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用上海和广西的中华按蚊感染以广西株和海南株间日疟原虫,发现两者对广西株的易感性均低,腺感染率分别为零和12.3%,而对海南株的易感性均明显较高,分别为36.4%和43.6%.用2例广西间日疟患者血感染2批业已证明对当地间日疟原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郑州中华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后,疟原虫在其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方法:以羊膜饲血法供郑州中华按蚊吸食间日疟患者血液,养殖饱吸血液的雌蚊,定期解剖观察疟原虫在体内的生长与发育。结果:疟原虫雌、雄配子体在其胃内15 min即发育成熟,45min结合为动合子,26h动合子发育成熟,48h胃壁出现囊合子,7~8 d子孢子即已进入唾液腺。胃囊合子阳性率为26.4%,腺阳性率为19.4%,总阳性率为45.8%,从第7 d起有少量子孢子进入唾液腺,8 d后进腺率显著增高,子孢子进腺过程是分批的连续过程,不是同步的。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对间日疟易感性较高,吸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阳性血液后7~8 d即可传播疟疾。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导,但多属黄淮平原疟疾流行区的蚊种和虫种.至于对恶性疟原虫的易感性,国内尚缺乏实验研究报导.我们于1981~1982年对广西中华按蚊的易感性进行了实验观察,目的在于对我国中华按蚊种型及间日疟原虫虫株问题的研究,以及评价本蚊在我国南方地区传播疟疾的作用提供进一步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间日疟原虫在郑州中华按蚊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中华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后,疟原虫在其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方法:以羊膜饲血法供郑州中华按蚊吸食间日疟患者血液,养殖饱吸血液的雌蚊,定期解剖观察疟原虫在体内的生长与发育。结果:疟原虫雌,雄配子体在其胃内15min即发育成熟,45min结合为动合子,26h动合子发育成熟,48h胃壁出现囊合子,7 ̄8d子孢子是入唾液腺。胃囊合子阳性率为26.4%,腺阳性率为19.4%,总阳性率为45.8  相似文献   

5.
<正> 疟疾是思茅地区的主要地方病之一,为掌握不同种类蚊虫对当地不同疟原虫的易感性,我们于1987年6~11月对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及恶性疟原虫作了敏感性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膜饲法给中华按蚊饲以含不同密度微丝蚴的血食,蚊体内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随血食中微丝密度50、100、150和200mf/20μl的升高而上升。幼丝虫的成熟率和实验感染指数在血食中微丝蚴密度较高时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为鼓励广大师生员工踊跃给我院学报投稿,以提高学报质量,经院领导同意,在1985年本刊发表的文章中评选优秀论文。经本刊编委和学报编辑部认真审阅评选,共评出优秀论文10篇。其中《建立黄曲霉毒素B_1致肝癌作用体内短期实验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广西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易感性的实验观察》获一等奖,《人类马内青霉菌病与竹鼠的关系》、《早孕绒毛作α—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不同浓度NO_2对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斯氏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后,饲以10%的蔗糖水加入适量之对氨苯甲酸(PABA)并增加一次血餐,可促进疟原虫在蚊体内之发育。表现为:卵囊数较单饲以10%蔗糖水的对照组高出近一倍,卵囊发育较快,在第七天测量卵囊平均直径大于对照组。在24℃左右子孢子于第八天开始进腺,较对照组提早一天。腺感染率在第14天实验组达82%,对照组则为63.5%。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小白鼠(昆明株)接种约氏疟原虫(By265)后第三、四天供大劣按蚊吸血感染,蚊胃感染率平均为78.57%(44/56),腺感染率平均4.88%(2/41)。疟原虫经大劣按蚊传2代后,按蚊对首次血传疟原虫的腺感染率平均为13.96%(6/43)。  相似文献   

10.
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是我国南方山区主要的传疟媒介,巴拉巴按蚊(A.balabacensis)则是我国海南岛山林地区重要的传疟媒介.过去主要是从这两种按蚊的生态和自然腺感染率来研究它们与疟疾流行的关系,至于它们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的薄层断层与CT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肾上腺在薄层断面和CT断面的周围结构毗邻关系,为肾上腺细小病变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 对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肾上腺部分的数据集进行总结和分析,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及其周围毗邻结构。选择50例经螺旋CT扫描无肾上腺病变的断面图像与薄层断面对照分析。结果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肾上腺部分从共计48层,每层厚度为1.0mm.每层断面所显示的肾上腺及其周围结构清晰,CT清晰显示肾上腺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论 本文报道的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肾上腺部分为连续、完整的薄层断面标本,无节段性数据缺损,层厚1.0mm,厚度均匀,连续的薄层断面解剖学基础,肾上腺形态变化较大,肾上腺于前方结构毗邻变化较大.决定肾上腺病变向前生长时有不同的优势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本组43例~(99m)Tc 涎腺显像中(25例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5例慢性腮腺炎及1例结核性腮腺淋巴结炎),42例腮腺及1例颁下腺均显示在涎腺显像图中.照相显像均显示了良性或恶性涎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无假阴性.相比之下,涎腺造影有3例假阴性.本文表明虽然~(99m)Tc 涎腺显像对腮腺Warthin 瘤无特异性,不能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但该检查是一种安全而简单的诊断技术,且比常规涎腺造影敏感.与涎腺造影对照有助于炎症与肿瘸、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吴庆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52-153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103例(206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72例,阻塞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80例,脂溢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23例。通过睑缘部的清洗,睑板腺的按摩,眼睑的热敷及局部用药等进行综合治疗。结果80%干眼症病例痊愈,20%病例缓解,无效者为零。总有效率100%。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引起干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病因着手进行眼部的综合性治疗,使睑板腺分泌恢复正常、睑板腺导管通畅,有利于泪膜脂质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从而恢复泪膜的完整性,使干眼症消除。  相似文献   

