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抗凝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血透4个月以上的患者29例,随机分成LMWH组(15例)和UFH组(14例),前6个月2组均按个体化在血透中使用UFH抗凝,后6个月前组改为LMWH抗凝,后组继续UFH抗凝,于动脉端血透前1次注射.2组分别于实验时、第6个月、第12个月末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随透析时间延长UFH组血浆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po)B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明显降低.LMWH组第6个月各项参数与UFH组同期相当,而第12个月又恢复至实验时水平且与UFH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维持血透中以LMWH代替UFH长期抗凝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血透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情稳定,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36例,分成UFH组(18例)和LMWH组(18例)。UFH组按个体化使用普通肝素抗凝;LMWH组使用低分子肝素于血透前动脉端1次注入LMWH。两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6个月后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UFH组患者透析半年后TG、TC、LDL-C明显升高,HDL-C降低;LMWF组患者透析半年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结论:长期使用肝素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低分子肝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抗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无明显出血倾向透析龄〉3个月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和普通肝素(UFH)组(17例),于透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普通肝素动脉血路端注射,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次数等一些基本条件相仿,未服用降脂药物。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禁食12h,空腹检测患者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结果两治疗组患者透析前的TG、TC、LDL-c、HDL-c、Lp(a)、apo—Al、apo—B,差异均无显著性。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TG、TC、LDL-c、Lp(a)逐渐降低,其中治疗12个月的TG、TC、Lp(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LDL-c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HDL-c随着透析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治疗前后也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的apo—Al、apo—B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UFH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4.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宁  尹友生 《华夏医学》2001,14(6):796-798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为期2年的长期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4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UFH)组(18例)及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组(22例),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检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及脂酶活性。结果:(1)两治疗组透析前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Lp)(a)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L(apo-AL)水平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脂蛋白脂酶(LPL)活性较对照组低(P<0.05)。(2)LMWH组随透析时间延,LPL,LCAT逐渐升高,TG逐渐降低,而VLDL-c,LDL-c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但与UFH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长期使用RCA代替普通肝素抗凝,不加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障碍,并能部分缓解已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血脂代谢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肝素组与低分子肝素组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成分包括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的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组血清TG、TC下降,HDL上升。肝素组TG、LDL上升,HDL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LDL、TC无明显改变。结论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血液透析可以部分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分子量肝素抗凝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测定26例应用普通肝素(UFH)及38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数量(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进行对比,分别与30例健康体检者PLT及MPV进行比较。测定并比较18例患者自UFH改为LMWH抗凝3个月PLT及MPV的变化。结果UF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P〈0.01);LMW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UFH组及LMWH组间,后者PLT及MPV高于前者,(P〈0.05);自UFH改为LMWH抗凝后,PLT及MPV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可致PLT及MPV下降,UFH尤其显著;UFH抗凝致PLT及MPV下降后改用LMWH抗凝并不能使PLT及MPV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变化及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SLE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将选取的SLE患者按照SLEDAI评分分成活动组和缓解组。同时对3组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1)、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及活动度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结果:活动组和缓解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oA1、TC、HDL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TG、LDL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组与缓解组比较,其ApoA1显著下降(P〈0.05),TG、LDL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组患者Apo与脂质、蛋白代谢及活动性指标测定显示,ApoA1与HDL、前白蛋白、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或0.01);ApoB与TG、LDL呈明显正相关(P〈0.01);ApoA1/ApoB与HDL呈正相关(P〈0.05),与TG、LDL、ESR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SLE患者出现了HDL、ApoA1、TC显著降低,LDL、TG明显升高。表明SLE可引起脂代谢的异常,并且这种血脂水平的变化与SLE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在冠心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c、TG、LDL—C、ApoB、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各项血脂比值的异常率从高至低依次为:ApoA1/ApoB、LDL—C/HDL—C、TC/HDL—C、TG/HDL—C,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的变化在心血管类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不同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46例心血管疾病、71例糖尿病、74例肿瘤患者和76例正常人血清的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共7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组ApoA1、LDL P〈0.01,CH、HDL P〈0.05;心血管疾病组ApoA1、HDL P〈0.01,CH、LDL P〈0.05;肿瘤组lpa P〈0.05,CH、TG、ApoA1、HDL、LDL P〈0.01。结论不同疾病的血脂水平变化不同,可通过对不同患者血脂水平观察及早发现疾病。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其总血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所有尿毒症患者治疗前TCH,TG,LDL,ApoB显著上升,而HDL和ApoA明显下降,其中腹透治疗后明显升高,而血液透析组血脂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脂质代谢已发生紊乱,腹膜透析后会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紊乱,降脂治疗对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同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对心血管及肾脏的影响。