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合肥及蚌埠四家医院的466例诊断1个月以上的癌症住院病人进行面访,调查了癌症病人使用非常规治疗的状况,探讨了影响癌症病人使用非常规治疗的因素。结果发现:(1)47.2%(220/466)的癌症病人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非常规治疗,其中用过1种非...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 ICU 病房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 ICU 病房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相关资料。结果: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与 ICU 病房伤口感染有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六个,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了手术时程(OR =4.13)、手术切口(OR =6.98)、ICU(OR =12.35)和预防性抗生素(OR =3.50)是伤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影响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护有利于降低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福建省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150例冠心病患者(102例心绞痛,44例心肌梗塞,4例心率失常)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累进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高血脂史(OR=24.9),脑力劳动(OR=10.9),高血压史(OR=7.2),A型性格(OR=3.6),嗜甜食(OR=2.5),口味偏咸(OR=1.89),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结论 高血脂,高血压,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徐州市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当地2型糖尿病的综合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徐州市2型糖尿病新诊断病例185例、医院对照201例和人群对照197例,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腰臀比大(OR=2.30)、经常性牛奶摄入(OR=2.19)、A型性格(OR=2.65)、容易激动(OR=1.86)、高血压(O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导致二硫化碳(CS2)作业女工早早孕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前瞻观察的30个危险因素。结果 导致早早孕丢失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女工接触CS2(P=0.0414)和工作紧张感(P=0.0301),配偶接触CS2(P=0.1740)、避孕史(P=0.1035)、痛经(P=0.1840)等因素对早早孕丢失也有一定作用。结论 女工接触CS2和主观感觉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男性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1年天津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的57例男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例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经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NIDDM的危险因素是:经济收入高(OR=3.09,95%CI=1.28~7.47),既往相关病史(OR=7.65,95%CI=2.30~25.45),糖尿病家族史(OR=13.66,95%CI=1.84~101.62),嗜甜食(OR=2.30,95%CI=1.40~3.80),肥胖(OR=6.85,95%CI=2.11~22.19)。同时还发现,体育活动(OR=0.38,X ̄2=9.55,P<0.01)和蔬菜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周强  陈昊  邵一川  干正琦 《浙江医学》2017,39(12):987-98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临床肾病(IV期)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临床肾病(IV期)患者共24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非感染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二分类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IV期)发生医院感染,以泌尿道(45.7%)和呼吸道(35.3%)感染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间年龄、病程、住院天数、血白蛋白、24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OR=1.147,P=0.019)是糖尿病临床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白蛋白(OR=0.799,P=0.000)是保护因素;年龄(OR=1.011,P=0.425)、性别(OR=1.221,P=0.492)、病程(OR=1.061,P=0.064)、血肌酐(OR=1.008,P=0.090)、GFR(OR=0.981,P=0.751)、HbA1C(OR=1.138,P=0.561)未见相关。结论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白蛋白是保护性因素,对预测和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2年至1994年连续三年调查了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结果1992年感染率8.84%(29/328),1993年感染率4.17%(7/168)、1994年感染率5.24%(10/191),经检验X^2=4.78 P〉0.05,各年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297例患者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6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术前放疗及使用异体骨等5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浓度(OR= 2.014, P = 0.031)、手术时间(OR = 1.650, P = 0.042)、糖尿病(OR = 4.457, P = 0.018)和术前放疗(OR= 17.338, P = 0.004)。【结论】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术前放疗是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变化趋势,了解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为日后防控重点方向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4年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对连续3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15%、3.38%、2.76%,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8,P=0.142)。连续3年对比观察,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61.3%)为主,其次为消化道(16.7%)和泌尿道(6.7%),不同年份感染部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67,P=0.239);不同科室类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内科系统感染率2012~2014年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P=0.015)。结论连续观察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趋势,寻找感染工作重点,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PNS患者(院感组)和61例无医院感染的PNS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水平,对可能影响PNS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95.0%(115/121)的PNS患者存在25(OH)D3缺乏;院感组25 (OH) D3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3重度缺乏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25 (OH) D3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是PNS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NS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是PNS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新生儿病房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主动监测方法,对某院2020年1-6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1 858例患儿资料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医院感染相应预防对策。结果1 85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4例,27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2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4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4.44%,其次为血液感染,占37.04%;27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9株,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7株,占36.8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4株,占21.05%)。不同性别患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气管插管组发生医院感染率高于非气管插管组(P<0.01),随着出生体质量增加,医院感染率降低(P<0.01)。