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7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计算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28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未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稳定(SD)16例(57.1%),进展(PD)12例(42.9%),疾病控制率57.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进展期(time to progress,TTP)分别为8.41个月(3.2~12.7个月)和6.13个月(1~8.6个月)。不良反应大多数为1~2级,最常见的是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皮疹和高血压,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是DCR的影响因素。ECOG评分、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是影响OS及TTP的预后因素。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肿瘤的BCLC分期越早,患者的肝功能储备及体力状况越好,接受索拉非尼治疗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单中心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人群数据,探讨索拉非尼在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2016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术后肝细胞癌复发使用索拉非尼和最佳支持治疗(BSC)的患者资料41例。索拉非尼组27例,BSC组14例。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并探讨索拉非尼的安全性。结果:索拉非尼组复发后生存时间为4~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BSC组生存时间1~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服药患者资料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不高,3级以上1例,该患者严重腹泻,予停药。结论:服用索拉非尼整体生存率较BSC高,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轻微不良事件。索拉非尼可以较好改善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赵瑜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475-476,481
目的 评估以索拉非尼(SOR)为主的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索拉菲尼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组(SOR+OHP组)和索拉菲尼联合优氟泰(SOR+UFT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患者生存状况评估远期疗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观察人群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分别为2.26%、21.80%、33.08%和42.86%,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累积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4.14%、30.83%和8.27%;SOR+OHP组和SOR+UFT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以索拉非尼为主的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较好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前后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miRNA表达谱改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例肝癌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HCC患者经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筛选出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 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肝癌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16个miRNAs在索拉非尼治疗后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10个miRNAs在索拉非尼治疗后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前肝癌患者血清miR-122相对表达值为(1.07±0.32),治疗1个月后的miR-122相对表达值为(9.10±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索拉非尼对肝癌相关miRNAs的调控可能是其治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卢宇璇  郭青龙 《医学综述》2014,(7):1212-1214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等情况,药物治疗成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癌一线标准治疗用药,存在客观疗效较低、症状进展时间没有改善、延长生存期仅有2个多月、产生特殊不良反应的不足。为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抑制肝癌作用靶点、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索拉非尼联合用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就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索拉非尼联合用药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6.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具有促进细胞凋亡、减缓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在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索拉非尼是目前有效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索拉非尼耐药性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细胞转运过程以及调节性细胞死亡均能介导HCC索拉非尼耐药,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在索拉非尼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为探索克服耐药性的新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冬 《循证医学》2007,7(3):130-130
肝癌是全球第三位癌症死亡原因。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晚期肝癌至今还没有标准治疗方案。今年第43届ASCO会议上发布的SHARP临床试验结果引起了轰动。在这个由Llovet等人进行的多中心Ⅲ期随机临床试验中,共有602例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被随机分人Sorafenib组和安慰剂组,第一终点指标是总生存(os)和至症状进展时间(time to symptomatic progression,TTSP),  相似文献   

8.
马玉斌 《河北医学》2016,(8):1404-1407
目的:探讨比较肾细胞癌和肝细胞癌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91癌症患者,其中肾癌21例、肝癌70例,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分析治疗毒性。收集每位患者血样本,应用液相色谱法索-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索拉非尼浓度。依据索拉非尼浓度和癌症类型分析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手足皮肤反应在肾细胞癌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最为常见,肝细胞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血小板减少症比肾细胞癌患者更为常见(P<0.05)。肾细胞癌患者剂量标准浓度明显高于肝细胞癌患者(p =0.0184)。≧2级手足皮肤反应和高血压索拉非尼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实验组(分别为 P =0.0045、P =0.0453),ROC 曲线显示选择适当索拉非尼浓度截断值有助于预测≧2级手足皮肤反应和高血压,1例患者出现咳嗽,对照组有53例出现咳嗽,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血清索拉非尼浓度有助于避免严重手足皮肤反应,同时能够预测出现2级不良反应高血压,也可能潜在影响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成像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0月于万年县中医院行FOLFOX4系统化疗并获得随访的6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患者FOLFOX4化疗效果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与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的48例患者划分为有效组,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或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12例患者划分成无效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接受MR扩散成像检查,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化疗结束时的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检验MR扩散成像检测参数与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肝癌效果的相关性;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urves,ROC),分析MR扩散成像检测参数在预测、评估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肝...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肝癌预后很差,放化疗很难使病人受益。因此,寻求更为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成为医学界的新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把癌症的治疗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足叶乙苷(VP-16)及三苯氧胺(TAM)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对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的40例晚期肝癌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VP-1650mg,每日1次及TAM20mg,每日2次,两药均应用14天,休息14天,为1周期。