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的双指数模型ADCstandard值、ADCfast值、ADCslow值、ADCfast成分所占比例(f值),评价双指数模型DWI在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而为临床提供更加详实可靠的测量数据和影像诊断。方法:测量脑膜瘤良、恶性瘤体及瘤体对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ADCstandard值、ADCfast值、ADCslow值、f值,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良性脑膜瘤的b值-信号强度曲线斜率高于恶性脑膜瘤。2良性脑膜瘤瘤体区与瘤体对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比较,ADCstandard值、ADCfast值、ADCslow值、f值均增加(均P0.05)。3恶性脑膜瘤瘤体区与瘤体对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及良性脑膜瘤瘤体区比较,ADCstandard值、ADCslow值均减少,ADCfast值、f值均增加(均P0.05),且ADCslow值在良、恶性脑膜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病变的ADCstandard值、ADCslow值、ADCfast值、f值最佳阈值分别为0.617×10-3mm2/s、0.503×10-3mm2/s、5.9×10-3mm2/s、39%。结论:多b值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可为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病变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脑膜瘤病变的扩散信息,同时无创获得脑膜瘤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slow、ADC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standard、ADC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tandard、ADC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standard及ADC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指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在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或手术证实的37例胰腺癌患者行胰腺多b值DWI.应用单指数、IVIM双指数模型分析多b值DWI,测量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的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纯扩散系数 (ADCslow)、假扩散系数(ADCfast) 和灌注分数(f),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腺癌的ADCslow值高于癌周胰腺组织的ADCslow值(0.611×10-3 mm2/s vs 0.521×10-3 mm2/s,P=0.037),而胰腺癌的ADCfast和f值低于癌周胰腺组织的ADCfast和f值(5.066×10-3 mm2/s vs 7.188×10-3 mm2/s,P=0.035;55.8% vs 64.0%,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的ADCstandard值和ADCslow值显著正相关(r =0.824,P=0.000);ADCfast值和f值显著负相关(r=-0.558,P=0.000).结论 IVIM-DWI的灌注相关参数(ADCfast、f)和扩散相关参数(ADCslow)可以有效鉴别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IVIM-DWI是无创性早期诊断和鉴别胰腺癌与癌周胰腺组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于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乳腺MRI检查拟诊为非肿块强化(NME)的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及IVIM序列扫描,追踪所有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最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NME病变 20例(20个病灶)和恶性NME病变27例(30个病灶)。分别测量良恶性病灶组单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IVIM相关参数(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和纯扩散系数D),并进行比较;绘制两组ADC 值及IVIM相关参数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不同指数模型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的最佳参数、诊断阈值和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的ADC值和D值[(1.06±0.27)×10-3mm2/s、(0.85±0.24)10-3mm2/s]均小于良性病灶[(1.32±0.23)×10-3mm2/s、(1.31±0.32)×10-3mm2/s],f值[20.10%(13.38%,40.88%)]大于良性病灶[10.45%(6.28%,2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0),两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而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794和0.717。当ADC取最佳诊断阈值1.15×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6.5%。当D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3.3%。当f取最佳诊断阈值13.60%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0.0%。结论:多b值双指数模型IVIM DWI参数中D、f值有助于乳腺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D值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单、双指数模型DWI定量参数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肺结节患者(男15例,女17例;良性11例,恶性21例;直径1.5~2.9cm)行3.0T磁共振单指数(b=0、300和800s/mm2)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10个b值,b=0~1000s/mm2)DWI扫描。两位测量者分别在DWI(b=800s/mm2)、ADC图及IVIM图像上测量病灶/脊髓信号比值(LSR800)、ADCmean、ADCmin、D、D*和f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各参数值在良恶性肺结节间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获得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参数和最佳阈值。结果:IVIM灌注参数中D*的测量者间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0.710)。恶性肺结节的ADCmean明显低于良性肺结节[(1.25±0.21)×10-3 vs (1.51±0.33)×10-3mm2/s;t=2.749,P=0.010],其余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0.491)。