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测定何首乌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 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何首乌药材含水量均不超过10.77%,总灰分不高于6.04%,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71%,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20.03%。结论:本方法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闽产钩吻进行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经验和显微鉴别法对闽产钩吻进行药材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参照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钩吻素子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对闽产钩吻的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进行了描述,该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10批样品钩吻素子的平均含量为0.34%,平均水分含量10.0%,平均总灰分6.9%,平均酸不溶性灰分1.2%,平均醇溶性浸出物13.7%。结论: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检查结果可为闽产钩吻的鉴别、质量标准制订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中药材鱼腥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物质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按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IX H水分测定法第一法、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 中药材鱼腥草的含水量均不超过12%,总灰分不高于15%,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2.5%,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7%,70%乙醇浸出物量不低于12%。结论 为建立和完善鱼腥草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锡叶藤根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浸出物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中水分测定法(烘干法)、附录ⅨK中的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A中的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初步拟定锡叶藤根水分含量不超过12%,总灰分不超过6%,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3%,醇溶性浸出物量应不低于13%.[结论]该文结果为制定该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木犀科植物鲫鱼胆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鲫鱼胆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鲫鱼胆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初步明确了鲫鱼胆化学成分类型,建立了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确定了鲫鱼胆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限量.[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鲫鱼胆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建立余甘子生品及盐制品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含量;对10批次余甘子生品及盐制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没食子酸和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议余甘子生品饮片中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3.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26%、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9%、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9%、没食子酸不得少于2.0%、槲皮素不得少于0.03%;盐制品饮片中水分不得过8.2%、总灰分不得过7.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3%、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8.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4.0%、没食子酸不得少于2.0%、槲皮素不得少于0.03%。结论初步建立了余甘子生品及盐制品量化质控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收集四川产和广西产的叶下珠,分析比较2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的质量,以便为叶下珠药材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丙酮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法,综合分析评价四川和广西两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质量间的差异。结果:四川产的叶下珠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1.50%-12.82%、22.05%-22.22%、9.09%-9.58%和1.93%-2.15%;而广西产的叶下珠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0.86%-12.19%、16.41%-17.27%、10.86%-11.03%和2.91%-3.03%,丙酮溶性浸出物含量较四川叶下珠的低,而灰分含量较四川叶下珠的高;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采用HPLC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在0.027-0.17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98.99%,RSD=0.81%。结论:四川产和广西产的叶下珠药材质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三叶青藤茎叶药材饮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药材饮片;建立其砷盐、重金属杂质限量检查法以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测法;测定其浸出物含量;以异荭草苷为指标性成分,采用NaNO2-Al(NO3)3-NaO H比色法,在500 nm检测波长、优化显色反应条件,控制三叶青藤茎叶药材饮片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3批三叶青藤茎叶药材饮片薄层色谱在对照物出现斑点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且各成分分离良好;4批三叶青藤茎叶药材饮片水分测定结果为4.05%~6.77%,总灰分6.06%~7.25%,酸不溶性灰分0.64%~1.65%,水溶性浸出物16.00%~27.09%,醇溶性浸出物15.42%~27.07%,砷盐杂质限量<1 ppm,重金属杂质限量<10 ppm;建立的比色法在7.73~61.8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1.50×10-2 C-1.78×10-2(r=0.9996),4批三叶青藤茎叶药材饮片总黄酮含量20.83~21.50 mg/g.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法可作为三叶青藤茎叶药材饮片内控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建立母鸡油制三七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测定饮片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对10批次三七生品及制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Rg1、Rb1和R1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议母鸡油制三七饮片水分不超过3.9%,总灰分不超过3.0%,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0.9%,以干品计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4.2%,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不得少于3.4%。结论初步建立母鸡油制三七饮片量化质控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品种的青天葵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的比较研究,初步建立青天葵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集不同来源的青天葵野生种和栽培种,按叶片大小分为大叶、中叶、小叶3种,并采集青天葵替代品———同属植物毛叶芋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检测不同品种青天葵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除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外,青天葵药材不同品种间各项质量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青天葵药材的含水量均不超过120 g.kg-1,总灰分不高于300 g.kg-1,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95 g.kg-1,水溶性浸出物不少于27 g.kg-1,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4 g.kg-1。