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耀献教授将痛风性肾病病机归纳为初始病机、体质病机、衍生病机、杂合病机、共通病机、对证病机、局部病机。王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初始病机为肝肾湿热,共通病机为微型癥瘕,常夹杂风、火、湿、痰、瘀等杂合病机,病情迁延,日久体虚,形成虚实夹杂之衍生病机。临证时将辨机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针对患者多重病机,杂合以治,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消癥散结为法,临床疗效佳。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北京中医药》2020,(2):152-154
古代及当代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与热邪密切相关。王耀献教授结合当代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肾病以“内热致癥”为病机,同时以清热消癥为治疗大法,并根据内热致癥过程中癥瘕不同形态特点,强调糖尿病肾病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早期透热消癥,中期清热消癥,晚期化浊(热)消癥。  相似文献   

3.
辨机论治是王耀献教授为补充辨证论治之不足、更好地揭示疾病之本质而提出的临床诊疗模式。王教授认为,与高血压肾病密切相关的病机类型主要有初始病机、体质病机、对证病机、对症病机、衍生病机、共通病机、兼夹病机。临证通过辨别上述七种病机,可厘清高血压肾病的本质,从而提出针对性治疗措施。附验案两则,具体展示辨机论治在高血压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王耀献教授于东直门中医院门诊诊治的慢性肾炎病例共计452诊次,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工具,对数据规范化处理,进行统计、关联、聚类、复杂网络等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处方452首,涉及药物218种,其常用药物可以分为4大类:1类,黄芪、党参、菟丝子、枸杞子、茯苓、炒白术;2类,防风、青风藤、蝉蜕;3类,海藻、牡蛎、鳖甲、土鳖虫;4类,黄蜀葵花、车前子、蒲公英。四气方面,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应用最多,五味方面,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应用最多。结论:王耀献教授依据慢性肾炎本虚标实的病机,创制了健脾补肾、祛风通络、消癥散结、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以达到“通补兼施、邪祛正安”的目的,这体现了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炎多样化、个体化的用药特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提供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梳理宋元时期主要医家及其代表著作,研究这一时期对癥瘕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和发展。宋元时期简化了癥瘕病证名称,并逐渐把癥瘕归类于积聚范畴;发展了癥瘕病因病机,对妇人癥瘕的发病机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在癥瘕的治疗上不断完善,并创制了一系列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阐述杨秉秀主任医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杨老认为子宫肌瘤的病机要点,主要为正虚、气滞、血瘀、痰结、湿热,治疗当益气行气,活血破瘀,化痰软坚,清热利湿,散结消癥,以消癥汤和消癥丸并用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孙郁芝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虚血瘀、肾络癥瘕为主要病机,瘀血、癥瘕贯穿疾病始终,临证时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结合本病西医发病机制及肾脏病理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辨证法,治以益气、活血、消癥,疗效显著。该文通过总结孙郁芝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其治疗思路与用药特色,分享其治疗该病经验。  相似文献   

8.
