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罩与光索引导在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颈椎骨折活动受限及mallampati气道订级Ⅲ—Ⅳ级患者,先置入喉罩。再将软光索通过喉罩隔栅置入气管。通过声门时,颈前区环甲膜处皮肤可看到明亮的樱红色光斑,为可视性指标,退出喉罩通过软光索导入气管导管。结果:30例困难气管插管均获得成功,操作期间各种生命征临测项目平稳,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喉罩与光索引导行困难气管插管,可视性指标明确、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本组46例因张口困难、头颈部活动受限等不能在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采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经鼻腔盲深置入气管导管。病人保持自主呼吸,进行粘膜表面麻醉,导管先入食道后退至听到气流音即止,使导管前端处于喉腔中位,减少向两侧偏移的机会,同时适量的气囊充气,使导管前端抬高,便于对准声门,此法可明显提高经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阮义峰  陆军  曾琼  金晶星  王宁 《黑龙江医学》2017,(11):1049-1050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MCcoy喉镜用于神经外科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60例,Mallanpati分级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n=30),可视喉镜组(Ⅰ组)和MCcoy喉镜组(Ⅱ组),记录声门显露时间、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气管插管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在声门显露时间、气管导管置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疼痛可视喉镜组5例,MCcoy喉镜组6例,环状软骨按压MCcoy喉镜组11例,可视喉镜组没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可视喉镜组100%,MCcoy喉镜组有两例二次插管。结论可视喉镜有助于神经外科声门显露困难者声门显露,且可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几率。减少了气管插管对颅内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CTrach光导纤维可视性气管插管型喉罩(CTrach喉罩)在面颈瘢痕挛缩导致的预测困难气道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面颈瘢痕整形手术的预测困难气道患者33例,麻醉诱导后置入CTrach喉罩,连接显示器,在直视下寻找声门,进而直视气管插管.记录CTrach喉罩置入、气管插管、CTrach喉罩退出的次数、时间及成功率,显示器上所见声门的情况以及为寻找声门所采用的手法,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置入CTrach喉罩后即刻,插入气管导管后即刻及退出CTrach喉罩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Trach喉罩,其中4例第2次成功置入.10例显示器上直视全部声门,8例和15例分别在显示器上见到部分声门或未见声门,调整后获得满意图像.经CTrach喉罩27例首次气管插管成功,6例第2次插管成功.操作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较轻.结论 CTrach喉罩置入简单、图像清晰、直视下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是解决面颈瘢痕挛缩导致的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小平  钟廷惠 《四川医学》2012,33(3):526-528
目的观察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CILA)辅助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引导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颈椎手术的患者20例,麻醉诱导后,置入CILA,经CILA由FOB引导气管插管。记录CILA置入和气管插管情况;评估FOB下声门分级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后置入CILA、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ILA,17例1次成功置入CILA,3例经2~3次置入获得成功。FOB镜下声门暴露多为Ⅰ~Ⅱ级,经CILA在FOB引导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随访无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CILA辅助FOB引导气管插管用于颈椎手术患者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插管型喉罩解决喉镜插管失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用插管型喉罩解决喉镜插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因小下颌畸形、过度肥胖颈短、颏颈粘连、颌颈部瘢痕增生、面颌部严重外伤合并上颌骨骨折、侧卧下改插管全麻,致常规喉镜气管插管失败的患者,改用插管型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结果 插管型喉罩引导1次插管成功15例(78.9%),2次插管成功4例(21.1%),气管插管反应SBP,DBP,HR的变化比喉镜插管轻(P<0.01).结论 采用插管型喉罩进行气管插管无须直接提起会厌和显露声门,喉罩置入到位容易引导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具有快捷、简便、成功率高、基本无损伤的优点,提升了解决喉镜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体位变动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使用左双腔气管导管行胸科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A组,n=30)和支气管套囊不充气组(B组,n=30)。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顶端置于气管隆突下方5 mm,记录中切牙处导管插管深度。A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摆放侧卧位时,将支气管套囊充气,B组则在支气管套囊不充气情况下,摆放侧卧位。侧卧位后,观察肺隔离及通气效果,重新在纤支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位置,记录侧卧位后中切牙处插管深度,记录气管内导管移位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结果:两组共有28例(46.7%)患者摆放侧卧位后,发生双腔管移位,其中A组10例(33.3%),B组18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气管移位距离分别为(9.2±1.7)mm、(9.0±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气管导管容易发生移位,支气管套囊充气与不充气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侧卧位时左双腔气管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喉罩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2例45-76岁ASA分级Ⅱ-Ⅲ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置入组(n=16)和气管插管组(n=16)。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监测并记录喉罩置入组基础值(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即刻(T2)、喉罩置入后3min(T3)、5min(T4)、喉罩拔除前(T5)和喉罩拔除后即刻(T6)各时点的MAP、HR值,同时记录气管插管组各相应时点的参数。