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经验。方法 1997年8月~2006年8月,对200例(316条)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并同时对缺损皮肤和肌腱进行一期修复或二期功能重建。血管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161例,闭合性损伤39例。完全断裂189条,不完全断裂127条。血管缺损2~8cm。结果 术中输血量800~4000ml。手术成功(一次修复)169例,血栓形成二次修复19例,术后死亡3例,截肢9例。126例获随访3个月~4年,120例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正常,6例肢体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可能与合并神经损伤有关。结论 对于四肢主干动脉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能获得良好效果,明显提高患肢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总结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68例.手术方法包括动静脉直接吻合33例、自体大隐静脉(长度5~12 cm)移植修复13例、人工血管(长度8~25 cm)移植22例.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损伤肢体存活良好并恢复功能65例,因肢体坏死截肢3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选择适宜的血管重建方法、尽快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5月~2011年5月,应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18例.入院后均仔细查体,积极纠正休克,骨折者行骨折固定术,切除已经损伤的动脉和静脉段.[结果] 18例中,16例肢体血循环恢复正常,肢体成活,随访9个月~2年,12例肢体功能恢复,1例钢板再断裂,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例为周围神经损伤后肌功能部分恢复,1例臂丛神经损伤后恢复伸屈肘关节功能,手内在肌萎缩,肘下4 cm恢复感觉;另2例中,1例因下肢缺血时间40 h,再次取大隐静脉移植,术后肌组织广泛性坏死及血管闭塞而截肢;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血管血栓形成而截肢.[结论]对四肢主干血管缺损应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应用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1年1月~2003年10月36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1例血管吻合重建血循环后因肢体损伤严重,广泛坏死而截肢,其余35例全部存活。结论 ①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诊断明确或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②血管修补缝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术是主要修复方法,血管缺损2cm以上者应行自体静脉移植术;③动脉血管修复的时限可根据伤情及全身情况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患者100例。共行手术106次,其中行血管移植58条(人造血管移植40条,大隐静脉移植18条),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4条,血管裂口修复28条,单纯动脉结扎2条。结果 治愈94例,无血栓形成及肢体缺血。1例大隐静脉移植术后移植段静脉血栓形成,1例切口感染,3例下肢因挤压伤致大面积肌肉坏死,均治愈,另1例右小腿远端缺血截肢。结论 正确的现场处理、精细的血管外科技术、血管移植材料的合理选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72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男50例,女22例;年龄5~60岁,中位年龄39岁。开放性损伤44例,闭合性损伤28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23例,胭动脉20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12例,肱动脉11例,腋动脉3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0min~27d。术中血管破口直接修补3例,端端吻合39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0例,移植长度3~8cm。结果67例肢体成活,5例截肢。48例获6个月~5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40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8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4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了解损伤机制及受伤情况,认真体检,综合分析,是主干血管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显微外科修复是提高血管通畅率的保障;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及肢体缺血时间超过4h的肱动脉、胭动脉以上的血管损伤,及时行筋膜间室切开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143-1144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外伤性锁骨下动脉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3例锁骨下动脉完全断裂病例,取锁骨下切口,充分显露受损锁骨下动脉段,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技术修复重建损伤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第2段1例,第3段2例。损伤类型:均为完全断裂及破损。损伤至手术时间1~3 h。[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肢体坏死。获随访3个月~5年,桡动脉搏动恢复良好。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锁骨下动脉解剖位置隐蔽,动脉损伤后显露、修复困难。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技术修复重建损伤动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2年3月~2004年2月收治肢体主干动脉缺损患者11例,均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获得较好效果。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1例。年龄18~57岁。致伤原因:机械绞伤4例,碾压伤6例,局部感染溃烂1例。肱动脉缺损4例,股动脉缺损5例,月国动脉缺损2例。缺损长度3~18cm。合并骨折8例,合并伴行深静脉损伤4例,合并神经损伤2例。2.治疗方法:本组均采用自体静脉倒置移植的方法修复动脉缺损。3例肱动脉缺损采用肘正中静脉移植,其余8例选用大隐静脉移植。3例下肢伴行深静脉缺损同时予以修复。二、讨论动脉缺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损伤,常常伴…  相似文献   

