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球疟疾的控制和消除:技术性评议的报告(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当前全球疟疾形势和防治进展,全面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与疟疾斗争的经验教训,以疟疾传播动力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今后全球控制和消除疟疾的策略和展望,对于当前我国疟疾消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此向国内疟疾工作者推荐。  相似文献   

2.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我国疟疾防控从控制到消除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经过10年国家消除疟疾行动,成功阻断了本地传播,实现了年发病数从3 000万到0。尽管我国成功消除疟疾,但全球疟疾流行依然严重,我国原疟疾流行区仍存在传疟按蚊,每年有数千例境外输入病例,跨境阳性按蚊对边境地区再传播造成新的风险。防止输入再传播将成为我国消除疟疾后长期工作任务。本文总结了我国消除疟疾5项支柱和“1-3-7”策略,分析了全球疟疾形势和我国消除疟疾后的再传播风险新特点,提出了加强对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的支持、适时调整再传播风险分层、加强医疗机构对输入性疟疾的诊治能力和疾控机构再传播风险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重视特殊抗疟产品生产/供应和创新研究等对策、措施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评价和分析万宁市原疟疾高流行地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效果,揭示海南山区消除疟疾的过程和规律,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地区4个乡镇和4个国营农场近10年来疟疾发病率监测、居民疟原虫率监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媒介按蚊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显示10年来4个乡镇和4个农场均达到较高的发热病人年血检率(15%~25%),其疟疾发病率变化趋势相一致,疟疾发病率自2010年下降至零、居民疟原虫率和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也下降至零,当地两种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种群密度已下降至很低的水平.结论 传疟媒介密度大幅度降低,加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是疟疾得以稳定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地已步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加速了当地消除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剖析南桥试点半个世纪的抗疟进程,探讨高疟区消除疟疾的规律和经验,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试点的抗疟措施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杀虫剂滞留喷洒后,主要媒介微小按蚊迅速被消灭,致使疟疾大幅度下降;由于仍存在重要媒介大劣按蚊,致使疟疾下降缓慢,长期徘徊;由于土地和森林不断开垦,大劣按蚊密度下降,加之增加了蚊帐使用,减少了人蚊接触,使疟疾得以持续稳定下降,但偶尔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控制蚊媒是控制疟疾的关键,继续减少人蚊接触和降低媒介能量是巩固抗疟成果,成功消除疟疾的关键。近10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期间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结论南桥试点60年的抗疟成绩巨大,现正进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2010年实施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6年底,我国仅有2个县报告了3例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但在少数已超过3年无当地疟疾传播的地区再次出现了无法排除本地感染可能的病例,且重症疟疾和因疟疾死亡病例也有增加趋势。作者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消除疟疾技术策略(2016-2030)》、《消除疟疾框架》以及我国《国家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在介绍WHO最新消除疟疾技术文件主要更新点,并比较与我国现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中主要技术措施的差异的同时,重点针对WHO最新提出的"以病例为基础的疟疾监测与反应是消除疟疾关键干预措施"中"确诊病例"、"本地感染"、"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分类"4项关键信息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我国今后修订《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和申请WHO消除疟疾国家论证资料的准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截至2020年4月4日10:00欧洲中部时间COVID-19疫情已波及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COVID-19病例1 051 635人,死亡56 985人。我国疟疾病例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每年均有超过2 000例输入疟疾病例,在当前COVID-19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疟疾流行区合并COVID-19疫情,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输入性疟疾应对措施,极可能发生输入继发病例,甚至出现输入疟疾死亡病例,影响消除疟疾成果,加重疾病负担。本文对COVID-19全球大流行背景下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疟疾病例诊疗和疟疾防控应对措施,以期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沙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结果,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全县14个卫生院、9个农场项目执行单位、通过开展大量的疟疾诊断、治疗、预防、培训。同时加强对项目地区全面开展发热病人、疟疾带虫率(居民点)调查、流动人口的血检,以查明疟疾传染源。结果 2003~2012年白沙县疟疾疫情报共报告4 520例。疟疾病例数报告从2003年的879例,下降到2012年的1例;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1 254例,阳性率0.73%,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居民带虫者116例,带虫率0.66%,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流动人口疟原虫阳性445例,阳性率1.45%,2012年未检出阳性。