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于血管介入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芬  游箭  江波  何建川  邵阳 《西部医学》2009,21(12):2037-2039
目的探索用于血管介入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聚乙烯醇、甲醛、淀粉、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浓硫酸为原料,采用分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材料,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发泡度、反应温度、甲醛用量及酸度等最佳反应条件,制备出性能最优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材料。结论采用最佳反应条件可刺备出性能最优的、用于血管介入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交联反应常用于微胶囊包覆和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工艺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反应体系中聚乙烯醇的浓度,研究了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交联反应特性,确定了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反应计量比。结果表明,交联反应可视为不可逆反应,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525。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了交联反应对聚乙烯醇为零级反应,对戊二醛为0.7级反应,拟合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目前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水凝胶,包括胶原和明胶、透明质酸盐、海藻酸盐,琼脂糖和壳聚糖等天然水凝胶,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聚氧化乙烯及其衍生共聚物、聚乙烯醇、聚磷腈和合成多肽等合成水凝胶,并介绍了可注射性组织工程水凝胶。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水溶胶在解剖学教学标本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水溶胶在解剖学教学标本管道灌注和标本表面涂刷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制作提供新型材料。方法:采用浓度为6%、8%、10%、12%、14%聚乙烯醇水溶胶,5例前臂材料动脉血管进行灌注,5例已剥制标本进行表面涂刷,经凝胶后,以求得用于血管灌注和标本表面涂刷各自最佳浓度。结果:12%聚乙烯醇水溶胶适用于标本血管灌注,为最佳管道灌注浓度;8%聚乙烯醇水溶胶最适用于标本表面涂刷应用。结论:聚乙烯醇水溶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制作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设计实验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筛选出制备包结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制备了β-CD-香豆素、聚乙烯醇-香豆素、β-CD-聚乙烯醇-香豆素、β-CD-冰片等6个包结物,并考察了它们热稳定性。包结物在80℃加热5天,β-CD-香豆素和聚乙烯醇-香豆素释放率为100%,而β-CD-聚乙烯醇-香豆素释放率仅为39.5%。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聚乙烯醇-g-聚丙烯酸接枝聚合物(PVA-g-PAA),分别用KOH、NaOH、LiCl的乙醇-水溶液处理PVA-g-PAA膜。发现离子膜用于乙醇-水的渗透气化分离可以大幅度提高分离系数,特别是用KOH处理,分离系数可达40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黄芩苷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以保护层和生物黏附释药层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口腔贴膜,并以贴膜的体外黏附力、体外黏附时间、抗拉力强度及溶解时间为指标,对贴膜的处方通过可视化优化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及聚乙烯醇以33%:43%:24%的比例制成的膜剂为最佳处方,其体外黏附力为254g/cm^2,体外黏附时间为240min,抗拉力强度为61.5N,体外溶解时间为260min。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口腔贴膜具有良好的互容性和成膜性。结论:黄芩苷-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可作为口腔药物的新型透颊膜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物与四苯硼钠-尼古丁混合,制成尼古丁膜电极,在pH=2~7电极时10^-2~10^-5mol/L的尼古丁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下限可达4.0×10^-6mol/L。用于烟草样品中尼古丁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4%,相对标准偏差为0.93%,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用聚乙烯醇包埋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和粉末活性炭,并将制得的固定化小球用于降解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取水样进水化学需氧量为1455.8mg/L,在恒温摇床内试验,当CODcr去除率为62.7%时,其平均降解速率为1.90mgCODcrm,与进水CODcr的关系符合Michaelis-Menten公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显示胰头血供的3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为胰头癌的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 方法 新鲜的成人整尸标本,分别行红色乳胶灌注;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并行X线显影和CT扫描,所得CT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nics15.0用于胰头血供的三维重建。游离脾胰联合标本行过氯乙烯灌注,用于管道铸型。 