以ADCmean=1.44×10-3mm2/s为阈值,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2.7%,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结论:建议采用单层ROI法测得的ADC均值进行肺结节的诊断,尚需改进IVIM扫描及后处理策略来提高其对肺部小病灶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IVIM)参数在肌骨系统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的38例肌骨系统肿瘤的患者,均采用1.5T MR 扫描仪进行检查,在常规扫描后进行 IVIM 扫描。IVIM 使用的9个 b 值分别为0,20,40,60,80,100,250,500和750 s/mm2。分别测量病变区和作为对照组的正常肌肉组织 IVIM 参数 ADC、ADCslow 、ADCfast 及 PF 值。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良性(12例)、交界性(14例)及恶性肿瘤(12例),并对三组肿瘤之间以及肿瘤与对照组之间 ADC、ADCslow 、ADCfast 及 PF 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交界性肿瘤的 ADC 及 ADCslow 值分别为(1.02±0.15)×10-3 mm2/s 和(1.02±0.16)×10-3 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1.38±0.20)×10-3 mm2/s 和(1.38±0.17)×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恶性肿瘤的 ADC 及 ADCslow 值分别为(0.90±0.13)×10-3 mm2/s和(0.88±0.14)×10-3 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1.48±0.12)×10-3 mm2/s 和(1.48±0.0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良性肿瘤的 ADC 及 ADCslow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4,0.480)。ADCfast 以及 PF 值在肿瘤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交界性、恶性肿瘤的 ADC 和 ADCslow 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01),但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 ADC 和 ADCslow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 ADCfast 和 PF 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IM 参数 ADC 和 ADCslow 有助于区分良性肿瘤与交界性、恶性肿瘤,提高肌骨系统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评价定量IVIM参数对肾乏脂性错构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乏脂性错构瘤(n=21)与肾乳头状细胞癌(n=26)患者术前采用3.0T MR进行多b值DWI(b值为0~1700s/mm2)扫描。基于双指数模型计算相应的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两组肿瘤的IVIM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VIM参数对两组肿瘤的鉴别价值。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f值明显低于肾乏脂性错构瘤(0.227±0.077 vs 0.417±0.117,P<0.001);D值明显高于肾乏脂性错构瘤[(0.745±0.197)×10-3mm2/s vs (0.610±0.117)×10-3mm2/s,P<0.05],D*在两种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IVIM参数值鉴别两者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阈值分别为f:0.918、91.3%、85.2%和0.312,D:0.684、51.9%、95.7%和0.789×10-3mm2/s。结论:肾乏脂性错构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定量IVIM扩散与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差异。灌注分数 f可用于术前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和34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良、恶性肿瘤组的单指数模型参数、双指数模型参数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值,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同组间各参数值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的ADCstand、ADCslow、DDC及α值均高于恶性肿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0、0.723、0.769及0.741,诊断阈值分别为1.215×10-3mm2/s、1.050×10-3mm2/s、1.230×10-3mm2/s和0.783;良、恶性肿瘤组的ADCstand与ADCslow、DDC值均呈正相关(P<0.05),且ADCslow值低于ADCstand值(P<0.05)。结论: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指数模型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5例患者行多b值DWI检查(12个b值:0、10、20、30、50、100、200、400、800、1200、1500、3000 s/mm2).22例良性(23个病灶),23例恶性.获得双指数模型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1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fast.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ADCst(0.747 ±0.145)× 10-9mm2/s、ADCslow(0.585 ±0.132)×10-3mm2/s、ffast(0.307±0.112),明显低于良性组;ADCfast(4.654±1.097)×10-3mm2/s高于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st、ADCslow、ADCffast、ffas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917、0.796、0.756.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3.9%、91.3%、82.6%、56.5%,特异度为95.6%、78.3%、60.9%、95.6%.结论 乳腺肿瘤ADC值的下降是由于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减少和慢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增加所致,而不是ADCfast值自身的减少所致.ADCslow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及定量参数在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33个病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经后处理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peak)及最大上升斜率(Mxslp)、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比较TIC及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各参数或联合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良恶性鉴别诊断阈值及其对应的诊断效能参数。