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和血清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点。 方法 2012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43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检查和血清HBV DNA检测。 结果 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0期14例(9.8%),G1期79例(55.2%),G2期29例(20.3%),G3期21例(14.7%),纤维化分期为S0期15例(10.5%),S1期72例(50.3%),S2期30例(21.0%),S3期25例(17.5%),S4期1例(0.1%);年龄较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较明显(P<0.05),血清HBV DNA水平<5 lg copies/ml组与血清HBV DNA水平≥5 lg copies/ml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构成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者肝组织具有更为严重的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 结论 不同年龄和血清病毒载量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诊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X受体α(LXRα)和细胞色素P450亚型7A1(CYP7A1)基因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将炎症活动度分级>G2和肝纤维化分期>S2定义为肝组织炎症或纤维化程度显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CYP7A1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LXRα mRNA和CYP7A1 mRNA水平。结果 118例CHB患者肝组织LXRα和CYP7A1蛋白和/或其mRNA阳性分别为78.0%和73.7%;38例肝组织显著炎症组LXRα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6±0.2)和(0.3±0.1),显著高于80例非显著炎症患者[分别为(0.4±0.1)和(0.1±0.0),P<0.05],CYP7A1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8±0.2)和(0.4±0.1),显著高于非显著炎症患者[分别为(0.3±0.1)和(0.1±0.0),P<0.05];4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肝组织LXRα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7±0.2)和(0.3±0.1),显著高于70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0.3±0.1)和(0.1±0.1),P<0.05],CYP7A1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7±0.2)和(0.3±0.1),显著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0.4±0.2)和(0.2±0.1),P<0.05]。结论 LXRα和CYP7A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CHB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stiffness)值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特点,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B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 ≥1×105 copies/ml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66.9%对99.4%,P<0.05);HBeAg阴性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血清HBeAg阴性组与阳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HBV DNA水平高、PTA低和Stiffness水平高为CHB患者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BeAg阴性与阳性CHB患者存在一些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血清HBeAg阴性患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临床和预后问题,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慢性HBV感染者(HBV携带者21例,CHB患者47例),根据血清ALT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ALT<40 U/L,n=21)、B组(40U/L≤ALT<80U/L,n=24)和C组(ALT≥80U/L,n=23),行肝穿刺活检和FibroScan检查,常规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A、B和C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S0期24例,S1期13例,S2期13例,S3期10例,和S4期8例,不同肝纤维化分组在A组、B组和C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S0期肝纤维化患者LSM为(10.9±2.8)kPa,13例S1期LSM为(11.3±3.0)kPa,31例>=S2期 LSM为(12.8±3.3)kPa(P<0.05),而不同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ROC分析发现,以血清ALT=63.8 U/L为截断点判断S2期及以上肝纤维化的AUC为0.400(SE=0.070,95%CI=0.262~0.538,P=0.185),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64和0.370,而以LSM=12.3 kPa为截断点判断S2期及以上肝纤维化的AUC为0.868(SE=0.042,95%CI=0.785~0.950,P=0.000),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5和0.717。结论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无论血清ALT水平高低都可能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血清ALT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而使用FibroScan检测LSM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严重的肝纤维化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6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同时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计算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76例CHB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F0期8例,F1期22例,F2期25例,F3期12例,F4期9例。将肝纤维化F0/F1期定义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n=30),将F2~F4期定义为显著性肝纤维化(n=46);非显著组杨氏模量值为(6.6±1.2)kPa,显著低于显著组[(12.7±2.1)kPa,P<0.05];非显著组血清HA水平为36.4(23.1~70.6)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92.3(67.2~192.5)μg/L,P<0.05],血清LN水平为42.9(26.4~58.4)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75.8(36.8~142.0)μg/L,P<0.05], 血清Ⅳ-C 水平为36.6(24.0~75.3)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102.2(47.2~245.8)μg/L,P<0.05],PⅢP 为8.2(7.2~10.5)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17.0(7.7~26.8)μg/L,P<0.05];非显著组APRI为(0.5±0.2),显著低于显著组[(1.0±0.4),P<0.05],FIB-4为(1.2±0.9),显著低于显著组[(2.1±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杨氏模量值、APRI和FIB-4是影响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杨氏模量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9,显著高于APRI(0.80,P<0.05)或FIB-4(0.77,P<0.05),其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截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 kPa、84.5%和88.4%。 