结论低体质量儿和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强对新生儿病房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掌握置管指征,并且对其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CONTEXT: Invasive life-support techniques are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 can be used to avoi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ay reduce morbidity among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use of NIV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improved survival in everyday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or hypercapnic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CPE). DESIGN AND SETTING: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conducted in the medical ICU of a French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6 through March 1998. PATIENTS: Fifty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or severe CPE who were treated with NIV for at least 2 hours and 50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tween 1993 and 1998 (controls), matched on diagnosis,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 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core, age, and no contraindication to NIV. MAIN OUTCOME MEASURES: Rat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tibiotic use, lengths of ventilatory support and of ICU stay, ICU mortality, compared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RESULTS: Rat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NIV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18% vs 60% and 8% vs 22%; P<.001 and P =.04,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he daily risk of acquiring an infection (19 vs 39 episodes per 1000 patient-days; P =.05),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ceiving antibiotic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8% vs 26%; P =.01), mean (SD)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6 [6] vs 10 [12] days; P =.01), mean (SD) length of ICU stay (9 [7] vs 15 [14] days; P =.02), and crude mortality (4% vs 26%; P =.002) were all lower among patients who received NIV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NCLUSIONS: Use of NIV instead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less antibiotic use, shorter length of ICU stay, and lower mortality. JAMA. 2000;284:2361-236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总结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治脑出血患者1 525例,发生医院感染218例(14.3%),对这些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抗菌药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8例(14.3%),感染260例次(17.1%)。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中住院时间、GCS评分、NIHSS评分、糖尿病史、吸烟史、侵入性操作和住ICU最为重要(P<0.01)。未使用抗菌药144例(9.4%)中发生感染14例(9.7%),使用抗菌药1 381例(90.6%)中发生感染204例(14.8%)。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侵入性操作和ICU是重要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89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霞 《河北医学》2007,13(9):1093-1094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临床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189例≥60岁老年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占同期医院感染的41.2%,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42.13%,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和胃肠道感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住院、各种侵入性操作,大量抗菌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所至的二重感染和机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结论: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932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例次感染率,死亡率分别为22.6%、35.8%、15%。感染部位呼吸道最多49%。结论: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老年肿瘤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应采取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维持治疗阶段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6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相关资料,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法评估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的营养状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 结果 286例高危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中不需要营养支持104例,需要营养支持182例,其中有98例发生医院感染,占34.27%(98/28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营养状况呈负相关(r=-0.72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化疗强度、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抗生素应用种类、白蛋白、抗生素使用时间、PG-SGA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糖皮质激素使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G-SGA评分、化疗强度、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是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的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患者营养状况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先用 χ2 检验比较有或无某因素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筛选出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 ,后用Logistic回归选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患者 3 0 995例中 ,4 41例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 1.4 2 %。有 14个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显著联系 ,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需从宿主因素、抑制免疫的治疗措施、原发疾病情况、侵袭性操作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ICU 收治的患者1510例,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618例)和非感染组(892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感染特点、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感染特点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是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多见;免疫抑制剂应用、原有肺部感染、褥疮、多发伤、气管切开、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是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且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ICU 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肺癌328例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328例肺癌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肺癌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9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21%,例次感染率为29.27%。同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26%。且感染多发于肺癌中晚期,严重营养不良、合并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等为重要易感因素。共送检标本142份,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G-杆菌63株,G+球菌24株,真菌9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其次为消化道。结论:肺癌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易感因素诸多,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