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为“金标准”,探讨在腺苷负荷下99mTc-MIBI SPECT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诊断效能。方法 43例怀疑CAD患者而进行CAG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均接受了腺苷99mTc-MIBI负荷门控MPI,观察患者心脏室壁血流灌注情况。与CAG检查结果相对照,比较腺苷负荷介入下MPI对CAD诊断的效能。结果 腺苷负荷MPI诊断CAD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8.2%,准确性为86.0%,对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50%)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0%和82.6%,77.8%和88.2%,84.6%和70.0%。对单支、双支、3支冠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1.4%,87.5%,100%。结论 腺苷负荷99mTc-MIBI MPI对CAD的诊断准确率高,对诊断无法进行运动患者的冠脉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象(SPECT/CT)下心肌灌注成像(MPI)联合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应用于冠心病(CAD)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疑似CAD受试者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检查结果分为CAD组(n=78)与非CAD组(n=50)。比较两组MPI诊断结果及CACS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征其诊断效能,分析单纯MPI及联合以CACS诊断CAD准确性差异。结果 CAD组MPI阳性率及CACS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5)。MPI与CACS诊断CAD所得ROC曲线AUC分别为0.674、0.757,敏感度分别为0.679、0.628,特异性分别为0.800、0.720,CACS诊断CAD的Youden指数所对应临界值为95.50分。单纯MPI诊断CAD符合率明显低于MPI联合CACS(P<0.05);MPI联合CACS诊断CAD与CAG一致性良好(K>0.70)。结论 SPECT/CTMPI联合CACS能有效改善CAD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腺苷负荷诱导的ST段下移的发生特点、与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5例疑似或确诊的CAD患者行一日法腺苷负荷—静息MPI。腺苷注射后出现ST段水平样或下斜下移≥1.0 mm定义为缺血心电图阳性表现,MPI出现可逆或不可逆显像剂摄取降低作为心肌缺血评价标准,观察腺苷负荷诱导的ST段下移与MPI显像提示缺血之间的相互关系。48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术,3支主要血管中至少有1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作为阳性的诊断标准。结果 125例患者中42例(33.6%)出现心电图阳性改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腺苷负荷ST段下移与心肌MPI显像心肌缺血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冠脉造影阳性的32例患者中,25例有MPI心肌缺血,其中14例伴有心电图改变;而冠脉造影阴性的16例患者中,MPI显像正常12例,其中10例腺苷负荷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结论 腺苷注射诱导的心电图ST段改变能为腺苷心肌MPI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CT)联合斑块特征与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在3个月内完成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及MPI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测量FFRCT值及斑块定量特征值、总负荷积分、总积分差、相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及相位直方图带宽(band width,BW)等影像参数,比较无事件组与事件组之间影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11例发生MACE。与无事件组相比,事件组的FFRCT更低(P=0.009)、斑块更长(P=0.007)、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P=0.026)、静息状态下舒张期SD及BW更低(P<0.05)。ROC曲线分析示,FFRCT及斑块长度对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81,SD及BW的曲线下面积为0.62、0.56。结论:FFRCT联合斑块特征对C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优于MP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运动指数(MPI)与长度法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TDI)与长度法分别对19例HCM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组者右室整体及收缩功能进行分析,并计算出MPI和右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MPI显著增大(P〈0.001)、右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MPI与长度法评估HCM患者右室功能,不但能反映HCM患者右室整体功能,而且能定量评估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盐酸去甲乌药碱(HG)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和负荷心电图(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患者同时完成HG负荷核素MPI及冠脉造影(CAG)检查,在心肌灌注负荷试验过程中观察ECG变化,并与同期负荷MPI和冠脉造影结果作对比。结果以CAG结果为金标准,HG负荷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5.8%、92.6%、92.3%、56.8%、70%,HG负荷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4.4%、29.6%、62.7%、42.1%、57.1%。MPI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ECG(P<0.01),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两者统计学差异不大(P>0.05)。结论 HG可作为负荷MPI和负荷ECG药物来诊断冠心病,且HG负荷MPI的特异性要优于HG负荷ECG。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0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的心电图(ECG)、心肌灌注显像(MP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着重探讨OMI的EGG及MPI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所有的病人均行MPI,12导联+v7-9ECG及CAG检查。