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中胸大肌肌皮瓣(PMMF)已逐渐被游离组织瓣替代,但是对于不愿意或不适合做游离瓣移植的患者,对于不具备显微外科技术的单位,PMMF依旧是可靠的修复方法之一。本研究总结PMMF修复头颈部术后所致大型组织缺损的体会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因头颈肿瘤手术治疗导致头颈部大型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PMMF同期修复。结果32例胸大肌肌皮瓣中30例完全成活,2例肌皮瓣远心端部分皮肤坏死。所有组织缺损,外形,患者术后语音和吞咽功能得到修复,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后续治疗。所有患者供区术口均能一期拉拢缝合或采用临位皮瓣转移错位缝合,无明显近期并发症。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解剖变异较小,血供可靠,皮瓣制作简便安全,组织量大,是同期整复头颈部大型组织缺损的合适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遗留胸壁缺损创面分别为10cm×10cm及18cm×14cm,分别采用游离DIEP皮瓣及游离ALPT皮瓣移植修复缺损,转移后血管蒂分别与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吻合。结果:术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处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与DIEP皮瓣比较,ALPT皮瓣外观平整,质地和皮色与胸壁受区周围皮肤更加接近。结论:游离DIEP皮瓣和游离ALPT皮瓣是修复男性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项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胸大肌肌皮瓣或颈项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19例。结果:术后转移肌皮瓣存活良好,成活率为100%;外观与周围组织色泽相似,外观满意度为84.21%(16/19),功能满意度为89.47%(17/19)。随访3~8年,3年生存率为63.16%(12/19),5年生存率为41.18%(7/17)。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或颈项皮瓣制备较简单,效果可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供区面积大且成活率高,可用于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效果及外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151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接受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计算运动、感觉功能优良率及外观满意度,根据外观满意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外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51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运动功能优良率为94.04%(142/151);感觉功能优良率为52.98%(80/151)。151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满意度为72.85%(110/151)。观察组吸烟、抑郁程度、受皮瓣区感染、糖尿病、数字疼痛评分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吸烟、糖尿病、血红蛋白、受皮瓣区感染、数字疼痛评分、抑郁程度是外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能促进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运动、感觉功能恢复,但仍有27.15%患者对外观恢复不满意,可能与吸烟、糖尿病、血红蛋白、受皮瓣区感染、数字疼痛评分、抑郁程度有关,建议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改善预后,提高外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上腭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腭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可用游离皮瓣和带蒂肌皮瓣修复。游离皮瓣供区和受区不在同一手术野,供区取瓣后还需从另一区取全厚皮修复创面,外观受影响,需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且手术费时。带蒂胸大肌瓣或斜方肌瓣可有足够组织量来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然而,此类皮瓣过于臃肿,不大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最近有人认为局部皮瓣质地良好,是理想的头颈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1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舌癌术后单纯软组织缺损,接受修复重建术且全身情况耐受长时间手术者。患者先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和舌癌根治性切除,再根据缺损部位及缺损大小,设计切取皮瓣,修复重建舌缺损部位。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根据患者修复术后舌的形态、大小、体积和舌的运动情况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上臂外侧皮瓣解剖稳定,制备简单,供区瘢痕隐蔽,上肢活动及感觉无异常;1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舌体形态、大小和质地达到满意,舌体运动无明显受限制,修复后患者语音和咀嚼肌吞咽功能良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皮瓣成活率高,修复舌缺损后舌体外形功能良好,是理想的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进行修复,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皮瓣。结果:经实施修复手术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0.0%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可切取面积大,对供区和受区影响较小,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科生  王健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177-4178
目的:观察肩胛皮瓣游离移植对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20例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缺损部位为前臂2例、手部9例、小腿2例、足部7例,缺损面积8 cm×5 cm~25 cm×13 cm,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和(或)骨外露,均行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理疗后愈合;1例皮瓣完全坏死,改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2例供区需植皮,余患者直接缝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观满意,但感觉功能较差。结论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安全、方便,可供切取的皮瓣面积大,且供区损伤轻微,修复后术区外观及功能均较为满意,值得作为首选皮瓣之一用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  相似文献   

9.
