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6,(4):509-510
目的:通过抗敏丸对Ⅰ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研究其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卵白蛋白造成I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测定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颈动脉取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结果 :抗敏丸可显著减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P0.05),显著升高血清IFN-γ含量(P0.05),降低血清IL-4、IgE含量(P0.05)。结论:抗敏丸具有抗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疏风饮抗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卵白蛋白造成I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疏风饮对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影响。结果疏风饮可增加模型大鼠血清IFN-γ含量(P〈0.05),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4、IgE含量(P〈0.01)。疏风饮组和扑尔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疏风饮组IFN-γ/IL-4高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和扑尔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风饮防治皮肤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急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对某些细胞因子的调节,对机体内Th1/Th2平衡产生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疏风饮抗Ⅰ型超敏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疏风饮抗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卵白蛋白造成Ⅰ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疏风饮对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影响.结果 疏风饮可增加模型大鼠血清IFN-γ含量(P<0.05),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4、IgE含量(P<0.01).疏风饮组和扑尔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疏风饮组IFN-γ/IL-4高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和扑尔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风饮防治皮肤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急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对某些细胞因子的调节,对机体内Th1/Th2平衡产生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祛风利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小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祛风利湿法组方由防风、荆芥、白鲜皮、生地、甘草组成,观察对血清总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IgE、总IgG1、特异性抗卵白蛋白IgG1、总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IgG2a、IL-4、IFN-γ水平的影响,以氢化可的松作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不同剂量祛风利湿方均可明显降低血清总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IgE、总IgG1、特异性抗卵白蛋白IgG1、IL-4水平,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同时可升高总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IgG2a、IFN-γ水平。结论:祛风利湿法可有效调节Th1/Th2细胞平衡,降低Th1细胞反应,而提高Th2反应,提示祛风利湿法可用于慢性AD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127-130
目的:研究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豚鼠过敏性模型及IFN-γ、IL-4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过敏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免疫失衡的关系。方法:采用卵白蛋白合并百白破疫苗致大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模型和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模型,测定大鼠脏器(胸腺、脾)指数及血清IL-4、IFN-γ水平;测定豚鼠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g E水平,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水平和总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5.0 g生药/kg、2.5 g生药/kg显著降低全身主动过敏反应模型大鼠血清IL-4水平、升高大鼠胸腺指数及血清IFN-γ水平,并能显著降低哮喘模型豚鼠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Ig E水平;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2.5 g生药/kg显著对抗哮喘模型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L-4、总蛋白含量的升高及IFN-γ水平的降低。结论: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抗过敏作用良好,作用机制与上调IFN-γ水平、下调IL-4水平有关,提示其能通过纠正Th1/Th2免疫失衡来抑制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灸"大椎"穴治疗哮喘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方法:悬灸大鼠"大椎"穴,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后大鼠血清中的IL-4、IFN-γ、IgE含量,用IFN-γ/IL-4比值来反映Th1/Th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L-4、IgE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FN-γ/IL-4的比值也有显著的变化(P<0.01)。结论:悬灸通过抑制IL-4分泌、减轻IgE炎性反应、提高IFN-γ/IL-4水平来改善哮喘细胞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变应性鼻炎(AR)缓解期小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中医在AR缓解期“治未病”的可能机理。方法 建立肾阳虚AR小鼠模型,实验分肾阳虚AR组、金匮肾气丸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和组胺,并观察小鼠鼻黏膜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金匮肾气丸能改善肾阳虚AR模型小鼠鼻黏膜的变态反应症状;降低肾阳虚AR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IFN-γ、IL-2水平,降低组胺含量(P < 0.01)。结论 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AR小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小鼠血清IL-4,上调IFN-γ、IL-2水平,纠正失衡的Th1/Th2有关。  相似文献   

8.
止喘贴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FN-γ、IL-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止喘贴穴位贴敷对卵蛋白致敏哮喘SD大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n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各12只,地塞米松组和止喘贴组,每组各10只。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用止喘贴穴位贴敷,并与空白组、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比较。主要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止喘贴组能有效降低血清中IL-4含量,同时可升高IFN-γ的含量,调节Th1/Th2的失衡,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止喘贴升高血清中IFN-γ的含量方面优于地塞米松之外,IL-4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4含量的变化反映了Th1和Th2细胞的失衡,它们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止喘贴通过升高血清中IFN-γ,降低血清中IL-4来改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来改善缓解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184-18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参芪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经腹腔注射基础上,致敏加滴鼻强化致敏的方法诱发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复方参芪鼻炎颗粒0.9、2.7、8.1 g/kg组,灌胃给药一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评价鼻黏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T辅助细胞-1(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选用RBL-2H3细胞评价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结果:行为学评价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挠鼻、喷嚏的次数显著升高,鼻粘膜通透性增加,血清中IL-4、IgE含量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显著降低,RBL-2H3细胞中β-氨基己糖苷酶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挠鼻、喷嚏的次数显著降低(P<0.01),同时降低了AR模型大鼠的鼻黏膜通透性。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各剂量可以降低AR大鼠血清中IgE和IL-4的水平,0.9、8.1 g/kg组提高了IFN-γ的水平(P<0.05或P<0.01);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复方参芪鼻炎颗粒50、100、200μg/mL可以抑制RBL-2H3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P<0.05或P<0.01),从而抑制了脱颗粒反应。结论: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逆转了AR中IL-4/IFN-γ的比例失衡,以及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从而发挥抗A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味玉屏风散对哮喘大鼠血清总IgE IL-4和IFN-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IgE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正常组、哮喘组和中药治疗组大鼠血清中总IgE、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哮喘大鼠血清总IgE水平、IL-4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补脾益气方药(加味玉屏风散)可显著降低哮喘大鼠IgE水平及IL-4含量(P<0.01),提高IFN-γ的含量(P<0.01).结论: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可能通过调节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含量,降低血清IgE水平改善气道的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1.