结果:良性组表现为持续上升型(10/17)、平台型(6/17)和流出型(1/17),恶性组以流出型(8/16)、平台型(7/16)为主,持续上升型仅1例(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半定量参数分别为Tpeak:(133.94±53.67)s、(74.81±17.40)s,Mxslp:10.88±5.25、18.58±7.42;Ktrans:(0.26±0.17)/min、(0.50±0.36)/min,Kep:(0.42±0.20)/min、(1.15±0.49)/min,Ve:0.62±0.27、0.41±0.15,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Kep的AUC最大(0.89),Ktrans及Kep的诊断效能较好,两者的敏感度均为78.6%,Kep的特异度为88.2%。结论:TIC类型、各半定量及定量参数有助于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参数联合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DWI联合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治疗后随诊证实的肺内病变共68例,其中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22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及病理检查前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记录b值为800s/mm2时病变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分析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判断ADC值的最佳阈值及鉴别诊断效能,对比分析单独使用CT与CT联合DWI的诊断效能。结果:肺内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712±0.293)×10-3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19±0.138)×10-3mm2/s,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522×10-3mm2/s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42),对肺内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1.2%;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2%,CT与DWI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DWI联合CT可提高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上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未经放化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行9个b值(0~1000s/mm2)IVIM-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宫颈癌组织和自体子宫肌层的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DWI定量参数值,包括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按子宫颈癌组织学及临床分期进行分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肌层的上述参数。结果: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10.78±4.42)%、(0.88±0.35)×10-3mm2/s、〖JP3〗(16.31±15.39)×10-3mm2/s,〖JP〗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宫颈低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4±0.14)×10-3mm2/s、(10.85±6.02)%、(0.93±0.39)×10-3mm2/s、(22.12±20.69)×10-3mm2/s;宫颈中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8±0.11)×10-3mm2/s、(12.37±5.01)%、(0.86±0.25)×10-3mm2/s、(13.71±9.12)×10-3mm2/s;宫颈腺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6)×10-3mm2/s、(7.68±3.76)%、(0.80±0.41)×10-3mm2/s、(8.82±3.88)×10-3mm2/s;各组数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7.82±4.73)%、(0.87±0.25)×10-3mm2/s、(17.39±20.88)×10-3mm2/s;晚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5±0.14)×10-3mm2/s、(12.21±5.22)%、(0.87±0.39)×10-3mm2/s、(15.78±12.39)×10-3mm2/s。早期宫颈癌组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P=0.014),有统计学意义;ADC、D、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IN-DWI定量参数分析中,宫颈癌组ADC、f、D、D*值与正常子宫肌层具有不同,宫颈低分化鳞癌组、宫颈中分化鳞癌组及宫颈腺癌无差别。早期宫颈癌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研究结果显示IVIM参数能定量反映宫颈癌组织特性,在宫颈癌MR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方法:11例健康志愿者行心脏多b值扩散加权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符合要求的图像在标准横断位和心脏短轴位上分别测量室间隔前部、后部、上部、下部及游离壁的ADCslow值、ADCfast值和f值。所得数据进行Bland-Altman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8例(73%)志愿者检查成功,共获得了16组符合定量测量要求的图像,其中Ⅰ级图像6组(6/16,37.5%),Ⅱ级图像10组(10/16,62.5%),在标准横轴面和心脏短轴位上分别测量室间隔前部、后部、上部、下部及游离壁的ADCslow值(0.0027±0.0009)×10-3~(0.0051±0.0029)×10-3 mm2/s、ADCfast值(0.1478±0.0832)×10-3~(0.1935±0.0817)×10-3 mm2/s和f值(0.1377±0.1380)~(0.2957±0.1166),根据Bland-Altman图和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参数测量在观察者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95%一致性界限(-1.5599,1.4510),相关系数r=0.814]。结论:在呼吸训练和心率控制的前提下,经过恰当的参数选择,能获得清晰的心肌多b值扩散加权图像,且参数测量在观察者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诊断肌营养不良(MDs)与糖原累积病(GSDs)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9例肌病患者,包括7例GSDs(GSDs组)和12例MDs(MDs组),同时搜集1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0例参与者的双侧大腿行MRI常规序列和双指数DWI检查,b值为0~1200s/mm2。