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利巴韦林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感染伴发热患儿122例(男性76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2。8±s2.3a),分别以静脉滴注,15mg/kg,qd;肌肉注射,7。5mg/kg,bid;鼻腔滴入,左、右鼻孔均滴,2mg/次,2-4次/h.结果:3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18±12h,21±20h及13±11h.经t检验,静脉滴注与肌肉注射组比较,P>0。05,而滴鼻分别与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组比较,P<0。05。滴鼻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6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使用氨茶碱,首剂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30μg/(kg.h),维持4 h。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3.3%(χ2=7.40,P<0.01);每天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1.7±0.9)次与(3.4±2.1)次(P<0.01);呼吸暂停时间(19.7±2.6)s与(23.3±3.5)s(P<0.05);心率下降程度为(96.4±13.8)次/min与(87.7±14.5)次/min(P<0.05)。结论: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在使用氨茶碱基础上联用纳洛酮比单纯用氨茶碱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丁咯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静脉滴注丁咯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81例,年龄40~81岁;男45例,女36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蛋白和肾功能的不同再分别分为早期肾病组、临床肾功能正常组和临床期肾功能不全3个亚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丁咯地尔0.1,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其他治疗方法各组相同。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糖尿病肾病早期组尿总蛋白质由治疗前的下降到(0.21±0.07)g/24h(P<0.01),尿白蛋白由(191±76)mg/24h下降到(99±53)mg/24h(P<0.01);在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尿总蛋白由(3.74±1.99)g/24h下降到(2.38±1.47)g/24h(P<0.01);在临床肾功能不全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2855±1790)mg/24h下降到(1634±1093)mg/24h(p<0.01);在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尿总蛋白质由治疗前的(1.89±0.93)g/24h下降到(1.84±1.08)mg/24h(P>0.05),尿白蛋白由(1407±835)mg/24h下降到(1116±557)mg/24h(P<0.05)。治疗后6个月随防结果显示,治疗组3组患者尿蛋白质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静脉应用丁咯地尔对不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用药后6个月随访尿蛋白无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4.
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对健康人胃内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对健康人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国产组与进口组均为8例,分别静脉滴注国产或进口奥美拉唑80 mg,1次/d,连续2 d, 第2次给药后进行24 h胃内pH值监测,采用团体t检验比较两者的胃酸抑制效果.结果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均可显著抑制胃酸分泌,24 h胃内pH值平均分别为6.21±0.49 和5.57±0.93;pH值>4的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0.53±7.86)%和(81.07±15.75)%;两种制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具有相同的胃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与盐酸洛美沙星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名健康受试者30min静脉滴注200mg门冬氨酸洛美沙星,体内动力学过程为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β)=3.85±0.73h,Vc=1.41±0.41(L/kg),Vd=3.32±0.73(L/kg),Cl=38.73±6.01(L/hper1.73m2),AUC=5.38±0.83(μg·h·ml-1)。用交叉给药的方法与盐酸洛美沙星进行比较,对T1/2(β),Vc,Cl,AUC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种注射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玲  宋华  冯宇利 《中国药房》2006,17(16):1243-124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除均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ml/kg、维生素C500mg,1次/d,连用1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开始消退时间分别为(2·80±1·22)、(3·77±0·99)d(P<0·01),肝功能开始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83±2·84)、(7·47±1·89)d(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氨溴特罗口服液与溴己新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5~10mL/次,2次/日;对照组40例,给予溴己新4~8mg/次,3次/日。两组均加苯唑西林钠100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5.14±1.50)d,对照组(5.55±1.46)d。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平均痰鸣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具有增强纤毛运动、溶解黏液,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副作用小等特点,是治疗儿童支气管炎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塞那肽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艾塞那肽组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联合艾塞那肽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0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肌酐(SCr)、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血清胱抑素C(CysC)。结果 治疗20周后,两组FBG、2 h PG、HbA1c、S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治疗20周后BMI(26.88±2.59)kg/m2、TG(1.88±0.62)mmol/L、TC(4.28±0.72)mmol/L、UACR(49.45±21.06)mg/g、CysC(0.90±0.26)mg/L较治疗前BMI(28.74±3.37)kg/m2、TG(2.49±0.92)mmol/L、TC(5.64±0.76)mmol/L、UACR(94.09±20.51)mg/g、CysC(1.56±0.47)mg/L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塞那肽可减少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尿白蛋白的排泄,延缓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安全有效的适宜剂量。方法收治7~65岁男性和女性病人共100例,按区组随机化方案分成2组,成人总量1400 mg组年龄(22±s12)岁,1750 mg组年龄(21±12)岁。分别于0h和24h给药一次,比较2组的平均原虫转阴和退热时间、28d治愈率及原虫复燃率。结果2组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是(61±19)h和(57±21)h,平均退热时间为(20±15)h和(18±10)h,P>0.05;28 d治愈率是80%和96%,原虫复燃率为20%和4%,总量1750 mg组显著优于1400 mg组(P<0.05)。2组耐受性均良好,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推荐青蒿素哌喹片的临床治疗剂量为总量1750 mg,每日1次,分2d服完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α-干扰素与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α-干扰素组、阿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各24例。α-干扰素组给予肌肉注射α-干扰素,疗程5~7 d,<1岁患儿1~ 2 μg/(kg·d),>1岁患儿10 μg/d;阿昔洛韦组予以阿昔洛韦5 mg/kg,每8 h一次静脉滴注,疗程5~7 d,对照组患儿不采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α-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3.63±1.77)d,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5.25±1.28)d,肝脾肿大恢复时间(5.88±1.36)d,均较阿昔洛韦组及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12.5%)。结论: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及安全性要优于阿昔洛韦,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俐  孙国兵 《首都医药》2002,9(8):70-70
目的比较利巴韦林滴鼻与静脉滴注(静滴)治疗感冒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4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滴鼻组138例(男性62例,女性76例;年龄36a±7a),将利巴韦林注射液稀释为10%滴鼻q3~4h.静滴组126例(男性57例,女性69例;年龄38a±9a),将利巴韦林10~15mg.kg-1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中,iv,gtt,qd.结果2组在用药后1,2,3,4d治愈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滴鼻组为0例,静滴组为16例(12.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滴鼻治疗感冒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优于静滴.  相似文献   

12.
