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专家对传统血瘀证的诊断经验,筛选血瘀证诊断指标,评价其重要性,为血瘀证量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特尔菲法”筛选出专家一致认为重要的血瘀证诊断指标,并对10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双盲法以国内血瘀证诊断标准为金标准评价这些指标的特异度、敏感度等。结果 从50项传统血瘀证观察项目中筛选出10项专家一致认为的重要诊断指标,10项指标用于综合判断血瘀证符合率为91.4%。结论 特尔菲法筛选出的血瘀证诊断指标可以用于血瘀证量化指标的积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研究献进行评价。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中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研究“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的献,从设计方案、筛检、样本含量的估算、对照方法、随机化方法、评价指标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各研究献所得结论同其所采用的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不完全相符,采用同一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的研究献,其所得结论也不完全相同。结论:目前所使用的“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可能存在某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各研究献所得结论的差异,亦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及进行游泳刺激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人参汤粗提液对正常及“气虚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人参汤粗提液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是其临床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现行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其症状指标与理化指标并不具有给定的特异性,难以适用于血瘀证的诊断;对活血化瘀方剂的认识和划分不合理;片面将非特异性的理化指标用于活血化瘀的临床,导致了非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活血”功能的困顿。应当防止在揭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本质的努力中,步入新的迷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筛选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指标,并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表现的差异。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进行调查,筛选出气虚血瘀证诊断指标,再对气虚血瘀证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统计指标敏感度,并根据主病分组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项指标敏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德尔菲法选出气虚血瘀证诊断指标18项,其按主病分组比较各项指标敏感度的结果不全一致。结论:气虚血瘀证诊断指标在不同疾病中敏感度不全相同,证明病证结合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瘀血舌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正常舌、痰凝血瘀舌及气虚血瘀舌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R-20型血液粘度测试仪器、LBY-N6型旋转式血液粘度计、BIO-RDA550型酶标仪、Lab-systems Dragon洗板机,对正常舌对照组43例、痰凝血瘀舌组41例及气虚血瘀舌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瘀血舌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的“粘”、“浓”、“凝”、“聚”。结论:由于证型不同,反映在血液流变学上其指标的变化特点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53例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浓度,并观察PGD患者中高血脂,高血压与GMP-140的关系。结果显示:PGD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其中血瘀证组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血瘀证患者中气虚组高于非气虚组,说明GMP-140是反映PGD血瘀证的客观指标,气虚能加重血小板活化,加重血瘀倾向,符合中医“气虚血瘀”理论。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动物模型制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瘀证动物模型制作的回顾与展望张文宏,查良伦血瘀动物模型的建立既可作为“血瘀证”病理生理之研究对象,又可用于筛选和研究有效的方药。一个好的“血瘀证”动物模型应该既能体现“血瘀证”相关的脉症,如“瘕”,舌质青紫,瘀斑,出血等,又能反映“血瘀证”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久病入络患者瘀血证与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宗佩  郭伟 《陕西中医》1997,18(9):423-425
“久病入络”患者存在血瘀证,且随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加重,血瘀证积分值逐渐增高。“久病入络”患者存在球结膜微循环障碍,随病程延长,微循环障碍逐渐加重,微循环积分值逐渐增高。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有相关关系,随病程延长,相关系数依次递增。提示:“久病入络”的病理基础可能是血瘀证,病理实质可能是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又称瘀血证,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概念,是指体内血液停滞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瘀血等症状.血瘀证理论始于《内经》,经历代不断延伸发展,至清代对血瘀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理论.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血瘀证的客观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迅速,通过查阅现代对血瘀证的研究文献,本文对血瘀证与其客观检测指标关联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ET、A—Ⅱ及其基因表达与兔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积慧  何军锋 《新中医》2004,36(4):77-78