结论 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能够有效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54例CHB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5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为G3或G4者,判定为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将肝纤维化S3期和S4期视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结果 CHB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61.0±132.4) 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的(300.9±110.5) μg/L(P<0.05);89例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与65例轻度炎症活动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与58例轻度纤维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97.8±150.4) μg/L,显著高于肝组织轻度纤维化患者的(316.7±118.5) μg/L(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且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或许可以用来帮助评估肝内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AG)、α1-抗胰蛋白酶(AAT)和触珠蛋白(HP)及其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9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AG、AAT和HP水平,常规行肝穿刺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AG、AAT、HP及三者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9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S0者18例(9.2%),S1者为38例(19.4%),>S2(显著性肝纤维化)者140例(71.4%);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AAG和HP水平分别为(0.5±0.2)g/L和(0.4±0.1)g/L,显著低于S1期【分别为(0.7±0.2)g/L和(0.8±0.3)g/L,P<0.05】或S0期【分别为(1.0±0.3)g/L和(1.3±0.4)g/L,P<0.05】,而血清AAT水平为(59.7±7.2)μmol/L,显著高于S1期【(38.4±5.5)μmol/L,P<0.05】或S0期【(29.8±3.9)μmol/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AG、AAT和HP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截断点分别为0.6g/L、50.2μmol/L和0.5g/L,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44(0.769~0.902),显著高于AAG、AAT或HP单项指标诊断的AUC【分别为0.645(0.555~0.727)、0.730(0.644~0.804)和0.773(0.685~0.839),P<0.05】,与基于4因子模型(FIB-4)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诊断的AUC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789(0.725~0.870)和0.805(0.725~0.870),P>0.05】。结论 应用血清AAG、AAT和HP联合诊断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显示出有意义的苗头,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病变的价值。方法 2016年7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34例,行快速肝穿刺活检,评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肝纤维化分期(S)。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评估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效能。结果 经肝组织检查,在134例CHB患者中,发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包括G1级23例、G2级39例、G3级47例和G4级25例,肝纤维化分期包括S1期31例、S2期46例、S3期28例和S4期29例;G1级、G2级、G3级和G4级血清miR-21水平分别为(1.1±0.2)、(1.5±0.3)、(1.8±0.4)和(2.2±0.6),血清miR-148b水平分别为(2.4±0.5)、(2.0±0.3)、(1.6±0.5)和(1.2±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期、S2期、S3期和S4期血清miR-21水平分别为(0.9±0.4)、(1.4±0.3)、(1.9±0.5)和(2.7±0.5),血清miR-148b水平分别为(2.8±0.7)、(1.9±0.4)、(1.4±0.4)和(0.9±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血清miR-21=1.5和miR-148b=2.0为截断点,其联合评估肝组织炎症分级大于或等于G2的AUC为0.875,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分别为0.769和0.781,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0%、82.9%和83.6%;分别以血清miR-21=1.4和miR-148b=1.9为截断点,其联合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大于或等于S2的AUC为0.898,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分别为0.782和0.770,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1%、73.8%和76.9%。结论 利用CHB患者血清miR-21高水平和miR-148b低水平的特点可以用于评估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人78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计算APRI和FIB-4评分。CHB患者接受肝活检,并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 CHB患者APRI评分为(0.9±0.4),显著高于健康人【(0.3±0.1),P<0.05】;FIB-4评分为(1.4±0.4),显著高于健康人【(0.5±0.2),P<0.05】,血清TGF-β1水平为(14.5±5.3)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7.4±3.5)ng/ml,P<0.05】;33例CHB患者肝组织F0~1者APRI评分为(0.5±0.2),显著低于24例肝组织F2者【(1.0±0.3),P<0.05】,显著低于12例肝组织F3者【(1.3±0.5),P<0.05】,也显著低于9例肝组织F4者【(1.8±1.6),P<0.05】;F0~1患者FIB-4评分为(0.9±0.3),显著低于F2患者【(1.5±0.4),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9±0.4),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3.2±0.6),P<0.05】;F0~1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9.7±3.6)ng/ml,显著低于F2患者【(10.5±4.4)ng/ml,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5.8±5.9)ng/ml,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19.5±6.2)ng/ml,P<0.05】。结论 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APRI、FIB-4和血清TGF-β1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这些指标变化更明显,可能有助于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血清学指标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58例,接受肝穿刺和超声检查,记录肝组织剪切波速度(SWV),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Ⅳ-Col)和Ⅲ型前胶原(PⅢNP),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基于四因子指数(FIB-4),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 结果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F0期42例,F1期96例,F2期86例,F3期72例和F4期62例;220例≥F2期患者肝组织SWV为(3.12±0.65)m/s,显著大于138例≤F1期患者【(1.72±0.51)m/s,P<0.05】;≥F2期患者血清HA水平为(128.1±14.7)μg/L,显著高于≤F1期患者【(75.4±10.1)μg/L,P<0.05】,AST/ALT比值为(0.96±0.41),显著大于≤F1期患者【(0.80±0.27),P<0.05】,血清Ⅳ-Col水平为(36.7±14.3)μg/L,显著高于≤F1期患者【(24.9±9.2)μg/L,P<0.05】,APRI评分为(0.83±0.52)分,显著大于≤F1期患者【(0.61±0.49)分,P<0.05】,FIB-4指数为(1.70±0.98),显著大于≤F1期患者【(1.23±0.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WV、AST/ALT比值、HA、Ⅳ-Col、APRI和FIB-4为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SWV诊断肝纤维化的正确率为86.9%,血清HA为84.2%,APRI和FIB-4分别为82.5%和81.8%。结论 应用SWV联合血清学指标可提高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应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淀粉样蛋白A(SAA)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60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患者98例和同期健康人100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检测血清SAA,采用谷氨酸脱氢酶偶联速率法检测血清AD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肝细胞浆抗体Ⅰ型(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 结果 AIH组血清SAA水平为(58.7±6.2)mg/L,显著高于非AIH组【(12.3±2.5)mg/L,P<0.05】或健康人【(6.3±1.2)mg/L,P<0.05】,血清ADA水平为(88.4±10.1)U/L,显著高于非AIH组【(17.7±3.0)U/L,P<0.05】或健康人【(10.3±2.1)mg/L,P<0.05】;AIH组血清ANA、抗LKM-1和抗SLA/LP阳性率分别为68.3%、16.7%和11.7%,而仅非AIH组血清ANA阳性率为42.9%(P<0.05); 在本组AIH患者,血清AN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8.3%、57.1%和60.0%,而以血清SAA>52.1 mg/L或ADA>77.9 U/L为截断点,对血清ALT升高者在排除常见病因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后,其辅助诊断AIH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被提高到76.7%、89.8%和70.4%。