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皮肤桥粒结构蛋白抗原修复技术的两种方法对皮肤桥粒结构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微波炉、电炉加热法进行抗原修复 ,比较 4种不同皮肤病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不同抗原修复技术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结果 抗体由不处理的阴性 (- )提高到阳性 ( ) ,2种方法结果相同的有 3种 ,微波炉法较电炉加热法提高了一个 ( )的有1种。结论 微波炉法能增强抗原的修复 ,有利于抗原复性 ,极大地改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且明显优于电炉加热法 ,微波炉抗原修复法简便易行 ,对提高皮肤组织抗原检出率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关于组织抗原修复技术不同的方法在应用中的比较。方法 运用微波炉,高压锅的胰蛋白酶法及柠檬酸盐,EDTA两种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比较了40种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在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结果 40种抗体中,25种抗体由不处理的(+)或(-)提高到(++),6种抗原提高到(+++),微波和高压锅结果相同的有26种,高压加热较微波提高了一个(+)的有12种。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技术能极大地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提高难以检测的细胞内,细胞核的抗原检出率,缓冲液的使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压锅和微波抗原修复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中的未知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等优点 ,已广泛用于病理诊断。但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的组织有部分抗原决定簇与核酸或其他蛋白发生交联 ,形成网络 ,固定液中的醛基在使蛋白质变性的同时 ,自身也会交联形成网络结构 ,使组织抗原决定簇封闭。导致表达不佳或假阴性。因此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关系免疫组化结果的重要因素 ,抗原修复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敏感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 。微波炉和高压锅加热是目前常采用的抗原修复方法 [2 ] ,本文比较了这两种方…  相似文献   

4.
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病理诊断,其抗原的妥善保存及其恢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成败的关键.由于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常产生蛋白交联反应,引起许多抗原决定簇被封闭,因此导致免疫组化染色呈假阴性或表达微弱的结果.要充分暴露抗原决定簇,采用微波炉和高压锅抗原修复是当前常用的方法[1,2].我们比较了两种抗原修复的方法对20种抗体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抗原修复液pH值及修复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P504S、P63、CD10 、Ki-67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免疫组化检测中获得高表达的抗原修复条件.方法:取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外阴上皮组织,用10%(体积分数)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用EnVision二步法行免疫组化染色, P504S、P63、CD10、 Ki-67分别作为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外阴上皮组织的一抗,使用统一的EnVisionTM二抗.每种组织皆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pH 6.0的枸橼酸缓冲液、pH 8.0的乙二氨四乙酸二钠(EDTA)缓冲液和pH 9.0的EDTA-Tris缓冲液.对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应用4个不同的抗原修复时间:12 min、20 min、25 min和30 min.染色完成后,镜下对比不同条件下抗原抗体复合物表达的情况.结果:P504S在pH 9.0的EDTA-Tris缓冲液中修复20 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P63在pH 9.0的EDTA-Tris缓冲液中修复30 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 Ki-67在pH 9.0的EDTA-Tris缓冲液中修复25 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CD10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修复20 min或25 min效果相同,都能得到最强表达.结论:不同的抗原有其各自最适合的抗原修复液、pH值范围和最适修复时间.相对来说, 高pH值的EDTA-Tris缓冲液的修复效果要优于低pH值的修复液.  相似文献   

