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安徽地区三维头影测量的规范值数据库,了解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群的颅颌面部特征,为制定正畸以及正颌手术治疗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6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志愿者进行拍摄;基于CBCT测量数据,使用Dophin为重建的三维模型建立坐标系,并确定38个硬组织标志点;定义并测量40个线距和20个角度,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标准人群全面部、面中部、上颌骨、下颌骨、牙槽骨以及牙列的颅面部特征。结果 获得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CBCT三维头影测量值;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最大为2.2%,最小为0.01%);性别比较显示,在线距中,上下颌中线偏移、上下颌骨相对偏移、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在角度中,除颌平面角之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面部数据测量结果表明,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相比具有独特面部特征。结论 安徽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对测量线距影响明显,且一般男性大于女性,但对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的颅面硬组织结构特征,建立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以指导正畸和正颌治疗.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重庆地区高校学生中95例正常(牙合)人群(男性44例,女性51例,年龄18~23岁)的颅颌面硬组织标记进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法国地区正常(牙合)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取得了95例中国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iare头影测量分析法中各测量项目的 均值及标准差,分析得出中国重庆人与法国人颅面部硬组织结构的特征和差异.结论 建立了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陈梦苇  宋锦璘  王涛  邓锋  冯格 《重庆医学》2008,37(5):456-458
目的 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骨性Ⅲ类正颌患者颅面部硬组织特征,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模型外科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33例骨性Ⅲ类正颌患者(18~39岁,ANB角<-4°)的颅颌面硬组织特征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9.0进行Tukey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患者的颅面部硬组织特征可区分为低角型、高角型、上颌正常型和关节窝后移型,4组均数ANOVA分析发现,11项分析指标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elaire头方法可较全面识别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发育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正畸-正颌诊断设计,利于术后疗效的稳定、协调,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的侧貌特征,探讨该类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侧貌变化。方法:收集64例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64例患者的初诊侧位片用于分析患者的侧貌特征,其中38例患者拔除上颌2颗前磨牙进行矫治,初诊和治疗结束侧位片用于比较矫治前后的侧貌变化。对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包括硬组织和软组织项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值比较,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覆盖、覆牙合、ANB、U1-NA角、面角、Y轴角、Pg-NB、面突角、软组织面角、H角和颏唇沟至H线距较大,SNB、L1-NB角、L1-NB距、L1-MP、牙合平面角和颏唇沟角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矫治后,覆盖、覆牙合、U1-NA角、U1-NA距、U1-SN、H角和鼻唇沟至H线距变小,L1-NB角、L1-NB距、L1-MP、牙合平面角、Pg-NB和颏唇沟角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下颌发育不足但颏部发育充足,覆牙合覆盖较大,下颌切牙舌向倾斜,颏唇沟较深较锐。拔除上颌2颗前磨牙矫治后患者侧貌整体面型基本未变,但前牙咬合关系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正畸治疗下切牙先天缺失2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方法。方法以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2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下切牙缺失的部位、数日、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缺失1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1颗非缺牙侧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及缺失2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的病例的Bolton指数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3例患者正畸治疗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拔牙病例之间的Bohon指数全牙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牙比和前牙不调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先天缺1颗下中切牙上下颌均需拔牙者,在下颌非缺牙侧选择拔1颗前磨牙比拔1颗中切牙对Bohon指数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探索上下颌骨之间、面下1,3高度与下颌骨位置之间的关系,为鹤壁地区颅颌线距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鹤壁地区13岁左右正常[牙合]儿童66名,拍摄正中[牙合]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分析上颌突距、下颌突距、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下前面高、上切牙突距及下切牙突距。结果 男女间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上下颌差值、下前面高、上颌突距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突距、上前牙突距、下前牙突距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地区比较有较大差异。