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欠佳并需要进行翻修术的常见原因、手术方式厦术后疗效,寻找减少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的有效措施。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408例,其中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者26例,占6.4%;翻修原因:术后腰椎失稳压瘢痕粘连是下腰痛患者复发的重要原因。翻修术的手术方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和经根管扩大、硬膜外瘢痕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者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 26例获得2个月至3年8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再手术后患者原有症状基本缓解、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腰椎失稳、瘢痕粘连及椎管狭窄是下腰痛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结论 维持腰椎后部结果的完整性厦稳定性是减少术后翻修的有效途径,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只要处理适当,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5年,平均34个月,优良率为86.2%。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为:定位错误、髓核残留过多、多间隙突出、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瘢痕压迫等。结论:术前仔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中认真操作、减压彻底,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计42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结果42例患者经6~84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按Mae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45.3%),良14例(33.3%),可6例(14.3%),差3例(7.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共计45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结果】45例患者经6-80个月随访,平均35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48.89%),良17例(37.78%)、可5例(11.11%)、差1例(2.2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方式.[方法]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需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改良Macnab法、术前及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失败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17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7例和腰椎间盘切除不彻底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7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再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经脱水、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好转.再手术后随访24~52个月,平均34.8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法:优11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8.80%.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2分,未次随访时平均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79.80%.行后外侧融合患者20例,椎间融合2例,融合率86.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或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节段性不稳和髓核摘除不彻底等,正确分析手术失败原因并选择合理的再手术方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谭斌 《华西医学》2013,(12):1837-1839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探索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4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根据其病因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其中椎间盘摘除术14例,椎间盘摘除联合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7例,椎间盘摘除联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11例,术后应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3种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优良率;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与多种原因有关;根据复发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林敏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54-55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护理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患者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与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均无任何并发症和意外发生,术后13例获得随访,随访6~10个月,疗效满意。表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早期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以探讨该手术技术要点和临床早期效果。方法:对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病人,应用MED手术治疗,并对病人术前表现,CT所见和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d,除1例术后两周发生椎间隙感染外所有病人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91%。术后CT检查显示突出间盘得以摘除,脊髓及神经根已充分减压。结论: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16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敏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54-55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护理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患者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与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均无任何并发症和意外发生,术后13例获得随访,随访6~10个月,疗效满意.表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早期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价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常规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14例获得4个月至6年随访,术后主观症状按Nakai分级,疗效优71例,良39例,可4例,优良率96.5%;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椎间隙感染1例,可疑感染1例。结论 根据疾病不同类型准确不同术式选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复发原因,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复发原因,再手术方法,再手术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20例再手术治疗患者经12~24个月随访,优10例(50%),良7例(35%),可2例(10%),差1例(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准确的定位和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的操作技术,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提高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寄狭窄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并对病人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信件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功能按Macnab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64例,良20例,可6例,优良率达95.6%。2例术后6个月、12个月症状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加神经根管减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为此类患者降低再手术发生率和提高再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个月内需再手术3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检查与Macnab法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综合评价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早期再手术原因: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及减压不彻底各8例,椎管内血肿形成、钉棒系统松动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各4例,椎管内感染2例。再手术方式:内固定系统调整术12例,椎管扩大减压髓核摘除术7例,减压附加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例,椎管探查血肿清除术4例,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冲洗引流并二期缝合2例。再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446 ml;手术时间平均1.5 h。临床疗效:优6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0.0%。JOA评分:再手术前3~18分,平均11.8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12~28分,平均25.6分;恢复率为80.2%。30例平均随访16.7个月,症状均明显缓解,附加内固定患者X线检查显示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再手术原因较复杂,但仔细分析前次手术失败原因,充分术前准备,个体化再手术仍有望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间盘手术系统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例单平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手术系统治疗。所有病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通过脊柱显微内窥镜工作通道内行突出间盘摘除术。并对病人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的症状都有明显的缓解 ,虽然治疗效果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同 ,但患者术后第三天即可下床活动 ,切口仅长 1.6cm ,行皮内缝合 ,不需拆线 ,本组病人均在术后 4d内出院 ,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期间 ,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腰椎不稳者 (所有病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18个月 ,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 )。结论 :MED椎间盘手术系统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效果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同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疗效、适应证。方法:对49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8个椎间盘)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49例患者经3~16个月随访,根据Macnab评定标准,术后疗效:优良率79.2%,有效率95.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对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段,术后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是,随着首次手术失误而导致的术后疗效不佳,甚至症状加重乃至一些新问题的出现,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也日益增多。1998~2005年我们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分析第一次手术失误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及再手术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6~69岁,平均39.2岁。再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为1个月~8年,平均3.6年。首次手术均为后正中入路,其中半椎板切除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问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手术中出血、血肿压迫1例,原间隙再突出11例,另一间隙突出1例,定位错误1例,椎管内瘢痕粘连2例,技术上不成熟5例,随访4~62个月,结果优12例,可1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既有自身一定的复发率,也有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ndo-LOVE技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采用Endo-LOVE技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比较术前及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术中需透视1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55~130 min[(85.1±20.3)min]。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疗效评价显示,优4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95.83%。 结论Endo-LOVE技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破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9例,36例证实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手术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术后腰腿痛均立即消失,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评定,优32例,良4例。结论:根据临床特征,影象学特点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技术配合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该手术方法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5年1~12月我院运用上述方法共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4例,女21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减压治疗,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口服自拟补肾活血舒筋方汤剂。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6个月随访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问卷调查,通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术后第2天能下地,术后住院2~12 d,平均住院5.5 d。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半年随访时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2例,疗效差的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微创手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患者病情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缓解,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3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头低足高位卧床1周,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结合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安全、微创、疗效好、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