方法 测定了98例慢性肾衰患者(53例为非透析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LDL/HDL、载脂蛋白(Apo)A1、ApoB以及ApoA1/ApoB的含量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慢性肾衰患者脂质代谢异常,表现TG、LDL、LDL/HDL增高,HDL、ApoA1、ApoA1/ApoB降低。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组同样存在脂代谢异常,与慢性肾衰非透析组相比较,LDL及LDL/HDL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而TG、HDL、ApoA1、ApoB以及ApoA1/ApoB无显著变化。结论 ①慢性肾衰患者可引起继发性脂质代谢紊乱;②慢性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不能纠正其脂质代谢紊乱,反而使其紊乱加重。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可降低长期血透患者脂质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主要措施,而脂质代谢异常是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血透患者的脂质代谢障碍部分与长期使用肝素有关,传统的肝索能造成或加重透析患者的高脂血症及骨质疏松等,为此我们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代替普通肝素(UFH)用于临床透析,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探讨长期使用该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比较低分子量肝素 (LMWH)与普通肝素 (UF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疗效。方法 :选择 10例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作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 ,先后使用LMWH和UFH各四次抗凝 ,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计算透析器对尿素氮、肌酐清除率 ,测量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结果 :与UFH相比 ,LMWH对KPTT影响小 ,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效力高 ,而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短 ,结论 :LMW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可代替UFH在血透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冠脉病变程度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2008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TC/HDL—C、LDL—C/H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A/B(ApoA1/B)检查的病人681例。根据造影结果采用Gesini积分法分为重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和正常组,比较各组间的血脂情况。结果:重度病变组血脂异常情况较轻度病变组及正常组更常见。结论:HDL—C、ApoA1、ApoB、LDL—C/HDL—C与冠心病的发病显著相关,LDL—C/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ApoA1、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素用于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对照组)、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终止妊娠前,行彩色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和脐血流变化,同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记录新生儿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1)UFH组、LMWH组治疗后宫高、胎儿股骨长、头围、腹围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MWH组胎儿双顶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2)两肝素组治疗后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比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肝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UFH组、LMWH组治疗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畸形发生情况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足月小样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两肝素组(P=0.005),而肝素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LMWH相比,新生儿转重症监护病房(NICU)几率明显升高(P=0.003)。(4)各组孕妇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可改善胎盘血流,使胎儿体重增加,减少足月小样儿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发生机会,对母亲及胎儿都较安全。LWMH治疗FGR,新生儿转NICU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且使用方便,产妇易于接受,更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分离器在体外肝素诱导低密度脂蛋白(LDL)形成复合物沉淀而使血脂被分离的清除术(heparin induced extacorporeal LDL precipitation HELP)对血清血脂的分离清除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用HELP血脂分离仪器在体外肝素诱导HDL,脂蛋白(Apo),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TG),形成肝素-LDL-纤维蛋白原复合物而被沉淀,最后被分离出来,结果:血脂分离术后患者各项血脂指标较术前下降平均百分率(%)分别是:胆固醇(TC)51.4.TG 54.2,LDL-C64.1,ApoA24.5,ApoB49.5,高密度脂蛋白(HDL-C)50.3,LDL-C下降的由最大,其次是TG和TC,血脂分离前后测定结果比较,P均<0.001。结论:血脂分离术确实可以达到分离清除部分血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分子量肝素抗凝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测定26例应用普通肝素(UFH)及38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数量(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进行对比,分别与30例健康体检者PLT及MPV进行比较。测定并比较18例患者自UFH改为LMWH抗凝3个月PLT及MPV的变化。结果UF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P<0.01);LMW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UFH组及LMWH组间,后者PLT及MPV高于前者,(P<0.05);自UFH改为LMWH抗凝后,PLT及MPV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可致PLT及MPV下降,UFH尤其显著;UFH抗凝致PLT及MPV下降后改用LMWH抗凝并不能使PLT及MPV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患者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9例,分为合并Ms组(53例)和未合并MS组(66例),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和载脂蛋白谱,分析冠心病合并MS患者血脂的特点。结果与未合并MS组比较,冠心病合并MS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C2(ApoC:)、载脂蛋白C3(ApoC3)水平均增高(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低于未合并MS组(P〈0.05~〈0.01);两组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2(ApoA2)、载脂蛋白E(Apo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MS存在多种脂质代谢紊乱,并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刘静 《中原医刊》2009,(22):57-5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异常变化。方法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另设健康对照组,对4组进行血尿酸和血脂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C、TG、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HDL—C,高UA、LDL—C、ApoB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白杨  程火星 《吉林医学》2009,30(23):2990-29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A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46例,对照组B1为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卒中患者76例,对照组B2为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80例,对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空腹8~12h于晨7:00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测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B1相比CHO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ApoA1、LDL、ApoB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2组相比TG、CHO、HDL、LDL、ApoA1、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其脂代谢紊乱是导致脑卒中等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之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