采用半定量分段对照研究分析。结果:CAG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t〉75%病变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221支,其中前降支(LAD)93支,回旋支(LCX)65支,右冠状动脉(RCA)63支。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判断IRA的金标准为标准,MPI组与ECG组对IRA的灵敏度分别LAD组为86.10%与63.44%;LCX组为63.08%与16.92%;RCA组为82.54%与61.90%,X2检验(P值均〈0.001)。特异性分别LAD组为71.48%与71.43%;LCX组为72.92%与71.43%;x。检验(P〉0.05),RCA组为63.16%与67.56%,x。检验(P〈0.05)。结论:以CAG为对照,MPI对OMI定位诊断的灵敏度明显优于ECG.特异性在LAD、LCX无显著性差异,在RCA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159例患者,均进行MP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9例中CAD 109例,其他心脏病3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8例.在CAD的诊断中,CAG的敏感性为97.2%;MPI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8.9%.结论:CAG和MPI均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后者由于它的无创性、检查费用低、易于重复,是临床随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MPI(心肌灌注显像)与DE-MRI(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DE-MRI及MPI,间隔时间<7 d。DE-MRI显现无延迟、内膜下延迟、透壁性延迟、壁间延迟强化,而MPI显现放射性弥漫性及放射性节段性缺损或减低,对两样本率行X2检验。结果(1)MPI及DE-MRI结果:80例患者行MPI,其中38例(47.50%)心肌呈放射性分布状,伴有弥漫性减低情况,DE-MRI延迟强化发生率为26.32%(10/38);42例(52.50%)呈节段性缺损或减低状,DE-MRI延迟强化发生率为85.71%(36/42),两组DE-MRI延迟强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MRI分型。结果立足于心肌节段角度,将36例延迟强化及节段性放射性异常者划分为A(灌注正常)、B(灌注减低)、C(灌注缺失)三组,在DE-MRI分型组成上,A组(112:35:2:5)与B组(98:23:7:1)及C 组(13:0: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DE-MRI者的MPI特征多表现为放射性节段性及放射性弥漫性减低,前者DE-MRI易显现延迟强化情况,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参照,对比CT冠状动脉造影(CTCA)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56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周内接受CTCA、腺苷负荷MPI及CAG检查,CTCA将患者分为无冠脉病变组、非阻塞性冠脉病变组(冠脉狭窄<70%)及阻塞性冠脉病变组(冠脉狭窄≥70%),分别对比评价两种无创检测冠心病方法 的特点.结果 CTCA发现5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9例非阻塞性冠脉病变,32例阻塞性冠脉病变.腺苷负荷MPI提示26例未见异常,18例显示不可逆性的心肌灌注缺损,29例可逆性心肌灌注缺损.以CAG为对照,CTCA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100%;而腺苷负荷MPI检测冠脉病变≥70%的病变,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73.3%,阴性预测值为76.9%.结论 CTCA与腺苷负荷MPI分别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与心肌缺血的功能学方面给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准确的信息,两者相辅相成,是无创的、全面的诊断冠心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半定量分析不同缺血程度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于民航总医院行两日法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6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2例(病例组)和非冠心病组47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MPI静息总评分(summed rest score, SRS)、负荷总评分(summed stress score, SSS)、静息-负荷差值评分(summed difference score, SDS)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24±5.18)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46例。SSS及SDS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425, 95%CI: 2.873~19.192, P<0.001) 及(8.020, 95%CI: 2.980~21.984, P<0.001)。心肌血流灌注异常(SSS>3)诊断CAD的一致性,优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心肌不同缺血情况的联合实验。结论 MPI半定量分析SSS及SDS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SSS联合SDS不同缺血情况不能提高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结合CT首过心肌灌注成像(CT first-pass MPI)全面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可
行性与准确性。方法55 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两周内完成CTCA与CAG检查。应用CTCA的原始数据进行CT
first-pass MPI分析,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T first-pass MPI及CTCA结合CT first-pass MPI检测阻塞性冠脉病变的准确
性。结果以CAG结果作为参照,CT first-pass MPI检测阻塞性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68.8%,阳性预测值为
86.8%,阴性预测值为64.7%,准确性为80.0%;CTCA结合CT first-pass MPI诊断阻塞性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
93.8%,阳性预测值为97.3%,阴性预测值为83.3%,准确性为92.7%。结论静息状态下CTCA结合CT first-pass MPI方法可以
同时提供冠脉解剖学及功能学方面的信息,临床可行,且可准确的诊断阻塞性冠脉疾病。
  相似文献   

14.
