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在治疗过程中 ,其死亡率高达 30 %左右〔1〕。并发症的发生常预示治疗结果。对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作者收集本院 1982年 1月~ 1999年 9月收治ANP病人 112例 ,现对治疗中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982年 1月~ 1999年 9月我院收治 112例ANP病人 ,男 64例 ,女 48例。平均年龄 5 1 3岁 (2 2~ 86岁 )。均有明显的腹部体征 ,B超、CT及血尿淀粉酶检查均支持诊断 ,按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制定的临床诊断作为诊断标准 ,非手术治疗 65例 ,采用禁食、胃肠减压 ,运用…  相似文献   
2.
烧伤并发高血糖症11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了解烧伤并发高血糖症的发生率及探讨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113例烧伤并发高血糖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休克复苏情况及高血糖发生时间和创面感染与否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烧伤并发高血糖症与休克延尺复苏,休克期过量补充葡萄糖,大面积深度烧伤,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平稳渡过休克期,控制糖输入量,及时应用降糖药物,预防创面感染,利于防治高血糖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以"肉眼血尿1个月,加重伴左腰腿痛5 d"于2008年10月27日入住泌尿科.有心脏瓣膜置换术史,服华法林3.75 mg,1次/d.既往无凝血检查.查体:左肾区无叩痛.左下肢中度肿胀,温暖,足背动脉搏动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非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非慢性期下肢DVT患者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3~83(65.8±12.4)岁;左下肢34例,右下肢21例;病程1~26(9.7±5.5)d;急性期36例,亚急性期1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27例采取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取CDT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近期(术后1周)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Villalta评分表评估2组患者血栓后综合征(PTS)的严重程度。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联合组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2.59%(25/27),优于对照组的67.86%(19/28);联合组疗效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6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10例、9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P=0.016)。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在联合组分别为(188.2±41.5)万U、(3.7±0.7)d和(7.9±1.2)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2.1±34.0)万U、(6.6±0.6)d和(14.0±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17.10、13.85,P值均<0.001)。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联合组2例、对照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699)。术后12个月,联合组发生PTS 7例,其中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例,对照组发生PTS10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3例、重度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P=0.416)。结论 对于非慢性期DVT患者,单纯CDT和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联合组方案早期临床有效率更高,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节约治疗成本,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顺行静脉造影在明确下肢交通支静脉位置和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顺行静脉造影在明确下肢交通支静脉位置和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综合分析134例157侧下肢所做的顺行深静脉静脉造影结果。结果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43侧,占27.4%。其病变累及1支26侧,2支或2支以上17侧,位于小腿内侧37侧,小腿外侧18侧,大腿9侧。下肢溃疡22侧肢体有功能不全交通支12侧肢体(54.5%)。交通支静脉联结于深静脉主干34侧肢体,来源于小腿静脉丛交通支9侧肢体。标尺均能清晰标记出交通支在纵向的位置。结论顺行静脉造影是明确下肢交通支静脉位置和功能首选和最可靠的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布加氏综合征2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及手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类型后,行介入治疗10例(失败1例转开放手术治疗)、手术19例(术式包括腔房转流术12例、肠腔分流术2例、腔肠房转流术1例、脾房转流术1例,根治术3例).结果:介入治疗成功9例,均施以球囊扩张+内置支架,其中1例半年后因"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穿刺阻塞部位失败1例,改行腔房转流术.手术组中,发生急性心衰2例,出现人工血管堵塞2例.结论:介入治疗是BCS的首选疗法,但不能同期处理其他脏器病变,须传统手术保障;手术后可产生较多并发症,应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POSSUM)评分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指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6例,其中实施常规介入治疗的48例为A组,以POSSUM及APACHE Ⅱ测评结果为指导而实施介入治疗的48例为B组。比较2组的介入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指数(ABI),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 结果:B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95.83% vs. 83.33%),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9.47±2.64)d vs.(14.56±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t=8.375,P均<0.05);2组治疗后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治疗前AB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ABI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ABI指数明显高于A组,[(1.09±0.22)vs.(0.9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5,P<0.05);B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12.50% vs. 29.17%),病死率也低于A组(0% vs.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POSSUM评分联合APACHE Ⅱ评分指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明显改善下肢血流及提高ABI,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 852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0例(0.54%)的术中损伤类型及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5例,胆总管横断3例,侧壁损伤2例;行端端吻合及修补, 预后良好.5例未及时发现,右肝管横断结扎1例,胆囊管侧壁损伤1例,缝针扎伤胆总管1例 ,电凝损伤胆总管1例,胆囊颈管处渗漏1例;1例行修补T型管引流,3例后期行空肠Roux-Y 重建,1例死亡.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局部病变及解剖学变异、经验不足、操作不当是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术中及时发现肝外胆管损伤,处理合理,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确定交通支静脉位置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综合分析134例157条肢体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结果 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43条肢体,占27.4%,其中26条肢体病变累及1支交通支静脉,17条肢体病变累及2支或2支以上交通支静脉.病变位于小腿内侧23条肢体,小腿外侧7条肢体,小腿内外侧均有10条肢体;大腿3条肢体.下肢溃疡22条肢体,其中12条(54.5%)有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联结于深静脉主干34条肢体,来源于小腿静脉丛交通支静脉9条肢体.标尺均能清晰标记出交通支静脉在纵向的位置.结论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是确定交通支静脉位置和功能的首选和最可靠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对抗凝病人大隐静脉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抗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病人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2组麻醉阻滞前后血压及心率(HR)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评价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麻醉阻滞前后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病人T2时的SBP、DBP均明显低于T0和T1(P<0.01),T3时SBP、DBP均明显高于T2(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2时的SBP、DBP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术中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升压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凝病人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压稳定,输液量少,术后疼痛程度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