沈仁  郑博  周艳 《儿科药学杂志》2019,25(12):18-20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滴鼻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婴儿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同时合并鼻塞的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3%高渗盐水滴鼻,每次1滴,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滴,每日3次,直到患儿鼻塞症状消失为止,比较两组患儿鼻塞消失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吸气三凹征消失时间及治疗后24 h、48 h、72 h睡眠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量下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鼻塞消失时间为(3.68±1.58)d、( 4.92±1.99)d,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为(3.86±1.38)d、(4.55±1.42)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吸气三凹征消失时间为(2.96±1.08)d、(3.06±1.10)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48 h睡眠质量评分为(1.86±0.48)分、(2.25±0.62)分,72 h评分为(0.86±0.43)分、(1.16±0.56)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喂养量下降30%以上发生率为35.19%、57.4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高渗盐水滴鼻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婴儿鼻塞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测定利福平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12例结核病患者静脉滴注300mg或600mg利福平注射液后,甲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静脉给予利福平的平均血药峰浓度分别为(9.0±3.0)μg/mL和(17.5±5.0)μg/mL,机体清除率分别为(0.19±0.6)L/(kg h)和(0.14±0.03)L/(kg h),稳态分布容积为(0.66±0.14)L/kg和(0.64±0.1)L/kg。  相似文献   

14.
选择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女性患者40例。平均年龄34.6±6.7岁。ASAI~II级,术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手术部位的对侧手臂静脉通路,常规鼻式给氧。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0.8-1mg/kg,异丙酚0.6~1mg/kg,然后以4mg·kg-1/h的速度微泵静脉维持,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0.3~0.4mg/kg。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SBP、DBP、HR、SpO2、RR,记录异丙酚、氯胺酮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0.0±4.1min,异丙酚平均用量为160.5±12.3mg,氯胺酮平均用量为80.8±8.1mg。术中血压平稳,与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超重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指标的综合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收治单独应用二甲双胍(500 mg,3次/天,服用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剂量增加至1 000 mg、2次/天;观察组予口服二甲双胍500 mg、3次/天,并联用维格列汀50 mg、2次/天,共24周。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后,对照组FBG、2 h PBG、HbA1c分别为(7.98±0.83)mmol/L、(12.25±0.90)mmol/L、(8.05±1.05)%,观察组分别为(7.09±0.80) mmol/L、(9.86±1.13)mmol/L、(7.01±0.88)%,两组FBG、2 h PBG、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值分别为:2.47、5.27、3.22,均P<0.05);治疗24周后,对照组BMI、TC、TG、LDL-C、Hcy分别为(27.60±3.70) kg/m2、(6.39±0.89) mmol/L、(2.77±0.40) mmol/L、(3.29±0.43) mmol/L、(17.4±2.03) mmol/L,观察组分别为(26.34±3.83) kg/m2、(5.31±0.72) mmol/L、(2.31±0.33) mmol/L、(2.92±0.44) mmol/L、(15.16±1.74) mmol/L,与治疗前比较,两组BMI、血脂、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14、3.50、2.26、2.21、3.27,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及BMI,并且能够改善血脂,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5例病人应用喃氟啶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喃氟啶400mg(1例为800mg)恒速静脉滴注1h,血浓峰值平均为18±9μg/ml,V_B值为0.5±0.3L/kg,CL值为0.8±0.8ml/ml/(min·kg),t_(1/2)值为7.32h。喃氟啶以双室模型拟合相关性为r=0.9277。喃氟啶400mg静滴用于消化道肿瘤病人疗效较差,但也无毒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内大小剂量化疗的疗效,同时观察肿瘤局部及外周血中化疗药的药代变化,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优劣。方法建立黑色素瘤移植鼠模型;分别观察比较大(12mg/kg)小(4mg/kg)剂量顺铂行腹腔内注射后荷瘤鼠的腹膜瘤结节减少情况,并取鼠大网膜及外周血测定含铂量。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相比,大小剂量顺铂组瘤结节数量均明显减少;用药后第3、6天时,大剂量顺铂组瘤结节为(126.00±13.68)、(168.17±15.14),而小剂量顺铂组瘤结节分别为(91.17±13.83)、(92.00±11.33),后者明显少于前者,且(P<0.01);用药后第6天时小剂量顺铂组大网膜内含铂量为(997.79±280.08)ng/g,明显高于大剂量顺铂组的(471.29±280.08)ng/g,(P<0.05);小剂量顺铂组外周血中含铂量在用药后均明显低于大剂量顺铂组,(P<0.05)。结论腹腔内化疗能明显减少小鼠腹腔内瘤结节的形成;与一次大剂量化疗相比,小剂量连续化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分为曲马多(T)组、芬太尼(F)组和曲马多+芬太尼(TF)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行术后PCIA,采用负荷剂量+背景剂量+PCA给药模式。