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百色市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将百色市两所中学的83名离异家庭中学生与83名非离异家庭中学生按配比条件配成对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其调查,并对83名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较高,为54.22%。各种心理问题中,以焦虑(40.96%)、人际关系敏感(30.12%)、强迫(24.10%)较多见,除偏执和精神病性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离异家庭子女中女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3项因子分以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或P<0.01)。③离异家庭子女中初中生的强迫、焦虑、偏执3项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中生(P<0.05)。④离异家庭子女干预后SCL-90各项因子分及总均分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家庭中学生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生物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生物学特征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包头七所中学1 400名学生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对筛选出的学生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确定为考场情绪障碍者30名设为观察组.并设对照组30名.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并进行痛觉阈测定(PPT)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3.46%;生物学特征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发生与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人格特征有关;生物学检测表明具有神经质和抑郁质等内在特性变化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困难等长期性生活事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一个农村中学中,选取全部1 014名学生,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1]进行调查.结果在准确完成问卷的922名学生中,SDS和SAS标准分的阳性率分别为40.78%,12.80%,并与ASLEC各因子分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农村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并与其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一个农村中学中 ,选取全部 10 14名学生 ,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1] 进行调查。结果在准确完成问卷的 92 2名学生中 ,SDS和SAS标准分的阳性率分别为 40 .78%,12 .80 %,并与ASLEC各因子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并与其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失眠干预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5月,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 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和睡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使用方便抽样法对某医学院校1249名大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失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1249名大学生中,失眠的检出率为9.29%(116/1249),焦虑的检出率为22.98%(287/1249),抑郁的检出率为30.02%(375/12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作息不规律、学习压力大、身体不适或担心身体健康增加医学生发生失眠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OR=2.793,95%CI:1.979~3.941,P<0.01),抑郁(OR=3.697,95%CI:2.810~4.864,P<...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绍兴市区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及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绍兴市区6所中学的518例初中生和468例高中生以生命早期应激问卷(ELSQ)调查生命早期应激发生情况;根据有无生命早期应激及其数量,共分成6组:初中生高应激组(应激数量≥3个,75例)、低应激组(应激数量1~2个,279例)、对照组(无应激,164例)和高中生高应激组(应激数量≥3个,92例)、低应激组(应激数量1~2个,260例)、对照组(无应激,116例),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定各组的情绪障碍情况。结果绍兴市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6.73%和31.54%,初中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焦虑症状发生率高于初中生;绍兴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发生率为71.60%,以家庭暴力、遭受欺凌、与父母分离及家庭冲突发生率最高;初中生经历自己患重大疾病、遭受欺凌、情感虐待或忽视、家庭暴力、家庭灾祸等应激事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而高中生在经历家庭冲突、与父母分离、家庭暴力、遭受欺凌、亲人死亡、情感虐待或忽视及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应激事件时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情绪障碍的发生有相关性,特别是抑郁情绪与ELS数量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达2/3以上的青少年存在生命早期应激,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焦虑、抑郁密切相关,生命早期应激可能是导致中学生出现情绪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使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Zung氏抑郁问卷 (SDS)对 12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 2 634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 42. 3%,其中轻度为 14. 6%,中度为 15. 3%,重度为 12. 4%,且不同年龄、年级中学生的轻、中、重抑郁症状存在差异; (2)重点中学抑郁症状学生占 40. 4%,普通中学抑郁症状学生占 44. 8%,普通中学的抑郁症状学生显著多于重点中学的学生; (3)中学抑郁症状男生占 39. 5%,中学抑郁症状女生占 45. 1%,抑郁症状的女生显著多于男生。结论 中学生中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存在,中学生心理保健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尤拉 《中外医疗》2011,30(26):1+4-1,4
目的探讨我市农村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我市随机选取农村4所中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组成的调查问卷测查进行调查。结果 SAS、SDS得分与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各因子呈正相关。另外,SAS、SDS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SAS、SDS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其生活事件和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网络行为的影响,为管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参考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医学院32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12份,网络成瘾检出率为35.3%,焦虑检出率为16.3%,抑郁检出率为14.1%.抑郁、焦虑和网络行为在不同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存在线性关系,并且网络行为的得分与抑郁、焦虑的得分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即抑郁、焦虑的得分高的学生网络行为的得分也高.结论: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网络行为会产生影响,缓解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可以从调节抑郁焦虑情绪入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为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提供最佳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樟树市所在地三所中学4个班级16岁以上的高中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发放问卷329份,收回问卷288份,收回率87.53%,独生子女中肯定有抑郁情绪者19.44%,有焦虑情绪者4.51%,精神症状自评量表阳性者10.76%.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独生子女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者性(P<0.05),焦虑自评量表独生子女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独生子女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 显示独生子女的抑郁情绪以及精神症状阳性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昆明市区行为问题儿童家长心理压力的情况,为有行为问题儿童的家长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92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家长压力问卷,调查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及父母压力状况.