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鼻甲不同处理方式应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及对鼻气道阻力(NAR)和视觉类比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术中保留中鼻甲,研究组50例术中切除部分中鼻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AR、VAS评分、术后清理时间、术后粘连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术后6个月两组NAR、VAS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NAR、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28、9.309,P<0.05)。研究组术后清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5)。研究组术后粘连率2例(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并完全切除双鼻中鼻甲,对照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但不切除双鼻中鼻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6%、1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26.32%(P<0.05);观察组的反射性头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近远期复发率较低,但存在反射性头痛等并发症,需严格选择病例和掌握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126例,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的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窥镜鼻窦术中对中鼻甲分别实施保留和部分处理后鼻气道阻力评分和主观症状评分的差异。 方法 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附属萧山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4例进行内窥镜鼻窦术的Ⅱ型以上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中鼻甲的处理方式分为2组,每组77例,对照组保留中鼻甲,研究组根据病情进行中鼻甲的部分切除。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术后清理时间和粘连的发生情况,使用主动前鼻测压法进行鼻气道阻力评分(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和视觉类比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test,VAS)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统计术前术后2组评分差异。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分别为73例(94.81%)、63例(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清理时间和粘连发生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N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AR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其中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内窥镜手术时采用不同中鼻甲处理方式对NAR和VAS评分有影响,合理切除中鼻甲可有效降低手术清理时间和鼻腔黏膜组织粘连的发生率,且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治疗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难治性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治疗难治性慢性鼻窦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单孔胸腔镜下肺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常规胸外科处理组),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1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术后胸外科联合康复科处理组),收集患者的手术数据、住院资料以及护理相关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能进一步减轻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痔患者中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与聚桂醇注射液的疗效对比。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内痔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 = 47)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治疗,研究组(n = 47)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记录2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总疗程、手术费用、聚桂醇用量)、术中局部出血、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总疗程天数、手术费用和聚桂醇用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中局部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内痔患者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治疗效果优于聚桂醇注射液,并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聚桂醇用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系统对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4年12月~2016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92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均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SNOT-20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症状、SNOT-20评分又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系统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 NP)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因诊断ECRSwNP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别纳入实验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鼻内镜术)和对照组(单纯性鼻内镜术),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项表(SNOT-22)评分、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评分法)和鼻窦CT评分(Lund-Mackay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SNOT-22评分、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翼管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鼻内镜手术中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合并哮喘患者中鼻甲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合并哮喘的患者46例,通过对不同病变的中鼻甲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将其分为切除组(24例)和保留组(22例)。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嗅觉功能评估,通过鼻内镜及嗅觉功能评分进行疗效的客观及症状的主观评估,并对所有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切除组Lund-Kennedy评分为(5.96±2.55)分,保留组为(5.45±2.8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56);切除组术后LundKennedy评分为(2.79±1.14)分,保留组为(4.27±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2)。②术后两组嗅觉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切除组中20例(83.3%)患者自觉嗅觉改善,保留组12例(54.5%)患者自觉嗅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3)。切除组术前评分为(2.68±0.78)分,保留组为(2.57±0.8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60);切除组术后评分为(1.07±0.39)分,保留组术后评分为(2.09±0.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P=0.02)。结论对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合并哮喘的患者,中鼻甲切除患者术后鼻内镜及嗅觉评分均明显降低,对此类患者主张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中鼻甲,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鼻甲形态(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中鼻甲气化、反向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为术中处理中鼻甲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结合螺旋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结果,对10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中鼻甲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观察结构变异情况。结果慢性鼻窦炎组中鼻甲长度为左(23.62±3.28)mm、右(24.22±3.64)mm;对照组中鼻甲长度为左(21.30±3.19)mm、右(21.42±2.8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鼻中隔偏曲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鼻甲反向和气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鼻甲垂直部的长度、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可能有关;中鼻甲垂直部过长可能也是导致鼻窦炎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术中可根据中鼻甲的实际长度和变异情况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施行手术治疗的52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肝/扩大半肝 + 全尾叶切除36例(联合半肝切除组),肝门部/围肝门区 + 全尾叶切除16例((围肝门切除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CA19-9值,以及术后1、3 a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联合半肝切除组与围肝门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705.5±54.3)mL vs (809.9±61.4)mL]、手术时间[(240.4±22.5)min vs (358.1±31.1)min]、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8.3% vs 18.8%)、术后3个月CA19-9值阴性率(88.2% vs 73.3%)以及术后1 a生存率(58.8% vs 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均是HCCA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前者具有更高的 R0 切除率及短期生存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对肠息肉患者实施日间手术全程护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  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取肠息肉日间手术的86例患者为试验组,同期选配86例采用择期手术常规住院的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日间手术全程护理,包括制定日间手术多学科、全程化护理路径;采取宣传手册、口头讲解、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日间手术宣教形式。  结果  试验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直接医疗费用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001);患者满意度试验组(98.8%)高于对照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肠息肉患者实施日间手术全程护理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增加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120例原发性肝癌治疗选择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健康干预模式,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痛苦程度(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焦虑抑郁程度(采用HADS量表)、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及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进行比较。  结果  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心理状态和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程度;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医护患共同决策健康干预模式,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遵医行为、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康复是安全有效,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和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对肠道转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由同1位妇瘤专家及其团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涉及肠道手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与保留肠管的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33例(58.9%)行肠切除术,23例(41.1%)行肿瘤剥除,2组患者在满意减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87.0%,P > 0.05);在24.5个月(18.75~42.75)的中位随访时间中,肠切除组和肿瘤剥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7.6%、42.4%,死亡率分别为78.8%、82.6%,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1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肠切除组较肿瘤剥除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难度更大、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更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肠切除及肿瘤剥除患者的减瘤结局与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切除肠道可能使患者面临更多的并发症及更差的生活质量。因此,术中应结合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侵犯肠道的范围及肿瘤的可分离性充分评估,尽可能保留肠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ERAS的理念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康复需求,构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康复日志,研究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ERAS组79例,非ERAS组41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整体护理及围手术期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采用医、护、患共管模式,应用康复日志。比较2组患者康复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构建康复日志并应用有助于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掌握术后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促进家属的积极参与,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