三组间进行双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standard、ADCfast和ADCslow值)的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中,7块肌肉的平均ADCstandard 、 ADCfast和ADCslow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GSDs组与MDs组的ADCstandard 值(P=0.000)、ADCslow值(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f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GSDs组的ADCstandard 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MDs组(P=0.034);GSDs组的ADCslow平均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和MDs组(P=0.003)。结论:双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能有效鉴别肌营养不良和糖原累积病。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评估3.0T磁共振ADC值及DCE-MRI定量分析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254枚淋巴结)经病理确诊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良性30例,104枚;恶性40例,150枚)的3.0T磁共振ADC值和DCE-MRI的定量参数影像资料,评估影像资料中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①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285×10-3mm2/s,恶性0.800×10-3mm2/s,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以0.927×10-3mm2/s为阈值,鉴别诊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敏感度88.5%、特异度76.0%、准确率89.6%。②DCE-MRI的定量参数中,良性淋巴结Ktrans、Kep 值低,Ve值高;恶性淋巴结Ktrans、Kep 值高,Ve值低,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Kep、Ve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以0.608为阈值,鉴别诊断敏感度78.8%、特异度80.0%、准确率82.4%;③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Kep、Ve值三者具有相关性。结论:3.0T磁共振ADC值及DCE-MRI的定量参数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离散系数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96例患者磁共振乳腺病灶98个,分别测量每一病灶ADC值的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每一个病灶ADC值的离散系数CV(CV=s/x)。评估病灶ADC值均值及CV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组ADC值均值[良性(1.42±0.32)×10-3mm2/s,恶性(1.04±0.29)×10-3mm2/s]及CV(良性0.10±0.03,恶性0.17±0.04),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之间ADC-CV差异的效应量(Cohen''s d值,1.98)高于良性与恶性病变之间ADC均值差异的效应量(1.25)。ADC-CV ROC曲线的AUC(0.935±0.0227 )也显著大于ADC均值ROC曲线的AUC(0.790±0.0447)(P<0.01)。结论:乳腺病变DWI检查中ADC-CV较ADC值均值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宫颈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包括宫颈鳞癌33例(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别为6、20和7例),宫颈腺癌8例。所有患者均行3.0TMRI多b值DWI扫描(b=0、20、100、200、500、800、1200、1500s/mm2),采用双指数衰减模型计算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F㈧),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宫颈癌中的差异。结果:宫颈鳞癌的ADCslow、ADCfast及Ffast分别为(0.39±0.14)×10-3mm2/s、(52.31±26.11)×10-3mm2/s、0.46±0.12,宫颈腺癌的ADCslow、ADCfast及Ffast分别为(0.73±0.13)×10-3mm2/s、(18.05±11.13)×10-3mm2/s、0.34±0.06,宫颈鳞癌和腺癌的ADCslow、ADCfast及Ffas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颈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鳞癌ADCslow分别为(0.56±0.15)×10、(0.39±0.09)×10-3和(0.22±0.07)×10-3mm2/2,两两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d0.05)。结论:ADCslow、ADCfast及Ffast有助于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ADCslow值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b值DWI在儿童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脑肿瘤患儿行EPI-DWI扫描,采用0~4000s/mm2之间的12个b值。按照单指数模型计算低b值ADC(ADClow)(b≤200s/mm2)、高b值ADC(ADChigh,200s/mm2相似文献   

19.
李娜  罗娅红  于韬 《放射学实践》2019,34(11):1242-1245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患者102例,良性34例,恶性68例。观察比较两组病变的MRI特征。结果:良性组平均年龄38.94岁,低于恶性组(51.37岁)。良性组病变以区域(44.4%)及多区域性(27.8%)分布居多,恶性组以段样(47.1%)及区域性(27.9%)分布居多。DWI图像良性组以高或稍高信号(54.3%)、中心高信号(31.4%)居多;恶性组以高或稍高信号(48.4%)、边缘高信号(48.4%)居多。良性组平均ADC值 (1.12±0.25)×10-3mm2/s高于恶性组(1.00±0.24)×10-3mm2/s。良恶性成簇环状强化病变在年龄、分布、DWI信号、ADC值几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对良恶性成簇环状强化病变术前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b值DWI在儿童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脑肿瘤患儿行EPI-DWI扫描,采用0~4000 s/mm2之间的12个b值.按照单指数模型计算低b值ADC (ADClow)(b≤200 s/mm2)、高b值ADC( ADChigh,200 s/mm2 <b≤4000 s/mm2)和标准ADC( ADCstandard,0 s/mm2<b≤4000 s/mm2);按照双指数模型计算快ADC(ADCfast)、慢ADC( ADCslow)和ADCfast所占比例;用传统的单指数衰减模型计算b=800 s/mm2时的ADC值.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低级别肿瘤组和高级别肿瘤组,比较这些参数在两组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ADClow、ADChigh、ADCstandard、传统的ADC、ADCfast和ADCslow在儿童高、低级别脑肿瘤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ADCslow在高、低级别脑肿瘤间的差异最大.结论:当b值在较大范围取值时,双指数模型能反映更多儿童脑肿瘤的组织特征,代表细胞内水分子扩散的ADCslow值在儿童高、低级别脑肿瘤间差异最大,此结论尚需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