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脊髓损伤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变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治疗组)、对照组(伪刺激组)。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功能独立性(FIM)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脊髓神经生理评价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qRT-PCR检测,分析tDCS干预前后LncRNA-MALAT1、MIAT、GPNMB、LILRB4和SCD1的表达水平,并将LncRNA表达水平与MBI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治疗8周后,tDCS组患者轻触觉、针刺觉、运动、FIM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SEP中枢传导时间(CT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LncRNA-MALAT1、MIAT相对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LncRNA-GPNMB、LILRB4和SCD1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CS干预后LncRNA-MALAT1、MIAT相对表达水平与MBI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和0.803,P<0.05)。 结论 tDCS能促进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LncRNA-MALAT1、MIAT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19年6月关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个病例;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改善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MD=5.06,95%CI=4.01~6.10,P<0.01),改善粗大运动功能(GMFM D区MD=3.75,95%CI=2.75~4.75,P<0.01;GMFM E区MD=6.04,95%CI=4.82~7.26,P<0.01),改善腓肠肌痉挛程度(MD=5.19,95%CI=-0.52^-0.39,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在改善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所纳入研究的方法有局限性,还需更严格的设计和高质量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KORC1(-1639G/A)、CYP2C9*3、CYP4F2(rs2108622) 和CYP2C19*2 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心房颤动群体中的表达,分析其对房颤患者华法林谷浓度及维持剂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75例房颤患者的华法林血样,采用HPLC-UV法测定其谷浓度,PCR-RFLP法检测VKORC1(-1639G/A)、CYP2C9*3、CYP4F2(rs2108622)和CYP2C19*2基因分型。明确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谷浓度及维持剂量的影响。结果 华法林稳态谷浓度在0.5~<1.0μg?mL-1 、1.0~2.0μg?mL-1 及超过2.0μg?mL-1范围时,其临床有效率(69.23%,82.6%,63.41%)显著高于0. 5μg?mL-1以下浓度范围(48.39%)(P<0.05),且0.5~<1.0μg?mL-1 及超过2.0μg?mL-1浓度范围华法林的临床有效率相近(P>0.05)。VKORC1(-1639G/A)、CYP2C9*3、CYP4F2(rs2108622) 和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65%、7.35%、20%、30%。VKORC1位点AA型、CYP4F2位点CC型患者华法林稳态谷浓度分别低于AG/GG及 CT/TT型患者(P<0.01),而CYP2C9*3、CYP2C19*2各基因型间对华法林稳态谷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携带AG/GG、CT/ TT型和野生型(*1/*1)基因型的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高于携带AA型、CC型和杂合型(*1/*3)的患者(P <0.01),而CYP2C19*2各基因型间与华法林维持剂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VKORC1(-1639G/A)、CYP2C9*3、CYP4F2(rs2108622) 和CYP2C19*2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房颤患者华法林的维持剂量,且VKORC1(-1639G/A)、CYP4F2(rs2108622)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患者华法林谷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和电刺激的基础上,佩戴腕托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活动的效果。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52例,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注射2 d后行伸指肌群电刺激。A组(n = 26)在刺激时佩戴腕托,B组(n = 26)不佩戴。于治疗前(T0)、治疗2周后(T1)、治疗4周后(T2)、治疗12周后(T3)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积木盒障碍测试(BB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两组MAS、BBt、ARAT评分均提高(F时间 > 118.32, P < 0.001),A组BBt、ARAT各时间点评分均优于B组( F组别 > 31.26, P < 0.001; F交互 = 10.65,P < 0.001)。 结论 佩戴腕托能进一步提高BTX-A注射后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手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br〉 目的: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模型。〈br〉 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遵循组间民族、性别及年龄等相匹配原则筛选180例研究对象,其中120例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血瘀证组,每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抽取受试者外周血的血清样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随后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识别蛋白峰信息,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诊断模型,并通过双盲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及通过ExPASy数据库对相关差异蛋白进行蛋白检索。结果与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血瘀证及健康者各组之间找到11个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个蛋白质呈高表达、9个蛋白质呈低表达;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并验证,其敏感性为86.667%,特异性为94.167%,阳性预测值为88.136%。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异常表达的蛋白质;由11个差异蛋白组成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标志物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肾功能正常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分布情况,明确影响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50mL/min)且接受万古霉素常规给药方案(1g q12h)治疗的感染患者血样,采用酶免疫扩大法测定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应用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与患者基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331例符合入排标准的感染患者,统计分析发现,41%(136/331)的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低于10μg/mL,而稳态谷浓度高于20μg/mL占15%(48/331),仅44%(147/331)的稳态谷浓度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范围(10~20μg/mL)。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P<0.001)、体重(P<0.001)、肌酐清除率(P<0.001)、重症感染(P=0.022)以及高血压(P=0.022)是影响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感染类型及血压情况来综合调整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以更好地实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恒温雷火灸标准操作流程对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0例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0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及补泻原则,采用恒温雷火灸优化护理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雷火灸方法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与依从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恒温雷火灸优化护理方案规范化治疗能提高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的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