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伟云  魏娜  仇金鹏  麻海春 《吉林医学》2008,29(18):1577-1579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间断肌内注射镇痛剂组(对照组),每组20例。PCIA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EA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间断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观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肠呜音听诊评分和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12、24、36h视觉模拟评分(VAS),PCEA组低于PCIA组(P〈0.05),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amsay评分PCEA组低于PCIA组(P〈0.05),两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72h肠鸣音听诊评分和肛门排气时间,PCEA组明显早于PCIA组和对照组(P〈0.01),PCI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CEA组与PCI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EA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发应发生率低,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CS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6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年龄28~63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4μg/kg·h舒芬太尼;B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6μg/kg·h舒芬太尼;C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8μg/kg·h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给与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手术结束后于病人三角肌处埋针置管连接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4h、8h、16h、24h、48h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间VAS评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多于A组和B组(P〈0.05)。结论0.06μg/kg·h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乳腺癌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采用常规静吸复合麻醉。镇痛方案:A组,术前不予氟比洛芬酯,术后舒芬太尼150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进行镇痛;B组,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术后舒芬太尼100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进行镇痛。术后随访48h,记录镇痛0(T0)、2(T2)、8(T8)、24(T24)和48h(T48)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0h,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其余时间点2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进行术后镇痛。A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h)+舒芬太尼0.02μg/(kg·h)]、B组[右美托咪定0.08μg/(kg·h)+舒芬太尼0.02μg/(kg·h)]、C组[右美托咪定0.06μg/(kg·h)+舒芬太尼0.02μg/(kg·h)]。比较三组间镇痛、镇静的效果。结果B组患者较C组的镇痛评分降低(P〈0.05),较A组镇痛评分升高(P〈0.05)。B组患者较C组镇静评分升高(P〈0.05),较A组镇静评分降低(P〈0.05)。B组镇痛、镇静效果优于C组,逊于A组。但是A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应用0.08μg/(kg·h)右美托咪定复合0.02μg/(kg·h)舒芬太尼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喻震  李伟 《中国医刊》2007,42(1):55-57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66例择期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男33例,女33例,年龄65—85岁,体重47—91kg。采用随机、前瞻、双盲的方法分为3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2μg/ml(A组)、0.3μg/ml(B组)和0.4mg/ml(C组)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背景2ml/h,PCA量每次3ml,锁定时间30分钟。分别于术后4、8、20、24、48小时观察患者的VAS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镇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肛门的排气时间。结果 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逐渐下降,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小时、8小时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术后20小时的A组的VAS评分高于C组(P〈0.05)。术后4小时A组的镇痛药量及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术后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术后8小时、20小时C组恶心人数高于A组(P〈0.05),术后20小时C组皮肤瘙痒人数多于A组(P〈0.05)。C组肛门排气的时间高于A、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中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3μg/ml舒芬太尼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沈勤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91-92,12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0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随机将其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50例,术后均采用PCEA。镇痛泵药液配方,D组,地佐辛0.3mg/kg+舒芬太尼1p,g/kg+左旋布比卡因3mg/kg;S组,舒芬太尼2μg/kg+左旋布比卡因3mg/kg。两组药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的疼痛强度评分和舒适度评分;记录48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累积用量;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镇痛期间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D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S组(P〈O.05),舒适度评分高于S组(P〈0.05);术后48h内,D组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累积用量均少于S组(P〈0.05);术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D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子宫切除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麻醉中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手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3μg/ml(A组)、0.4μg/ml(B组)、0.5μg/ml(C组)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比卡因。术后采用LCP模式行PCEA,即负荷剂量(5m1)+持续剂量(2ml/h)+PCA剂量(3ml/次),锁定时间30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h观察3组镇痛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逐渐下降。术后4、8h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术后20hA组的VAS评分高于C组(P〈0.01)。术后4hA组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A组术后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行术后病人PCEA可为妇科手术病人提供较满意的镇痛效果。0.4μg/ml的舒芬太尼与0.125%的罗比卡因复合,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引起相对少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术后应用舒芬太尼经静脉或经硬膜外复合罗哌卡因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组和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30例。静脉组PCA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 氟哌利多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负荷量3 ml,背景剂量0.5 ml/h,自控给药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5 min。硬膜外组PCA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80μg 氟哌利多5 mg 罗哌卡因25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负荷量4 ml,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3 ml/次,锁定时间30 min。结果两组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似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镇静评分均高于PCEA组(P<0.05),PCIA组48 h用药量少于PCEA组(P<0.05),PCIA组总按键次数高于PCEA组(P<0.05),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良至优者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PCIA组较PCEA组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经静脉或经硬膜外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均可取得安全满意的效果,但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PCEA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的优率高,按键次数少,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CU胸科手术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探讨其合理剂量。方法80例术后人住ICU的普胸外科手术病人均分为4组,A组(吗啡0.2mg/h),B组(舒芬太尼2μg/h),C组(舒芬太尼3μg/h),D组(舒芬太尼4μg/h),每组均伍用0.18%罗哌卡因。