结论 鹤壁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线距之间有相关关系,为临床量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性别、年龄等差异对长沙地区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断层 扫描(cone beam CT,CB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长沙地区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CBCT数据,分为 成人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7.57±1.83)岁]和儿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1.50±1.26)岁]。采用 Dolphion Imaging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结果:成人组内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 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R最大值为6.39%,最小值为0.08%);成人组性别比较显示:前腭宽度、腭宽度、上切牙 突距、下切牙突距、舌骨-下颌平面、会厌基底部宽度、腭平面气道宽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 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均P<0.05),角度指标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和儿童组相比较,仅后 侧面高度、上颌长度、下切牙突距、下颌平面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长沙地区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均会对线距测量值造成影响, 但对绝大部分角度测量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颅颌硬组织构形差异,分析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颅颌形态,并探讨错(牙合)发生机制和颅颌发育趋势.②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者3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4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正中(牙合)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③结果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性11项、女性10项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83~2.569,P<0.05;t=2.827~3.476,P<0.01).两组硬组织角度测量值比较17项有显著差异(t=2.245~2.672,P<0.05;t=2.937~3.429,P<0.01).两组间线距比例值比较5项有显著差异(t=2.189~3.528,P<0.05、0.01).④结论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主要原因;颅颌三维空间比例的失调,将导致骨性错(牙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探索上下颌骨之间、面下1/3高度与下颌骨位置之间的关系,为鹤壁地区颅颌线距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鹤壁地区13岁左右正常儿童66名,拍摄正中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分析上颌突距、下颌突距、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下前面高、上切牙突距及下切牙突距。结果男女间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上下颌差值、下前面高、上颌突距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突距、上前牙突距、下前牙突距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地区比较有较大差异。结论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线距之间有相关关系,为临床量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汉族成人正常(牙合)Ricketts分析法头影测量值范围,并分析其颅颌硬组织形态特征。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地区81例汉族成年人恒牙期正常骀拍摄头颅定位侧貌X光数字式图像,采用Ricketls分析法选取面轴角、面角、下颌平面角、颏角、下面高角、下颌弓角、Y轴角、A点突度、切牙倾斜度、切牙突距、颌面高度比等16项测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群颅颌前部较平直;前、后颅底较长;纵深较窄;牙弓突度相对后缩;面后份高度增大,面前份高度较短;颏突较小。男女性别问上颌突度、下颌支倾斜度、面高比及而型生长趋势存在差异。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群牙颌、颅颌硬组织形态具有本地区特征:直面型,鼻根点较为前挺,上颌突度缩小,额部较前突。女性颅颌纵向、横向深度均小于男性,女性具有突颌趋势,下颌倾斜度女性大于男性,下颌生长趋势女性为平均生长型,中间面型,男性为水平生长型,短面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CT影像研究中国北方正常(牙合)人群的面部比例及对称性,为正颌外科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名颅颌面骨骼肌咬合关系正常的北方志愿者拍摄头面部CT,使用Proplan 1.2软件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三维头影测量分析北方正常(牙合)人群的面部比例以及面部对称性,使用t检验比较性别差异.结果:所有线距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比例测量值则多数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结构的非对称率均小于10%,且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使用CT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可以较好地分析面部比例及对称性.正常的颅颌面三维结构之间符合特定的数学比例,建立正常(牙合)人群的颅颌面三维结构数据库可以为颅颌面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设计提供标准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严重先天缺牙症青少年女性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特征,探讨严重先天缺牙对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12~16岁的严重先天缺牙症青少年女性患者(先天缺失牙齿≥6颗,第三磨牙除外)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与45例不缺牙的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女性患者比较。结果:缺牙组人群中下颌切牙最高发,上颌中切牙最少累及。缺牙者蝶鞍-鼻根点-上颌骨下棘点(SNA)角、蝶鞍-鼻根点-颏上点(ANB)角、Y轴角、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角)、上颌长(Ans-Ptm)、全面高(N-Me)、下面高(Ans-Me)、UI-NA角、UI-NA距显著减小。结论:严重先天缺牙可以引起青少年女性患者Ⅲ类错牙合、上颌骨发育不足、上前牙舌倾、全面高以及下面高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福建省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的头颅侧位片,确立福建省正常牙合人群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方法应用Winceph软件对138名[(男性60例,女性78例,年龄(19.71±1.83)岁)]正常[牙合]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使用Steiner及Tweed分析法,采用了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立Steiner及Tweed分析法的均值与标准差。