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4.3分,提高为术后平均9.5分,功能恢复率为77.3%。44例患者疗效优27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达86.5%。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采用"层薄揭盖法"进行椎管后壁切除术较为安全、可靠,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椎连续性多节段黄韧带骨化症致胸脊髓压迫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8例胸椎连续性多节段黄韧带骨化症致胸脊髓压迫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平均年龄57岁(43~72岁),病程平均7.5月(2 d~16月)。16例患者行椎板切除术,2例行椎管成形术,平均随访34个月(28~49个月)。术前及术后应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术前JOA平均得分为3.6分(0~6),终末随访JOA平均得分8.3分(5~11),术后平均恢复率为66.3%(33.3%~100%)。结论:胸椎连续性多节段黄韧带骨化症致脊髓压迫应尽早治疗;MRI和CT扫描能明确压迫部位及程度;采用后路胸椎板切除或椎管成形术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的发病特点,辅助指导临床进行该疾病的防治工作。方法:选择居住大庆地区5年以上不同年龄段各种职业人员,记录参检人员姓名;性别;年龄;有无肋间神经痛、腰腿痛等脊柱神经受压症状。采用日本松下公司DR放射线诊断机进行胸腰段正侧位片放射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患病率。结果:本组进行胸腰段放射线检查2031人;黄韧带骨化患病率:16.69%,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男性病人患病率达26.71%,男女患病比例:1.90:1。结论:大庆地区是国内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的患病率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8个月~4年,平均18个月。优10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79%。结论CT联合MRI检查是诊断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最可靠的方法。手术减压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25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年龄42~75岁,平均53.2岁.骨化物分型包括局限型7例,分节型5例,连续型8例,混合型5例;骨化物范围涉及2~4个椎节,平均2.8个椎节;椎管狭窄率50%~97%,平均68.4%.所有患者均通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减压,并采用钛网植骨钢板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结果 本组两椎体次全切除16例,三椎体次全切除9例.随访2~18个月,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3(5~1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4.2(11~16)分,恢复率22.2%~87.5%,平均63.2%.并发症包括6例脑脊液漏(4例间歇性脑脊液假性囊肿),2例神经根麻痹,1例血肿压迫,1例术后短期四肢肌力下降.结论 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疗效,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Hybrid手术治疗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采用后路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8例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RI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8~182 min,平均142.88 min;术中出血量为250~400 mL,平均325.00 mL;术中无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C5神经麻痹症状,术后予以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患者术前颈项部VAS评分为7~9分,末次随访VAS评分改善为0~2分。JOA评分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术前的8~12分(平均10.25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13~16分(平均15.13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4.44%~85.71%(平均72.13%),其中优5例,良2例,可1例。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再关门"情况。结论:颈椎后路Hybrid手术治疗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安全简单,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取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X线,CT及MRI检查提示颈椎间盘突出和后纵韧带骨化,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术后3、6、12、24个月复查X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伤口中均一期愈合,全体病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12分,平均9.6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9~16分,平均14.1分;优9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期前路手术,长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脊髓压迫症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4年7月手术治疗的9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度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随访6个月~5年,优6例,良2例,无变化1例。结论MRI和CT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的重要手段,以骨刀行椎板切除术为治疗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根黄通道手术治疗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2月利用根黄通道后壁减压治疗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脊髓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3~71岁,平均61岁。病史10~37个月,平均21个月,采用层揭薄化法,将减压器械伸入到根黄通道内游离、孤立骨化组织进行减压。用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本组25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无术后加重期,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改良JOA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标准,优12例,良9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结论通过根黄通道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相对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18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病例。18例采用磨钻加"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中4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结果术后18例随访3~55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3%。