结果 昆明市一普通小学学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7.02%,其中男生为32.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使用Beck 抑郁自评问卷(BDI)、Zung氏抑郁问卷(SDS)对12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2 634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1)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2.3%,其中轻度为14.6%,中度为15.3%,重度为12.4%,且不同年龄、年级中学生的轻、中、重抑郁症状存在差异;(2)重点中学抑郁症状学生占40.4%,普通中学抑郁症状学生占44.8%,普通中学的抑郁症状学生显著多于重点中学的学生;(3)中学抑郁症状男生占39.5%,中学抑郁症状女生占45.1%,抑郁症状的女生显著多于男生.结论中学生中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存在,中学生心理保健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宁波市民工子弟学生的情绪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对412名民工子弟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民工子弟学生组焦虑情绪、抑郁检出率为47.5%、35.3%,显著高于当地学生;养育方式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而惩罚严厉因予、否认拒绝因子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刚归结果,焦虑情绪危险因素为身体健康差、性别为女、母亲文化程度低、M1因子分低和M3因子分高,抑郁危险因素为学习成绩差、M1因子分低、M4因子分高。结论民工子弟学生出现情绪问题的比例高于当地学生。提高母亲文化素养、改善母亲养育方式可作为干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治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病耻感及对患者父母的影响。方法选取58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9名)和对照组(29名),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和普通心理治疗,研究组给予氟西汀和家庭治疗,共8次(12周内完成)。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I-II)、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进行患者评估,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对患者父母进行评估。结果 12周末,2组患者HAMD、BDI-I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精神病病耻感量表社交、能力、治疗因子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父母DASS焦虑、抑郁和压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5)。结论家庭治疗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一定程度减轻抑郁症状,降低患者病耻感,并可能改善患者父母情绪,降低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学研究生的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现状,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贵州省1 630名医学研究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开展问卷调查,运用Spearman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睡眠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1 630名医学研究生中男485名(29.75%),女1 145名(70.25%);汉族1 301人(79.82%),少数民族329人(20.18%);平均年龄为(25.00±2.60)岁。医学研究生的PSQI总分为(4.98±3.01)分,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8.71%,压力、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4.79%、29.69%、28.7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及各因子得分与负性情绪得分均呈正相关(均r>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评健康差(OR=3.57,95%CI:2.16~5.92)、压力(OR=2.54,95%CI:1.75~3.69)、焦虑(OR=1.52,95%CI:1.02~2.26)、抑郁(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学大学生焦虑、抑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58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焦虑检出率为33.47%,抑郁检出率为45.15%,对SAS、SDS均值及检出率分析表明,年级、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人际关系、学习成绩间差异显著(P<0.05),焦虑与抑郁有关(P<0.05)。结论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焦虑与抑郁明显正相关,不同群体间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与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及行为抑制的关系。方法 对驻马店市2所中学在校中学生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68份,问卷收回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62份,回收有效率96.43%。问卷内容包含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行为抑制气质量表(BIS)。分析青少年SAS-A得分情况,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评估青少年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及行为抑制的相关性。结果 162名青少年SAS-A总分均值为37.51分,处于SAS-A最高分65分的中间水平。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独生子女与否的青少年SAS-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青少年SAS-A总分高于男性(P<0.05),高一年级青少年SAS-A总分高于初一及初二(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青少年SAS-A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及理解、父亲拒绝及否认、母亲情感温暖及理解、人格特征中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0.021)。结论 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省民族地区中学生抑郁症状与性格及性别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民族心理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自编学生问卷,对6区/县17所中学学生,共12 408人进行调查,抽取民族地区中学生7 979人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取有效问卷12 206份,其中民族地区,有抑郁症状者1 802例,检出率22.6%,女生(25%)高于男生(2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格之间差别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性别与性格的比较中,发现男生内向者抑郁症状(40.2%)高于女生内向者(35.6%).结论应重视民族地区中学生的抑郁情况,尤其是性别为女性和性格为内向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合肥市某社区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2017年某社区已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65岁及以上的1 540名老年人的空巢情况及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 491份,其中空巢老人660名,空巢老人焦虑和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 18%、23. 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是否健在、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够用和是否参加锻炼的空巢老人,其焦虑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 188、8. 639、12. 902、8. 990,P <0. 05),父母是否健在、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够用、是否患有慢性病和是否参加锻炼的空巢老人,抑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164、10. 334、34. 235、6. 777、27. 640,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一方健在或父母双方均健在[OR=15. 141(焦虑)、3. 294(抑郁)]、月收入不够用[OR=3. 426(焦虑)、2. 820(抑郁)]和不锻炼[OR=5. 337(焦虑)、2. 963(抑郁)]是65岁以上空巢老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合肥某社区65岁以上空巢老年群体焦虑患病率较低,抑郁患病率较高,父母是否健在、月收入不够用和不锻炼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根据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