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SP法检测48例石蜡包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及多变量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48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率为68.8%,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表达率(52.0%)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87.0%).P<0.05;生存时间<3年组其表达率(41.2%)明显低于生存时间≥3年组(83.9%),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nm23-H1基因表达反映肺腺癌预后情况,风险度分别为2.015和0.313.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检测nm23-H1基因表达可能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转移危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王丰民  沈海波 《浙江医学》2001,23(6):321-322,338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78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移在复发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肺癌标本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nm2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复发转移组低于非复发转移组(P<0.01),低分子癌低于高分化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但nm23基因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有无复发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TNM分期、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P16和nm23-H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16、nm23-H1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转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NPC初治患者癌组织中P16、nm23-H1基因产物表达,并对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细胞AgNOR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nm23-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4.6%(16/65)和61.5%(40/65).T1和T2期患者P16及nm23-H1蛋白表达高于T3及T4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与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远处转移无关(P>0.05);nm23-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率为51.2%(21/41),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的79.2%(19/24)(x^2=4.99,P<0.05);随访中有15例发生远处转移,其nm23-H1表达率为33.3%(5/15),显著低于无转移组的70%(35/50)(x^2=7.56,P<0.01).P16、nm23-H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外周血T细胞AgNORs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nm23-H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转移相关,可以用于临床预测鼻咽癌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放射治疗后远处转移.nm23-H1、P16基因表达与外周血T细胞核仁组成区形成有关,可能反映了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urvivin、nm23基因表达水平与直肠癌分期、生存率、转移以及两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评价survivin 、nm23基因在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nm23基因在7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并分析survivin基因、nm23基因与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Dueks分期、生存率、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urvivin阴性患者,伴远处器官转移的肿瘤中survivin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器官转移者(P<0.05),survivin阳性患者的AI与survivin阴性患者的AI相比,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survivin的表达与nm23的表达在直肠癌组织中呈显著的反比关系.结论 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和nm23蛋白的低表达对判断直肠癌预后、生存率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c-erbB-2,bcl-2和nm23-H1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c-erbB-2,bcl-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肺腺癌、腺鳞癌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P<0.05)。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高、中分化肺癌组和低分化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nm23-H1蛋白在淋巴结无转移肺癌组中显著高于转移组(P<0.05),且与伴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erbB-2,bcl-2及nm23-H1在肺癌的组织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检测三种基因蛋白可作为判断肺癌病人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AXX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DAX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相关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AX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高表达108例(80.0%),癌旁组织高表达30例(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原发肿瘤、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胸膜侵犯显著相关(P均<0.05),Kaplan-Meier统计分析显示DAXX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AXX表达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为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DAXX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的表达与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6例肺癌(鳞癌49例,腺癌47例)组织中LN的表达。结果:LN的表达类型在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分化,分级的肺癌中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01);在有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不同生存期的肺癌组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N的表达类型可作为判断肺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cl-2、p16和nm23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16和nm23基因在82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癌中存在bcl-2基因超量表达和p16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有关,p16基因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预后有关,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和预后有关,bcl-2与p16基因、p16与nm23基因在肺癌中常联合表达。结论①bcl-2基因超量表达与p16基因表达下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p16和nm23基因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较强因子。③nm23基因表达水平是预测肺癌转移潜力的可靠指标。④多基因联合检测对判断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更有意义。 主题词肺肿瘤;基因,bcl-2;免疫组织化学 自由词 p16基因;nm23基因 中图分类号 R734.2;R394.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和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肺癌组织、21例肺癌癌旁组织、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癌组织(P均<0.01);CD44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肺癌组织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921, P=0.027);nm23-H1蛋白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肺癌组织的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805, P=0.028)。两者表达阳性率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和nm23-H1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调控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上判断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表达蛋白nm23-H1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愈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标记118例肺癌组织,观察不同分化程度和组织类型肺癌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P53,nm23-H1蛋白表达与肺癌患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浸润范围无关(P>0.05)。与肿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53,nm23-H1作为判断肺癌分化程度的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其预后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郑伯安  董全进  邓高里 《浙江医学》2002,24(8):462-464,I002