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 I和CT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的重要手段;用磨钻加"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对35例65~79岁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颈前路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减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颈后路椎板切除+钉捧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7~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分,平均7.8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9~16分,平均14.2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率:优:22例,良:10例,优良率为91.4%.植骨全部骨性愈合.结论:老年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减压充分,固定牢固,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8例颈椎黄韧带骨化的成因及其诊断,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 8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6例手术,术后功能恢复率82.2%,优良率80.5%;保守治疗2例,功能恢复率76.0%,优良率73.8%.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静止型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轻微的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后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选取颈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315例,其中常规手术组80例,改良手术组235例.手术改良包括:使用头戴式照明工具,在双目放大镜下操作,后纵韧带钩辅助切除骨化韧带;硬脊膜骨化时,对双层骨化物利用未骨化韧带层分离后纵韧带骨化物并切除;对单层骨化物将骨化物连同硬脊膜一起切除但保留蛛网膜或将骨化物漂浮;术中脑脊液漏口用明胶海绵等封堵,纤维蛋白胶封闭,伤口常压置管引流24h;术后脑脊液漏者延长引流2-4d,伤口适当压迫.比较两组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手术组术中脑脊液漏14例(17.5%).改良手术组术中脑脊液漏16例(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术中、术后处理后所有脑脊液漏均得到治愈.改良手术组术后2例脑脊液漏经伤口压迫延长置管引流时间后治愈.常规手术组2例脊膜大块缺损出现持续性脑脊液漏.其中1例皮下脑脊液囊肿,抽吸1个月治愈,另1例经腰蛛网膜下腔引流7d治愈.结论 改良手术可明显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术中明胶海绵等封堵漏口、术后延长伤口置管引流时间等保守治疗效果满意.术中大块脊膜缺损术后估计可能出现难治性脑脊液漏时,可以预防性采用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孤立型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改良胸椎JOA评分法和Epstein标准,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平均40.3个月。JOA评分:术前7~8点,平均7.7点;术后8~11点,平均10.2点。Epstein标准:优9例,良5例,改善2例。【结论】局灶型OLF临床表现较复杂,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节段截桥局限漂浮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节段截桥局限漂浮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98例手术治疗的胸椎OLF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35 ~ 73岁,平均45.8岁;病史3~51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单节段32例,双节段56例,3节段6例,4节段或以上4例,累及上胸椎(T1-4)34例,中胸椎(T5-8)23例,下胸椎(T9-12)4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90例,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46例,锥体束征阳性3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9例.经X线初步筛查,MRI联合CT或CTM确诊,采用后路骨化灶头尾侧开窗,两侧截桥的局限漂浮技术切除黄韧带骨化灶142个节段.手术前后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Epstein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平均失血320 ml,时间155 min,所有病例均恢复自主活动.随访13 ~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前JOA评分1~8分,平均4.3分;术后JOA评分5~11分,平均9.7分,恢复率为78.8%.根据Epstein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6.7%.结论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压迫脊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明确胸椎黄韧带骨化部位和范围,采用节段截桥局限漂浮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l8例,术式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结果:随诊6~30个月,平均16个月,经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5.2分。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较可靠的方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临床角度探讨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孤立型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改良胸椎JOA评分法和Epstein标准,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40.3个月。 JOA评分:术前7 ~ 8点,平均7.7点;术后8 ~ 11点,平均10.2点。Epstein标准:优9例,良5例,改善2例。【结论】 局灶型OLF临床表现较复杂, 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整块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随访资料完整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 岁,其中上胸段1人,中胸段3人,下胸段12人,病程2月-3年.通过CT或MRI检查均提示黄韧带骨化,且脊髓受压.手术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并行脊柱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3-13分提高到术后13-29分,手术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神经恢复率20%-82%,平均65%,16例患者8例优,5例良,2例中,1例差,优良率81.3%.结论 全椎板整块切除或分解切除后外侧脊柱椎体融合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3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多功能牵引疗效分析,探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腰突症患者306例,采用三维瞬间牵引、术后卧床3天,配合输液、局部封闭及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随诊3~15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达85%,平均住院为9.5天。结论: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符合三维空间理论,是非手术治疗腰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13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全椎板揭盖法减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胸椎JOA评分。结果:3例出现并发症,术中脑脊液漏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损伤加重1例,经处理后均治愈。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23.1个月,术后Frankel分级9例改善、4例无变化。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平均改善率为57.9%,优良率为84.6%。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揭盖法减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