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九峰,清·乾隆年间名医,“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疗病平脉之候,其效若神”。笔者近览王硕如编次的《九峰医案》,对其血证善从肝肾论治的见解颇受启迪,现摘录2例,略作析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王九峰与蒋宝素均是清代名医,二人年代相近,据说王与蒋还有师生之分[1,2].蒋宝素生前于清道光三十年,手订刊刻有<问斋医案>一书.王九峰医案则"由门人辈集临证方案整理而成",初以手抄本散布流传,最早刊印介绍于1927年[3].最完整的本子是由江一平等据无锡邹鹤瑜处抄本的点校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4年2月第1版).笔者在学习两书时偶然地发现有些医案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似乎在另一书也读到过.遂将其对读,而发现惊人相同相似者甚多, 将其抄排一处, 细较之下,认定其中相当一部分竟可断为是同一案例.这应是医案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例,因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及台湾,有很多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保生大帝姓吴,名卒,字华基,别号雪东,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卒于北宋景佑三年(1036),终年58岁。吴夲自幼聪慧,天文地理,礼乐行政之书,无不通览。年少时,其父因病而逝,其母亦因忧伤操劳而亡。吴卒遂立志学医。24岁时,吴夲中举,委任御史之职。数年后,吴卒奏请辞官,修道于泉州府白礁乡大雁山,修道之余,潜心岐黄,济世救人。吴夲谢世后,出于对其的崇敬和缅怀,民间追谥其为“医圣真人”,并修庙塑像供奉。此后,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宋仁宗敕封其为“保生大帝”,并赐龙袍,令地方官春秋两季致祭。自此,保生大帝逐渐成为福建及台湾民间信仰的医神。  相似文献   

4.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旧题明·王纶著,为迄今所发现的王氏关于产后病论治经验的较为系统的文献资料。笔者披阅全书,深感其书论病简明清澈,遣方用药精切可法,于妇产科临床颇多裨益。现撷要探析如下。 一、版本及内容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原版早毁。查《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皆无载。光绪二十五年《慈溪县志》卷四十七《艺文》有“《胎产医案》一卷,明王纶”之记载。近年张迪姣曾撰文提及王氏著有此书。但后世流传极少,笔者所见为  相似文献   

5.
王孟英治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著《王氏医案》中应用痰药之病例占十之八九,足见其对治痰的重视。1痰之成因王孟英治痰,为温热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根据“痰之为患,既顽且幻,病状多端,性尤善变”的特点,对“脉症多怪”的许多疑难杂症,如痰邪袭于隧络之关格,...  相似文献   

6.
《王氏医案》系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对病例作了精辟分析,并总结了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以及治温病善用寒凉。以清热、护阴,尤为擅长。其遣方用药,别具一格。临证时,每用古方而有新意,尤为后世称赞。本文就《王氏医案》中白虎汤运用的经验作一浅析。1治阳明时疟王孟英针对很多医家治疟恒以小柴胡汤之类的大弊,提出治疟当辨“正疟”与“时疟”。正疟是感受风寒轻者入于少阳而成,脉必弦,治以小柴胡为主。时疟则是感受风温、湿温、暑热之邪轻者内伏募原或少阳三焦,影响气机出入升降,导致枢机不利,营卫…  相似文献   

7.
王孟英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在温病舌诊方面广泛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温病学者的经验,又有所发挥。就《王氏医案》中王孟英温病舌诊的特色及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重病有轻取之法”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喜读医案,受益不少。诸多医案中,对王孟英医案爱之尤笃。王氏乃温病学大家,所著《温热经纬》一书,集温病学之大成,医案有《回春录》与《仁术志》,合称《王孟英医案》。孟英精通医理,临床经验丰富。其用药轻淡凉润,每获奇效。尝谓“重病有轻取之法”,成为经验之谈,对危重疑难病证和坏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本文结合临床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今高等中医院校通用教材《中国医学史》,在提及《肘后救卒方》作者葛洪的简略生平时,指出其生卒年代为261~341年。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晋书·葛洪传》对葛洪具体生卒年代无有记载,只指出其卒时为“八十一岁”,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王仲奇医案》郁证、呕吐、咳嗽、脘腹痞痛、湿温等五个方面探析王仲奇苦辛法治疗多种疾病的特色,以期学习、传承王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王仲奇医案》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内经》《伤寒论》张景岳、李东垣、叶桂及王仲奇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等,阐述例案所示王氏运用"苦辛法"治疗疾病的经验,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王氏继承张仲景、叶天士等医家运用苦辛法的经验和认识,师古却不泥古,郁则气滞,辛开苦降开枢机;气逆呕吐,苦降辛通达气机;咳嗽气逆,辛苦宣泄肃肺气;脘腹痞、痛,苦辛通降调中焦;湿热弥漫,轻苦微辛调气机。[结论]王氏宗《内经》、仲景、东垣、叶桂诸家之长,多有创新,治法灵活。将苦辛法运用到多种气机升降失常的疾病的治疗中,通过条畅气机,而达到气化湿化、气行血行等效果,而祛除体内的病邪,临床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以下简称《重订霍乱论》)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孟英先生的晚年著述。它成书于同治年间,正值上海“霍乱”大流行之时。全书共分“病情”、“治法”、“医案”、“方药”等四卷,较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和王氏防治“霍乱”的实践经验,是一本较有价值的中医古代文献。该书  相似文献   

