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段永伟 《中外医疗》2010,29(35):52-5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予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的MAS,FMA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 10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训练组、针灸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34例;康复训练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针灸治疗组采用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综合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BI)指数评定量表,评定各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3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综合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其他2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该科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和6个月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法和Fenchay活动指数评定法跟踪评测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及灵活性,并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FMA评分、Fenchav活动指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跟踪评测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FMA评分、Fenchay活动指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一步提高(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康复训练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针刺和康复训练.在入选时、治疗3个月末分别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肩痛程度,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前后对照.结果 两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肩痛VAS、上肢Fugl-Meyer运动积分、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康复训练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6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28例,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的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 FMA 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偏瘫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提升,并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灸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观察针刺在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灸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不同的是针灸运动疗法组是在头针下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入选治疗前及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rl 指数评分。结果:经6-8周治疗后,Barthr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的改善,但针灸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头针下运动能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陆小妮  韦庆伟 《广西医学》2009,31(6):857-85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和护理训练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用Fud.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MA),用Barthl指数(BI)评定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72例患者治疗后FMA、BI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提高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MOTOmed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OTOmed康复训练仪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FMA(上、下肢)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OTOmed康复训练仪治疗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除均接受常规药物治外,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试验组采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评定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及步速进行评价及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各项运动指标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患者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及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91,P =0.0342)。结论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偏瘫下肢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could benefit from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scalp cluster (SC)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S) an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treatment to improve motor and living abilitie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C acupuncture and SC acupuncture with ES (SC and SC + ES, respectively). All participants also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l participants were blindly evaluated using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or motor ability,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for living ability, and a scale for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Outcome was assessed at three points before randomized grouping, at the beginning or treatment, an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Following 4 weeks treatment, all the patients exhibi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aspects of motor ability, living ability, and the severity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 + ES) scored higher on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68 ± 12) and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49 ± 9) than the control (SC) group (50 ± 13, 36 ± 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he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are treated using SC acupuncture with ES, motor and living ability can improve more than if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C acupuncture alone.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62-69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比较,采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TEF)对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MFT、STEF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3)观察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状况,对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7.
梁辉  卢英  吴赞华  曹湾  郭佳  李荣祝 《微创医学》2021,(1):34-37,5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针灸、推拿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BTX-A注射联合ESW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BTX-A联合ESW能更迅速且持久地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肢屈曲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stage-oriented comprehensi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he recovery of apoplectic hemiplegia.Methods:The 60 cases of acute apoplectic hemiplegia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with 30 in each.Based on the routine medicat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dern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was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group,while on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Before and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was done on the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 for both groups respectively with simplified Fugl-Meyer Evaluation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Results: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Based on Brunnstrom's theory of six-stage in the recovery of hemiplegia,the effect of stage-oriented comprehensive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very good,helpful in raising the daily life ability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分部分期针刺联合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