SND,U1-NAmm,Pg—NBmm,OP-SN,MP-SN,SL,SE,FMA值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同为汉族成年人群,不同地区正常牙A的牙颌、颅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福建省正常牙合数据,为本地区人群错颌畸形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郑州市区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牙颌颅面结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郑州市区的41例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片.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分析软件选用Steiner分析法对其有关角度、线距进行测量,并分别与正常(牙合)值进行比较.结果:患者SNA、SNB、SND和SL较正常值小,U1-NA(mm)、U1-NA、GoGn-SN、OP-SN和SE较正常值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区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颅颌面骨骼深度增加;为垂直向生长型,下颌顺时针旋转,呈Ⅱ类侧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案。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18项牙颌硬组织、6项面部软组织指标,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角度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夹角(SNA)增加,差异无统学意义;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SNB)增加,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ANB)、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夹角(MP-FH)、颌平面角(OP-SN)、Y轴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牙体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减小,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距测量中后面高(S-Go)、下颌体长度(Go-Pog)均增加,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值(FH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与上下第一磨牙均压低,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Enlow颅面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不同垂直生长型之间下颌升支相关颅面结构的特征指标。方法:选取90例处于生长高峰前期或生长高峰早期的骨性Ⅱ类错患者,其中平均生长型、垂直生长型及水平生长型各30例,根据Enlow的配对分析理论,运用Winceph v7.0软件进行测量项目数据编程,对3组患者数字化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下颌升支相关颅面形态特征。结果:下颌升支后缘与下颌骨体部下缘交角(RP-MP)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垂直生长型组最大,水平生长型组最小。垂直生长型组与其它2组比较,下颌升支位置(Xi-Cc-PM)明显前移(P<0.05);下颌升支高度(Go-Cd)显著减小(P<0.01);下颌升支宽度(R1-R2)明显缩窄(P<0.05)。颅中基底角(Ba-SE-PM)垂直生长型组与水平生长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不同垂直生长型中,下颌升支相关颅面结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Enlow颅面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生长型之间下颌升支相关颅面结构的特征指标.方法:选取90例处于生长高峰前期或生长高峰早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其中平均生长型、垂直生长型及水平生长型各30例,根据Enlow的配对分析理论,运用Winceph v7.0软件进行测量项目数据编程,对3组患者数字化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下颌升支相关颅面形态特征.结果:下颌升支后缘与下颌骨体部下缘交角(RP-MP)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垂直生长型组最大,水平生长型组最小.垂直生长型组与其它2组比较,下颌升支位置(Xi-Cc-PM)明显前移(P<0.05);下颌升支高度(Go-Cd)显著减小(P<0.01);下颌升支宽度(R1-R2)明显缩窄(P<0.05).颅中基底角(Ba-SE-PM)垂直生长型组与水平生长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不同垂直生长型中,下颌升支相关颅面结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评价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方丝弓矫治的临床效果,探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方丝弓矫治难点和要点。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2例因牙列不齐要求矫治的下颌切牙先天缺牙患者使用减数拔牙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12例下颌前牙先天缺失并牙列不齐的患者经15~23个月,平均18.6个月的正畸治疗。患者牙弓间隙关闭,上下牙弓协调,覆颌,覆盖正常,面部侧貌协调。结论:下颌前牙先天缺失可以通过上颌单颌或双颌不对称拔牙矫治来协调上下牙弓,改善患者的覆颌,达到个别正常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樊秀艳  邵玶 《黑龙江医学》2006,30(9):707-708
目的了解探讨哈尔滨市替牙期正常儿童颅面特征。方法以60名替牙期正常为研究对象,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描图分析,进行X线头影测量,采用Downs,Tweed分析法进行计算机测量分析。结果得到哈尔滨市替牙期正常颌儿童以上各分析法的正常参考值,并与北京、上海、太原、呼和浩特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论不同地区正常儿童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存在一定差异,应当建立哈尔滨市替牙期儿童X线头影测量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贵州地区88名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结构进行了研究,以获得侧位X线头影测量的正常值.方法:对贵州地区798名贵州籍中专学生进行普查,以Andrews的正常(牙合)的6项为标准,选取了88名正常(牙合)学生为研究对象,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使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测量颅面硬组织矢状及垂直向线距和角度等30个项目,并与全国青少年测定值比较.结果:首次建立了贵州地区的正常(牙合)青少年X线头颅测量正常值.结论:不同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X线头颅测量正常值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