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钱成兰  王萍  王江流 《中国药房》2012,(34):3190-3193
目的:了解整治前(2010年)、后(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方法:以约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计算抗菌药物的AUD。结果:整治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86.49、70.66DDDs/100人/天,整治后第3代头孢菌素、硝基咪唑类和第4代头孢菌素的AUD排序列前3位,分别为14.95、8.37和8.18DDDs/100人/天。整治前、后AUD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均来自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绝大多数都是注射剂;各科室抗菌药物的AUD以呼吸科、消化医学中心和泌尿外科列前3位,整治后分别为156.92、139.64和114.96DDDs/100人/天。同国内、外其他医院比较,我院整治前的AUD略高于2005-2007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道的AUD,整治后低于监测网报道的AUD;与美国和韩国某医院的调查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我院存在抗菌药物应用过度、集中、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等问题,AUD离卫生部规定的目标值(40DDDs/100人/天)还存在较大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37%,AUD为29.10 DDDs/(100人·天)。所有科室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除新生儿内科外,其余科室AUD均>20,AUD靠前的科室依次是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和风湿内科。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碳青霉烯类的AUD依次排前三名,绝大多数都是注射剂;头孢呋辛钠的AUD在所有品种中位居第一。结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的总AU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存在用药品种过于集中、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计算方法及指标制定。方法:将我院2011年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按年龄分成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例数、各组患者比例、新生儿组和儿童组患者的平均体质量、平均体质量与70kg的转换率,以限定日剂量(DDD)乘以转换率计算新生儿的DDD和儿童的DDD。采用两种方法计算AUD,一种方法是所有出院患者的AUD均以DDD计算,以AUD1表示;另一种方法是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的AUD分别以各自的DDD计算,以AUD2表示。2012年的AUD指标制定为各月应力争控制在2011年的AUD1以下。结果:我院2011年共有18007例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比例分别为15.67%、25.92%和58.41%。新生儿组和儿童组患者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3±1)kg和(10±6)kg。2011年AUD1为26DDDs/100人/天,AUD2为95DDDs/100人/天。2012年的AUD指标为各月AUD应力争控制在26DDDs/100人/天以下。结论:在我院出院患者中,成人、新生儿和儿童均是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者;我院的AUD指标应该在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AUD之间。新生儿和儿童的AUD分别以新生儿的DDD和儿童的DDD计算,可以更准确地测算出其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4.
何莲英 《中国药房》2014,(6):498-499
目的:探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分配方式。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10-12月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基础调研,收集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包括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频次、疗程、联合用药等,计算并分析抗菌药物AUD,得出实际AUD为56.28 DDDs/100人/天、经过评判后的AUD为38.91 DDDs/100人/天。结果:五官科科室使用的不合理AUD比率最高,妇产科其次。结论:通过调研,评判出每个科室应消耗的较合理AUD,能为医院各科室分配具体的AUD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谭文锵 《中国药房》2014,(10):876-878
目的:指导宫缩抑制剂的临床规范用药。方法:制定各宫缩抑制剂的限定日剂量(DDD),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阳光用药模块,参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的操作原理,设置相应参数。汇总我院2009-2012年宫缩抑制剂的用药频度(DDDs)和AUD。结果:利托君、阿托西班、硫酸镁和硝苯地平的DDD分别为40 mg、165 mg、7.5 g和80 mg。我院硝苯地平和阿托西班的DDDs远低于硫酸镁和利托君,单一患者AUD差异大,全院AUD逐年上升。结论:DDDs和AUD等分析单位的引入,有助于宫缩抑制剂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的提高,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但亟需各级卫生部门制订可供参考的合理AUD范围。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5):918-921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干预前后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干预前(2016年1—8月)和干预后(2016年9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和AUD,比较干预前后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科室AUD变化。结果:干预后临床住院患者AUD明显下降,临床重点科室AUD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降低AUD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田志强  柯桂兰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057-2061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影响及其对策,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1月—12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患者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另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资料;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强度(AUD)及其科室不达标的现状指标(全院AUD值以及使用强度不达标的原因)差异,采用鱼骨图和柏拉图分析法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结果:经过12月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AUD由53.86 DDD降至34.57 DDD,不达标科室比例从54.2%降至20.8%,与干预前AUD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对控制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成效显著,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其经济学指标,为临床合理用药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与评价医院2011年—2015年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使用强度(AUD)及使用率等相关数据。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各项控制指标明显下降;品种结构逐年优化;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稳步推进,自2014年后,抗菌药物AUD出现回升趋势。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干预效果较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加强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院2021~2022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变化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2021~2022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各品种DDDs与AUD、各科室DDDs与AUD、会诊率及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21年相比,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各品种DDDs、AUD显著下降,大部分科室DDDs与AU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了个别科室会诊百分率未达标,全院总体会诊情况有所上升,接近98%,全院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接近96%,明显超过80%,且绝大多数科室送检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继续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逐步完善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全院及各主要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使用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及AUD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头孢菌素类一直居销售金额排序首位。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趋于合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个别科室仍存在认识误区,仍有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我院“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对2010-2012年我院PPI的品种、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剂量(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PPI的总DDDs及总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DDDs及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注射用PPI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DDDs构成比均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各药的DDC呈平稳趋势.