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陈小砖主任医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经验。陈教授针对AIS的病因,采用"点、线、面、体"四维正脊方法进行脊柱的调曲及复位,从根本上纠正脊柱侧弯畸形、干预AIS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效降低脊柱矫形手术率,是值得推广的中医正脊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吕立江运用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临床经验。方法:整理吕立江对AIS的临床认知,明确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治疗AIS的适用范围,并通过学习吕立江的临床经验,对吕教授治疗AIS的方法进行分析与归纳,并列案例佐证。结果:吕立江立足体征与影像学相结合,诊断上强调AIS的适应症;治疗上定位准确、巧力寸劲、安全有效,达到了矫正脊柱畸形的效果。结论:吕立江教授治疗AIS的杠杆定位手法与脉冲电场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其方法治疗AIS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在脊柱骨骼发育定型之前出现的脊柱结构整体异常,伴有背部肉薄不坚,筋不束骨,影响整体美观、躯体运动,甚至脏腑功能。目前,临床上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神经损伤风险高、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非手术治疗包括中医治疗、运动疗法、支具治疗以及电刺激等。其中,支具配合体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程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疗效不确切、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归属于中医学的“龟背”范畴,也称“小儿驼背”,但尚未有明确的辨证分型。文章通过中医理论——“脾主肉,肝主筋”,对脊柱侧弯相关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探讨“脾主肉,肝主筋”这一理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病机之间的联系,以及部分现代医家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临床应用。基于“脾主肉,肝主筋”理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主要体现在揉筋正骨和健脾养肝两个方面,揉筋正骨突出外治,健脾养肝重在内调,内外同治,标本兼顾,为中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与方法。因此,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中医治疗并非只有理筋整脊之类的外治法,还可以...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13)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发病率在人群中约为2%,在脊柱侧弯患者中所占比重较大。早期AIS不影响日常生活,加之临床症状隐蔽,人们重视度不高。随社会进步及现代教育普及,青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増快加之长期姿势不当使脊柱侧弯的发病率随之升高,若不及早预防治疗,或可发展为严重畸形,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瘫痪,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人士关注。此文综述保守治疗AIS的最新研究进展,望对AIS的防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进行性发展的疾病。笔者通过近年来有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研究的文献资料,从AIS的生物力学分析及骨盆与AIS的相关性两个方面,针对AIS的评估与测量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认为:三维步态分析与表面肌电既是AIS机制分析的重要方法,也可以成为AIS评估、测量、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骨盆作为脊柱重要的支撑,在AI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AIS的测量、评价中应进一步重视对骨盆的监测,建议将对骨盆的评估纳入AIS的疗效评价中。  相似文献   

6.
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非手术治疗效果很差,且容易并发局部皮肤坏死及血管神经的机械性损伤;而手术治疗无论哪一种都是在牺牲活动关节的基础上达到矫正目的,常常伴发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对Ilizarov技术在肢体矫形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田慧中在脊柱侧弯中运用Ilizarov技术的经验,论述了脊柱侧弯的分类,病理改变,Ilizarov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优势和原理等,论证Ilizarov技术运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可行性、先进性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贾鲲  李海天  吕忠礼 《吉林中医药》2020,40(8):1093-1095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腰背肌力、Cobb 角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IS患者的两侧胸段竖脊肌RMS差异明显的低于对照组,Cobb 角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89.74%和69.2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改善了AIS患者的患者的脊柱两侧肌力差异和关节活动度,降低了Cobb 角度,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林娜  刘敏  张威  陶冶 《光明中医》2023,(21):4101-4105
目的 以循证为基础,探讨中医治疗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疗效。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检索,收集关于中医干预治疗轻度和中度脊柱侧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脊柱侧弯Cobb角,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椎体旋转角(AVR),并且有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有限的证据支持中医能够改善轻、中度AIS患者的躯干形态,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有待高质量的RCT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潜在发展趋势的疾病。本文通过复习有关非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近期数据,详尽论述治疗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AIS)的关键时间,康复治疗指征,体育疗法,矫形器、矫形石膏、牵引治疗、电刺激等方法的进展情况,从而提示人们:对AIS应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申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155-156
目的:总结后路松解截骨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方法:对采用后路松解截骨手术治疗的14例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4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后路松解截骨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采用后路松解截骨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患者,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卧床大小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预防迟发性截瘫,做好引流管及皮肤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后路矫形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后路矫形术治疗8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经后路矫形手术治疗后,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采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患者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体位及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同时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目前我国青少年脊柱相关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定义为在无任何先天脊柱异常的情况下,脊柱侧弯Cobb角> 10°,伴或不伴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所以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该疾病在早期不易被患儿及家长发现,等到患儿出现外观畸形病变或相关心肺功能障碍时才可能被关注。