目的 探讨p16和nm23 -H1在大肠癌患者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链霉菌抗生物素 -生物素方法 ,对73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p16和nm23 -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8 %和43.8% ;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p16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 (P<0.01) ;P16和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有转移者 (P<0.05、P<0.01)。p16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62.5 % ,而阴性者为32.7 % ;nm23-H1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65.6% ,而阴性者为26.8 % ,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生存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5)。p16与nm23-H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 (r=0.416,P<0.05)。结论 p16和nm23 -H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nm23-H1 gene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prognosis in young women.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VEGF and nm23-H1 gene were detec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P) in the breast cancer tissues of 48 young and 30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nd in breast fibroadenoma tissues of 10 patients for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expressions with the patients'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also observation of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n each patient group. RESULTS: The rate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higher in the young women than in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 who also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ates of VEGF and nm23-H1 expressions in the breast cancer tissues (P<0.01,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two breast cancer groups and breast fibroadenoma group, the expressions were also different (P<0.01). In both young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ositivity rate of VEGF expression than those without (P<0.01 and P<0.01), but the reverse was found true in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 gene. VEGF expression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nm23-H1 expression in young patients (P<0.01),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nm23-H1 gene express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53-positive patients (P<0.05).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VEGF and nm23-H1 expressions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umor was found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VEGF and nm23-H1 indicate the angiogenetic activity and invas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have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prognosis in young wom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m23基因表达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直肠癌手术标本中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直肠癌原发灶nm23表达阳性率为75.0%;其中,无伴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96.2%,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4%(P<0.01);nm23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nm23阳性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达64.9%和59.4%,而阴性者为31.6%和21.1%,二组患者术后3年或5年生存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nm23基因在直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检测直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表达,有助于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nm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m23、VEGF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nm23、VEGF在58例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0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3例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卵巢浆液性囊腺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nm23的表达在良性瘤和癌之间差异显著(P<0.05).nm23的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均有关(P<0.01,P<0.01,P<0.01,P<0.05)。(2)VEGF在交界性瘤和癌中的表达率均较良性瘤高,差异显著(P<0.01)。VEGF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腹水有关(P<0.01,P<0.05)。(3)二者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有协同作用。结果:nm23和VEGF在卵巢癌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它们的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鉴别、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军  霍霞  许建衡  邱前程  林莹  卢善明 《广西医学》2004,26(8):1092-1096
目的 探讨nm2 3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石腊包埋 4 2例乳腺癌组织和 4 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中nm2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nm2 3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绝经前后、ER、术后复发、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nm2 3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负相关性 ,nm2 3高表达与患者远处转移有显著负相关性 ,与生存率呈正相关。全组 5年生存率为 6 4 30 %。在腋淋巴结阴性、nm2 3高表达的 15例中 ,5年生存率达86 6 7% (13/ 15例 ) ,仅 4例出现术后远处转移 ,3例出现术后复发。结论 检测nm2 3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肉瘤VEGF和nm23表达及MV密度与肺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nm23的表达和MV密度。结果:骨肉瘤中VEGF的阳性率为65%26/40,其中有肺转移者的阳性率(87.5%,14/16)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50%,12/24),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浆,其阳性信号强度与骨肉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是否有肺转移显著相关(P<0.01);nm23阳性信号呈浆型和/或核浆型,阳性表达率为85%(34/4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81.25%(13/16),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87.5%(21/2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7256);有肺转移患者的骨肉瘤组织中MV密度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P<0.01)。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VEGF是促进MV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VEGF可能是通过促进MV生成而增加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导致早期血道转移,但nm23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转移发生无关,检测VEGF表达与MV密度值可作为判断骨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癌中突变P53和nm23-H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乳癌的P53、nm23-H1基因表达;结果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1,P<0.01),nm23-H1基因在低分化乳癌中表达显降低,与中、高分化乳癌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突变P5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2,P<0.05),与肿瘤大小相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列联系数P=0.32),两的表达与其它病理因素无关,两联合表达中,P53低表达和nm23-H1过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与其它组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突变P53过表达和nm23-H1低表达在总病例中远处转移率最高,与其它组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结论认为二种基因表达对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均起重要作用.检测它们在乳癌中的表达,对指导临床治疗、随访、评价乳癌患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ABH及Lewis组织-血型抗原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肺组织、143例原发肺癌及相应41例转移灶中ABH与Lewis 血型抗原的表达。结果  A、B、AB、O(H)血型瘤体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49.02%、55.56%、35.00%、69.44%,各血型间抗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Lewisa、sialylLewisx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45, P=0.015)。低分化癌组织ABH缺失、Lewisa、sialylLewisx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01)。转移组ABH抗原表达缺失、sialylLewisx抗原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P=0.004,P<0.001),转移灶ABH抗原表达缺失、sialylLewisx抗原表达高于原发癌(P<0.001)。ABH、sialylLewisx表达与未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6%﹙P<0.001),7%、30%(P=0.0012)。结论  原发肺癌组织中存在ABH 及Lewis相关抗原的异常表达;ABH血型抗原表达缺失和sialylLewisx表达增加与肺癌转移相关;Lewisa、sialylLewisx抗原异常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ABH及sialylLewisx抗原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RT-PCR)方法检测48例NSCLC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以及10例良性疾病肺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m23-H1 mRNA在NSCLC组的表达水平为(0.599±0.566),明显低于癌旁组的(1.232±0.328)及良性疾病肺组的(1.443±0.427)(P<0.01);NSCLC组中NM23-H1的低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吸烟情况无关(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nm23-H1低表达,其表达量降低与NSCL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