观察术后4、8、16、24、48h的疼痛、镇静、睡眠质量评分,记录镇痛泵(实际/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评分,PCA泵按压次数,A、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不良反应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痛能达到吗啡相同效果,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合理剂量为4μg/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下肢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术后行PCEA,观察组应用0.5I,zg/mL舒芬太尼+O.125%罗哌卡因;对照组应用5Ixg/mL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下肢手术后PCE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吗啡在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I~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40例和吗啡组40例,分别于术后4,8,24,48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评分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4,8,24,48h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VAS评分分别与吗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舒芬太尼组术后各时间段镇痛药消耗量多于吗啡组。结论舒芬太尼与吗啡应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均有较好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葛华有 《四川医学》2010,31(1):55-57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术后静脉镇痛的方案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8例。A组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50μg,B组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75μg,C组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100μg,各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患者清醒拔管后,接电子镇痛泵,基础流量2ml/h,PCA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8、12hC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100μg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等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胸外科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胸外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20例)和芬太尼组(20例),手术结束后接美国百特AP型镇痛泵行PCIA,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2.8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28μ/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单次给药量0.5mL,锁定时间位15min。记录患者术后24h、48h的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警觉/镇静(OAA/S)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消耗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24h、48h的VASr评分及VASm评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24h时OAA/S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镇痛药物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芬太尼组在术后24h、48h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更加适用于胸外科术后PCIA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1 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 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 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 术后PCEA,24 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对于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纳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A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B组静脉注生理盐水2mL。术毕拔管后接PCIA,记录48h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采用VAS评估术后6h(T1)、12h(T2)、24h(L)、48h(L)2组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皮肤瘙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舒芬太尼用量及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均减少(P〈0.01),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pl〈O.01),2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万成福  王延伟  宋涛 《当代医师》2013,(12):1593-159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复合舒芬太尼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中的效果。方法择期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周岁,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PCA成分为舒芬太尼200μg+生理盐水共100ml;B组:术前30min静注帕瑞昔布40mg,术后每12小时静注帕瑞昔布40mg至术后第3天,PCA成分为舒芬太尼200μg+生理盐水共100ml;C组:帕瑞昔布应用同B组,调整PCA成分为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共100ml。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为2ml,持续量为1.2ml/h,PCA量为1.5ml/h,锁定时间30min。记录3组患者术后3、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48h引流量,并于镇痛治疗前后采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术后3、24、48h,A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高于B、C两组(P〈0.05),但B、C两组间Y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虽稍低于A、B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三组镇痛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48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ASAⅠ-Ⅱ级择期骨科脊柱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即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 A组术后镇痛用舒芬太尼2g/k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舒芬太尼2g/kg+氟比洛芬酯150mg+生理盐水至100mL。 C组舒芬太尼4g/kg+生理盐水至100mL。3组PCIA泵参数设置:背景剂量2ml,单次负荷剂量2ml ,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3组患者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静息镇痛评分及PCIA期间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组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 B组和C组镇痛效果良好,B、C 2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IA期间不良反应观察中,A、B 2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的患者均少于C组,并且C组中有2例呼吸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好,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张启祥 《大家健康》2016,(4):142-14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情况,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笔者就职医院妇产科行子宫全切术的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2例,三组均按每千克体重0.02μg/h 予舒芬太尼,A 组按每千克体重0.08μg/h 予右美托咪啶,B 组按每千克体重0.06μg/h 予右美托咪啶,C 组按每千克体重0.1μg/h 予右美托咪啶,观察记录三组患者在术后急性疼痛发生阶段的镇痛效果。结果:三组均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C 组具有最高的 VAS 评分和镇静评分,与 A、B 两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A、B 两组之间 A 组的 VAS 评分和镇静评分均高于 B 组(P <0.05);但 C 组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A、B 两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对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给药浓度过高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过低则不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每千克体重0.08μg/h 右美托咪啶复合每千克体重0.02μg/h 舒芬太尼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50pg十0.178%甲磺酸罗哌卡因100ml;B组:地佐辛10mg+0.178%甲磺酸罗哌卡因100ml。手术结束前15rain给予PCEA负荷量,PCEA持续背景剂量为2ml/h,自控剂量为0.5ml,锁定15min。对2组切口痛及内脏痛视觉模拟评分(vist]alanaloguescale,VAS)评分、Ramsay评分、Bromage评级、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两组对切口痛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O.05),但B组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强于A组(P〈0.05);两组Bromage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Ramsay评分B组高于A组(P〈().05);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10mg地佐辛复合0.1780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劳诚毅  全伟斌  黄卫彤  周朝明 《广西医学》2011,33(10):1252-1256
目的探讨连续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血药浓度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A、B、C3组分别鞘内注射舒芬太尼6μg、8μg和10μg。在镇痛起效时、出现不良反应时及孕妇不良反应消失后分别测定孕妇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待孕妇VASI〉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测定新生儿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给药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等。结果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给药分娩镇痛时,C组孕妇体内的血药浓度高于A组、B组(P〈0.05),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鞘内首次注射6μg和8μg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