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易“针内针”水平法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及会阴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穿刺组(对照组)和9号皮针导引针内针腰麻穿刺组(观察组),各20例。2组均在L3与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对照组用16号硬膜外针先行硬膜外穿刺,后用5号腰硬联合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观察组用9号皮针引导,直接用5号腰硬联合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有引导针的针尖斜面均与脊柱轴线平行,观察2组腰麻穿刺成功率、黄韧带和硬脊膜突破感知率、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头痛、腰痛、穿刺点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细腰针突破硬脊膜时均有确切的纸质破裂感或阻力落空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穿刺成功率均为95%;2组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组皆无体位性头痛发生,但观察组术后第5天和第7天穿刺点痛和腰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9号皮针引导“针内针”水平法腰穿可以确切感知突破硬脊膜,脑脊液流出通畅,腰麻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穿刺点疼痛及腰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针内针穿刺技术在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阐明其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单次等比重脊椎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实施单次等比重脊椎麻醉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患侧在上的侧卧手术体位进行穿刺。6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经超声定位棘突间隙后,行正中入路的单次蛛网膜下腔穿刺,以穿刺针见脑脊液流出或抽出判定为穿刺成功。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针内针技术(破皮后16 G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引导、套用25 G笔尖式侧孔脊麻穿刺针);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的针内针技术(20 G注射针直接破皮引导、套用25 G笔尖式侧孔脊麻穿刺针)。观察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1次皮肤穿刺成功率、2次皮肤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者满意率、麻醉起效时间、满足所需麻醉平面率、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术者对肌松满意度、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麻醉操作即刻不良反应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穿刺成功。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 2次穿刺成功率、 1次皮肤穿刺成功率和2次皮肤穿刺成功率高(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辅助技术,提高25G单次腰麻在下腹及下肢手术中的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声辅助25G单次腰麻组和传统腰硬联合组。腰硬联合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针,硬膜外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置入腰麻针以脑脊液流出确定到达蛛网膜下腔后注药;超声辅助组利用超声扫描技术观察穿刺部位椎间隙确定穿刺点,必要时实时引导25G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记录试穿次数、穿刺点疼痛、术后腰背痛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与腰硬联合组比较,超声组的试穿次数明显减少(P0.05),一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穿刺点及术后腰痛发生率大大减少,同时患者舒适度以及满意度高。结论超声辅助25G单次腰麻用于下腹及下肢手术效果良好,可使穿刺定位更加准确,术后穿刺点腰背痛大大降低,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号皮针引导下25G细针腰麻穿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和皮针引导细针组(实验组)。观察细腰针脊麻穿刺成功率、黄韧带和硬脊膜突破感知率、腰穿后脑脊液流出率及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结果脊麻注药完成以后,两组感觉阻滞平面、T10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穿刺时间(71.18±13.2)s,长于对照组的(55.10±15.8)s,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细针腰麻成功率93.3%优于联合麻醉组的76.7%;实验组腰穿成功后脑脊液流出通畅,优于联合麻醉组(P<0.05);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17.9%低于联合麻醉组的36.7%;两组细腰针突破硬脊膜时均有确切的纸质破裂感或阻力落空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穿可以确切感知突破硬脊膜,脑脊液流出通畅,腰麻麻醉效果确切,减少术后穿刺点及腰痛发生,相对于联合麻醉,并不增加穿刺过程中引起的神经损伤,适用于年轻患者的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观察两种精细腰麻针的使用。4O例腰麻穿刺随机选用25G Spinocan针和26GAtraucan针,结果全部穿刺成功,无穿刺并发症发生。体会到两种精细腰麻针的使用均方便容易,同时强调正确使用引导针和通过透明针尾观察脑脊液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等比重腰-硬联合阻滞腰麻针不同方向注药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诊剖宫产患者480例,Ⅰ、Ⅱ两组分别向头、向尾注药并记录SBP、DBP、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等比重腰-硬联合阻滞腰麻针向尾侧注药适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向尾侧注药集中了腰麻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同时又减少了腰麻硬膜外穿刺套针侧孔向头注药引起的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相对降低因低血压造成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引起的胎盘缺氧、胎儿酸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性,提高了母婴的安全性,可作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穿刺间隙对高龄患者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龄患者根据不同的穿刺间隙随机等分成3组:Ⅰ组为L3~4间隙、Ⅱ组为L4~5间隙、Ⅲ组为L5~S1间隙。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mg进行单侧腰麻,观察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血压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1)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Ⅰ组<Ⅱ组<Ⅲ组(P<0.05)。(2)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比较,Ⅰ组高于Ⅲ组(P<0.05)。(4)3组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的失败率及术后尿潴留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变仰卧位后均未出现平均动脉压下降的情况(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穿刺间隙位置越高,则阻滞起效越快,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越高,但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的失败率及术后尿潴留等均与穿刺间隙无关。  相似文献   

8.