结论:PPI在我院临床使用广泛,存在无适应证使用、盲目预防性应用、偏爱使用注射剂型等不合理现象,应加强PPI的合理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提取2011—2013年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品种、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2年我院PPI的总DDDs及总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2012-2013呈负增长,DDDs及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2013年注射用PPI的DDDs及销售金额所占比重较高;各药的DDC呈平稳趋势。结论:我院PPI临床使用广泛,存在无适应证使用、盲目预防性应用、偏爱使用注射剂型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PPI临床应用与管理的制度建设,把PPI临床应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管理轨道,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院PPI临床应用与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3年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该院设定下年度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的方法,计算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住院人均用药频度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0.41 DDD,使用强度排名前3位的抗菌药物类别分别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外科ICU、内科ICU、呼吸内科,住院人均用药频度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内科ICU、呼吸内科、外科ICU。结论某院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用药过度、用药档次较高、注射剂使用过多、部分品种使用过于集中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设定各科室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应注意使用强度、用药频度、住院人均用药频度、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的联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为医院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我院2005-2009年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度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均以钙离子拮抗药(CCB)居首位;2006-2009年单药销售金额及DDDs以苯磺酸氨氯地平居首位;不同于门诊,病房抗高血压药DDC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中注射剂所占比例较大。结论:我院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应用合理,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该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药品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2012年医院住院患者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销售金额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频率和用药金额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奥美拉唑的DDDs与销售金额始终排在首位.大部分品种的销售金额与用药数同步性良好.结论 按照合理用药原则,应尽量首选国家基本药物,该院目前PPI的选择主要还是第1代PPI,药物的使用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collecting retrospectively comparable data on drug use and to compare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s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METHODS: A spreadsheet was distributed in 2000 through the European Drug Utilisation Research Group (EuroDURG) network, requesting 1994-1999 data on use of antibacterials for systemic use (ATC group J01), from ambulatory, hospital, or total care, aggregated at ATC 4th level, and presented in defined daily doses per 1000 inhabitants per day (in the 1999 ATC/DDD version or specified other version). RESULTS: The network was able to provide national utilization data for two or more years in the requested period from 16 countries (4 only from primary care, 3 both from primary care and total use, and 9 only total use data). The main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dentified were: use of divergent ATC/DDD versions, divergent assignment of DDDs for combination products and the use of unofficial or national DDDs. It was possible to correct for the different ATC/DDD versions to some extent, except for the cephalosporin group (not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as the collection of data at the ATC 4th level precluded recalculation of DDDs. In the seven countries with primary care data the total J01 antibacterials use varied by a factor of 2.5 (Belgium 23.4 and The Netherlands 9.5 DDDs per 1000inhabitants per day). The use of J01A tetracyclines varied fourfold, and the use of J01C penicillins and J01F macrolides and lincosamides approximately threefold. Significant reduction over time was seen in J01A and an increase in J01F. CONCLUSIONS: In the scientific and regulatory community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perform a valid and comprehensive cross-national collection of utilization data on antibacterials. White spots on the European map persist for ambulatory care data, and data are missing for the hospital sector in most countries. For a thorough explanation of the considerable intercountry variability (especially in antibacterial subgroups and time trends analysis) a sustained and concerted effor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 validation process of the ATC/DDD use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and to adopt a common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collection of utilization data at the substance level (ATC 5th level).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质予泵抑制剂(PPIs)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PPIs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PPIs的销售金额占消化系统销售金额的40%以上,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高于整个消化系统用药的增长速度;口服PPIsDDDs比例为85%,DDC7.28~7.91元,注射PPIsDDDs比例为15%,DDC61.14—71.70元;销售金额前3位是:奥美拉唑钠(IV)两个国产品种和雷贝拉唑;DDDs前3位:奥美拉唑(奥克)、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结论:PPIs是一类发展潜力巨大的药物,兰索拉唑增长速度最快,我院PPIs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2012年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口服及注射用PPI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0—2012年口服及注射用PPI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48.16%和12.06%;口服PPI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中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均列第1位;注射用PPI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情况波动较大,注射用泮托拉唑3年的总销售金额占比较大;绝大部分制剂的排序比都接近1。结论:该院PPI应用基本合理,品种选择中体现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胸外科围手术期合理化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 related mucosal disease, SRMD)的效果评价。方法:以临床药师为主体,处方点评为手段,对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全部围手术期预防SRMD使用PPIs的病例实行监控和干预,对干预前(2020年11月)、干预后(2021年3月)预防使用PPIs的使用率、使用强度以及药物使用合理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后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SRMD应用PPIs的使用率由50.00%降至26.86%,使用强度由每百人天21.30 DDDs降至12.46 DDDs;有指征预防PPIs使用率由22.70%升至51.81%;干预后奥美拉唑注射液使用构成比提高15.98个百分点;干预后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的不合理现象均明显改善。结论:药学干预模式可以促进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SRMD合理化应用PPIs,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减轻患者和国家医保的经济负担,保障用药安全,值得在其他相关科室和其他重点管理药物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骨外科和消化内科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我院骨外科和消化内科药物利用情况。方法:数据来自我院电脑资源管理库,采用WHO推荐的处理方法。结果:分析了骨外科和消化内科80%~90%药物应用情况,并以DDDs进行比较。消化内科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奥美拉唑为主,骨外科以迈之灵、复方骨肽和抗菌药物为主。结论:不同的科室有其用药特点,定期进行药物利用调研对促进药物合理应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