12.
1李杲生平简介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以南竹里人,真定秦称东垣县,故其晚自号“东垣老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卒于1251年,终年72岁。李少时拜范仲淹之后昆仑范尊为师,博闻强识。李母王氏患病,遍延诸医,杂药乱投,为庸医杂治而死,至死竟不知为何病证。杲自伤不知医理,遂奋发学医。李杲创建了脾胃内伤学说,被后世尊为“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学术思想、医学著作影响之广,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王氏医案》中辨脉论治肺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王氏医案》中的六则医案,整理王氏以脉理释病机、辨治肺病及选方用药的思路。[结果]王氏所选六则肺病医案,均为他医误治,或久治、延治不愈的重症顽疾,或虚实难辨,或寒热错杂,或脏腑同病。王氏诊察三部九候之脏腑定位,细推气血阴阳之变化,明辨寒热虚实之真伪,以脉解证,以脉定证;阐述重症顽疾中滑数脉、弦滑脉、滑而缓脉的临床意义,寸滑如珠、尺中小细的脏腑定位,真脏脉如雀啄脉、解索脉的病因病机,指导精准用药,为后世医家拓展了辨证论治思路。[结论]脉诊对于临证,尤其是肺病重症顽疾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王氏临证重视脉诊,辨脉治肺经验丰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田晋蕃为清末越中著名医家,著有《田晋藩医书七种》,关于田晋蕃的生平,学术界知之甚少。笔者爬梳相关资料,对田晋蕃生平进行考证。[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田晋藩生平进行认真考证。[结果]田晋蕃卒年、籍贯、功名、学术特色及与蔡元培的交游等均能考证出来。但其生年,限于资料,无法断定。[结论]田晋蕃为举人出身,官为内阁中书;可能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03年;祖籍四川,二十二世祖在宋代靖康之难时迁入浙江杭州,四世祖迁入绍兴。田晋蕃是著名医家,擅理论也懂临床,钦服晚清温病大家王孟英,大力搜集王氏书籍,对王孟英医籍的流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田晋蕃也是越中名儒,以清代汉学家法研究医学,呈现出儒者本色。蔡元培先生早期曾向田晋蕃及他的儿子田春农求学,感情颇深,多有交往,在日记里,时常有关于田氏父子的记载。可以说,田晋蕃父子是蔡元培先生早期极其重要的学术引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会仍教授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梳理王会仍教授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其临证心法,总结经验方王氏止鼾汤的组成、方义及效用,并通过典型医案加以验证。[结果]王会仍教授认为,该病发病机制往往与“痰湿”有关,病程演变多遵循脾气亏虚、痰湿阻肺、痰瘀互阻的发展规律,治疗上当以辨证辨病结合、标本兼顾;清肺热、通鼻窍,肺鼻同治;化痰湿、祛瘀滞,气血双调;重视日常调护、防治兼顾。并自拟王氏止鼾汤,临床每获良效。文中所附为一例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痰湿内阻证病案,运用王氏止鼾汤健脾化痰、宣肺止鼾,随访两年,临床症状及呼吸紊乱指数明显改善。[结论] 王会仍教授运用王氏止鼾汤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达健脾益气、清肺化痰、活血化瘀之效,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所著《王氏医案》一书有关痰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医案》的系统研习,从辨病求因、临证组方遣药、临床学术价值等方面,对王孟英有关痰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作出研讨。[结果]王氏辨治痰证,独具慧眼,注重审症求因。痰证病因归咎体内所固有之痰、温病进程中病理产物;病机多责之于火及气机不调;临证治痰,以肺为中心,重在斡旋枢机,同时根据病证不同,从脾、肝、肾、心进行施治,组方用药,灵活多变。[结论]《王氏医案》内容丰富,其对痰证诊治颇有心得体会,诊治痰证,不落窠臼,究其病因病机,责之于火、肺之气机不调,临证重在治肺,兼顾他脏之调摄,时值今日,其论治痰证思想及诊疗经验对临床疾病治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孟英(1808-1868年),名士雄,孟英乃其字.浙江海宁人.孟英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聪颖,"书一览即领解,十岁知三党五服之别,通算术"(<王氏医案三编·庄序>),十二岁即潜心医学,斯时其父病温而大便自利,"浦上林先生来视……  相似文献   

18.
王祖雄,男,1918年生,江苏省江阴县人。王氏从小聪颖好学,十三岁小学毕业后,拜江苏靖江一位晚清秀才王惠安为师,攻读《四书》、《五经》、《史记》等经史文献凡四年,这段学历,为他后来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王氏十七岁时即遵其父训,立志作一名有真才实学的医生以济世活人。先是跟江苏无锡名老中医魏翔学医,一年后魏翔逝世,即就学于当时有名的私立上海中医院,学至三年级,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学而避难西南,在重庆继续自学,潜心研读《内经》、《  相似文献   

19.
吾师王香岩先生名普耀,浙江镇海人,在杭州业医数十年,善治温病,对杂病也有研究,曾著《医学体用》一卷。其医案大部分已散失,在1922~1926年间曾零星发表于《中医杂志》的“桂馨庐医案”中。对温病学方面,先生除继承叶、薛、吴、王的理论经验外,对《广温热论》《伤寒指掌》等也有心得。现将王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王旭高治疗黄疸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及《医学刍言》等著作中关于黄疸病论治的理论、医案的分析,总结王旭高黄疸论治的特色。[结果]王氏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用药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证治思想.[结论]王氏在黄疸治疗上,既有继承又有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