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鹏伟  吴鸿洲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71-1171,1204
本文从《临证指南医案》所载癥瘕病案入手,总结出叶天士对癥瘕病的认识及辨论治规律:癥瘕属气聚,为血结,是从无形至有形的发展过程,病属肝胃奇经;首次提出癥瘕属"络病",并创络病治法;治宗仲景、丹溪诸家,主张以缓攻为主,随证施治,并提出癥瘕"急攻成胀"的戒律。  相似文献   

2.
陈群伟 《新中医》2019,51(4):279-281
简版:癥积与现代医学中的肿瘤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奇经理论在瘕积辨治中的应用情况,发现癥积的发生与冲任失奇经虚损、外邪留滞等奇经相关因素有关,其治疗与奇经理论相关的治法可概括为通补奇经法、奇经消癥法、奇经正经同调丸药缓图法。总结学习奇经理论在癥积辨治中的应用经验,可为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复习叶天士医案中有关冲气上逆的病案,主要涉及咳嗽、喘、呕吐、癥瘕、产后等病证.叶氏认为冲气上逆与厥阴、阳明、少阴和冲脉病变密切相关,引起冲气上逆的原因主要有肝火内郁、奇经虚损、寒饮痰浊、阴液内枯、肾不纳气等,治疗则相应采取疏肝降气、通阳散寒、温通奇经、滋液救焚、温养下元等方法.叶氏的这些经验对认识和治疗此类病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详细反映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杂病各科的诊疗经验,其中"癥瘕"篇记载了叶天士对于癥瘕病因病机的独特理解及辨治特色,结合脏腑辨治,治从"久病入络",善用辛散之品温通络脉,配合疏肝健脾、滋阴固气之品,分证论治,攻补兼施,祛邪兼以扶正,调动周身气血运行,祛瘀生新,消癥散结。文章旨在总结叶氏治疗癥瘕的临床经验,期望为现代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癥瘕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多认为痰饮、瘀血、寒湿等有形之邪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上可选取温经散寒除湿、行气活血化瘀的中药。风邪在妇科癥瘕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重要作用,但因其乃无形之邪,与妇科癥瘕多为有形包块相悖,故易被忽视,近年来鲜少谈及。“风久成瘕”理论阐述了顽风入里与妇科癥瘕形成与发展的紧密关系。基于此理论,探讨风药在妇科癥瘕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妇科癥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梳理宋元时期主要医家及其代表著作,研究这一时期对癥瘕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和发展。宋元时期简化了癥瘕病证名称,并逐渐把癥瘕归类于积聚范畴;发展了癥瘕病因病机,对妇人癥瘕的发病机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在癥瘕的治疗上不断完善,并创制了一系列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癥瘕病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医学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卷九中癥瘕病使用中药,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UCINET及NetDraw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叶氏治疗癥瘕的病证以14种证型为主,选药多用理气补虚之品配伍温里、活血化瘀及利水渗湿等药,药之性味辛温甘平兼有苦温,归经主入脾肝心胃肾等经。高频使用中药有23味,根据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置信度较高的药对和药组配伍。结论叶天士治疗癥瘕病常辛温、甘温、甘平与苦寒并用,补泻同施以补为主,气血兼顾,辅以理气与活血化瘀,重用甘温缓急止痛,辛温通络散寒,辛苦合用通降三焦脏腑气机,促进经络气血流通而癥瘕自消。  相似文献   

8.
白晓旭  王琦  张永生  吴海斌 《中医杂志》2012,53(20):1717-1719
综合中医络病、聚散、癥瘕理论及临床实践,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络癥、瘕、聚、散理论.阐释COPD气道、血管重构与肺络癥瘕形成,肺实质损伤与肺络亏虚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并根据肺络癥、瘕、聚、散理论提出COPD的治法——益气消癥通络.  相似文献   

9.
总结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奇经理论辨证论治月经病的规律,为月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叶天士认为月经病多责之冲任二脉,病久则奇经八脉俱病。叶氏辨治奇经病先辨病位、病情轻重程度及其与脏腑的相关性,再分清奇经病之虚实、阴阳、寒热,辨治以通补为原则,常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奇经。  相似文献   

