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核心任务,也是公立医院改革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两个根本问题。有观点质疑,这两项任务存在着矛盾。对此,陈竺部长的解答是: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假如忽视对医务人员的支持,坚持公益性难达目的;而过于强调医务人员待遇,忽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医院的发展就会跑偏,就会发展为创收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看病难的现状和有限性的资源是必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根本原因,我国公立医院激励制度的调整与完善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以纠正积极性异化为起点,以公益性回归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推动公立医院内部改革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这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是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坚持公益性 调动积极性——公立医院改革的两个关键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坚持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的物质基础;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是坚持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5.
社会激励     
医改要成功,就必须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肯定要保障他们的待遇,要对他们好,要尊重他们,要让他们感到幸福、快乐、有奔头,当然也应该感到安全。激励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对于医务人员的这一基础的"民生"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医改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体现公益性同时作为改革目标,有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新医改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受传统儒家“德治”式管理的启发,笔者提出一种人文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医院“品绩管理”,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切人点,规范员工的行为,以达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突出医院公益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的难点在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主体是医院,但关键在政府。在改革中唯有牢牢把握住“体现公益性、保护积极性”,才能有效调动政府、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改革的合力,推进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实现新“医改”的预期目标,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新医改方案的核心是公益性,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儿童医院,应该围绕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部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在目前政府对医院的经费补偿一时难于到位的情况下,探索比较科学规范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处理好国家、医院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既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要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增加和改善医疗服务上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纠正过去那种将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费挂钩、收入分成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公益性”和“积极性”是今年两会议论公立医院改革时每每必涉及的“热门话题”。如何调动600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峰教授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多元主体治理视角分析影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为激发和调动医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及潜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额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19家市、县级公立医院的185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治理影响因素。结果政府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维护、对三医联动改革的领导协调、对综合改革措施的宣传解读、对培训方案的完善和对分级诊疗的引导政策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P<0.05),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分工协作机制、战略目标、民主管理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P<0.05),社会专业组织提供的高质量业务培训、对医疗事故鉴定的公平性、公共媒体及时报导医疗相关事件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P<0.05),医务人员对所在医院形象及医疗行业环境的自我认知与态度影响其工作积极性(P<0.05)。结论政府治理职责履行、医院管理水平、社会治理职责履行和医务人员自身认知态度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可从强化政府治理职责、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激活社会主体协同发力和重视医务人员思想工作建设4个方面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