结果与喉罩置入组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和拔管即刻MAP和HR较明显升高和加快(P<0.05);组内与插管前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和HR明显升高和加快(P<0.01)。结论喉罩置入和拔出时引起心血管反应较气管导管插入时轻微,喉罩通气是脑动脉瘤介入患者可供选择的较理想的通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难易的影响.方法: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30),两组插管前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A组将气管导管经鼻置入到达咽部后套囊预充气,B组采用传统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时间、置管困难发生率、插管相关并发症,以及插管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操作时间、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置管困难发生率,术后咽痛、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期间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简捷易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缩短喉罩置入到稳定通气时间.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腹部、盆腔、四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A组采用颈垫固定头颈部、分两步给喉罩套囊充气.在此基础上,在相同头颈部固定状态下,又观察了不同喉罩的影响,上腹部无胃管患者选择双管喉罩(PLMA),其余患者随机选择经典或双管喉罩,总体平衡,每组各30例,分为经典组(CLMA)和双管组(PLMA).比较经典喉罩与双管喉罩的效能.结果:A组喉罩置入到稳定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双管喉罩比经典喉罩置入更快、气道密闭压更高.结论:采用颈垫固定头颈部、分两步给喉罩套囊充气能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实施稳定通气;双管喉罩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I-gel喉罩应用于Wilson病继发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Wilson病继发脾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90例,随机分为I-gel喉罩组(I组)、LMA喉罩组(L组)、气管插管组(S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常规监测HR、MAP、SpO2,麻醉诱导后按分组分别置入相应型号的I-gel、LMA喉罩和气管导管,记录入室时、置入喉罩或插管时、置入喉罩或插管后5 min、拔出喉罩或拔管时的MAP和HR;记录喉罩置入时间,首次喉罩置入成功率,并测定气道密闭压;记录纤维支气管镜分级.术毕观察血染和咽痛相关并发症.结果 ①与入室时比较,置入喉罩时和置入喉罩后5 min、拔除喉罩时,L组与I组 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在插管时和拔管时,MAP与HR均比L、I组升高(P<0.05).②I组喉罩置入时间(8±4)s,低于L、S组(P<0.05),而首次置入成功率I、S组高于L组(P<0.05);喉罩两组气道密封压及吸气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染及术毕咽痛比较,I、L组少于S组(P<0.05);I组少于L组(P<0.05).③喉罩两组纤维支气管镜评级比较,I组Ⅰ级、Ⅱ级少于L组(P<0.05),而Ⅲ级多于L组(P<0.05).结论 与LMA喉罩和气管插管相比,I-gel喉罩易于置入,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出血、术后咽喉痛不良反应少,适合Wilson病患者全麻手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类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分为LMA组(L组,n=60)和OPLAC组(O组,n=60),麻醉诱导2 min后置入喉罩,持续泵注丙泊酚,间断推注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喉罩置入次数、喉罩置入一次性完成时间和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漏气程度和纤维支气管镜声门显露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次数、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漏气程度、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欧普乐喉罩置入完成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声门显露情况明显好于传统喉罩(P<0.01).结论 两种喉罩都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免充气喉罩置入更快捷,对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和Fastrach气管插管型喉罩(FT-LMA)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使用盲探插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86例,采用Excel软件随机分为CILA组(n=43)和FT-LMA组(n=43)。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CILA或FT-LMA,经CILA或FT-LMA直接盲探气管插管,记录CILA和FT-LMA置入次数和时间、盲探气管插管次数和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以及在实施盲探气管插管前经喉罩插入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镜下声门暴露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后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拔除喉罩后即刻以及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8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ILA或FT-LMA,首次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LA组35例首次气管插管成功,5和2例分别在第2、3次成功插管,1例插管失败,改用FOB经CILA引导插管;FT-LMA组32例1次插管成功,4例2次成功,3例3次成功,4例失败,其中3例改用FOB经FT-LMA引导插管,1例由FOB引导完成插管。与CILA组比较,FT-LMA组喉罩置入时间[(22.4±18.9)s比(34.2±13.9)s]显著延长(P<0.05),而经CILA和FT-LMA引导盲探气管插管时间[(46.0±26.7)s比(51.8±41.1)s]及喉罩退出时间[(39.3±11.9)s比(35.3±10.4)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LA和FT-LMA盲探气管插管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但CILA置入更容易,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张铭  陶国才  刘蓓  李勇帅 《重庆医学》2002,31(11):1146-1146
患者 ,女 ,6 2岁 ,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快速诱导下行气管内插管 ,置入喉镜发现不能暴露声门 ,换用各种类型喉镜仍不能暴露声门 ,气管插管失败 ,面罩给氧很难 ,发现胸廓有明显起伏 ,此时氧饱和度最低降至 83%。经静脉注入万可松4mg后置入 3# 喉罩发现漏气明显 ,经反复调试仍不能纠正 ,同时发现气管左偏。此时氧流量达 5L/min ,胸廓动度小 ,气道压<0 98kPa ,BP及ECG未见明显改变 ,SPO2 波动在 87%~91%之间。经喉罩置入气管导管失败后 ,在不取出喉罩并尽力控制呼吸的条件下经环甲膜穿刺行逆行气管插管 ,导引钢丝无阻力…  相似文献   

15.