6.
李慧 《海南医学》2008,19(2):125-125
组织抗原修复对于免疫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如修复不充分,蛋白质分子交联,抗原不能充分暴露.使得抗体不能充分与抗原结合.导致免疫组化结果出现假阴性.所以掌握抗原修复操作步骤也就非常重要.以下介绍三种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择最适宜的抗原修复法.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选用鼠抗人5种单克隆抗体,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法,对不同染毒剂量、正常对照暴露大脑皮质及海马,石蜡组织切片,依阳性颗粒表达的情况,确定适宜的抗原修复.结果:抗原修复的方法直接影响到组织中抗原的暴露,高压加热法能把被掩盖或交联变性的抗原暴露或修复,使免疫组化的结果更准确可靠,特别是核阳性组织,适用于高压加热法;电炉煮沸法,阳性结果不佳;酶消化抗原修复法,与高压锅加热抗原修复法的阳性结果无区别.结论:核阳性表达的抗体应选用高压锅抗原修复法,推测核阳性表达的抗体也适用于酶消化抗原修复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抗体和不同pH值的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方法:采用3种不同抗体浓度作预处理后,分别在pH值6.0和pH值9.0条件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L2分子在食管磷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结果:PD-L2抗体稀释浓度1∶400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优于抗体浓度1∶800;pH值9.0的抗原修复液处理后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优于pH值6.0的抗原修复.结论:PD-L2抗体稀释浓度1∶400,pH值9.0抗原修复液处理后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佳,既可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表达率,又能提高制片质量,是理想的检测PD-L2分子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中上皮特异性抗原(Ber-EP4)在不同修复条件下蛋白表达情况,寻求本实验室检测Ber-EP4的最佳抗原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及不同的修复方法对20例卵巢癌患者进行Ber-EP4蛋白表达的检测,并比较4种抗原修复方法的差异。结果 Ber-EP4蛋白表达与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密切相关,通过胃蛋白酶消化修复方法,组织染色充分,定位清晰,背景干净。结论 IHC是多步骤,多条件的复杂过程,建议实验室针对每种抗体选择最佳修复方法,以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0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在7组不同抗原修复条件下,在同一实验条件、同一时间内运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法进行实验。结果ER、PR、CD3、Bcl-2用pH9.0Tris-EDTA热修复表达效果好;C-erbB-2、PSA、CD117用10mmol/LpH6.0柠檬酸盐缓冲液热修复效果好;CK用0.125%胰蛋白酶修复表达效果好;CD34修复后表达过强;ER、PR、CD3、Bcl-2、C-erbB-2、PSA、CD117用水浴热修复的表达效果均优于微波热修复法。结论免疫组化的染色质量受不同抗原修复方法的影响。掌握抗体最佳的修复方法能极大提高免疫组化结果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标记生物素链亲和素法(LsAB),并探讨抗原修复的最佳方法。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AP)LsAB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LsAB法染色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石蜡切片中类胰蛋白酶(tryptase)的抗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抗体(AA1,小鼠抗人),并比较染色效果;用高压、胰蛋白酶和微波三种方法进行抗原修复,比较修复效果。结果 AP-LsAB法染色比HRP-LsAB法背景清晰、颜色对比鲜明;高压修复效果优于胰蛋白酶和微波修复。结论 在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中推荐使用AP-LsAB法,并采用高压修复抗原。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抗原修复广泛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以高压锅加热修复应用最广,但缺乏明确的针对性,有时试验结果会出现无法解释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为此本文根据不同抗体的阳性信号定位即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浆(或细胞膜),而采用相应的修复方法和时间,以期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TAAs)P53、Survivin、IMP1、CyclinD1、C-myc及CyclinE自身抗体联合CA125检测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78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60例卵巢良性肿瘤、10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以上6种TAAs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25含量。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中TAAs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每种TA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为11.5%~35.9%;对6种TAAs抗体进行组合,随着联合抗体数目的增加,检测阳性率随之增加,6种TAAs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5.1%;6种TAAs抗体联合CA125检测卵巢癌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76.0%,阳性预测值为75.8%,阴性预测值为96.2%,阳性似然比为6.25,阴性似然比为0.14;6种TAAs抗体联合CA125检测早期卵巢癌的阳性率为89.3%,明显高于单独应用CA125的检测阳性率(χ2=4.909,P=0.027)。结论:利用6种TAAs抗体组合检测卵巢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能为卵巢癌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6种TAAs抗体联合CA125检测可明显提高卵巢癌的检测灵敏度,特别是对早期卵巢癌的检测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DTA抗原修复液在不同修复方法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对EDTA抗原修复液采用不同修复时间的高压法对同一组织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染色效果并与煮沸法进行比较.结果 EDTA抗原修复液高压法在不同修复时间修复效果存在差异.结论 使用EDTA抗原修复液高压法及选择合适的修复时间修复抗原能够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可以代替煮沸法.  相似文献   

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容 《重庆医学》2007,36(22):2331-2332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多步骤、多因素决定的实验方法,有很多干扰因素,无论是组织取材、固定、制片、抗原暴露及修复、液体及抗体的配制、修复温度、显色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为了制作出优良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应得到最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原修复间接法在不同修复时间内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修复时间的间接法对同一组织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5种常用抗体的染色效果并和直接法比较.结果 抗原修复间接法在不同修复时间修复效果存在差异.结论 选择合适的修复时间对抗原进行间接法修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不同片段抗体蛋白芯片,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分别取HCV融合抗原及分片段抗原,点至醛基化玻片上,制成HCV不同片段抗体蛋白芯片. 进行抗-HCV(ELISA)试剂和RIBA试剂与蛋白芯片法的比较. 结果: 蛋白芯片的融合抗原检测与ELIS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93.8 %,阳性符合率为97.1% . 蛋白质芯片分片段检测与ELIS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96.8 %,阳性符合率为97.1%. 蛋白芯片的融合抗原检测与RIB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96.9% , 阳性符合率为98.5 %. 蛋白芯片分片段检测与RIB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100%, 阳性符合率为98.5%. 结论: 蛋白芯片法与RIBA试剂检测结果相比较,与RIBA试剂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率,并可以降低ELISA法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的联合检测在乳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索一种真实可靠的乳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15例乳癌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14种TAA抗体进行检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单独应用14种TAA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检测时,灵敏度普遍偏低(最高低于33%);对14种TAA进行不同的组合,逐渐增加抗原数目进行检测,随着检测抗体的增多,诊断的灵敏度随之增加,抗原数目增加到8种(CyclinE,Koc,Imp1,cIAP,p62,p16,CyclinB1和Calnuc)时,灵敏度达到最高;联合8种TAA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到72.2%,特异度达到91.2%,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490、0.304,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81.4%,Kappa值0.650。结论:该诊断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中度一致,8种TAA联合检测乳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在组织化学的方法上结合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精确性、特异性强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和特殊的标记技术,对组织和细胞内的特定抗原与抗体进行定位、定性,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物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等对其颜色进行观察,以达到检测抗原物的目的.在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应用广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脱片、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等问题,所以,科学地规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对保证结果的准确判读,实验的重复性有着重要意义.工作质量时控制的关键是:抗原的高压修复,抗原的阴性阳性对照设置[1].现从按免疫组织化学操作流程对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病穿刺组织中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的肾病穿刺组织标本45例,包括IgA肾病20例、膜性肾病15例、膜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0例,将组织标本用10%(体积分数)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在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和抗体结合时间下,分别标记IgG、IgA、HBsAg、HBcAg,观察染色结果,并与其新鲜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比较,评判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热诱导抗原修复法修复后一步法和二步法染色均为阴性;蛋白水解酶消化法中胰蛋白酶优于胃蛋白酶,并以胰蛋白酶消化30 min、IgG和IgA 37 ℃温箱孵育90 min、HBsAg和HBcAg二抗37 ℃温箱孵育150 min染色结果最佳,与新鲜组织标本染色强度接近或略弱一些,阳性表达的方式也与后者相同,符合率100%。结论:经胰蛋白酶消化的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肾病穿刺组织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