10.
李燕 《国医论坛》2003,18(3):40-42
"痰瘀相关论"是当今中医药学在理论与临床上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疑难杂病的机理的阐释、临床疗效的提高更具有现实意义.古今文献及临床对妇科癥瘕的病机多以气滞血瘀立论.尽管前贤在癥瘕的治疗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著名方剂的组成中,已包含了祛痰药物的运用,但对痰瘀在癥瘕中的致病意义论述甚少.本文从感受寒热是形成癥瘕的外在原因;肝脾肾失常是形成癥瘕的中心环节及痰瘀同病、互为因果3个方面探讨了痰瘀与癥瘕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引起器官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形成机制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与中医"湿热""疫毒""痰瘀"直接相关,且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蕴结于脏腑经络不畅,癥瘕形成密切相关。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揭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微型癥瘕是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阻血脉、气虚血滞、久病入络而渐成微型癥瘕。笔者就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作以阐述,以探讨癥瘕、器官纤维化的病机诊治。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用方中,鳖甲煎丸治疗癥瘕病有奇效,然大多数医家皆以血瘀为理论依据来论治癥瘕病。通过分析肺与癥瘕病的关系及鳖甲煎丸中"乌扇""葶苈子"两味中药,探讨从肺论鳖甲煎丸治癥瘕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医络病、癥瘕、聚散理论,笔者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基本病机是微型癥瘕痹阻肺络,该假说与西医的气道重构具有一致性。在传统中医四诊的基础上,本文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COPD辨证分型相结合,揭示了肺络微型癥瘕的内涵,为COPD的临床辨证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紊乱及代谢失常性疾病,伴有胰岛素抵抗等表现,妇科临床上尤为常见,一般归属于中医学“月经病”“不孕”“癥瘕”等范畴。文章通过对奇经辨证的阐释,探究奇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生理和病理的关系,进一步梳理本病发病机理,认为冲任损伤、督脉阳虚及带脉受损为本病发病关键环节,提出调理奇经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治疗思路,进而阐述奇经辨治该病的用药选穴方法,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金匮要略》有"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疟病脉证并治》)的记载。此虽将癥、瘕并称,但两者其实分属不同病证:有形可查,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无固定形状且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为"瘕"。临床结合患者病性,则血病多为癥,气病多属瘕。但通常情况下临床难以将二者明确划分,故并称"癥瘕"。《金匮要略》关于癥瘕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增加了个人、社会负担,治疗难度较大。吕仁和教授受中医学中气血与络脉、络病与癥瘕关系的启发,将气血不足与络病、癥瘕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消瘅期"微型癥瘕"基础上,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肾络微型癥瘕"学说。吕师认为气血不足是造成"肾络微型癥瘕"的根本原因,因此益气养血须贯穿治疗始终,尤其是中晚期。临床用药时,也多选用益气养血之品。  相似文献   

17.
癥瘕略析     
王春霞 《光明中医》2011,26(9):1912-1914
癥瘕一病,现代医家多与积聚相提并论,且认为癥瘕与积聚同病异名。癥与积,有形之症,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瘕与聚,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但验之于文献记载,均非此论。  相似文献   

18.
张锡纯治疗妇科癥瘕具有丰富独特的经验,用药别具一格且疗效卓著。在病因上认为妇科癥瘕一是因瘀血阻于冲任致冲任失调,二是因冷积结于下焦致气血逆乱、癥瘕形成,正虚血瘀是癥瘕的主要病机。在治则治法上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同用。癥瘕初期治疗专以祛邪,日久治疗扶正祛邪并用,善用活血化瘀的特色药物。治疗既能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又能深入病所,专药消癥,促使癥瘕早日消退,其治疗妇科癥瘕的经验对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癥·瘕     
<正>癥者征也,瘕者假也。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癥瘕与积聚异名同病。癥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相似文献   

20.
经典古籍对妇科癥瘕辨证论治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癥瘕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以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之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为癥瘕[1]。癥瘕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难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