【结论】初步建立了青天葵药材的质量标准,为临床用药提供更丰富的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厚朴饮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在测定四个产地各10批次的厚朴、姜厚朴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进行显微和薄层鉴别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各指标的质量控制标准。结果:厚朴、姜厚朴饮片各指标平均值,水分分别为8.31%、8.47%,总灰分分别为3.77%、3.79%,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为1.58%、1.89%,70%乙醇溶液浸出物分别为20.67%、21.55%,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分别为4.34%、3.62%。结论:建议厚朴、姜厚朴饮片的质量标准暂定为:水分7%~13%,总灰分不得高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3.0%,70%乙醇溶液浸出物不得低于18.0%,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之和分别不得低于2.5%、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河南不同产地茜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的方法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灰分的测定;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茜草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别。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茜草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合评价甘肃省市售板蓝根饮片质量。方法 对所收集的板蓝根饮片进行性状鉴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20年版通则项下方法对板蓝根饮片的水分、灰分进行限量检查,对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R,S)-告依春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15批板蓝根饮片水分含量为5.80%~9.00%,总灰分含量为3.39%~5.77%,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7%~2.2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1.14%~38.82%,(R,S)-告依春含量为0.016%~0.104%。回归方程为Y=4619.5X+16.465,r=1.0000,线性范围为48.95~482.43μg。结论 甘肃省市售板蓝根饮片质量差异较大,其中3批板蓝根饮片的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R,S)-告依春含量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贵州产杠板归的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集贵州省19个产地的杠板归药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水分测定法(烘干法)、灰分测定法和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各地杠板归药材中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结果:19个产地杠板归药材中水分含量为5.66%~10.47%,平均8.64%;总灰分含量为4.40%~7.79%,平均5.8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6.54%~26.82%,平均22.55%;槲皮素含量为0.17%~0.58%,平均0.38%;19批贵州产杠板归样本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槲皮素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均相差1倍以上。结论:贵州省内不同产地的杠板归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香鳞毛蕨药材质量标准,为控制其质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法对香鳞毛蕨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该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绵马素BB(aspidin BB)和对照药材为对照,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绵马素BB为指标,建立了该药材中总间苯三酚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结果 香鳞毛蕨药材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均具有很好的专属性,6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9.45%、9.38%、1.58%、20.8%,总间苯三酚质量分数以绵马素BB计,为40.78 mg/g.结论 建立了香鳞毛蕨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香鳞毛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芹菜子的薄层鉴别及水分、灰分、浸出物,为制定芹菜子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批次的芹菜子药材,以芹菜素和木犀草素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薄层鉴别,并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相关规定,对该药材中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醇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图中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该药材中水分<7.5%,总灰分<15.0%,酸不溶性灰分<1.5%;采用热浸法,其醇溶性浸出物>20.0%。结论该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芹菜子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夏枯草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夏枯草的质量标准体系,为新版《中国药典》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方法按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第一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对中药材夏枯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质量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14个夏枯草测试样品中水分含量为10.59%~7.32%,平均值为9.38%;总灰分为11.049%~7.444%,平均值为9.09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1.519%~0.415%,平均值为0.848%;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为18.769%~9.022%,平均值为13.033%;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为21.178%~10.055%,平均值为15.410%;70%乙醇浸出物量为18.127%~10.274%,平均值为12.833%。结论在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夏枯草的质量标准体系时中药材夏枯草的含水量以不得超过10.00%,总灰分不得高于12.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1.60%,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9.0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0.00%,70%乙醇浸出物量不得低于10.00%为宜。  相似文献   

18.
蒙药材飞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蒙药材飞廉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的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结果:确定了飞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查限度。结论:该实验结果可作为飞廉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蒙药材火麻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蒙药材火麻仁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的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结果:确定了火麻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查限度。结论:这些指标可作为火麻仁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金牛七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金牛七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从金牛七的性状、鉴别、检查及浸出物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金牛七的性状、鉴别特征明显;药材水分平均含量为9.40%;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4.13%、0.68%;醇(40%乙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27.47%.结论 从性状、鉴别、检查及浸出物测定等方面可以有效控制金牛七的质量,该研究为金牛七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