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郑州中华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后,疟原虫在其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方法:以羊膜饲血法供郑州中华按蚊吸食间日疟患者血液,养殖饱吸血液的雌蚊,定期解剖观察疟原虫在体内的生长与发育。结果:疟原虫雌、雄配子体在其胃内15 min即发育成熟,45min结合为动合子,26h动合子发育成熟,48h胃壁出现囊合子,7~8 d子孢子即已进入唾液腺。胃囊合子阳性率为26.4%,腺阳性率为19.4%,总阳性率为45.8%,从第7 d起有少量子孢子进入唾液腺,8 d后进腺率显著增高,子孢子进腺过程是分批的连续过程,不是同步的。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对间日疟易感性较高,吸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阳性血液后7~8 d即可传播疟疾。  相似文献   

2.
来自不同疟疾疫区——长沙、上海、郑州、武汉四地区的中华按蚊,分别以羊膜饲血法感染湖南慈利或湖北沔阳两地区的间日疟原虫,交叉对比其易感性。七次实验共解剖饲血蚊541只。实验结果显示:以腺感染率和阳性腺指数为主要指标,四地区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基本相似:两地区间日疟原虫对中华按蚊的感染力也大致相同。并讨论了可能影响人工感染率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人间日疟原虫蚊期发育过程 Wenyon(1926)在其 Protozoology 一书中早已作了精辟的阐述,只是限于当时学科进展的状况,对间日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早期发育阶段描述得还不十分明确。其后 Mackerras(1948)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间日疟原虫蚊期发育过程的早期各阶段进一步作了比较系统地探讨并且提供了疟原虫蚊期生活史的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分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光泽  华德 《海南医学》1999,10(4):209-210
采用套式PCR扩增技术,对我省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我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株为PV-I型,存在有热带族(6/14)和温带族(8/14)未见有PV-Ⅲ型,作者建议,进一步加强我省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的研究,彻底清查其基因型,为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防治与监测措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一步法分离间日疟原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屹  苏成芝 《医学争鸣》1991,12(6):464-465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种适用于流行式人群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方法。方法:用滤纸片与毛细管两种方法收集血样本,1%Trionx-100裂解,煮沸法处理血样,对全部血样进行PCR检测,并与常规镜检作比较。结果200例血样PCR法阳性8.0%高于镜检阳性率3.5%,滤纸血样与毛细管血样PCR扩增取得相同的效果。结论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实用性强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10.
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志愿者血液中分离出感染间日疟原虫的红细胞。以此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5株杂交瘤细胞系。融合率平均为45%,抗体阳性率为0.66%,用IFA和IPA染色进行免疫组化分析,4B2和8E3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呈较强的阳性反应,与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制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特性进行了初步鉴定。方法用纯化的重组PvLDH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效价,结合ELISA、Western 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共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PvLDH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为6D1、6D2、5A10、5C7、4A8。5株单抗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为1∶512~1∶1024,腹水效价为1∶12800~1∶25600,其中5C7、6D1经Western-blot鉴定能与天然的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LDH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本研究方法成功制备并获得了针对PvLDH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疟疾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我国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红内期SSUrR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收集深圳、海南、湖北和河南四地间日疟患者血样5份(其中海南2份),并提取核酸DNA,采用PCR从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分别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以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采用BLAsT和MEGA4软件分析序列相互关系特征。结果5株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一致,约为998bp;核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克隆的SSUrRNA基因片段均含有998个核苷酸,不同地理株间SSUrRNA基因序列有9个位点存在变异的可能,两两比对的同源性均高于99.5%,其中河南与湖北株序列的同源性为100.0%;与GenBank中报道的国外6株间日疟原虫相同序列作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国内5株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与Sa11株遗传距离小,亲缘关系接近。结论测定的国内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在不同地理株间相对保守.其间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地理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在国内首次构建了间日疟原虫基因文库,并从中筛选出可用作探针的特异性DNA片段的克隆。1 材料和方法 从疟疾流行区采集原虫血症大于  相似文献   

16.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中华按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按蚊有500余种,不同蚊种的传疟效能差异很大。阐明蚊媒传疟效能差异的调控机制,探索控制疟疾传播的新策略,是当前疟疾防治研究的新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基因表达系列分析[1],从感染疟原虫的蚊媒体内分离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并进一步论证其与感染的相...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低渗透析-Sephadex G200层析制备电泳纯、并具免疫活性的IgM型抗Pv红内期McAb(6H_6G_(11))免疫家兔,获得抗-6H_7G_(11)独特型抗体(Anti-6H_7G_(11)Id)。经免疫双扩散、ELISA以及竞争性免疫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该Anti-6H_7G_(11) Id具有针对相应独特型决定簇的特异性,为半抗原抑制性Ab_2,并能模拟Pv抗原的作用,为交叉反应独特型。  相似文献   

18.
19.
乙胺嘧啶作为间日疟预防用药,在临沂地区广泛应用近20年,为了解长期应用后体内疟原虫对该药的敏感性,我们于1981年疟疾流行季节,在临沂县白庄公社选择35例间日疟现症病人进行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疟疾的大规模调查和监测手段已从镜检血中原虫,血清学试验检测抗体,免疫学试验检测抗原,发展到核酸分子杂交。核酸分子检测的特异性强,重演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本,但国外学者应用恶性疟原虫DNA探针现场研究表明其敏感度中等,低原虫血症者假阴性率高。间日疟原虫是我国最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