Zhang WC  Tian YQ  Yang MF  Guo XH  He Z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23-2626
目的评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女性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59例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同时进行了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患者(间隔时间〈60d),平均年龄(60±8)岁。其中227例进行了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32例进行了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以冠状动脉管径狭窄≥50%为诊断标准,在接受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227例患者中,7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23例,3支病变23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7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41支,右冠状动脉40支,左主干8支。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为63%,特异性为97%,准确性为85%。诊断单支、双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1%,52%和78%。按运动试验是否达到终止指标,将227例患者分为2组,即运动试验达到终止指标组(n=137)和运动试验未达到终止指标组(n=90)。在运动试验达到终止指标组,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6%。而在运动试验未达终止指标组,诊断灵敏度则为38%。在接受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32例患者中,1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为84%,准确性为84%。结论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有效诊断女性冠心病,且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更适合于运动耐力受损的老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对功能相关冠脉病变(FRCA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5例疑诊冠心病(CAD)患者分别行CCTA和同机SPECT-MPI检查,根据CCTA结果判断冠脉狭窄程度,MPI图像采用17节段5分法分析,于CCTA/MPI融合影像上匹配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区域与供血冠脉病变情况,评估心肌灌注异常与供血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于15日内行冠脉造影(CAG)诊治,分析CCTA/MPI融合影像诊断FRCAL的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心肌血流灌注正常7例,轻度、中度、重度灌注异常27例、37例、10例,无灌注4例;共发现灌注异常区87个,其平均血流灌注评分(2.56±0.80)分。87个心肌灌注异常区域中,有12个供血冠脉正常,剩余异常区域平均狭窄率为(66.78±10.25)%,心肌灌注异常越严重,其供血冠脉狭窄程度越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血流灌注评分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AG确诊存在FRCAL66例,以CAG为标准,CCTA/MPI融合影像诊断FRC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2.42%、84.21%、90.59%,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结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CCTA/MPI融合影像可用于诊断FRCAL,继而可为CAD的精确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CT首过灌注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诊治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DCG、CT、核素心肌灌注成像(MPI)检查,以MPI作为参考标准,观察DCG、CT首过灌注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DCG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70.5%,特异性81.1%,阳性预测值79.6%,阴性预测值62.5%,准确性71.6%,DCG与MPI结果Kappa=0.413(P<0.05);C T首过灌注成像诊断敏感性90.2%,特异性83.8%,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83.8%,准确性84.3%,C T首过灌注成像与M P I结果Kappa=0.693(P<0.05)。结论CT首过灌注成像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优于DCG,因此两者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较好检测出心肌灌注缺损,进而评估心肌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MPI及CTA检查,对比分析检查所见及诊断结论。结果 35例患者中MPI、CTA均阳性15例,MPI阳性CTA阴性3例,MPI阴性CTA阳性3例,MPI、CTA均阴性14例。结论核素心肌显像反映心肌摄取显像剂的能力,与相应血管通畅情况和心肌细胞活性有关,联合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达到全面准确诊断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并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所显示的心肌损害程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方法 ]对 10 3例冠心病患者行99m Tc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 96 % ,假阴性有 3例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较高 ,为 94 % ,特异性较低 ,为72 %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对单支病变血管的检出灵敏度高于双支病变及 3支病变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对前降支的检出灵敏度为 86 % ,左旋支为 6 2 % ,右冠状动脉为 82 %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了解冠状动脉血管树的解剖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心肌灌注和存活状况的信息 ,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结合此 2种检查可使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TET)、运动负荷心肌断层 (SPECT)显像及潘生丁负荷心肌SPECT显像对冠心病 (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 (CAG)为标准 ,83例做过CAG的患者被分为CAD组 (n =37)和非CAD组 (n =4 6 )。所有患者均行TET ,5 6例患者行运动负荷心肌SPECT显像 ,2 7例患者行潘生丁负荷心肌SPECT显像。对比分析TET、运动及潘生丁负荷心肌SPECT显像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TET、运动及潘生丁负荷心肌SPECT显像诊断CAD的灵敏度分别为 5 1.4 %、95 .5 %、93.3% ;特异性分别为 76 .1%、88.2 %、91.7% ;准确性分别为 6 5 .1%、91.1%、92 .6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6 3.3%、84 .0 %、93.3%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6 6 .0 %、96 .8%、71.7%。结论 :运动负荷心肌SPECT显像与潘生丁负荷心肌SPECT显像对CAD的诊断价值相近 ,且均优于T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