刘晓欧 《海南医学》2011,22(6):52-53
目的通过双间隙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单间隙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比较其麻醉方法的优越性。方法选择行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选取L2-3间隙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方法,当腰麻效果减退后分两次注入2%利多卡因共10 ml;B组20例:先选取T12-L1间隙行单纯的硬膜外腔阻滞,然后选取L2-3间隙采用腰麻两硬膜外联合麻醉,腰麻效果减退后,上下管各推注麻醉药2%利多卡因5 ml。结果当腰麻作用减退后,通过硬膜外双穿刺点双向注药,麻醉效果的优秀率达90%,而通过硬膜外单穿刺点单向注药优秀率只达60%。结论在子宫全切术中腰麻-硬膜双间隙穿刺双向注药联合麻醉优于腰麻-硬膜外单点穿刺单向注药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腰麻选择重比重药液和等比重药液在剖宫产手术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剖宫产的孕妇204例,ASA1~2级,年龄20~38岁,随机分成重比重组(Z组)和等比重组(D组),均选择腰2~3间隙为穿刺点,腰麻成功后均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备用,腰麻注药前预充复方氯化钠(林格液)500 ml,注药后每3 min测血压1次,观察血压下降的人数.结果 Z组血压下降的比例明显多于D组(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腰麻选择重比重药液对血压的影响明显高于等比重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经不同穿刺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腰硬联合麻醉具体穿刺部位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82例产妇分为两组,A组(41例)经L2~3间隙穿刺,B组(41例)经L3~4间隙穿刺,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麻醉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阻滞时间均短于B组,麻醉后左心做功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加速度指数均低于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L2~3间隙穿刺麻醉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细针直接穿刺腰麻联合使用重比重局麻药在产科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产科麻醉使用细针(25G笔直式针)直接穿刺联合应用重比重局麻药手术的34例患者作为A组,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产科采用传统腰硬联合麻醉联合应用重比重局麻药手术的34例患者作为B组,对比2组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成功所需次数、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A组穿刺操作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成功穿刺所需次数明显比B组少,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麻醉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针直接穿刺腰麻联合使用重比重局麻药在产科麻醉时,术者熟练掌握操作要领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2.
张海萍  吴蔚芳 《当代医学》2016,(22):137-138
目的:观察并分析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在高龄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全髋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对照组联合行重比重布比卡因单次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结果麻醉前,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全髋置换术中,应用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所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史克祥 《河北医学》2012,18(6):829-830
目的:观察在老年下肢手术中应用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的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为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麻醉效果中观察组优良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26);两组间的注药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对比,对照组的SBP、DBP、HR均较观察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内的血流动力学对比,注药后5min的SBP、DBP、HR均较注药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具有麻醉药使用剂量小、效果肯定、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安全性高等优点,适合应用于老年的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中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脑脊液(CSF)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的结果及给我们的启示。方法:15例腰硬联合麻醉者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CSF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结果:1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CSF回流病人中,13例腰穿有突破硬脊膜感,2例无突破硬脊膜感。15例病人硬膜外置管均顺畅,回抽无血和CSF。试验性注药,13例有突破硬脊膜感无CSF回流病人腰麻有效,2例无突破硬脊膜感也无脑脊液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无效改为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有突破硬脊膜感无CSF回流时,试验性注药能起到腰麻效果,无突破硬脊膜感也无脑脊液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无腰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方法:选取从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单侧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待其病情稳定后综合临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病情。此外,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进行减压松懈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腓总神经、胫神经以及股神经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L5、S1感觉支损伤占比显著高于L2、L3、L4而运动支损伤中L4、L5、S1占比均显著高于L2、L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盆后环骨折合并骶丛损伤后感觉与运动障碍主要发生于腓总神经,而神经根感觉支损伤主要集中于L5、S1而运动支损伤主要集中于L4、L2、S1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能达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孟兴  王艳萍 《中外医疗》2009,28(3):73-73
临床工作中,偶然会遇到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困难或腰麻穿刺针内见脑脊液流出,但注药后无麻醉效果的情况。如何提高其穿刺的成功率,本文提出了如下8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观察了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进行了对比。资料和方法 择期行下腹及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联合组)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单纯组),每组20例。穿刺间隙选择L2~3或L3~4,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联合组用腰麻针刺破硬膜,回吸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重比重的卡因溶液1.5~2.5ml,退出腰麻针,向头侧置硬膜外导管2.5cm备用,如腰麻平面不够或麻醉效果减退及时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单纯组用药为利多卡因和的卡因合剂。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并评价该方法与腰大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HRZE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CT引导下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穿刺并鞘内注入等量药物.4周后对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在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症状、体征和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方面优于腰大池穿刺引流注药(P<0.05).结论 CT引导下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优于腰大池穿刺注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春 《西部医学》2009,21(11):1880-1882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54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组,28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疗效相近,而治疗组在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注射速度下对单侧腰麻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行股骨上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患侧在上侧卧位,L4/5间隙穿刺,均用0.25%轻比重液布比卡因2ml单侧腰麻。随机分成四组:Ⅰ组注药速度1ml/2s,Ⅱ组1ml/4s,Ⅲ组1ml/8s,Ⅳ组1ml/16s。注药完毕后均保持侧卧位15min,记录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M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分别记录四组单侧腰麻成功率、L1平面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双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等阻滞特征。结果①注药前后SBP、DBP、MBP、HR、RR及SpO2基本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单侧腰麻成功率:Ⅰ组60.0%(n=24),Ⅱ组80.0%(n=32),Ⅲ组87.5%(n=35),Ⅳ组90.0%(36)。Ⅰ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四组间患侧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L1感觉阻滞平面持续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0.25%轻比重液布比卡因单侧腰麻恰当的注射速度为1ml/4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