目的:探讨ET、A-Ⅱ及其基因表达与兔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相关性,从分子水平探讨“胸痹血瘀证”的证本质。方法:以冠心病血瘀证兔为实验对象,设立冠心病组、血瘀证组、空白对照组;引入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其相关基因在心脏的表达为其客观指标。结果:与其他各组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组的血浆ET和ACE舍量均增高(P<0.05,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组ET和A-Ⅱ基因表达均增强(P<0.05,P<0.01)。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中ET、A-Ⅱ显著增高,这与该证型ET和ACE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一致,提示冠心病血瘀证与相关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1 脑出血存在血瘀证 血瘀证是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局部血液滞留,或离经之血蓄于体内。无论是按照中医经典的“蓄血”、“恶血”、“浊血”、“死血”等,还是按照现代医学研究所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判断,脑出血存在血瘀证。再从其证候看,无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表现,如嗜睡、朦陇、昏迷、麻木、疼痛、偏瘫等等。实质上两者与血瘀的程度呈正相关,即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归纳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干预治疗作用。方法:查找出近10年来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得出结论。结果:肾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比较提示血瘀证患者肾脏病变更加严重,及其预后差的指标表达率更高,水蛭干预治疗后可以减少化验指标对其肾脏损害。结论:水蛭可以改善肾病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进展,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4.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了分析,发现60.2%的患者存在气虚血瘀证,痰浊及痰热是气虚血瘀证常见的兼夹证。存在气虚血瘀证的患免疫功能低下且有血液高凝倾向。研究认为:T细胞亚群、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溶解酶等学及血液流学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是气虚血瘀证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提出晚期小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痰散结”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急性血瘀期辩证分型与其关系,提出ACI急性血瘀期证的量化标准与意见。方法:测定66例ACI急性血瘀期患者,分别测定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并与健康人(20名)作比较。结果:(1)标证中以“痰”、“瘀”为主的风痰瘀血、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均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下降(P<0.05),其中以气虚血瘀证活性型t-PA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以本虚为主的阴虚风动证,则见活性型t-PA含量增高(P<0.05);肝阳上亢及阴虚风动证以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下降显著(P<0.01)。(2)经逐步回归判别,虽然影响急性血瘀严重程度与t-PA活性、神经系统缺损积分以及年龄增长等三因素等有关,但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不存在密切的正负关系。(3)影响神经系统缺损积分经统计学分析,与血瘀积分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1)风痰瘀血、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其病变基础主要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而阴虚风动和肝阳上亢证则见前列腺素系统活性降低。多指标综合分析,有助于中医对ACI急性血瘀期证型的判别。(2)单一指标无助于区别ACI急性血瘀期型别,其改变仅能说明血瘀存在,究属哪一型别,应做综合分析加以判断。(3)影响神经系统缺损积分的,主要为血瘀积分,提示活血化瘀在脑梗塞防治中具有重要性。(4)提出ACI急性血瘀期、证的量化新标准与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医学古今文献资料的研究,将肾虚血瘀证分为肾精不足兼血瘀证、肾气虚兼血瘀证、肾阳虚兼血瘀证、肾阴虚兼血瘀证、肾不纳气兼血瘀证、肾气不固兼血瘀证、肾虚水泛兼血瘀证、肾虚火旺兼血瘀证、肾虚水毒兼血瘀证、肾经寒湿兼血瘀证等,并阐析了以上10个证型的辨证分型,以求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4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94例IgA肾病患者中,血瘀证占61.70%,非血瘀证占38.30%。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舌质紫暗最常见;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伴血尿,常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明显低于非血瘀证组;Lee’s分级多见于Ⅲ~Ⅴ级者;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总积分、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血管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从血液理化指标、分子遗传水平等方面,综述冠心病血瘀证的实质研究及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目前对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已在血液理化指标与分子遗传水平上有所收获,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尤伟  尤士喜 《陕西中医》2005,26(7):688-689
<正>高粘血症属中医“血瘀证”的范畴,根据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血瘀证诊断标准》,具有1项体征加2项或以上血流变学指标异常者诊断为高粘血证。我院自2001年2月-2004年2月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辨证治疗高粘血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血瘀证微循环障碍与气病致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在血瘀证的研究中,对“气”的作用涉及较少。鉴于“气病致瘀”尚未见有较系统研究及报道,我们结合与中医气血学说有密切关系的微循环理论,对141例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不同证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