结果 3种方法都能清晰显示胰头内外血供及其分支,但各有其特点:乳胶灌注能清晰显示胰头外部的血供情况;过氯乙烯铸型标本可显示胰头内部的血供;聚乙烯醇—氧化铋放射显影能清晰显示胰头内外血供的分布、吻合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选择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涂膜剂,用大鼠皮进行双氯灭痛药膜的体外透皮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氮酮与丙二醇可以促进药物渗透。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可影响药物的扩散与释放,从而影响其透皮速率。与无膜无促透剂处方相比,药物在乙基纤维素中的透皮速率没有增加,在聚乙烯醇膜中的透皮速率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双氯灭痛药膜体外透皮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选择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涂膜剂,用大鼠皮进行双氯灭痛药膜的体外透皮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氮酮与丙二醇可以促进药物渗透。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可影响药物的扩散与释放,从而影响其透皮速率。与无膜无促透剂处方相比,药物在乙基纤维素中的透皮速率没有增加,在聚乙烯醇膜中的透皮速率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用10号真丝线段及聚乙烯醇(PVA)颗粒超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其中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10例,单侧2例,4例用10号真丝线段栓塞,8例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4~16个月,8例用聚乙烯醇栓塞,6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明显改善;4例用10号真丝线段栓塞,其中3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有所改善。B超示瘤体缩小40%~90%。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1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阿米巴病是比较容易治疗的,但该病极易误诊,由于确诊太晚延误治疗亦可造成死亡。作者根据七篇研究资料指出常见误诊原因如实验室鉴定错误或由于医生的诊断错误,要求认真注意鉴别诊断。作者对不同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粪便标本要注意保存,查包囊需放入10%甲醛溶液内,查滋养体应放入聚乙烯醇内,如此保存数年仍可用于诊断。保存在聚乙烯醇内的滋养体可用免疫荧光技术作特殊染色。血清  相似文献   

15.
研究聚氧化乙烯 R- 150 辐射接枝聚乙烯醇所形成的水凝胶膜的理化性能,结果显示,聚氧化乙烯接枝水凝胶的交联密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与混合物质量分数呈负相关,与聚乙烯醇的接枝比例未见明显相关性。聚氧化乙烯 R- 150 接枝水凝胶的交联密度明显低于单纯聚乙烯醇水凝胶。其膨胀度与辐射剂量和聚乙烯醇接枝比例呈负相关,与其混合物浓度呈正相关,并且明显高于单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水凝胶膜的硬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聚氧化乙烯 R- 150 接枝水凝胶膜的硬度与其浓度呈负相关,而与聚乙烯醇的接枝比例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 R- 150 接枝水凝胶的交联密度主要受聚乙烯醇的影响,平衡水含量主要受聚氧化乙烯 R- 150 的影响,膜的硬度则受二者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一种制膜材料易取,制法简单,主药缓释约可至一天的眼用药膜,我们选择了醇解率最高的聚乙烯醇06-99为主要原料,并按适当比例配以少量聚乙烯醇05-88等溶于不同的主药溶液中,试制了多种长效眼用药膜。现将实验观察和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川  邵阳  江波  游箭 《西部医学》2009,21(12):2174-2176
聚乙烯醇(PVA)是由Hermann and Haehnel于1924年采用氢氧化钾在乙醇介质中水解聚乙酸乙酯制得。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成膜性、乳化性、胶粘性,而且无味无毒,广泛用于临床领域。本文将对PVA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考察处方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考察凝胶材料用量、聚乙烯醇/魔芋胶比例、药物量、反复冷冻-解冻次数等因素对复合凝胶释药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凝胶材料用量、载药量和冷冻-解冻次数增加,复合凝胶的释药速度减慢;聚乙烯醇/魔芋胶比例为2∶1时,药物释放最慢。结论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对盐酸小檗碱具有缓释效果,可通过处方工艺因素调节其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评价复合凝胶作为新型给药系统的应用。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凝胶;在不同体外释放介质中,对复合凝胶的溶胀动力学、溶蚀动力学和药物释放进行测定,探讨复合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结果复合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随介质pH增加而增加,随介质离子强度降低而增加,随介质中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复合凝胶的溶胀性能几乎不受介质pH影响,随介质离子强度降低而增加,随介质中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复合凝胶的溶蚀性能几乎不受介质离子强度影响,在0.1mol/L盐酸介质中溶蚀增加,随介质中酶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聚乙烯醇/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凝胶可作为pH、离子强度和酶敏感给药系统用于调控盐酸小檗碱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碘化物-罗丹明B-聚乙烯醇光度-法测定中成药中微量汞的研究程光,王莉华,倪坤仪,郑朝华,王笑梅.中草药,1995,20(12):632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124)存在下,硝酸介质中,汞与碘化物形成络阴离子后与罗丹明B(RhB)形成可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