9.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的处理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四肢大动脉缺损长度为3-5cm2例,5.1-8cm6例,均采用自体健侧大隐静脉倒置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通畅,肢体全部成活。经4个月-5年随访,8例的肢体情况均良好。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肢体大动脉缺损的理想材料,具有取材容易、抗感染能力强、血管通畅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腘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4月至2007年5月治疗股/胭静脉损伤26例。单纯静脉伤12例,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分别采用血管修补术、血管补片修复、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移植及“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静脉。结果23例肢体术后血运恢复。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中,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3例肢体坏死截肢,4例肢体肌肉部分坏死清创后残留部分功能障碍,单纯股/胭静脉损伤者血管修复后肢体无显著肿胀,血运良好。随访3个月~7年,23例肢体血运良好。结论股/腘静脉损伤修复有助肢体恢复正常血供,优先处理合并动脉损伤,“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股/腘静脉损伤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7月共诊治的23例四肢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直接动脉修补、动脉结扎、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及人工血管吻合。术中取栓6例,合并静脉损伤修复8例。结果截肢3例(13.0%)。获得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11例多普勒超声证实损伤血管血流通畅,下肢肌肉挛缩1例;下肢血供不足1例。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肢体存活率和避免假性动脉瘤发生的关键。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Fogarty导管常规取栓和早期筋膜切开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大隐静脉移植在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996年1月~2003年5月,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26例。结果 26例中23例肢体血循顺利恢复正常,3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行血管探查血栓清除再吻合处理,2例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正常,1例伤口感染并血栓形成致肢体坏死,最后作截肢处理。成活的25例肢体中22例功能恢复正常,3例肢体残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 大隐静脉口径与四肢主干血管相当,组织相容性好,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56例,男43例,女13例;年龄12~68岁,平均32岁。修复动脉损伤采用端端吻合35例,大隐静脉移植20例,切开取栓1例。结果截肢6例,肢体存活50例(89%),其中18例(32%)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结论手术不及时和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是截肢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腘动脉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极易导致小腿坏死,截肢率高.我院自1992年1月~1995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6例()动脉损伤患者进行修复.行()动脉端端吻合3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2例.1例因广泛动、静脉栓塞无法修复行截肢术,余均成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1967年以来54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例,其中有38例次行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损伤的血管,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50例,女4例。年龄7~82岁。伤后到手术时间为0.5~31小时,平均13小时。其中有10例因在外院已急诊处理,或因形成假性动脉瘤于伤后3天~1年手术,其中2例因动脉瘤破裂而急诊手术。致伤原因:钝性损伤29例,枪弹伤5例,锐器伤19例,医源性误伤1例,共损伤血管70条。治疗方法:行端端吻合16次,结扎血管8次,人工血管移植1次,截肢5次,修补2次,行静脉移植38次。血管修复情况:施行自体静脉移植38次中,修复动脉损伤34次,修复静脉4次。采用大隐静脉26次,头静脉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于骨关节部位的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年间36例骨关节部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断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自体静脉移植15例,人造血管移植1例,血管吻合13例,血管修补2例,死亡2例,截肢3例(1例上肢,2例下肢)。结论:四肢主干血管在关节部位损伤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救治原则是保全生命基础上尽早修复血管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共26例2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血管的修复,采取静脉移植(12)例的方法克服动脉缺损,结果22例肢体成活,4例截肢。对这类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1989—2000年68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断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随访2--11年,62例肢体存活,6例截肢,2例出现轻度缺血性肌挛缩。结论: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损伤动脉应尽可能在6—8h内进行修复,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血管修复方法。积极治疗多发伤、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急诊显微修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报道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急诊显微修复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开放性损伤76例79条血管,手术方法包括受损血管的显露、血管吻合和自体静脉移植术。结果 治愈73例,截肢2例,死亡1例。结论 对四肢主干血管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是应尽快控制出血和恢复肢体血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肢体血液循环重建、肢体保护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胫骨上端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胫骨上端骨折合并动脉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3~ 1998年共收治胫骨上端骨折合并动脉损伤病人 12例 ,其中动脉断裂 8例、血管内膜损伤后血栓形成 1例、血管受压 3例 ,动脉断裂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 6例、端端吻合 2例。结果 :1例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坏死而截肢 ,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为 10 0 %。结论 :仔细的临床检查是发现肢体血管损伤的重要手段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处理血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