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保肝等姑息性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1%和0%(P<0.05)。观察组有效者中位生存10.8个月,进展者中位生存3.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3.0个月。观察组有效者生存质量及KS评分均明显提高,主要毒副反应是脱发、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为轻度。结论:长期口服VP-16及TAM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肝移植以及消融是早期HCC根治性的治疗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HCC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临床实践中以系统治疗为主。索拉非尼(sorafenib)和仑伐替尼(lenvatinib)作为国际公认的晚期HCC一线治疗方案。在亚洲地区,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也作为临床上晚期HCC的一线治疗;HAIC直接将抗肿瘤药物经导管注入至肝肿瘤供血血管,以获得较高的反应率和较明显的生存优势,降低了化疗药的全身毒副作用;然而,由于缺乏以全球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HAIC尚无法在国际上广泛应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阐述目前HAIC应用于治疗晚期HCC的研究现状及临床适用人群,认为HAIC可作为晚期HCC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未来联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或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晚期HCC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拜耳公司和Onyx制药公司宣布,在亚太地区进行的一项索拉非尼(nexavar)用于肝癌的晚期临床试验已终止,因此,在结果出现之后不久患者就可获取这种药物。 公司在一项声明中说,对在中国、韩国和台湾进行的涉及226例患者的Ⅲ期试验的审查发现,索拉非尼可改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肝细胞癌是肝癌的最常见类型。公司于8月27日说,根据这些数据,监测委员会建议终止这项试验,以允许所有的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并在随后的会议上报告这项研究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科治疗的10例晚期肾癌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2(22~67)岁。口服索拉非尼200~600mg,每日2次,连服不间断,如出现Ⅲ/Ⅳ级限制性毒副作用,酌情予剂量减半或停药。治疗时间1~20个月。结果:10例患者无完全缓解或进展,2例部分缓解,其余疾病稳定,其中1例稳定时间已经近2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反应、胃肠道和血液学改变。结论:索拉非尼对晚期肾癌的病情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其毒副作用相对较轻,患者多可很好地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对局部晚期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参数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 T3b期)肾细胞癌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中位年龄63岁。索拉非尼治疗12例,舒尼替尼治疗11例。结果:12例索拉非尼治疗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1例舒尼替尼治疗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两种靶向药物使肾脏肿瘤最大径分别缩小14.3%和11.8%。11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病例,8例治疗后癌栓退缩,2例癌栓降级,其中7例接受手术治疗。12例T4期病例中7例肾肿瘤缩小,1例达到部分缓解并降期,其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停药时间6~19 d,手术时间120~250 min,术中出血量120~1 600 mL,术后引流量170~560 mL,术后住院6~14 d。术后并发症Clavien分级,1级3例,2级6例,无3级及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17年3月,15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22个月(3~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1个月(11~102个月)。结论:术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肾癌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肾脏肿瘤缩小,且相对安全可行,并未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索拉菲尼与卡培他滨在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晚期不能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36例,口服索拉菲尼组18例,口服卡培他滨组18例,观察2种化疗方案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短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短期疗效分析,索拉菲尼组和卡培他滨组的疾病控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分析,索拉菲尼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8.265个月和9.539个月,明显高于卡培他滨组的无进展生存期(5.367个月)和总生存期(6.188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索拉菲尼组的血小板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出现率明显低于卡培他滨组(P<0.05),其他反应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时,卡培他滨与索拉非尼相比,疗效较低,且有较大的毒副反应,因而临床上应该推荐索拉非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查,以获取肝脏硬度值,并采用索拉菲尼治疗,根据预后结局将12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n=28)和死亡组(n=92),分析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预测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92例死亡,占比为7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总胆红素、肝脏硬度分别为(1.08±0.28)mg/dL、(3.82±1.04)KPa,高于生存组(0.86±0.23)mg/dL、(2.66±0.83)KPa,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4、5.397,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硬度为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因素(OR=3.575,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肝脏硬度在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死亡中具有较高价值,肝脏硬度>3.232 KPa是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死亡的重要节点。结论 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  相似文献   

18.
杨琳  丁英俊  石磊  于世英 《疑难病杂志》2012,11(10):757-759
目的评估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晚期肾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口眼治疗,观察其肿瘤控制及长期生存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分级及转归。结果 33例晚期肾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6周(12~98周)。其中完全缓解(CR)1例(3.0%)、部分缓解(PR)5例(15.2%)、疾病稳定(SD)21例(63.6%)、疾病进展(PD)6例(18.2%)。评估客观反应率(ORR)为18.2%,疾病控制率(DCR)为81.8%,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5.0个月(95%CI 6.5~23.5),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4.0个月(95%CI 7.6~40.4)。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皮疹、脱发和疲乏,除手足皮肤反应外,其他多为1~2级,对症处理大多可以缓解。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张孟殷  黄爱玉 《上海医学》1994,17(7):414-415
晚期口咽癌的综合治疗(附16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颔面外科张孟殷,黄爱玉,严文洪口咽癌的治疗过去多以放疗为主,但疗效较差,晚期病例的单纯放疗其五年生存率更低,随着头颈肿瘤外科,整复外科的发展,以及化疗方案、放疗技术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63-66+70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与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译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索拉非尼组(n=38)和阿帕替尼组(n=34),索拉菲尼组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并且在3级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时,修改剂量为400 mg/次,1次/d或200 mg/次,1次/d。阿帕替尼组患者接受初始推荐剂量750 mg/次,1次/d,在任何3级或4级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下降至250 mg/次,每日一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AE)。 结果 索拉非尼组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5例,病情稳定(SD)10例;阿帕替尼治疗组中部分缓解(PR)6例和病情稳定(SD)7例,完全缓解(CR)0例。索拉非尼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长于阿帕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拉非尼组的中位生存期(OS)显著高于阿帕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索拉非尼与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但索拉菲尼疗效优于阿帕替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