结论疟疾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地控制疟疾的传播,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近年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不断增加趋势,非洲、东南亚为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地。本文对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及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状况进行综述,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2010年实施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曾有疟疾流行地区80%以上的县已经完成县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在新的消除疟疾技术文件中将增加国家层面以下消除疟疾评估的内容,为使我国的省级消除疟疾评估尽可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层面以下消除疟疾评估重点相吻合,以便我国省级消除疟疾评估资料能在今后的国家消除疟疾论证中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笔者结合我国在消除疟疾进程中的实践和具体需求,对我国《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和世卫组织新的《消除疟疾实施手册》中有关消除疟疾国家论证部分的11项内容、4个重点领域以及在疟疾病例诊治能力与工作质量、疟疾病例核实和个案流调能力与工作质量、疫点调查处置能力与工作质量和维持监测能力防止输入再传播等4个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今后再次修订《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和申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国家论证资料的准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属于单一疟疾流行区,间日疟流行于全省各地。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发生两次疟疾暴发流行。1988年通过原卫生部考核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89年以来,疟疾疫情有所波动,但均不超过1/10万。2010年山东省启动消除疟疾工作,原省卫生厅下发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全省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连续两年下发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目前已顺利完成82个县和2个市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自启动消除疟疾工作以来,山东省认真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疟疾项目,圆满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另外,省财政每年列出专项经费用于疟防工作。2010—2015年山东省疟疾防治经费累计投入5 092.49万元,从经费上保证了消除疟疾工作顺利实施。为满足消除疟疾工作需要,该省通过分级培训的方式开展了各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各级镜检员15 494人次,临床医生56 382人次,疟疾防治人员34 624人次。全省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乡四级疟疾镜检网络系统,每年均按照指标要求开展血检工作,2010—2015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 774 321人,检出疟疾病人747例,检出率为0.42‰。严格按照"1-3-7"工作管理要求开展病例的管理和疫点调查处置工作,2010—2015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19例,开展疫点处置819个,有效避免了疫情扩散及二代病例的发生。为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广泛宣传疟疾危害和防治知识,全省各级疾控机构结合"4.26"全国疟疾宣传日,每年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2010—2015年山东省累计发放健教材料7 040 504份。山东省已连续三年无本地感染病例,但逐年增加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为消除疟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针对当前疟疾形势,山东省在继续做好消除疟疾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全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寄生虫病,其中以恶性疟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尽管采取多种控制措施,但疟疾仍然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发生疟疾2.16亿例,并导致44.5万人死亡。因此对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青蒿素是一种来源于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花蒿的抗疟药物,其发现以来作为疟疾治疗的特效药得到了广泛使用,为全球控制疟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疟疾的作用机理、药物代谢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河南淮滨县疟疾流行现状的基线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掌握淮滨县疟疾实际疫情,评估疟疾的流行现状,为该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后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取不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疟防知识知晓率及发热病人血栓原虫阳性率。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RM)估计全县疟疾实际发病率和漏报率。结果 全县2002年疟疾疫报发病为57例,发病率0.87/万,血检原虫阳性率0.69%。访问居民4801人,查出疟疾病例109例,发病率为2.27%。CRM估计全县发病率为1.04%,估计漏报率为89.57%。蚊帐使用率55.93%,疟防知识知晓率中小学生为9.36%,居民为14.36%。结论 淮滨县疟疾流行呈局部曝友流行态势,且漏报严重,居民疟防知识有待普及。应尽快采取抗疟措施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3.