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及大鼠同种异体被动超敏反应(PCA)观察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用化合物48/80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及大鼠颅骨肥大细胞模型观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用组织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试验观察对组织胺的直接对抗作用.结果:凉血清营颗粒能一定程度拮抗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及大鼠PCA,并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及天花粉蛋白所致腹腔或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还能明显对抗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结论:凉血清营颗粒具有显著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能抑制IgE生成、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直接拮抗组织胺作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防风通圣颗粒低、中、高剂量组(270、540、1 080 mg/kg)和左西替利嗪组(0.45 mg/kg),每组1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的混合液制作大鼠慢性荨麻疹模型。初次免疫后第6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4天。给药结束后采集腹腔肥大细胞,中性红染色后立即镜检,计算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和抑制率。腹主动脉取血,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制备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升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率增加,血清IgE含量增加,IFN-γ含量减少(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防风通圣颗粒各剂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降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率减少,血清IgE含量降低,IFN-γ含量增加(P<0.05)。结论防风通圣颗粒对卵白蛋白诱发的大鼠慢性荨麻疹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调节血清IgE和IFN-γ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消敏颗粒抗大鼠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卵白蛋白与AI(OH)悬液的混合液致敏和诱发,制成Ⅰ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消敏颗粒低、高剂量组、扑尔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动物实验.采用ELISA法测定致敏大鼠血清IgE含量.采用RT-PCR 方法,检测致敏大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 mRNA、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消敏颗粒可降低血清总IgE含量,可促进IFN-γ及mRNA表达,抑制IL-4 mRNA表达(P<0.01或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敏颗粒具有抗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皓  苏云明  张也  方茗  苏慧 《天津中医药》2013,30(6):353-355
[目的]研究仙蓟化斑胶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后期实验及其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依据。[方法]制备致敏的大鼠及抗卵蛋白血清,给予不同浓度药物,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测定大鼠皮肤蓝斑直径,同时采用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实验,测定脱颗粒百分率和组胺释放水平。[结果]仙蓟化斑胶囊可使蓝斑直径变小、可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降低其组胺释放,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仙蓟化斑胶囊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明显抑制PCA、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胥冰 《西部中医药》2010,23(12):45-46
目的: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及I FN-γ/I L-4比值的影响,探讨千佛菌对衰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每只每日0.4 mL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并计算IFN-γ/IL-4比值,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I、FN-γ/IL-4比值、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IFN-γI、L-4水平、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01I,FNγ/IL-4比值恢复;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间IFN-γI、L-4比较P0.001。结论: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IFN-γ/IL-4比值具有升高作用,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对D-半乳糖导致衰老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使之趋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风、刺蒺藜单用及二药合用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PCA反应模型、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及Schu lz-Dale反应模型进行观察。结果: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均可明显抑制小鼠同种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Schu lz-Dale反应。结论:防风、刺蔟藜、防刺合煎剂均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防风与刺蔟藜合用的效应较单用为相加。  相似文献   

17.
Zhang W  Chen MR  Xiong J 《针刺研究》2012,37(3):202-5, 217
目的:通过观察悬灸"大椎"穴不同灸量对哮喘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哮喘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以及最佳灸量。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治疗组1(悬灸15min)、治疗组2(悬灸30min)、治疗组3(悬灸60min)、治疗组4(悬灸120min)。哮喘模型采用腹腔注射致敏混悬剂并雾化吸入卵蛋白的方法制造。悬灸大鼠"大椎"穴,每日1次,共治疗7d。运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大鼠血清IL-4、IFN-γ、IgE含量,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L-4、IFN-γ、IgE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经过艾灸治疗后,各治疗组IL-4、IgE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IFN-γ/IL-4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组4IFN-γ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2与治疗组1相比,IL-4、IgE含量显著降低(P<0.05),IFN-γ/IL-4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3与治疗组2相比,IL-4、IgE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IFN-γ/IL-4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4与治疗组3比较,各指标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悬灸"大椎"穴通过抑制血清IL-4的分泌,减轻IgE的炎性反应,提高IFN-γ/IL-4水平,从而改善哮喘细胞免疫机制;随着灸量的增加,对哮喘大鼠细胞免疫机制的改善作用也在增加,以艾灸1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观察化痰通络方对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灌喂化痰通络方2周,观察实验鼠血清IFN-γ和IL-4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IL-4含量无明显改变;而化痰通络方可以降低IFN-γ的过度表达,减轻局部病理改变.结论:调节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可能是化痰通络方发挥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鼻鼽合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中药鼻鼽合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L-4、IFN-γ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中药鼻鼽合剂进行干预治疗,并设辛芩颗粒平行对照组.治疗14天后,测定各组模型大鼠血清IgE、IL-4、IFN-γ含量,检测鼻分泌物中EOS含量,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喘宝对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Th1/Th2平衡的影响,探索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的方式制作大鼠慢性哮喘模型,以地塞米松为对照药。通过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FN-γ、IL-4含量以及IFN-γ/IL-4比值的测定,探索小儿喘宝治疗哮喘大鼠的作用机制。结果:小儿喘宝可减轻大鼠的哮喘症状,减少BALF中EOS的数量,降低血清及BALF中IL-4的含量,升高血清及BALF中IFN-γ的含量,升高IFN-γ/IL-4的比值。结论:小儿喘宝能升高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4的比值,从而纠正失衡的Th1/Th2,这可能是小儿喘宝调节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