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鲑鱼降钙素组(C组n=25)、塞来昔布组(S组n=25)和鲑鱼降钙素+塞来昔布联合组(M组n=25).C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Calcitonin(50IU/次,2次/天),连续2周;S组患者术后口服西乐葆(200mg,2次/天),维持7天;M组则采取上述两组的联合用药.术后记录静息( RVAS)、主动(IVAS)和持续被动( PVAS)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术后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及72h的RVAS评分、功能训练时的IVAS评分和P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和S组(P<0.01);而它们于术后96 h和120 h的RVAS评分、功能训练时的IVAS评分和PVAS评分与C组和S组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组患者术后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和S组(P<0.01).出院时联合组患者的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也显著大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鲑鱼降钙素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期康复镇痛效果良好,联合塞来昔布镇痛效果更佳;其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能更好的发挥辅助TKA围手期镇痛作用,可作为TKA术后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7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毕硬膜外注射氢吗啡酮0.3 mg,研究组依次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及氢吗啡酮0.3 mg。2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术后1 h(T1)、4 h(T2)、12 h(T3)、24 h(T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舒芬太尼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T3、T4时点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4时点Ramsay评分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2~T4时点HR及T1~T3时点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2~T4时点HR低于T1时点,对照组T2~T4时点MAP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舒芬太尼消耗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按术后静脉镇痛氢吗啡酮的不同剂量随机分为3组。A、B、C组PCIA依次采用氢吗啡酮1、2、3μg/(kg·h)。观察PCIA开始后4、8、12、24、48 h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PCIA需求按压次数。结果 PCIA开始后4、8、12、24和48 h,B组和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A组和B组均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嗜睡发生率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2μg/(kg·h)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B组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进行康复锻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进行疼痛及满意度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对多模式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A组TKA后4、6、8、10、12、24、36、48、72h静息状态的VAS评分及术后24、48、72h活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KA后患者对疼痛控制教育满意度及对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的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TKA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或利多卡因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TKA患者60例,术后镇痛方法采用持续静脉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随机均分为三组:静脉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C组)。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静脉给予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B和C组分别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间断注射0.5%盐酸利多卡因镇痛或0.2%罗哌卡因,三组患者镇痛持续3天。记录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B、C组患者在术后6 h、24 h、32 h、48 h、56 h及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术后C组患者VAS评分小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B、C组患者术后的下地次数和行走距离均大于A组。B、C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使用止痛药例数C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能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镇痛疗效。方法将92例TKA手术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予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7.5 mg/次,2次/d,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观察不同镇痛模式在术后24、48 h、术后3 d、1周、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均不断下降,关节活动度均不断升高,研究组术后24、48 h、术后3 d、1周、2周在静息和活动VA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辅助治疗能提高TKA围术期镇痛效果,提高关节活动度,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拟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PCEA组(H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每组各30例。H组:氢吗啡酮10μg/mL+罗哌卡因1.25 mg/mL;S组:舒芬太尼0.3μg/mL+罗哌卡因1.25 mg/mL。给药方案:负荷剂量为6 m L,维持剂量4 mL/h,自控剂量每次5 mL,锁时30 min。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分级)。记录术后48 h内PCE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以评价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镇痛补救情况,并计算镇痛补救率。结果 H组术后4、8、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较S组低(P 0.05)。H组术后48 h内PCEA的D1、D2和镇痛补救率明显低于S组(P 0.05),D1/D2和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和48 h的改良Bromage分级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后,PCEA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的镇痛效果。方法 68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吗啡+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肾上腺素),对照组34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48h内均经静脉应用镇痛泵。比较2组术后6,24,48,72h静息及术后24、48h活动时VAS评分、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24,48,72h静息VAS评分及术后24,48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术后第2,3天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可有效缓解全膝置换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间断注射0.5%盐酸利多卡因镇痛,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3天。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FA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组患者(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5±2)hvs(27±4)h,P>0.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h~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vs12,P=0.009)。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Ⅲ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NB,n=20)和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组(MFB,n=20).所有患者麻醉前留置股神经导管,在椎管内麻醉下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MFB组患者在给予腰麻药物后经腰麻针注入无防腐剂吗啡0.1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两组患者术后都通过留置导管持续输注0.2%盐酸罗哌卡因5ml/h镇痛.分别记录术后6h、24h、48h及72h各时点患者休息时、主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术后24h、48h和72h患者被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及患肢被动弯曲度;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及是否存在缺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差异.结果:MFB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静息和运动痛评分低于FNB组患者,(P<0.05);MFB组患者的膝关节弯曲度略高于FN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过度镇静病例,术后6h均能顺利脱鼻氧;总体上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MFB组患者除了发生恶心呕吐病例多于FNB组外(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相应,MFB组镇痛满意度要高于FNB组患者(P<0.05).