胡友智  胡帅 《四川医学》2011,32(1):94-95
目的探讨喉罩在小儿四肢矫形术中的使用效果及利弊。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8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喉罩组(R)34例和气管插管组(C)34例,全麻诱导后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喉罩置入和气管插管前、后以及术后拔除喉罩和气管导管后的HR、MAP、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喉罩置入和气管插管前的HR、MAP、SpO2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后和拔除喉罩与气管导管时R组的HR、MAP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喉罩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呼吸道刺激小,置入及拔出时心血管系统反应轻,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对大多数小儿患者都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喉罩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莉  王凤明 《吉林医学》2003,24(4):340-340
我院自2002年引进喉罩以来,已将其广泛地用于临床麻醉及抢救急诊患者的插管中,先后在8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全麻手术中插入喉罩控制呼吸,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5~65岁,拟于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由于舌体大,短颈小颏,声门过高或颈部活动受限等各种原因,Mallampati气道分级Ⅲ级,术前估计插管困难存在。全麻诱导生效后声门暴露不理想,气管内插管失败,面罩吸氧后将喉罩插入咽喉部,通气密封罩充气后使其在喉的周围形成密封圈,加压通气,气道通畅,胸部可听到清晰呼吸音,喉节两侧为…  相似文献   

17.
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和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2例42-74岁,ASA分级Ⅱ-Ⅲ伴有高血压病史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置入组(Ⅰ组,n=21)和气管插管组(Ⅱ组,n=21)。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监测并记录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分钟、3分钟和5分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结果两组间BIS对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喉罩置入组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和HR较明显升高和加快(P<0.05);组内与插管前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和HR明显升高和加快(P<0.01)。结论喉罩置入时引起心血管反应较气管导管插入时轻微,喉罩通气是高血压患者可供选择的通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何林  李卫  陈伟 《四川医学》2011,32(3):365-367
目的观察喉罩应用于困难气管内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Cormack-LehaneⅢ~Ⅳ类、年龄25~65岁,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20)和气管导管组(E组,n=20)。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气管内插管的次数及时间,喉罩置入或气管内插管时MAP、HR及SpO2的变化,以及操作时及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L组1次成功置入喉罩的例数明显多于E组1次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的例数(P〈0.05);L组建立有效气道的时间明显较E组短(P〈0.05);E组气管内插管时和气管内插管后5min的MAP及HR较诱导后显著升高(P〈0.05);E组气管内插管时SpO2较诱导后显著降低(P〈0.05);L组操作时发生口腔粘膜出血及术后发生咽喉疼痛的患者明显少于E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是解决困难气管内插管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方便及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分析Supreme喉罩(SLMA)对位不良的原因。方法:对SLMA置入时出现对位不良的患者,利用纤支镜观察和超声实时成像检查的方法明确SLMA对位不良时的位置、原因。结果:22例初次置入对位不良的SLMA应用患者纳入观察。12例患者经再次尝试后置入成功,其余患者经其他器械辅助后成功。对位良好时SLMA位置:喉罩的食管引流管尖端已入食道入口,气囊位于甲状软骨及会厌软骨的背侧。对位不良时SLMA位置:喉罩的食管引流管尖端尚未进入食道入口,止于声门联合后缘、杓状软骨上方,气囊位于会厌软骨及舌根的背侧。结论:SLMA置入深度不足,喉罩前端不能进入食管入口,是SLMA对位不良的主要原因;而阻隔喉罩前端进一步置入食管入口的障碍主要是喉的背侧结构,如声门联合后缘或杓状软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管喉罩气囊预充气置入法与传统置入法置入喉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双管喉罩.喉罩置入前,对A组患者喉罩气囊预充10 mL气体,B组患者喉罩气囊内的气体完全抽空,然后按常规方法将喉罩置入.记录两组患者建立人工通气道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