14.
Indirect hemagglutinating antibody titres in individual gland samples of colostrum and milk from 13 sows were measured. Five of the sows were vaccinated via a mammary gland and five by the intramuscular route with a live formalinised Escherichia coli vaccine and three remained as non-vaccinated controls.Antibody titres were higher in colostral and milk whey from the vaccinated sows than from non-vaccinated groups. The inoculated gland in the group of sows given vaccine by the intramammary route secreted milk containing markedly more antibodies to the vaccine E. coli strain than did the non-vaccinated glands. Milk from the vaccinated gland did not contain higher titres to heterologous E. coli O antigens than milk from non-vaccinated glands. Serum titres were the same or higher than the titres in colostrum from non-vaccinated glan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131Ⅰ治疗前唾液腺功能进行观察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75例DTC首次131Ⅰ治疗前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行唾液腺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ROI)获得唾液腺摄取功能参数:摄取分数(UR);排泄功能参数: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将75例DTC患者按唾液腺功能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分为3组,各组功能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68例DTC功能正常组患者和12例对照组定量参数行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 12例对照组及68例(68/75,91%)DTC患者腮腺和颌下腺动态显像图及TAC均正常,4例(4/75,5%)DTC患者呈轻度异常,3例(3/75,4%)DTC患者呈重度异常。68例DTC功能正常组和12例对照组的左、右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6、4.182、2.173和3.512,P均>0.05)。DTC各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32-23.106,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与DTC功能正常组比较,DTC轻度异常组及DTC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DTC首次131Ⅰ治疗前部分患者即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应常规行唾液腺显像,建立唾液腺摄取和排泄功能基线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对1990~1998年12月收治入院的126例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涎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10~76岁。多发生在腮腺(占76.2%)。且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少发生在小涎腺(占9.5%)。恶性多于良性。应用细针针吸病检、B超、CT、MRI以及临床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措施。治疗上应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处理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术后配合以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腮腺CT影像色度学定量分析,为腮腺CT图像和其它浓淡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定量诊断找到了途径.方法:选取30例经过病理确诊的罹患单侧恶性腮腺肿瘤的CT数字影像片,利用软件Photoshop Extended对患侧和健侧进行伪彩色处理并用直方图方法来测定其浓淡图像的灰度值,这些灰度值不同于CT值,分为0~255共256个灰度级,属于计算机图像灰度值,同时通过SPSS 17.0统计包对腮腺健侧、患侧灰度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患侧和健侧进行伪彩色处理后,比较精确地测量得出正常腮腺及患恶性肿瘤腮腺的灰度值.结果显示,正常腮腺与罹患有恶性肿瘤的腮腺图像经过伪彩色处理后,进行数字化直方图测量灰度值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P<0.05),供鉴别诊断使用.结论:伪彩色可以对黑白图像进行分层,从而使得人眼能够从经过伪彩色处理的图像中提取更多的图像信息,达到降低人为测量误差、提高判读精度的目的.通过Photoshop Extended伪彩色处理并进行直方图测量后,可以得到正常腮腺及罹患恶性肿瘤腮腺的灰度值均值,临床上对腮腺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腮腺CT图像和其它浓淡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定量诊断找到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诊断原发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pSS患者与2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获得腮腺及颌下腺的动态显像图像,通过勾画腺体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腮腺及颌下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ime-activity curve,TAC)及功能参数:摄取指数(uptake radio,UR)、相对摄取率(relative uptake radio,S/T)、酸刺激后腺体排泄率(secretion rate,SR)、酸刺激后平均排泌速率(V)。分析pS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各项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SS组唾液腺摄取功能(UR、S/T)明显降低,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量(SR)明显减少,排泌速度(V)明显缓慢(均为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各项功能参数中V诊断pSS的灵敏度最高,UR诊断pSS的特异性最高。结论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对原发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患者唾液腺的摄取及排泌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腺体实体体外检测法测量正常下颌下腺的质量和体积,探讨影响下颌下腺质量和体积可能的相关因素,并与CT容积重建法测量值做比较,评估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因口腔癌接受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下颌下腺正常的患者,术前CT扫描图像通过CT容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家兔下颌下腺和胃的分布和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兔下颌下腺的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在胞质,细胞核为阴性反应。胃底腺壁细胞亦呈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核为阴性反应。结论:家兔下颌下腺和胃底腺壁细胞中有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提示瘦素可能参与下颌下腺和胃分泌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