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标准,规范临床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建立输血科标准化管理模式、输血回顾性标准评价模式、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标准模式、临床安全合理用血管理标准模式,并进行整合应用。结果:规范了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管理,节约血资源,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安全标准的建立与应用,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基层医院输血服务缺陷,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输血服务管理,保障与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法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23所医疗机构从组织管理、开展业务等方面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辖区内5所县级医疗机构和18所镇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输血管理缺陷。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在临床输血服务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努力提高输血服务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霞 《当代医学》2014,(6):17-18
目的提升输血科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方法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transfusion informaion informaion system,TIS),并实现院内TI系统、LIs系统、HS系统及血液中心供血系统的无缝对接,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其他输血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整合管理,使临床用血从血液预订、出入库管理到适应症与疗效评价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结果输血科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管理初见成效。系统使用前后对比,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数分别增加15.1%和70%;手术患者用血量和用血总量却分别下降了176%和53%。结论应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能使输血科工作和临床用血的管理更规范、更有效,对提高输血科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推动输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中人员、设备的配置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基层输血工作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推行输血全过程表格化管理,规范简化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防范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们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依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中医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推行自制表格涵盖整个输血过程记录。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相关知识,规范各种表格的完整、准确的填写。结果推行输血全过程表格化管理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中医医院输血科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显著提高,输血病历缺陷明显减少,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的掌握明显提高。结论科学合理用血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医院医疗质量和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表格式规范管理输血全过程,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输血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严格执行和落实临床输血相关法律及规范要求,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临床输血管理中引入TQM管理模式,依照相关要求进行临床输血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综合管理和监测,保障临床输血过程的规范化和严谨性。我院自2014年3月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引入TQM管理模式以来对1983例患者临床输血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临床输血过程符合规范要求、临床输血质量改进明显、无差错事故发生。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中TQM理念和管理模式能够对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全过程提供质量保障,加强医务人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强梧州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用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本情况采用填表和现场验证的方法,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详细检查。结果 23家医院中12家设置独立输血科(血库);一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临床用血安全隐患。结论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输血科(血库)设置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各医院应加强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宁波地区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立  董国飞  朱兴德 《重庆医学》2006,35(23):2193-2194
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杜绝血液滥用和浪费,确保临床用血要求和输血安全,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简称《规范》)要求,我们于2005年底对宁波市28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寻求适宜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规范临床输血病历管理,提高输血病历质量,确保输血医疗安全。方法从2017年3月起,对每日运行病历和每月终末病历检查,将输血存在的问题汇总,制定一系列措施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并将医师合理用血纳入绩效考核。结果 2017年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单填写完整性,输血记录完整性和输血病历合格率相比2016年都有显著提高(P0.05);其他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检查项目的合格率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2017年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比2016年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通过一系列举措,利用PDCA持续改进,并将医生合理用血和病历质量与绩效考核挂钩,全面规范了临床输血病历管理,提高临床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红细胞的增长量小于出院人数和手术台次增长量,合理用血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临床安全科学合理有效用血,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孟宪波  赵建杰 《甘肃医药》2014,(10):786-787
