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陈梁  曾宇 《海南医学》2010,21(21):51-52
目的探讨低浓度碳酸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手外伤手术和上肢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臂丛神经阻滞,Ⅰ组(30例):1.2%碳酸利多卡因30ml;Ⅱ组(30例):0.6%碳酸利多卡因30ml。在注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60min分别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支配的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评估,同时记录两组药物所引起患者寒战的机率。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患者发生寒战机率明显高于II组患者。结论低浓度(0.6%)碳酸利多卡因行肌间沟路臂丛神经阻滞,与高浓度(1.2%)碳酸利多卡因一样能产生较好的感觉运动阻滞,且较少发生寒战反应。  相似文献   

2.
亢忠杰 《新疆医学》2013,43(3):70-7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老年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Ⅱ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神经阻滞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Ⅰ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较Ⅱ组短(P〈0.01),注药后Ⅰ组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较Ⅱ组快(P〈0.01),神经阻滞完善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用于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菁  雷晓丽  唐鸣 《海南医学》2011,22(8):57-5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急诊单侧上肢外伤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ml),舒芬太尼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5μg(25ml)臂丛阻滞。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VAS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舒芬太尼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阻滞后10min、120min、180minVAS评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SBP、DBP和HR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并发症。结论 1%利多卡因+0.25%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5μg明显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Ⅱ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0.17%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肌间沟注入.记录注药后15分钟(T0)30分钟(T1)时完全感觉阻滞的比较.结果:T0 、T1时Ⅱ组注药后上肢感觉的阻滞程度优于Ⅰ组.结论: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阻滞程度优于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肱骨骨折在臂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另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碳酸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显著短于盐酸利多卡因组(P<0.05),但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I级率,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慧  丁君  靳琼瑶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318-318,320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使用0.375%罗哌卡因25ml,Ⅱ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25ml,Ⅲ组使用0.375%布比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共25ml。观察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各组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满意。与Ⅰ组比较,复合利多卡因的Ⅱ、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利多卡因的0.375%罗哌卡因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使用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将50例ASAⅠ~Ⅱ级,接受改良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组(2%利多卡因15ml加0.5%左旋布比卡因15ml混合液),F组(2%利多卡因15ml加0.5%左旋布比卡因15ml加地佐辛5mg混合液)各25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手术开始后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F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D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痛觉消失时间,延长作用持续时间,改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肤电刺激引导定位用于臂丛N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 60例在臂丛N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n=30),Ⅰ组:经皮肤神经刺激定位组;Ⅱ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0.375%罗哌卡因,用量1 mg·kg-1.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 Ⅰ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Ⅱ组.与Ⅱ组相比,Ⅰ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出现不适的患者比例低.结论 经皮神经刺激定位行肌间沟臂丛N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肱骨骨折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另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碳酸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显著短于盐酸利多卡因组(P<0.05)但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I级率、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 )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 16 0例肱骨骨折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患者 ,其中 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 ,另 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 ,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碳酸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显著短于盐酸利多卡因组 (P <0 .0 5 ) ,但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I级率、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 ,阻滞完全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在学龄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3岁~6岁肱骨髁上骨折择期手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Ⅰ组(静脉全麻组)、Ⅱ组(低剂量臂丛组)、Ⅲ组(高剂量臂丛组)。Ⅰ组用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全麻。Ⅱ组(低剂量臂丛组):臂丛用1%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1/20万)0.5 ml/kg。Ⅲ组(高剂量臂丛组):臂丛用药量0.8 ml/kg。观察各组切皮前后、术中心率、血压,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Ⅱ组、Ⅲ组不需追加氯胺酮的例数。结果:Ⅱ组、Ⅲ组比Ⅰ组苏醒快,心率、血压平稳。Ⅲ组比Ⅱ组追加氯胺酮例数少。结论: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对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对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需行上肢手术的成年病人40例,ASAⅠ-Ⅱ级,按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20例,局麻药用0.25%罗哌卡因。B组20例用0.25%罗哌卡因加50μg/kg咪达唑仑,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术后24 h止痛药的需要量。结果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明显加快,镇痛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B组术后24 h对疼痛药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术后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0.25%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臂丛阻滞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 h止痛药用量明显减少,改善了术后镇痛质量,但并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或0.25%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1∶1混合液用于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两组行臂丛阻滞,LB组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B组使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LB组明显长于B组(P<0.05);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对循环的影响均相似(P>0.05)。结论:利多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更具有选择性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ASA I~Ⅱ级择期行单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D组注入内含1μg/kg右美托咪啶的0.5%罗哌卡因25ml,C组仅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D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持续时间均长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前者起效更迅速,维持更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用于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接受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以下麻醉药物:0.5%罗哌卡因30 mL、1%利多卡因15 mL与0.5%罗哌卡因15 mL、1%利多卡因30 mL。记录3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结果混合液组的阻滞起效时间慢于利多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混合液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利多卡因组,短于罗哌卡因组。结论临床应用1%利多卡因15 mL与0.5%罗哌卡因15 mL在药效动力学上优势并不明显,需综合考虑手术、患者情况审慎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适用臂丛神经分离阻滞麻醉的最佳利多卡因浓度。方法 选择80例前臂与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各10例),1组用0.25%罗哌卡因24ml,其他各组分别予以2%利多卡因1、2、3、4、5、6、12ml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混合液均为24ml,1~8组均经锁骨上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分别记录其麻醉起效时间,5、10、15、20min时患肢肌力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结果 0.17%利多卡因能明显加快0.25%罗哌卡因的起效时间,但并不加深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不同浓度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与单纯0.25%罗哌卡因相比其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随利多卡因浓度增加,其运动神经阻滞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0.25%的罗哌卡因与0.17%利多卡因的混合液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分离阻滞麻醉是较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N)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显影率、识别率、靶神经阻滞完成率,以及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UN组和N组.2组均给予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30 mL.评价2组在操作中对臂丛三干神经的显影、识别及阻滞完成率,测试各支神经的感觉阻滞,术中疼痛评分.结果 UN组对肌间沟三干神经的显影率、识别率、阻滞完成率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和术中疼痛评分也优于N组.N组并发症率高于U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在超声监控下准确的识别神经,对显影不清的神经有辅助识别作用.阻滞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1),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第4颈神经)、C,(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9.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O.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ASA Ⅰ~II级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各25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B)的HR、MAP、SpO2、RR,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麻醉镇痛质量。结果两组在各时间段的HR、MAP、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起效时间:L组为(4.6±1.2)min,R组为(4.9±1.4)min(P〉0.05);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L组为(485±140)min vs (220±30)min,R组为(445±130)min vs (186±38)min(P〉0.05)。两组麻醉镇痛质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30mL皆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两者麻醉起效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麻醉镇痛质量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种横突入路臂丛阻滞对臂丛感觉和运动神经各分支的阻滞效果。方法200例需行肩部、上肢手术患者,分别在颈5(C5,78例),颈6(C6,70例),颈7(C7,52例)横突入路下进行臂丛阻滞。评价阻滞后30rain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种横突入路对臂丛神经分支阻滞效果不同,C5入路对腋神经和C4神经阻滞率较C6、C7入路高(P〈0.05),而C7入路对尺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的完善程度较C6入路明显提高(P〈0.05),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种横突入路臂丛阻滞对臂丛感觉和运动神经各分支的阻滞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