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于临床已30^ a,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该技术日趋成熟。但胶原酶髓核溶解加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尚未见临床报道。我院2001年2月-2004年6月采用胶原酶(上海乔源生)髓核溶解加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其中60例得到全程随访,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 ,单用某一两种治疗方法难以提高疗效[1] 。 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8月 ,我院采用胶原酶髓核溶解加牵引合并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 0例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 5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6 5岁 ,平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36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的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根据突出物的位置选择穿刺途径,分别在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注射浓度为40-60mg/L臭氧5~15ml。结果: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征消失占28%;神经根大部分显露,淹没征部分消失占50%;神经根显露不明占22%。治疗后随访,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占82%、13%和5%。结论:CT引导下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方便、高效,为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胶原酶结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2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DSA透视定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盘内注射臭氧术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和一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卧住及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按Mae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218例患者,优163例,良32倒,可16例,差7例;优良率为89.4%,有效率为96.8%。本组患者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胶原酶结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疗效更好,同时安全、费用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凡  马昭 《中医正骨》2009,21(2):46-4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30~50岁的人群,25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少发病,其病因与遗传和外伤等因素有关。对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不理想的青少年患者,可用多种手术方法医治,但传统的手术治疗会对该年龄段患者的脊柱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用微创方法治疗青少年患者是合适的选择。近年来,笔者采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有创方法存在创伤大、破坏脊柱稳定性等缺点。经皮胶原酶注射和髓核切吸术因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这方面的临床报道很多,但国内尚未见两者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权威报道。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7年11月,采用经皮胶原酶注射和髓核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胶原酶溶核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注射用胶原酶配合中药骨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采用注射用胶原酶硬膜外注射,术后根据中医辨证施治而加服中药1-2个疗程。结果:胶原酶可溶解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能去除或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术后2周随访发现其优良率并不甚高,而术后采用中药内服即提高了优良率,又对远期疗效有一定提高,结论:胶原酶对适应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术后配合中药内服即可提高疗效,又能巩固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2组均平均治疗2周,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近期和随访期疗效观察。结果2组术后近期和随访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口本骨科学会(JOA)症状体征积分及椎间盘突出指数(IDH)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术后近期2组组间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疗效优良率为85.37%,对照组为5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疗效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州针川松解术配合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疗效更好,可迅速缓解疼痛,具有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吸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指导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确保患者均采用经皮髓核切吸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探讨和研究.结果:通过术前宣教、心理疏导、体位引导、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吸手术治疗过程中,全程的、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治疗上有保守、手术两大类,大多数病人经保守治疗可获得疗效。保守治疗方法一般有牵引、推拿(包括普通推拿、麻醉推拿)、针灸、理疗、中药熏浴、硬膜外封闭、骶封、胶原酶髓核溶解等。我科于1995年开始运用中西药物经腰椎间孔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从后侧方穿刺至病变椎间盘中央,椎间盘外注入臭氧,椎间隙及患椎棘突旁进行针刀松解,观察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总有效率92%。结论: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利水方对人体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1I型胶原(Col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破裂型LDH的住院患者经手术摘除的腰椎间盘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细胞;以SPF级雄性SD大鼠制备药物血清。将传代第1代的退变髓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予体积比为5%、10%的益气逐瘀利水方血清DMEM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血清DMEM培养液。通过Realtime PCR检测ColⅡ、Ag-grecan mRNA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体积比为10%的益气逐瘀利水方血清可上调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ColⅡ、Aggrecan mRNA的表达。(P〈0.05)结论:益气逐瘀利水方可能通过影响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中ColⅡ、Aggrecan含量,进而发挥防治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退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术配合术后中药洗剂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中药洗剂对腰部功能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前均进行JOA评分,治疗组在术部切口临床愈合后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中药洗剂局部热敷,对照组只行功能锻炼,术后再次进行JOA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分析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术后JOA评分平均25.5分,平均卧床时间2.8周,优良率为93.4%;对照组术后JOA评分平均21.7分,平均卧床时间4周,优良率为88.9%。结论:腰椎术后配合中药洗剂热敷有利于加快腰椎功能恢复进程,明显缩短了患者术后卧床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并可有效避免和减少腰椎术后综合症(FB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医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对23例行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护理包括:临证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结果:23名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JOA评分改善率:92%~76%,平均83%。结论: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治疗术后病人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Wallis固定系统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以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者为对照组,对采用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加用Walli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以术后随访24个月作为观察点,对两组RIS评分改善率和椎间高度的差异评价,观察Wallis系统固定治疗效果。结果:Wallis组21例,优16例,良3例,一般1例,差1例;对照组21例,优5例,良2例,一般12例,差2例。两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检查见相邻节段椎间盘无退变,但两组椎间高度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后使用Wallis系统弹性固定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预防提供策略,提高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满意率。方法:结合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1)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邻近椎间盘突出;(2)椎管内瘢痕形成神经受压,椎管狭窄;(3)神经根减压不充分,侧隐窝狭窄;(4)腰椎不稳;(5)神经损伤;(6)手术节段错误;(7)术前失诊漏诊。治疗效果参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34例行手术治疗: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2例;8例行保守治疗:优3例,良3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原因比较多。手术前全面正确的诊断、手术中谨慎仔细和正规准确的操作、维持脊柱稳定性,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经不良机械负荷,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继发的炎症刺激、免疫反应等因素又加重椎间盘突出的进展,临床表现为腰及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针灸治疗LDH临床疗效肯定,然其机制尚不明确,笔者总结针灸治疗LDH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延缓椎间盘退变、调节分子生物学反应、调整生物力学、减轻神经机械损伤、改善微循环有关,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LDH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海桐皮汤局部薰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Ⅰ组(37例)行海桐皮汤局部薰蒸治疗,并行腰背肌功能锻炼,Ⅱ组(39例)行单纯腰背肌功能锻炼,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Ⅰ组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4,P=0.0151)。结论:中药海桐皮汤局部薰蒸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与程度。方法:选择8月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月、5月、7月3个对照组,3月、5月、7月3个模型组,每组10只。在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基础上(对照组为不作手术的正常大鼠),组织形态学评判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并检测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胶原酶(MMP-1)活性。结果:(1)3月模型组可见颈椎间盘纤维环出现裂隙,排列轻度不规则,髓核出现皱缩或变小,少数间盘可见髓核轻度突出;5月模型组大鼠椎间盘髓核完全纤维化,7月模型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2)与同期对照组比较,5月和7月模型组大鼠MMP-1活性明显升高(P<0.05);PGE2和6-keto-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模型组组间比较,5月和7月组大鼠MMP-1活性比3月组升高(P<0.05);5月组6-keto-PGF1α较3月组升高(P<0.05)。结论:颈椎间盘退变是一渐进性的过程,通过破坏大鼠颈部动静力平衡系统,可以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颈椎病病机学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外科骨B病房就诊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雷火灸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雷火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