术后6、12、24、48h分别观察BP、HR、RR、镇痛效果VAS评分,记录术后24h镇静程度评分、48h用药量和PCA平均按压有效次数,观察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BP、HR、RR、镇痛效果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PCA平均按压有效次数T组(14±3)次,F组(12±3)次,TF组(8±2)次,TF组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用药量:T组曲马多(17·9±1·5)mg/kg、F组芬太尼(16·8±1·5)μg/kg、TF组曲马多(11·5±0·7)mg/kg+芬太尼(9·1±0·7)μg/kg,TF组与T组、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镇静评分F组与T组、T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组高于其他两组,T组与F组、T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PCIA可提供同样满意的镇痛效果,但曲马多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而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发生率高;曲马多联合少量芬太尼能提供满意的镇痛且具有用药量少和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重症医学科清醒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80例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1 mg/kg;B组静脉泵注地佐辛0.1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泵注地佐辛0.1 mg/kg+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并比较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10 min(T3)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插管过程中患者躁动情况(MAAS评分)、气管插管后10 min患者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转入时疾病严重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 3组T3时间点HR均较T1时间点显著下降[A组:(99.0±5.2)次/min比(101.2±7.6)次/min,P<0.05;B组:(97.3±6.1)次/min比(103.0±9.5)次/min,P<0.05;C组:(94.4±7.2)次/min比(100.0±8.8)次/min,P<0.05].3组RR在T2时间点均较同组T1时间点显著下降[A组:(27.1±2.6)次/min比(28.5±3.6)次/min,P<0.05;B组:(26.3±2.8)次/min比(28.1±3.3)次/min,P<0.05;C组:(25.1±3.5)次/min比(27.6±3.1)次/min,P<0.05].B组T3时间点MAP较同组T1、T2时间点下降[(71.2±8.8) mmHg(1 mmHg=0.133 kPa)比(74.3±8.0) mmHg,P<0.05;(71.2±8.8) mmHg比(74.3±8.8) mmHg,P<0.05].C组T2时间点MAP较同组T1、T3时间点下降[(68.4±8.1) mmHg比(73.2±6.3),P<0.05;(68.4±8.1) mmHg比(72.8±7.6) mmHg,P<0.05].T1时间点,3组HR、R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C组MAP较A、B两组显著下降[(68.4±8.1)mmHg比(73.6±8.6),P<0.05;(68.4±8.1) mmHg比(74.3±8.8) mmHg,P<0.05].T3时间点,C组HR较A、B两组显著下降[(94.4±7.2)次/min比(99.0±5.2)次/min,P<0.05;(94.4±7.2)次/min比(97.3±6.1)次/min,P<0.05].插管过程中B、C两组MA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3.2±1.0)比(3.9±1.0),P< 0.05;(3.0±1.0)比(3.9±1.0),P<0.05],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10 min,A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B、C两组[(2.4±0.9)比(2.7±0.9),P<0.05;(2.4±0.9)比(2.8±0.9),P<0.05],但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较单纯使用咪达唑仑可显著改善清醒患者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并提高镇静效果;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患者气管插管镇痛镇静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复方制剂(800mg/200mg)与头孢哌酮(800mg)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随机交叉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复方制剂1600mg/400mg和对照药头孢哌酮1600mg,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血药浓度和尿中的药物浓度,计算两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复方制剂两组分有无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结果试验药和参比药中头孢哌酮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81.52±39.94)、(176.21±32.66)mg/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23±0.67)、(2.28±0.6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12分别为(351.96±54.53)、(336.31±54.93)mg·h/L,AUC0-12分别为(402.21±57.6)、(376.64±55.18)mg·h/L,AUC0-inf分别为(413.47±59.06)、(395.83±62.08)mg·h/L;24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22.92±7.79)%、(21.00±7.33)%。三唑巴坦的峰浓度Cmax为(20.31±4.76)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5为(12.96±2.40)mg·h/L,AUC0-5为(18.45±3.52)mg·h/L,AUC0-inf为(19.42±3.67)mg·h/L;消除半衰期t1/2β为(0.84±0.28)h;24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为(60.56±19.37)%。结论两种制剂中,头孢哌酮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1/2β及AUC经双单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