结论: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术后早期能显著改善镇痛效果,除恶心呕吐外,吗啡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是TKA术后早期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6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术前3d给予塞来昔布200mg口服,于手术室进行术侧股神经阻滞后施以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于术中假体安放完毕后行切口浸润镇痛后关闭切口;对照组不做局部浸润直接关闭切口。两组病人均不使用静脉病人自控式镇痛泵(PCA),观察两组病人麻醉清醒后2h、6h、12h、24h、48h、72h、出院时静息和活动VAS评分,术后24h、48h、72h关节活动度,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各观察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h~48h静息VAS、术后24h以后运动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对阿片类药物需求少于对照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病人可以更好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plexusandsciaticnerveblock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 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 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阵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进妇科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A、B、C患者分别给予氢吗啡酮1μg/(kg·h)、2μg/(kg·h)、3μg/(kg·h)。观察记录术后患者各时间点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患者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观察组B和观察组C术后VAS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低于观察组A(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 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C。结论临床上氢吗啡酮2μg/(kg·h)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阵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予盐酸罗哌卡因、吗啡、肾上腺素混合药物关节腔周围注射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收治的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术前及术后两组给予相同镇痛方案:术前1 d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镇痛,术后3 d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肌肉注射镇痛,必要时追加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镇痛;术中两组给予不同镇痛方案:观察组给予混合药物关节腔周围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周围注射。记录指标:(1)术后4 h、8 h、12 h、24 h、48 h、4 d、7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2)术后24 h、48 h、72 h、4 d、7 d最大膝关节活动度(ROM)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3)围手术期不良反应;(4)术后24 h、48 h、72 h追加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 h、8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28±2.74分、4.01±2.26分、5.71±1.34分、5.97±2.12分、5.01±1.86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8±2.47分、6.62±3.12分、7.13±2.65分、7.43±1.45分、7.22±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72 h最大ROM状态下的VAS评分分别为5.72±2.02分、5.39±1.78分、5.48±2.10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44±1.55分、7.21±1.03分、6.45±1.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7 d静息状态、最大ROM状态下两组患者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追加镇痛药物剂量分别为122±31 mg、154±26 mg,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7±64 mg、225±72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伤口、心脏等并发症。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吗啡、肾上腺素混合药物关节腔周围注射能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C组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T组在C组的基础给予TAP阻滞进行镇痛;手术后,比较2组患者2、4、6、8、12h时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T组4、6、8、12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6、8、12h时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C组不同时点Ramas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连续收肌管阻滞(ACB)、股神经阻滞(FNB)镇痛对患者疼痛及早期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拟行TKA治疗的76例患者分为ACB组(A组)与FNB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及活动状态下数字评分量表(NRS)及早期功能训练相关指标,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24 h、48 h、72 h患肢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缩小(P<0.05),但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TKA术后连续ACB与FNB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类似,但连续ACB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而膝关节活动度较大,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进行术后镇痛,记录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48 h静息状态下及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静息状态下VAS评分6分有58例,被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6分有54例,术后24 h、48 h、72 h HS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6.4±5.3)分、(82.5±6.2)分、(87.3±8.5)分。结论股神经阻滞和"鸡尾酒"疗法联合应用,能够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丽萍  张梅英 《护理研究》2013,27(19):1975-197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病人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48h运动及休息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术后6h、24h、48h膝关节屈曲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48h干预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24h、48h干预组病人患侧膝关节屈曲度大于常规组,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TKA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有效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直视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40例,麻醉分级为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组(A组:1%氯普鲁卡因)和连续静脉给药镇痛组(B组:舒芬太尼2μg/kg),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分别记录手术后6h、12 h、24 h、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肌力评级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肌力评级均呈上升趋势,两组不同时间点肌力评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B组(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肌力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股神经阻滞的镇痛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自控持续镇痛,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和48、72 h被动运动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分别于镇痛装置连接时、连接后12 h和48 h(T0、T1、T2)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两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和被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T0、T1、T2时点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0时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点的心率均较T0时点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点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T1、T2时点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液流变学所受影响小,对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