目的:分析督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对规范临床血液输注、保障血液安全及安全输血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输血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督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督查、指导,医疗机构血库设备、人员资质、血液的收发、储存、输注、输注前检查、输血相关记录等各项督察项目的合格率逐年上升.结论: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督查是规范临床血液输注、保障血液安全及安全输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状况,推广科学合理输血,保障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文件设计检查表,采取现场查看、工作人员问询、材料查阅等方式调查了81家医疗机构输血管理状况.内容包括用血资质和组织管理、临床输血管理、血液管理、输血病历四个方面.结果 在被调查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私立医院输血管理中,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临床输血管理、血液管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私立医院在用血资质准入方面好于其他医院,但在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化方面与其他医院有一定差距(P<0.05),部分妇幼专科医院输血科或血库面积布局需要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在输血设备配置、人员培训、服务能力等项目符合率较高,但有65.4%的医疗机构未开展相关血液回收、血液保护技术.输血病历中的输血前检查项目、输血同意书、输血医嘱等方面符合率较高.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输血后评估、自体输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 北京地区输血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输血准入制度的建立明显提高了输血治疗能力.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完善改进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障输血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管理,提高输血病历质量,防范临床用血医患纠纷。方法以临床输血病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258份输血病历按季度进行检查统计分析。结果258份临床输血病历中缺陷病历128份,缺陷率为49.6%,其中用血医嘱不合格病历44份,占17%,临床输血知情同意书不合格病历88份,占34.1%,输血病程记录不合格病历229份,占88.8%。结论需要加强对输血病历的质量管理,有针对地对出现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病历质量,以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临床用血(输血)流程管理,提高医院用血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血及输血安全,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分析了当前医院血库管理和输血流程的不安全因素,强调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引入RFID技术到临床输血各环节,建立起一套可靠、安全、有效的输血机制,总结并分析了RFID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输血病案质量存在的问题,加强输血病案规范化管理,持续改进输血病案质量。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11年三、四季度手术输血病案进行终末质控检查,并将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统计。结果质控手术输血病案内容包括:手术护理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质控检查三季度1177份,四项内容较完整记录输血晴况的693份,占质控总数的58.87%,缺陷率最高的是术后首次病程记录355份,占质控总数的30.16%;四季度1135份,四项内容较完整记录输血情况的822份,占质控总数的72.42%,缺陷率最高的仍是术后首次病程记录214份,占质控总数的18.85%。结论医疗机构在终末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增加环节质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输血病案质量管理,规范输血治疗记录,持续提高输血病案的内涵质量,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相关记录的缺陷,提高临床用血医疗文书的完整性和内涵质量。方法对1252份归档输血病案的病案首页填写、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前检验项目报告单、医嘱、输血病程记录、输血记录单、术中输血麻醉和护理记录进行检查,对缺陷次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缺陷率最高的是输血病程记录(43.1%),其次分别是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6.7%)、病案首页(21.8%)、医嘱(28.0%),输血前传染病检验报告单缺陷率为0。主要存在的缺陷问题是病案首页填写内容与实际输血量或输血成分不一致、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未记录输血成分、输血医嘱中未注明输血成分或不准确、无输血病程记录或记录不完整、输血记录单不全。结论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强输血知识培训和各质控环节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对临床用血医疗文书内涵质量的重视程度,促进临床用血医疗文书书写质量与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龙芸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01-1502
目的探讨输血管理对规范临床输血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10月(对照组)及2009年1月-6月(试验组)输血病历各200份,结合输血科登记及回收的资料,对比分析2组病历输血行为规范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合理用血、输血申请、患者知情同意、输血前传染病筛查、医嘱、输血护理操作程序、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等行为均明显较对照组规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输血管理可以减少临床不规范行为,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民营三甲医院输血病案缺陷,进一步规范输血病案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临床输血病案1545份,通过统计输血病案缺陷率现状,运用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寻找输血病案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对改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输血病案缺陷对策研究。结果输血病案中缺陷率最高的三个项目是输血后评价缺陷率、输血知情同意书签署缺陷率、输血病程记录缺陷率;通过持续改进,2018年较2017年输血病案缺陷明显降低,从25%降低到5.6%;各环节缺陷率也明显降低,且均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血病案缺陷仍然存在,为减少输血病案的缺陷,需要加强输血病案管理,规范输血病案模板,不断完善临床用血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8.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等法规规章,从输血审批、输血申请、治疗同意书、输血前检查、样本采集与送检、交叉配血、血液交接、输血监控、不良反应监测和临床用血计划等十个方面,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1120份归档输血病历进行检查考核,从输血管理的角度对问题比较集中的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前九项检查和输血适应症等几个方面进行现象、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确保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必须加强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根据ISO9001:2000标准,文中建立了有效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其关键控制点涵盖了人员、设备、试剂、环境、血液储存、运输与发放、输血不良反应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记录,所有有效文件必须经授权和受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病案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加强对输血病案的管理,促进临床输血的规范化,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防范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主要依据,每月随机抽查输血病案,对输血相关文书、输血适应证掌握、输血后疗效评估等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并督促整改,对严重缺陷者扣罚当月奖金.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共抽查输血病案1273份,合格率84.2%;其中外科系统合格病案531份,合格率78.9%,内科系统合格病案541份,合格率90.2%,内科系统合格率高于外科系统.通过持续检查整改,合格率有明显提高,从2013年1月的59.3%上升到2014年2月的91.7%.结论 临床医生对输血病案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通过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输血病案的持续质量控制,增强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风险的认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防范因输血病案缺陷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