云南陇川县疟疾流行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掌握陇川县疟疾流行程度与防治状况,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中国高传播区疟疾控制项目管理与技术方案》中的“疟疾基线调查技术方案”对陇川县的赛号乡、姐乌乡、城子镇进行疟疾流行程度、防治措施、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等调查。结果 陇川县、乡、村三级网络基本健全,基本能够开展疟疾病源监测工作。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阳性率县级、乡级分别为11.58%、2.90%;疟疾病人规范化治疗率乡级59.85%,村级62.16%。当地居民疟疾知识知晓率仅为15.44%,中小学生疟疾知识知晓率29.67%。3个乡发热血栓、处方和走访的实际疟疾发病数估算分别是255例、2445例、955例,是原疫情报告数的1.67倍、16倍、6.24倍。疫情漏报率估算分别为43.50%、93.75%、84.93%。结论 陇川县疟疾流行势态仍然严重,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防保人员疟疾技术培训和乡卫生院显微镜镜检设备,增强当地居民疟疾防治知识意识,规范疫情管理制度和疟疾正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泗洪县疟疾流行状况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和掌握泗洪县于项目实施前有关的疟疾实际疫情、防治能力、疟防知识等现状,并为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调查时段为2002年1~12月。结果疫情漏报率为19.1%.现症病人正规治疗率20.0%,疟史休根率65.5%,居民及中、小学生疟防知识合格率分别为30.0%、76.8%、21.4%,估计疫情报告符合率76.8%。结论:泗洪县疟防工作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颖  周磊  张红卫  陈建设  许汴利 《当代医学》2011,17(24):161-162
目的总结第五轮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情况,为制定河南省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0年各项目县疟疾防治工作资料,汇总分析。结果四年共治疗疟疾病人和疑似疟疾病人41452人次,主动病例侦查480次,疫点处理200次,各级项目督导11791次。结论项目的实施推进了疟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评价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通过发热病人血检和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使用回归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广东参加疟疾联防的6个地级市19年共发现流动人口疟疾病例32 398例,其中归属广东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8488例;归属海南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8 918例;归属广西区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3 686例;归属其它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11 306例。32 398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输入性恶性疟有114例,其余32 284例为间日疟。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共有病例7 235例,血检阳性率为2.56%;流动人口中的外来人员共有病例25 163例,血检阳性率为2.08%;两者血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外作业与室内作业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2~2010年广东省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连续19年的疟疾联防,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得到控制,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广东省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勐腊县目前疟疾病例漏报情况,为制订疟疾防治计划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用分层随机抽样,将抽取的乡(镇)村、社疟疾发病,疾疫情报告等基础数据进行调查,对居民2002年是否患过疟疾进行回顾性逐户逐人问卷记录。结果 用以捕获一再捕获(CMR)方法,推算勐腊县2002年疟疾的发病人数为4464例,是疫情报告数443例的10.1倍。疫情报告符合率仅为9.9%,漏报率达90.1%。结论 目前勐腊县疟疾漏报数量大,疟疾发病形势严峻。因此,要加强疫情管理,加大疟疾防治力度,同时应引起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境外疟疾突发疫情情况,制定防治方案,遏止其向我国边境蔓延。方法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缅甸佤邦第二特区南部地区2006年1—6月疟疾发病人数为14564人,死亡180人。8月5-13日现场调查,在1578发热病人发现疟疾感染病人433人,阳性率27.44%,其中恶性疟238人(7人为混合感染),占54.97%,间日疟195人,占45.03%。结论中缅边境缅甸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疟疾易于爆发性流行,经常波及我国边境地区。因此边境卫生防疫部门应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工作亟待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潞西市2007~2009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状况,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2007年和2009年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抽到村寨的居民采血镜检,入户调查每户家庭拥有药浸蚊帐的数量,对调查日期前两周内的所有疟疾病人按个案调查表的内容要求进行个案调查,查阅调查村寨所有村医门诊登记和处方,获得该诊所疟疾病人的有关信息;然后在乡(镇)防保组核查该村诊所上报的疟疾病人(包括疑似病例)的有关信息。结果居民带虫率从2007年的1.36%下降到2009年的0;2006年、2009年拥有药浸蚊帐(包括长效蚊帐)的家庭比例分别是27.79%、74.10%;项目地区疟疾病例在一周内从村级报告到乡镇的比例分别是12%、59.64%;调查的前两周内的疟疾病人在发热24h内得到抗疟药规范治疗的比例分别是8.33%、52.00%,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开展的各项防制措施对潞西市疟疾的流行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今后仍应继续完成好项目的各项指标使潞西市的疟疾发病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