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A组25例为入院时行急诊PCI术治疗前预防性置入IABP;而B组23例为术中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等接受IABP紧急置入。分析A、B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结果:A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8.0%和0%,B组为47.8%和0%;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分别为(52.6±15.7)h与(89.8±12.7)h,P0.05;平均IABP使用时间分别为(44.6±17.4)h与(87.1±22.2)h,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状动脉PCI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缩短IABP辅助时间,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的监测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ULMC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前后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96.12±11.18)比(115.08±15.23)次/min],中心静脉压降低[(13.23±2.74)比(17.16±5.21)cm H2O],舒张压[(65.64±5.26)比(43.23 ±7.91)mm Hg]、平均动脉压[(68.85±3.53)比(49.41 ±7.85)mm Hg]、心排血指数[(2.72±0.81)比(1.91 ±0.34)L/(min·m2)]、尿量[(36.23±5.27)比(15.14 ±3.52) ml/h]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5,21.23,30.53,32.71,18.14,29.37;P <0.05).本组患者好转出院10例(76.9%),死亡3例(23.1%).结论 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早期置入IABP,能迅速改善心肌灌注,使患者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受血管再通治疗.IABP的顺利应用与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密切相关;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IABP各项指标,可以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周莲  江敏  文玲  朱建芳  李丽华  易坪  彭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76-1378
目的总结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高龄A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5例好转出院,1例院内死亡。结论采用IABP及PCI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高龄AMI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PCI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2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PCI术前或术中均应用了IABP,应用Datascope System98或Datascope System100型反搏仪,采用34-40ml型球囊,26例患者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和支架术。结果26例患者在IABP的辅助下顺利完成PCI手术。结论IABP的有效实施与护理质量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是确保IABP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赵霞  王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168-11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救护观察。术前掌握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 49例患者应用IABP天数为1~5 d,其中47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置入不同时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严重心衰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ACS合并严重左心衰行PCI治疗患者,根据IABP置入时机的不同,分为PCI术前IABP置入组(A组,n=32)和PCI术后IABP置入组(B组,n=28).对比两组间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IABP工作时间、PCI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组TIMI血流情况优于B组;A组IABP机使用时间少于B组,且前者近期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后者;A组顽固性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小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IABP及早置入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严重心衰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中再灌注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AMI急诊PC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术中介入配合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术中配合要点。结果平均介入配合时间为(59. 71±17. 28) 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术中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经紧急抢救,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通过医护治疗的密切配合,提高了应急处理的实效性,保证了患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AMI危重症患者在急诊PCI围手术期行辅助循环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AMI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2~3d,探讨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IABP支持1h后,1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舒张期反搏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均明显上升,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患者,即使给予成功的冠状动脉重建治疗,IABP仍然是一项有效的临时心脏辅助循环手段,能明显增加AMI危重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为患者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赢得时间和机会,并确保急诊PCI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r aortic balloon pump,IABP)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给予46例行IABP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术后5d观察患者焦虑及不适症状情况。结果 46例患者焦虑评分为(1.22±0.3)分,属于轻度焦虑状态;不适症状在舒适护理后5d内得到缓解。结论 IABP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后,能有效缓解IABP患者术后过度的紧张心理及不适,提高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感,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7年4月,由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加入本院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8家乡镇卫生院转运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12例。体系建立前为对照组,64例;体系建立后为实验组,448例。比较2组STEMI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FMC)后救治护理的时间节点及救治效率。