肾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医疗费用成本高等特点,王耀献教授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肾脏疾病的整体认知基础上,发现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胃气,但并非单纯健胃,而是保护胃的正常功能,主张"实则消导,虚则补益"。治疗原则以重视正气及脾胃后天为根本。提出治疗肾脏疾病"肝脾同治",既可发挥补充气血的功效,又可鼓邪外出。坚持补正气与祛邪气相兼而治的原则治疗肾脏疾病,既切合其病机,又可指导治疗,同时又可以进行疾病预后判断,指导病人养生及病后调养,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肾脏疾病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以及危害。运用中医理论解释及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仍较少涉及。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现代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与中医“癥积”理论、病因病机对比,并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属于中医学“癥积”范畴,创新性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微型癥积理论,故本文主要从脉络癥积的理论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脉络癥积关系、运用脉络癥积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进行认识动脉粥样硬化微型癥积新机理,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奇经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对癥瘕治疗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叶氏认为癥瘕病位在冲任奇经,兼及肝肾、脾胃;癥瘕病机为奇经络脉损伤,气血凝滞;叶氏用奇经理论辨治癥瘕可概括为通补奇经法和奇经络病治法,还特别重视运用丸药缓图,并提醒时时顾护胃气,为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深化对CAG及PLGC病因病机的认识既能丰富中医理论研究体系,更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张声生教授临证论治CAG及PLGC经验丰富,总结本病“五态一癥”病机学说,即“虚、浊、滞、瘀、毒、癥”。其中脾胃虚弱是根本病机,浊、滞、瘀、毒交结是CAG及PLGC重要的病变状态,癥是疾病的靶标。基于此病机,张声生教授系统总结“调态消癥”理论,包括“调虚态、调浊态、调滞态、调瘀态、调毒态、消癥积”,以期对本病的辨治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治疗妇科癥瘕具有丰富独特的经验,用药别具一格且疗效卓著。在病因上认为妇科癥瘕一是因瘀血阻于冲任致冲任失调,二是因冷积结于下焦致气血逆乱、癥瘕形成,正虚血瘀是癥瘕的主要病机。在治则治法上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同用。癥瘕初期治疗专以祛邪,日久治疗扶正祛邪并用,善用活血化瘀的特色药物。治疗既能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又能深入病所,专药消癥,促使癥瘕早日消退,其治疗妇科癥瘕的经验对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结赵瑞华教授运用鸡内金-薏苡仁药对治疗妇人癥瘕的临床经验。认为妇人癥瘕以血瘀为基本病机,正气亏虚为致病之本,治疗以磨积消癥为宜,临证常配伍鸡内金-薏苡仁药对。二药合用温和化瘀而不伤正、健运脾胃以扶正祛邪,于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处方中配伍,治疗妇人癥瘕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癥瘕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症状主要为胞宫结块,时伴小腹胀满、出血等。记录一则原用于治疗虚火血崩症的药方——固本止漏汤治疗癥瘕症的临床验案一则,并通过该病案探讨分析癥瘕的病机与治疗原则以及固本止漏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基于“肾络癥瘕”理论探讨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及其学术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王耀献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诊治慢性肾衰竭患者共270例,选取其首诊处方共270首。通过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70首,涉及药物184种;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设置为“81”,置信度为“0.8”,共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14个。选择相关系数为8,惩罚系数为2,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通过演化及进一步聚类,获得10个新处方。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应用最多,热性药最少。应用味甘者次数最多,味苦、味辛、味咸、味酸者次之,味涩者最少。归肝经者最多,归脾经、肾经次之,其次分别为归胃、肺、心、胆、大肠、小肠、膀胱、心包、三焦等经者。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客观总结了王耀献教授以“肾络癥瘕理论”为核心,治疗多样化、个体化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卵巢囊肿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胡晓华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气滞血瘀,治疗以破血逐瘀、消癥散结为主,自拟活血消癥汤,病证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现代高发的子宫肌瘤疾病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血瘀”是癥瘕的主要病机,目前,活血化瘀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治法。本文从中医学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活血化瘀方的研究,阐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依据及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武权生教授从“寒、湿、瘀互结致癥”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经验。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病机从起始到病进再到最终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治疗时在化瘀消癥的基础上,谨记“阴寒不除,瘀血难化”“痰湿不祛,癥瘕难消”,注重扶阳以化瘀滞、祛湿以消癥瘕,同时还须调治结合,强调以食养阳,以动化滞。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具有全球流行性的传染性疾病,中医多将其归于"胁痛"、"黄疸"、"郁证"、"癥积"等范畴。笔者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瘀毒互结,而疏肝化瘀解毒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法则。文章以四逆散和犀角地黄汤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不规律、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并发症尤为重要。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所需。中医古籍虽无冠心病病名,但其表现与胸痹心痛极为相似。依据以往各位医家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提出冠心病微型癥积假说。现从心脉癥积的理论基础、病理因素、冠心病形成的现代机制、心脉癥积形成的过程、心络癥积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析冠心病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