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技术,对74例患者其中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25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EH+HC),和24例正常血压血胆固醇者(NT)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测定评价,并测定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环素(PGI2)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发现EH+HC和EH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百分率FMD(%)均较NT组明显减弱(P均<0.001),EH+HC组又较EH组明显减弱(P=0.021),而三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EH+HC及EH组血浆NO,PGI2水平均较NT组减低(P均<0.01),EH+HC组又较EH组明显降低(P=0.027)。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内皮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高频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简单、无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技术,对72例患者[其中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2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EH DM)和22例正常血压血糖患者(NT)]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测定评价,并测定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环素(PGI2)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发现EH DM和EH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百分率FMD(%)均较NT组明显减弱(P均<0.001),EH DM组又较EH组明显减弱(P=0.021),而3组比较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EH DM及EH组血浆NO,PGI2水平均较NT组减低(P均<0.01),EH DM组又较EH组明显降低(P=0.027).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内皮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高频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简单、无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的间歇成像和能量多普勒成像,对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24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EH+HC组)及24例正常血压、血胆固醇者(NT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包括静息时血管内径(BD)、增加流量引起的血管舒张(FMD)、服用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舒张(GTN)等,以及对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环素(PGI2)等血管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EH和EH+HC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FMD值明显减弱,与NT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EH与EH+HC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明显扩张,但各组间GT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HC、EH组与NT组比较血浆中NO、PGI2水平明显降低,而ET、TXB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EH+HC与EH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内皮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简单、无创且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方法对61例高龄老年患者,其中2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HT+DM)、23例高血压患者(HT)和正常血压正常血糖患者(NT),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应用酶标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结果HT+DM和HT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较NT组明显减弱(NT+DM组4.54%±2.51%,HT组7.51%±3.20%,vs NT组15.67%±5.76%,P均<0.01),TH+DM组又较HT组明显减弱(P=0.029);HT+DM组和HT组与NT组比较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血糖、ET-1和SBP明显相关(均P<0.01),血糖与ET-1、SBP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程的唯一因素为SBP(R2=0.397,df=60,P<0.01);影响血糖的唯一因素为ET-1(R2=0.145,df=60,P=0.02).结论高血压本身是老年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内皮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高胰岛素血症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量患者血浆胰岛素 (INS)水平并据此将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分为高胰岛素血症 (HI)组 17例以及非高胰岛素血症 (NHI)组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应用 Celermajer的方法 [1 ] ,通过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 0 .5 mg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高血压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P<0 .0 5 ) ,HI组较 NHI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P<0 .0 5 )。而 3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能够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高胰岛素血症对 EH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Malb)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根据有无微量白蛋白尿 ,将 5 2例CHD患者分为 2组 :Malb组 2 0例 ,无Malb组 3 2例。采用高分辨彩色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 (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 (NID )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CHD伴Malb组吸烟、合并高血压者明显高于不伴Malb组 (χ2分别为 6 93和 5 68,均P <0 0 5 ) ;Malb组的FMD显著低于无Malb组 [分别为 ( 5 96± 0 5 3 ) %和 ( 6 3 2± 0 62 ) % ,P <0 0 5 ] ;血脂、NID等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伴有Malb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较无微量白蛋白尿者严重 ;Malb是微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 ;Malb可能是冠心病的又一预测标志和独立危险因素 ;吸烟、高血压病加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初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NT)者各35例,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TG-D)--即对含服硝酸甘油的反应以评价血管的内皮功能,记录并比较3组的动态血压水平、心率及FMD、NTG-D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血压者相比,EH组和WCH组FMD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2.10±5.87)%与(6.85±5.23)%;(12.10±5.87)%与(6.90±5.20)%,均P<0.01],NT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WCH组相比,诊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FMD和NTG-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动态血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存在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有关,应该加强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活性。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测量EH患者静息、血流后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右肱动脉血管内径及扩张百分率,并与同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EH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年龄、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而与静息状态的血管内径无相关。结论 EH患者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血压水平有关,恢复内皮功能的治疗策略应该成为高血压诊治工作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糖耐量低减伴超重和肥胖患者(Ⅰ组)及正常体重患者(Ⅱ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糖耐量低减Ⅰ组、Ⅱ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均为P<0.001);糖耐量低减Ⅰ组较Ⅱ组降低(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各组间无差异(P>0.05).多因素线性相关性分析,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和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并且伴超重和肥胖者愈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检测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15例正常血压老年患者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同时测定血浆ET-1含量。结果ET-1含量随血压分级水平递增;高血压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受损的ET释放水平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程的唯一因素为收缩压。结论ET测定与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血浆ET水平不能预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高血压是内皮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流量介导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介导舒张)时的舒张末期内径,同时测量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取25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级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而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NC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血浆NO明显下降,ET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F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CD无显著改变,血浆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改变。方法 对高血压Ⅰ期及高血压Ⅱ期患者 (各 3 0例 )分别检测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 (诱发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EDD)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诱发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血管扩张EI DD)的反应 ,并与 3 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Ⅰ、Ⅱ期组EDD值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P <0 .0 1) ,EIDD值三组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以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反映内皮功能是一种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EH患者进行血清hs-CRP和ET-1、NO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血清hs-CRP、ET-1明显升高,且随高血压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P〈0.01);血浆NO明显降低,且随高血压分级升高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病与炎症活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血清hs-CRP和ET-1、NO是反映EH患者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吸烟人群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无创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吸烟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对 30例不吸烟和 5 0例吸烟的男性分别检测其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 (NTG- MD)活性变化。结果 吸烟组的FMD水平较非吸烟组呈显著降低 ,而 NTG- MD则无显著性差异。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吸烟者的 FMD水平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而与年龄无相关性。同时发现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与 FMD的水平呈密切负相关。结论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吸烟量越大 ,时间越长 ,其损害愈严重 ,并且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与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 型糖尿病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的 型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组、大量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P<0 .0 0 1) ;大量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降低 (P<0 .0 5) ;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各组间无差异 (P>0 .0 5)。多因素线性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和尿蛋白排泄量、糖化血红蛋白、血浆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早于蛋白尿出现  相似文献   

16.
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估测肱动脉血流量评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对照组血流介导性舒张(FMD)与反应性充血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ISH组FMD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均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层后亦未见明显趋势.结论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流量变化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可能不适宜作为评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晚期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探头对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检测 2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 0例有高血压家族史但血压正常人群和 2 0例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人在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GTN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高血压患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6.80± 3 .85 ) %、(8.0 0± 3 .60 ) %vs (12 .70± 5 .90 ) % ) ]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推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形成机制中的一个早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