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九峰,清·乾隆年间名医,“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疗病平脉之候,其效若神”。笔者近览王硕如编次的《九峰医案》,对其血证善从肝肾论治的见解颇受启迪,现摘录2例,略作析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王九峰,清代丹徒名医。因王氏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作,其医案均为门人抄录而未能刊行。关于王九峰卒年时间,众说不一,目前大体有四种说法:一是“年六十有几卒”;二是“卒于1821年”;三是“卒于1830年”;四是“卒于1815年”。经查考大量古今文献,分析了各种说法可能的缘由。并据本人所藏清抄本《王九峰先生医案》,其有病案时间为“己卯年”(1819年)的记载,故笔者推测王九峰卒于1819-1822年之间,王氏应该活到60岁至70岁之间。  相似文献   

3.
中医医案是医家临床实践的文字记录,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章太炎先生指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清代名医周学海也说:“每家医案中,必各有一生最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粹众家之长.”医案学的宝库,记录前人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汇聚临证之精华,为继承和研究医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提供宝贵的资料[1].因此,研究中医医案整理方法,更好的保存和使用医案资料,对于促进医案学和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靖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相似文献   

5.
《扫叶庄医案》为清代著名医家薛雪所著.薛雪(1681 ~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清代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薛氏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且善拳勇.后因母病而究心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而两不相能[1].平生擅治温热疾病,著有《医经原旨》《湿热条辨》《扫叶庄医案》《温疟论》《日讲杂记》等,均刊刻于世[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清代名医王堉所著《醉花窗医案》中的各种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特色之处,期以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对全书明确涉及鉴别诊断的58案进行分析提练,总结《醉花窗医案》的鉴别诊断特点。[结果]《醉花窗医案》全书共有101案,其中58案明确涉及鉴别诊断,其鉴别方法,多从主症、兼症、脉诊三方面入手,而又尤重脉诊,是为特色。[结论]抓住主症,参以兼症,注重脉诊,脉证相合,是《醉花窗医案》中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临证指南医案》[1]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临证医案,由华岫云收集分类编辑而成。全书共10卷,89篇,疾病88门,每门由叶氏门人撰附论一篇(因卷十幼科要略是总述各种儿科疾病所用药大法及基本方,故疾病门少1类)。卷一至八记载内科之杂证、时证案,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书末附录为中医案所用方剂索引",以便初学之士查阅"。《临证指南医案》写作有自身特点,其记载每类疾病例数不一,相差甚大,且对病案分证型并录,证候分类极细,大多只有几例,1例者比比皆是。叶天士是清代前期江苏苏州人,他长期在苏州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82年在郑州发现手抄本《意庵医案》,查阅《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明史艺文志》、《中国医籍考》等均未引录,经整理、校注,于1986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自发现和出版以来国内尚未见有研究论文发表,本文试作如下之研考。  相似文献   

9.
《沈芊绿医案》乃作者沈金鳌先生一生临证经验的精华荟萃,后世医家对其几近无人问津,历代整理出版沈金鳌医学著作,亦从未涉及《沈芊绿医案》一书。此次《沈芊绿医案》一书由中央财政支持立项整理出版,对其版本与内容进行了认真考证,认为《沈芊绿医案》确为沈金鳌先生手记。在校注过程中,主要对其版本进行了考证,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致校勘,并对有关疑难字词及所用典故等进行了注释,使其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此一工作的完成,对沈金鳌医学研究大有裨益,对其医著研究也具有了圆满性。  相似文献   

10.
张简斋,字师勤,行医40余载,民国金陵医派的奠基人[1].张简斋上承孟河医派,其医道从张仲景医著和《本草经》入手,又融会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时病医著,博采众家之长.《张简斋医案》是邹伟俊先生根据其祖父手抄的张简斋541例医案整理而成,对后世影响颇深.本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简斋治疗妇科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张...  相似文献   

11.
对清代名医王堉《醉花窗医案》记录的18则应用平胃散及其类方的医案进行了分析。平胃散的应用指征为痰湿、食积所致的中焦积滞之证。凡有胃部症状因于湿滞、食积所致者,不论何种临床表现,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平胃散消食化积,理气和胃。  相似文献   

12.
王意庵先生为明代徽州祁门县人。所著《意庵医案》一书,原系手抄本,其所载医案,于诊脉辨证,理法方药,不但能切中辨证论治要点,体现中医特色,且文笔流畅,叙事生动,诊断明确,用药果敢,经验宏富。本文就意庵其人,生平事迹,《意庵医案》的版本鉴定和基本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对《意庵医案》的学术特点,从医术精湛,治法独特;师法戴人,善用下法;注重精神疗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程衍道,字敬通,又名正通,安徽歙县槐塘人,约生于明·万历年间,殁于清·康熙初年,为新安一代名医。程氏不仅精通内、妇二科,对眼科造诣亦深,曾著有《眼科秘方》一书,惜未见传世。而《程敬通医案》是由后裔程曦收集、整理编纂而成,1977年歙县卫生局得其手抄本,并印行于世。今就书中眼科医案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15.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着, 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经方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 反映了叶天士对张仲景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 《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 [结论] 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柳选四家医案》是清代著名医家柳宝诒的代表著作,为柳氏选取清代四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则等,分门别类,每案之后,加以评注,编撰而成。书中理法方药齐备,辨治思路井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医案佳作。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应用《柳选四家医案》,笔者将该书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孙文垣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系由明著名新安医家孙一奎之子及门人等将其治验按先后顺序汇编而成。全书五卷共载三百九十八案,其中孙一奎运用二陈汤治验达四十余案。二陈汤以燥湿化痰为宗旨,孙一奎灵活运用于各种疾病,治多奇效,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9.
陈皮、枳实是《石山医案》中最为常用的理气之品,通过对此二药出现频次、剂量及相关配伍的研究,发现二药在《石山医案》中的用药特点有异同之处:两者均可消耗脾胃,尤以枳实为甚;而枳实除痰消痞之力又为陈皮所不及,因此临证时各有所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明末清初新安名医郑重光先生《素圃医案》中暑证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素圃医案》进行认真学习,整理、分析书中相关暑证验案,阐述、归纳郑重光治疗暑证的学术特色,并总结出郑氏治疗暑证的独特经验。[结果]《素圃医案》为郑氏晚年的医案集成,其中暑证治效11案,用温热药者5例。素圃治疗暑病不概用香薷,亦长于以干姜、桂、附子等辛温药治疗阴暑之证;脱证以参、芪救逆固脱,气虚则习用生脉饮清补之,益气生津而不恋邪;素圃辨病多平脉用药,精于脉诊,并注意服药时以粥养胃。[结论]《素圃医案》中暑证的治疗经验颇具特色。素圃治疗暑证与同时代医家并不完全相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善用温热药物,其中医理对现代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