基因,测序,再次设计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 与新生土拨鼠相比,成年土拨鼠肝细胞中与钙离子重吸收相关基因DNM1(Dynamin 1)、DNM3(Dynamin 3)及Prkcc(Protein kinase C,gamma)表达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2.65?.25倍,1.90?.34倍,2.94?.54倍。 结论 在钙离子重吸收通路中,以上三个在两组动物肝脏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基因,在新生组与成年组土拨鼠之间也有明显差异。此类基因造成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差别,间接影响其中肝炎病毒的复制。这种表达差异很可能是导致两个年龄段动物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后转归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 ITRAQ)蛋白质组学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穿刺组织中MAN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脏炎症纤维化分期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对照( NC)、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HB)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LC)外周血白细胞中MANF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不同阶段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病毒学和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ANF蛋白主要在肝细胞质中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 NC 组、ASC 组和 CHB 组分别与LC组比较,MANF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MANF mRNA 的表达水平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5×106 IU/L、(1.5×106~2.0×107) IU/L和>2.0×107 IU/L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胆红素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MANF 蛋白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并与其临床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7.
取乙型肝炎患者Delta抗体(抗—HD)阳性血清,经硫酸铵盐析和DE—52柱层析,得到纯化的抗—HD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慢性携带土拨鼠肝炎病毒的东方土拨鼠(Woodchuck)后,取其肝组织制成匀浆,离心后经Sepharose 4B柱,免疫亲和层析柱,获得高丰度的HDAg。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滴度高达1∶10~6。制备成ELISA竞争抑制法检测抗HD试剂盒,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与爱尔兰同种试剂比较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存在状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HGV NS5单克隆抗体对27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尸检肝组织中的HGV等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27例肝组织中检测出HGV NS5阳性6例(22.2%)。HGV NS5Ag阳性着色颗粒表达于残存的肝细胞胞浆内,阳性细胞呈片簇状分布于汇管区周围。6例中4例重叠有HGV或/和HCV感染,肝组织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核酸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应用于土拨鼠肝炎病毒模型的研究。方法分别根据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抗原(WHcAg)和表面抗原(WHsAg)的DNA序列设计13对扩增引物,从中筛选无非特异性扩增及引物二聚体且灵敏度高的引物,用于土拨鼠血清中WHV DNA的Real-time PCR检测。建立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的土拨鼠血清中WHV核酸的Real-timePCR检测方法。结果根据WHsAg基因的5’端设计的一对引物WHVSF1与WHVSR1,检测灵敏度可达1×101拷贝/μL,病毒拷贝数与Real-time PCR Ct值的标准曲线的R2值为0.997,且电泳未见明显非特异性条带及引物二聚体。结论建立了土拨鼠血清中WHV DNA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土拨鼠肝炎病毒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