结果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建立后,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非PCI医院的FMC至首份心电图时间从平均(31±13)min缩短至(9±5)min,10 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患者比例达84.7%;FMC至服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的时间从平均(60±13)min缩短至(20±3)min;对于溶栓患者,FMC至开始溶栓时间从平均(74±38)min缩短至(30±2)min;对于转运PCI患者,FMC至开始转运时间从平均(123±59)min缩短至(52±28)min,门-球时间从平均(119.4±23.6)min缩短至(60.7±21.5)min,2组患者时间节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系建立后,平均住院时间有(11.9±3.2)d降至(8.4±2.8)d,人均住院费用减少(38582±9186)元降至(30479±8213)元,院内病死率从9.3%明显降低至0.7%,2组患者救治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显著缩短了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非PCI医院对STEMI患者的早期救治护理的时间,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焦虑状态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接受急诊PCI与IABP泵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是否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早期接受针对性行为与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评价IABP泵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得分为(41.62±4.51)分,对照组得分为(50.68 ±4.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4%)明显低于对照组(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83,P<0.05);在治疗完全依从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76.3%,对照组为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9,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够缓解PCI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46例AMI和/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冠脉造影的同时紧急植入IABP装置,观察介入治疗过程中IABP装置植入前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即刻死亡率等指标变化。结果45例患者植入IABP成功,1例失败;40例患者(86.96%)能够耐受急诊PCI治疗全过程,总死亡率10.87%;具有明显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66.67%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33.33%;未出现明显的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94.12%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2.94%;35例顺利完成PCI治疗,成功率85.36%。结论急诊PCI治疗中IABP的快速植入可预防大面积心梗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对已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减轻症状,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0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并对这些患者在15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及护理,共置入支架104枚,观察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住院病死率、心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平均时间为(41.8±13.6)min,进入导管室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为(17.7±2.1)min,梗死相关动脉达TIMIⅢ级血流为88%,术后患者胸痛及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良好率达88%,心功能恢复良好率达95%。本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心脏破裂在入院后第3天死亡,2例术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经及时治疗明显缓解。结论:PCI治疗与全程护理AMI具有及时、有效疏通血管,保证良好心肌供血的作用,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AMI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高危患者早期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运用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高危患者15例,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病情恶化死亡,总有效率86.67%。结论: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高危患者在早期主动脉球囊反搏运用下成功度过心肌梗死后危险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流程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重型肝炎30例、肝硬化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3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控制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重型肝炎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6.67%和21.88%(P〈0.05),医院感染后控制率为分别为35.71%和85.71%(P〈0.05);肝硬化医院感染率为39.39%和17.65%(P〈0.05);医院感染后控制率为28.57%和83.33%(P〈0.05);观察组未发生医院感染和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1.4±15.6)d和(47.2±16.7)d,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和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9.4±28.9)d和(64.3±28.4)d。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合并医院感染后控制较容易,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高重型肝炎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性伤口敷料应用于不可分期压疮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不可分期压疮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菌纱块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湿性伤口敷料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0%),(P<0.05),研究组患者肉芽生长时间(9.4±3.8)d、直径缩小时间(10.2±4.6)d 和愈合时间(22.8±7.4)d 显著短于对照组肉芽生长时间(13.8±4.0)d、直径缩小时间(15.7±5.9)d 和愈合时间(38.9±8.1) d,(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感染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P<0.05)。结论不可分期压疮患者采用湿性伤口敷料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IABP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IABP治疗。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train,GLS),包括四腔观GLS、三腔观GLS、两腔观GLS、平均GLS和左心室峰值纵向应变离散度;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IABP治疗后,33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3.27±10.71)%]、四腔观GLS[(9.53±3.87)%]、三腔观GLS[(9.41±4.30)%]、两腔观GLS[(9.60±3.32)%]、平均GLS[(9.00±3.60)%]均高于治疗前[(37.03±12.95)%、(7.28±3.21)%、(6.81±2.99)%、(7.35±3.15)%、(7.15±2.77)%](P<0.05),左心室峰值纵向应变离散度[(58.12±19.89)s]低于治疗前[(75.27±26.85)s](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14.03±30.61)mL]、左心室搏出量[(48.48±16.33)mL]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65.42±25.15)mL]与治疗前[(113.76±31.77)、(40.94±17.68)、(72.88±29.6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整体收缩期GLS及峰值应变离散度可为临床评价IABP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时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NRF)的救治质量.方法 对采用PAV技术治疗的56例NFR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5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4.1±11.2)h;平均吸氧时间为(5.3±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3.5)d,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为12.5%,无气漏和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规范的新生儿PAV护理措施能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NRF的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