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接受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记录早产儿出生时、完全喂养时及出院时体质量,早产儿残奶量、摄入奶量、腹胀及呕吐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完全喂养时及出院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奶量少于对照组,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腹胀及呕吐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可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情况,提高早产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非营养性吸吮对26例早产儿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庆珍 《广西医学》2008,30(3):360-361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7例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喂养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21例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外,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荷仙 《甘肃医药》2014,(8):601-60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早期胃肠发育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在29~34周早产儿,选无窒息史,出生后无明显并发症,需鼻胃管喂养儿;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6例(男21例,女15例)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43例(男25例,女18例)早期综合喂养组(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45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比45.6%),干预组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出院后继续喂养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减少患儿家属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4.
姜洁  杨晓琴 《甘肃医药》2012,(5):376-37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7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d)微量输液泵维持5小时缓慢滴注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予以禁食、洗胃或胃肠减压处理。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红霉素组30例,非营养性吸吮和益生菌组30例.两组均给予保温,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及改善喂养等常规治疗.红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每次3 mg/kg,每8h口服1次,非营养性吸吮加益生菌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贝飞达口服,每次1/2粒,2次/d,且应用非营养性吸吮,疗程5d.结果:两组患儿在病程和呕吐时间、胃残留、平均增加体重、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好、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改善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功效。方法:把100例经口胃喂养的早产儿,依据是否辅助以非营养性吸吮,进行分组,用同一配方乳喂养,每天记录喂养不耐受的概率、口胃管置留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概率显著减少,口胃管留置时间得到缩短,住院天数减少(P0.05)。结论:早产儿口胃管喂养时使用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得当的辅助性喂养方法,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何学坤  罗晓燕 《吉林医学》2011,32(28):5937-5938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冶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余奶量、增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渐进式加奶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方法:将63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早期均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和刺激排便。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增至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早产儿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及时帮助排便,能使早产儿减少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而顺利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获得较理想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冷振环 《当代医学》2013,(36):41-42
目的:探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实验组给予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患儿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65),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为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胎粪排空时间、总胆红素水平及喂养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生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及总胆红素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每天呕吐次数>3次、胃潴留>30%奶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强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母亲初乳做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0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50例,用母亲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照组50例,用灭菌注射用水做日常口腔护理。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评价2组患儿住院时间、日均住院费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体重变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日均费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体重变化、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母亲初乳做口腔免疫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日均住院费用、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推进喂养进程、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NEC的发生,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邹菊梅  陈小红  李岸群 《西部医学》2014,26(10):1399-1401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儿科NICU住院的98例VLBWI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联合鼻胃管喂养和NNS,对照组仅用鼻胃管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情况与胃肠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儿较对照组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均明显短,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等喂养不对受情况明显少(喂养情况),体重增加明显快,恢复出生体重及体重到2000g时间明显短(生长发育情况),Mot、Gas水平明显高,TBIL水平明显低,ALB水平明显高(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VLBWI鼻胃管喂养中,联合NNS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生长及胃肠功能发育,且无相关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王菊  张冉  王钦  翟芳  张雪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063-2067
  目的  探讨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NICU住院的14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发育支持干预,研究组采用改良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干预至可完全经口喂养为止。观察2组患儿经口喂养能力、喂养进程及表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当天,2组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 Scale-CV)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2组PIOFRA Scale-CV得分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4.297,P组间<0.001)。2组静脉营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成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成效、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31%,对照组为2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5,P=0.127),其中研究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疲乏单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改良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提升喂养效率,减少血氧饱和度下降及疲乏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安转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32-1533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对新生儿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NICU病房收治的新生儿140例,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干预组中男44例,女26例,足月儿17例,早产儿53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29例,足月儿14例,早产儿56例,从入组开始直至出院,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入组后体重增长情况(g)、总奶量增长情况及口饲奶量增长情况(mL)、留置胃管时间(d)、总住院时间(d)。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入组时体重分别为(1 990±632)g和(1 879±581)g,两组治疗后体重分别为(2 538±521) g和(2 496±394)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干预组总奶量增长量为(23.41±8.67) mL、口饲奶增长量为(17.18±4.63) 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奶量增长量(19.58±8.85) mL、口饲奶增长量为(15.11±4.79) mL,同样地,干预组留置胃管时间(8.45±10.69) d、总住院时间(18.75±12.75) d均短于对照组留置胃管时间(14.18±15.65) d、总住院时间(23.97±13.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促进奶量增加,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而对体重增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推拿,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胃动素(MO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O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能够尽快诱导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缩短喂养耐受时间、减少因长期静脉营养输液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对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情况及疗效。方法 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组(EMF)和传统喂养(CF)组。EMF组生后12h内给予微量喂养,每天小于(10~20)mL/Kg新生儿奶粉,平均分成6~8次,经口管饲喂养,有吸吮、吞咽反射后改经口喂养,能耐受逐渐加量,至完全肠道营养。CF组生后禁食,72h后给予微量喂养,喂养方法同EMF组。结果观察EMF组同CF组在胃泌素水平、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头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胃肠营养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泌素水平,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促进胎便排净,缩短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加快生长发育,是对VLBW儿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神经行为、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包括胃肠功能发育护理、吸吮吞咽反射训练、听觉及视力发育护理、抚触护理。结果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安慰的反应、前臂肌张力、下肢肌张力、手握持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3、6、12个月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肠道菌群建立及胃肠道功能发育,提高早产儿感官、感觉及运动神经发育,有利于运动和智能发育追赶,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早产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表现、体重增长及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喂养过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0例2.5kg以下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生后24 h内口服益生菌制剂(培菲康),记录两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生满28 d时两组患儿头围、体质量、胃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