结论 对血清自身抗体阴性者,在排除常见的引起肝损伤的病因后,血清ADA或/和SAA异常升高,有助于对AIH的诊断,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IFN-α)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及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肝病科诊治的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89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联合组(n=46例),分别给予替诺福韦口服治疗和替诺福韦联合国产IFN-α2b治疗,两组连续治疗观察4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采用ABI73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联合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9.2±10.8)U/L和(36.4±8.2)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5.2±15.7)U/L和(56.6±12.3)U/L,P<0.05】;联合组血清TNF-α水平为(26.6±6.8)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8)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15.5±3.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2.4±4.1)pg/mL,P<0.05】,血清IL-10水平为(21.4±5.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4±6.5)pg/mL,P<0.05】;两组血清HBV DNA均转阴,血清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组血清HBeAg转阴率(44.2%对11.6%,P<0.05)和血清HBsAg转阴率(13.0%对0.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联合组分别有19例(44.2%)和2例(4.3%)患者发生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短期联合IFN-α治疗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提高血清HBeAg阴转率,并在短期内促进一些患者发生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可能与联合治疗抑制了细胞免疫反应有关,但其长期疗效还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 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 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 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 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 105例,G2 30例,G3~G4 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 98例,S2 30例,S3~S4 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 % 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 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 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在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中,一般临床指标对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期化验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该类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对其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结果 122名患者中有明显炎症或纤维化(G≥2或S≥2)者共94例(77.0%),早期肝硬化者5例(4.1%)。G2组与G≥2组相比,除HBV DNA外,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2组与S≥2组相比,年龄、HBeAg、HBV DNA、AST、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BeAg和AST是肝脏明显纤维化(S≥2)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血清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40岁、HBeAg阴性、AST40U/L者应积极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必要时尽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纤维化蛋白(FBRS)水平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2例,行肝穿刺活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和PDGF-BB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FBRS mRNA水平,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非显著性肝纤维化(S0~1期)49例,显著性肝纤维化(S2~4期)43例;显著性肝纤维化组血清FGF-21水平为(228.8±52.6)ng/ml,显著低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289.3±57.9)ng/ml,P<0.05】,血清PDGF-BB水平为(84.7±32.9)pg/ml,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4.7±18.5)pg/ml,P<0.05】,PBMCs FBRS水平为(8.7±3.2),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4±1.8),P<0.05】,LSM为(15.6±3.9)kPa,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7.6±1.8)kPa,P<0.05】;FGF-21、PDGF-BB、FBRS和LSM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49.0(ng/ml)、63.5(pg/ml)、7.4和11.2(kPa),其AUC分别为0.800、0.714、0.690和0.96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79.6%、69.8%和69.4%、65.1%和73.5%及93.3%和98.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8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和63.3%。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FGF-21、PDGF-BB、FBRS和LSM可以提高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灵敏性,但特异性仍不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FibroTouch无创检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HBV携带者6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常规计算基于4因子(FIB-4)指数,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无显著肝纤维化(S0~S1)24例、进展期肝纤维化(S2~S3)27例和肝硬化(S4)15例;无显著肝纤维化组LSM为(7.8±1.8) kPa,显著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11.4±3.1)kPa,P<0.01】或肝硬化组【(18.2±6.2)kPa,P<0.01】患者,无显著肝纤维化组FBI-4指数为(1.0±0.5),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的(1.2±0.5)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这两组FIB-4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2.0±1.0,P<0.01];LSM独立诊断S2、S3和S4期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56(其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52.6%)、0.938(其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0.0%)和0.963(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0.2%),均显著高于FBI-4诊断的AUC(P<0.05),LSM联合FIB-4均不能提高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P>0.05)。结论 使用FibroTouch诊断乙型肝炎毒携带者肝纤维化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无创检测,方便动态检测,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