谭晋殿  ;左中男 《医学综述》2014,(15):2779-2781
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应满足患者在外观以及运动、感觉等功能上的要求,特别是对供区美观及功能上的要求。近些年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常用腓肠神经营养带蒂岛状皮瓣、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踝前皮瓣、外踝上皮瓣以及各种改良微型皮瓣等手术方法。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给各种皮瓣修复术式提供了主要理论和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及足背合并踝部较大面积缺损10例;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4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小面积缺损、第一跖趾关节部缺损各1例;足背转移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小面积缺损2例。结果:10例股前外侧皮瓣术后全部一期成活,皮瓣质地软,颜色好,恢复保护性感觉,其中4例女性患者行二期皮瓣修薄;4例腓肠神经皮瓣质地较硬,感觉恢复稍差,其中术后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足底内侧皮瓣2例血运好,质地较硬,修复足跟感觉良好;足背小面积顺行转移皮瓣2例血运良好,质地感觉满意。结论:选择适当的皮瓣进行足踝部创面的修复,能恢复良好的外观和功能,同时减少供区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组织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修复肢体因创伤感染、肿瘤切除等引起的组织缺损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对16例患者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区准备、大小便训练,术后严密观察,做好康复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缺损组织得到满意修复,1例皮瓣部分坏死瘢痕愈合。结论 对肢体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术的患者加强术区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四种局部推进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指端缺损的急诊修复方法。方法2001年3月-2004年3月,采用四种局部推进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35例。结果34例随访2周以上,其中32例2周拆线伤口一期愈合,6例随访半年,外形及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局部推进皮瓣血供好,损伤小,技术简单,术后外观及功能、感觉满意,应为急诊修复指端缺损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四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二足趾再造手指后供区趾蹼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第二足趾再造手指病例32例,其中切取第二足趾再造手指后供区趾蹼皮肤缺损的患者19例,设计以第四跖背动脉远端趾蹼交通支为蒂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患者1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16个月,平均9个月,13例皮瓣全部存活,感觉恢复理想,趾蹼外形较满意,供足行走功能良好。结论第四跖背皮瓣逆行转移很好地解决了第二足趾再造术后供区趾蹼皮肤缺损的修复问题,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供足的功能,减少了植皮后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眼睑缺损修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14例下眼睑皮肤缺损的患者,采取游离植皮,下睑部分复合组织缺损选用邻近皮瓣,下睑全层缺损应用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及额部岛状皮瓣加自体耳软骨、肋软骨、口腔黏膜复合组织行移植再造。结果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受区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1周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下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下睑皮肤软组织缺损,小面积者可植皮,大范围时需用局部皮瓣以防止术后皮肤挛缩、睑外翻;下睑全层缺损的再造要兼顾皮肤、睑板和结膜:耳后反流轴型皮瓣供区隐蔽,术后形态恢复满意;额部皮瓣血供可靠,但供区影响外观。自体耳软骨较肋软骨更适合替代睑板。切取口腔黏膜对外观功能无影响,宜作为睑结膜再造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4例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病例分别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舌骨下肌皮瓣、改良侧方唇交叉皮瓣、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施行Ⅰ期修复。结果 移植组织成活13例,坏死1例,手术成功率为92.86%,术后修复效果较满意。结论 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侈复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及范围,挽救了部分中晚期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断肢再植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并对断肢再植条件作出评估,处理好皮瓣受区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将皮瓣移至供区覆盖创面,依次吻合静脉、动脉、神经,缝合皮肤,术后常规应用抗感染、抗凝血等药物.并在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受区、供区并发症,并评定皮瓣状态、感觉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13例患者移植皮瓣3例边缘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完全成活10例;9例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4例皮瓣存在一定的臃肿,经再次皮瓣修复后外观较好.随访发现,受区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感觉功能较好;供区局部有凹陷但不是很明显,感觉功能良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能够比较好的修复断肢再植中软组织缺损创面,提高肢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9年8月-2015年6月,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部的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44例,分析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复杂缺损修复中的优势及手术难点。 结果 42例患者皮瓣成活,术后缺损重建区的形态及其功能均令人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旋股外侧血管穿支,在复杂的头颈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较其他单一的皮瓣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可靠的、多能的修复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口腔癌病人同期应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和前臂皮瓣供区术后远期并发症,评价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病灶扩大切除而行游离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口腔癌病人15例(观察组)临床资料,以及同期行前臂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病人15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术后供区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觉异常、瘢痕增生以及色素沉着等,并评估供区远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供区创面经潜行分离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仅遗留线形瘢痕,对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小;对照组病人供区创面均植皮修复,术后供区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较明显。病人皮瓣术后供区主观感受比较显示,2组肌力减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异常、供区外观主观评价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供区感觉与功能、外观的客观检查中,观察组肌力减退、感觉异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韧度和总分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并发症少,对供区美观、功能影响小,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唐志荣  张惠茹 《广东医学》2004,25(12):1438-1439
目的 探讨应用健侧足背游离皮瓣转移修复患侧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11例足背软组织缺损 (均有骨外露 )患者 ,采用健侧足背游离皮瓣转移修复 ;供区创面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覆盖。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 ,供区创面全部愈合 ,随访 0 5~ 4年 ,皮瓣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 足背游离皮瓣成活率高 ,且耐磨耐压 ,可以连同腓浅神经的感觉支、趾短伸肌腱合并移植 ,使感觉活动恢复良好 ,是修复患侧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面部邻近部位皮瓣在外鼻部分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39例因外伤或鼻部肿瘤术后造成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清除创面或病变组织,选取面部邻近部位皮瓣进行修复。结果:3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供区Ⅰ期愈合,患者较满意。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鼻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及畸形,修复组织触觉、痛觉存在,色泽、质地、光化性损害程度与周围皮肤组织相似。鼻部生理功能正常。随访期内鼻部肿瘤无复发。结论:应用面部邻近部位皮瓣修复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效果良好,遵循鼻部美学分区,皮瓣设计合理,鼻外形美观,无明显畸形及继发性瘢痕形成,患者对修复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