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根据疾病的发生进展目前来说有手术及保守两种方法,大量研究及实践证明,不合时宜的手术治疗存在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多次手术、创伤大、术后效果不佳、术后恢复时间长等问题。就目前研究进展来说适宜的保守治疗可作为轻中度脊柱侧弯的主要治疗方式。文章检索近十年来国内外保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相关研究,发现保守治疗主要分为手法治疗、运动疗法、支具疗法等,且这些疗法在临床应用中都有较为肯定的疗效,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及总结,望接下来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机制研究,同时对两种及联合两种以上的治疗方式进行疗效观察,从而为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应该积极关注脊柱侧弯人群的心理健康,及早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以及心理辅导,这样更有利于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近年本院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3例,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结果:在全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矫正率达到82.6%。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后伸侧扳"手法配合导引功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后伸侧扳"手法配合导引功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机械牵引治疗,2组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Cobb角的改变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obb角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且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经秩和检验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后伸侧扳"手法配合导引功法能够有效地改善AIS患者脊柱畸形情况,体现了传统推拿的优势,避免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黄祖波  周浩  唐兴  曾月  张达  丁松屹  王超 《四川中医》2023,(12):183-185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督灸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成都接受八段锦疗法联合督灸干预的轻度AIS(阳虚型)受试者30例,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ATR、椎体旋转度数进行评定,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轻度AIS(阳虚型)受试者经八段锦联合督灸治疗12周后,Cobb角度[(14.90±2.65)°vs(7.60±1.83)°,P<0.05]及椎体旋转角度[(9.54±1.70)°vs(5.20±1.27)°,P<0.05]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椎体旋转程度的Nash-Moe分级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总有效率93.3%,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督灸可稳定并改善轻度AIS(阳虚型)的进展,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DIEAS系统对理筋手法结合芍甘五藤汤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都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理筋手法结合芍甘五藤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物理疗法,即脉冲短波疗法。对治疗前后两组脊柱功能及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Cobb角及腰痛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obb角、腰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手法结合芍甘五藤汤可以显著改善AIS患者的脊柱功能及腰痛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龙氏俯卧牵抖冲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6例AIS患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10~16岁,中位数12岁;病程1~12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采用龙氏俯卧牵抖冲压法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按照《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中AIS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2例(男5例、女7例)、好转21例(男10例、女11例)、无效3例(男1例、女2例)。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中,2例最终接受支具治疗,1例失访。治疗3个月后,脊柱侧凸Cobb角由17.34°±5.78°改善至11.52°±7.91°,其中男性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由17.01°±5.21°改善至10.41°±6.53°、女性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由17.67°±6.53°改善至12.11°±8.11°,男性患者治疗后脊柱侧凸Cobb角小于女性患者(t=2.370,P=0.020)。结论:龙氏俯卧牵抖冲压法能有效矫正AIS患者的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如不及早干预治疗,很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多种学说,治疗手段众多,主要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2大类.针对不同患儿应在明确诊断后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因此,文章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国内外治疗此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人体弓弦力学理论应用浮针联合易罐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慈溪市中医医院推拿科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浮针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浮针联合易罐治疗,每周治疗3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数值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体弓弦力学理论应用易罐配合浮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确切,可以纠正脊柱旁两侧肌张力不平衡,阻滞脊柱侧凸进展,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膜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腹膜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人,对比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比率、平均治愈时间均有非常明显差别(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腹膜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