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构建伤口护理区域同质化联动模式,促进伤口知识和技能在区域内的同质化传递,为患者提供同质化伤口护理。方法开发区域伤口协作诊疗管理软件系统,采用自制的伤口护理现状调查表,调查上海市杨浦区社区护士的伤口护理水平。于2016年11月—12月选取杨浦区内的7名国际造口治疗师,成立师资队伍;于2017年1月—6月选择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伤口护理的30名护士作为试验组,给予同质化培训,并应用区域伤口协作诊疗管理软件系统进行伤口的同质化护理;从1所三级医院专科团队中抽取3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专科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在专科理论、操作及临床实际护理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伤口造口团队成员的考核成绩比社区护士的考核成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27,P<0.01)。接受同质化培训后社区护士在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得分及临床实际护理能力与三级医院护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专科护理能力和水平趋于同质化。结论伤口护理区域同质化联动模式有利于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专科护理能力和水平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结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4.
依托医院现有专科护理门诊资源,引入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成立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开展伤口护理、造口护理、PICC维护、糖尿病足护理、胃管置管、尿管置管等17个护理服务项目,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对出院患者及孕产妇、新生儿、失能患者、高龄老人、癌症晚期等居家人群实施延续护理服务。2019年12月-2021年8月共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509人次,服务对象满意度为88.80%,且有81.54%的服务对象表示愿意继续使用该平台进行网约护士服务。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服务对象个体化、多元化护理需求,提高了网约护士的综合能力与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本院造口治疗师开展造口专科护理的护理成效。方法成立慢性伤口造口护理专科。由具有获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的造口治疗师全职负责,对慢性复杂性伤口、造口及失禁病人实施专科护理服务。结果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了造口并发症,提高了造口人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解决临床医疗护理中的造口难题;及时发现病人潜在的问题,协助明确医疗诊断;工作量逐年增加;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结论慢性伤口造口护理专科对发展专科护理、培养专科护士、给病人提供专业化和延续性的护理服务及促进我国伤口造口护理专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立静脉治疗护士、麻醉护士、腔镜持镜护士、伤口造口护士、儿科护士专科实践基地,为区域护理联盟内医疗机构已取得专科护士证或有专科护士实践需求的护士提供理论及临床实践平台,通过"3+2""1+1+3"的理论—操作—实训递进式分层培训模式,为区域护理联盟内县级及社区医疗机构培养专科护士225人,促进了区域内专科护士的能力提升,推动了区域内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冰山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在德尔菲法指导下,研究组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全国11个省份的20位专家进行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5,形成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个人特质)、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7个,第2轮函询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89、0.357、0.239(P<0.01)。结论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该指标体系可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的考核、评价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使用与管理,以借鉴其经验,指导我国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赴美国8家医院进修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并参加了Emory大学培训中心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培训课程及美国中东部地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大会,了解了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使用和组织管理架构、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及其方式和继续教育等现状。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从选拔、培训、工作模式和内容、时间管理到继续教育再注册等环节均有明确规定,专科护士爱岗敬业、队伍稳定,对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网格化管理构建居家护理服务新模式,以期有效解决居家康复群体医疗护理需求。方法2018年11月浙江省台州市成立居家护理服务中心和居家康复护理技能培训中心,建立网格化居家护理服务模式,落实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让社区护士成为居家护理主力军;2019年11月建立居家护理服务信息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居家护理分级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分级派单,保障居家护理服务高质、便利、安全。记录2020年1-5月网格化居家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评价实施效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州市共28所二级以上医院、123个基层医疗机构、1171名社区护士入驻居家护理信息平台。2020年1-5月护理人员共提供居家护理5274例次,其中上门护理4472例次,线上护理802例次;上门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8.73%(4415/4472),线上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8.25%(788/802),两种服务类型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6,P=0.286)。无投诉、不良事件及护士安全问题发生。结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网格化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护士作用,拓宽居家护理服务范围,合理进行医疗资源配置,为居家康复群体解决医疗护理问题,有效推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职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自2012年起,我院基于高级护理实践的理念,积极探索伤口造口专业工作模式,通过对伤口造口小组授权,建立专科门诊,专科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教育培训、疑难病例讨论以及阶段式培养与使用等运作方式,使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多重职能充分发挥,提高了医院高级护理实践水平、专科护士综合能力,同时满足了专科护士价值需求,为促进护理专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实践能力提升模式,使分级诊疗模式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肠造口患者得到同质化专科护理服务,适应分级诊疗模式需求。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现状调研方法,收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通过开办为期6周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以WCET“一对二导师制”模式,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案例,确保学员的实践质量。并对学员回院后开展的专科护理质量延续追踪,对比培训前后满意率。结果培训后提高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指导、沟通与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率。结论对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一对二导师制”实践基地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及延续质量追踪能有效提升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使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造口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同质化,适应分级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在医联体模式下,构建专科护理同质化管理模式,建立医联体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微信联系平台,实施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管道护理等专科护理技术及疑难并发症会诊指导,定期开展专科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比较患者在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前后的护士工作能力;对100例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对100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各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的护理并发症较开展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开展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临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实践院校合作培养伤口造口专科方向护生方法。方法:根据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需要具备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对我院和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和2010年联合培养两届辅修伤口造口专科护理112名学员,分别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专科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培训、临床实践培训。结果:培训学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得到有效的提高,病人满意度为100%。结论:院校合作伤口造口专科方向护生的培训提高了护生的伤口造口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对伤口造口专科方向护生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造口护理在腹部渗漏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腹部渗漏伤口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58处渗漏伤口和对照组46例53处渗漏伤口,对照组应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针对性处理伤口后应用造口袋管理腹部渗漏。结果应用造口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渗漏及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换药频率、换药时间、换药成本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自我效能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腹部渗漏伤口患者中应用造口护理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实现对伤口的有效管理,节约医疗成本和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郭晓宇  冉令霞  刘照旭 《全科护理》2013,11(12):1063-1065
[目的]采用“造口护理工作坊”业务培训的方式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的认识,提高对造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方法]成立造口专业小组,组织造口相关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业务培训。[结果]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规范的造口相关操作,并对如何预防和护理造口相关并发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论]“造口护理工作坊”业务培训的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对造口病人全方面护理的重视,促进了造口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皮巧红  刘东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55-756
目的 探讨二级医院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分析医院环境,制订具有二级医院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合理调配护士,对护士分层次培训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二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应积极落实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进行实践,为更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方法 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平台,组建上门服务护理团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疾病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为84例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12次,患者满意度为100%。 结论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可以解决行动不便人群的护理问题,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和职业自豪感,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院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慢性伤口未愈合病人采取定时到医院复查或由家属带伤口照片等资料到医院复诊,由造口治疗师指导护理的方法实施延续护理。[结果]病人伤口顺利愈合24例,伤口缩小、变浅后失访2例,未愈合1例。[结论]对出院的慢性伤口病人实施延续护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