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CT在SARS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鉴别肺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复习50例发热患者X线胸片及CT的影像特点。结果:X线胸片正常而CT检查有磨砂玻璃影最后临床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者3例,胸片显示小片状影的在CT像上为结节灶2例;结论:肺CT比普通X线胸片显示肺内病灶准确,CT在SARS早期是发现和诊断的最佳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球形肺炎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向林 《当代医学》2009,15(12):97-98
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及鉴别修断价值。球形肺炎CT表现上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非典”病人的CT图像,并与常见的肺部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本质上为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大体可分为间质渗出期、实质渗出期和纤维化期三期;早期CT表现为较有特征的“花朵”征或“花丛”征;实质渗出期和纤维化期则不易与其他病变鉴别。结论:认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早期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T征象特点。方法 时1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患者的CT检查资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表现为多发边缘模糊的球形和结节状或片状实变,密度不均匀。3例为单发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的团块状病灶。1例患者可见线状、网状阴影。所有病例均见晕轮征,5个邻近胸膜的病灶见方形征。实变病灶中伴有空气支气管征5例。3例病变邻近肺野内见磨玻璃阴影。胸膜增厚3例,少量胸腔积液2例。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征象为非特异性急性感染性病变,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R、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回顾性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均行X线、CT、MRI检查的骨肿瘤患者33例,每例患者均行手术和病理检查。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对DR、CT、MRI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骨肿瘤分为良、恶性两组,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其诊断符合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33例骨肿瘤中有14例为恶性骨肿瘤,19例为良性骨肿瘤,DR、CT、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和CT在良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16/19 vs 8/19,15/19 vs 8/19,P<0.05),MRI和CT的诊断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16/19 vs 15/19,P>0.05);DR、CT、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7/14),57.1%(8/14),78.6%(11/14)。结论:DR、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价值有差别,MRI和CT检查对良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DR。  相似文献   

6.
邹桂兰  沈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892-892,896
目的探讨超声及CT对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GIM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GIMT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21例行CT检查,19例行超声检查。肿瘤定位准确率,超声为84.2%(16/19),CT为95.2%(20/21),其中行超声检查19例中CT肿瘤定位准确18例;肿瘤定性准确率,超声为5.3%(1/19),CT为28.6%(6/21),其中行超声检查19例中CT肿瘤定性正确5例;恶性肿瘤提示准确率均为100%(4/4)。结论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T结合增强扫描对消化道GIMT有很好的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院 2 0 0 3年 4月 30日— 6月 4日收治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 19例 ,按上级要求转院 2例 (含 19例中 ) ,其中治愈出院 17例 ,死亡 2例 (1例是转院后死亡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患者均由外院转入 ,均为男性。年龄 2 0~ 73岁 ,平均 (36± 18)岁。诊断标准均符合卫生部2 0 0 3年 5月 4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1.2. 职业 民工 7例 ,个体 4例 ,退休干部 3例 ,厨师 2例 ,医生 1例 ,学生 1例 ,保安 1例。1.3. 接触史 有明确接触史 4例 ,其中家庭接触 2例…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5例B超、CT、MRI发现胰腺占位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及血清CA19-9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 在55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5例,良性病变20例.胰腺癌与胰腺良性病变平均标准摄取值(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3,P=0.001);胰腺癌与胰腺良性病变血清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34).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7.1%、80.0%、89.5%、94.1%、90.9%.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均低于18F-FDG PET/CT,但二者联合可以提高18F-FDG PET/CT诊断的特异性(90.0%),而准确性仅有轻微下降(87.3%).结论 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相对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CA19-9检查能够提高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CT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 5例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 ,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 ,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 3 -5天内肺部出现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 ,并迅速扩大。 2周内病变达高峰 ,全部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 ,病情重。大部分患者在 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本组 5例患者中有 1例患者恢复期表现肺部遗留少许纤维化病灶 ;有 1例患者合并感染 ;1例死亡。结论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 ,发展迅速 ,累及多个肺野 ,重症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刘琨 《医学综述》2014,(22):4206-420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9-9(CA19-9)检测对老年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胰腺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1周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抽取外周血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直接测出其血清中CA19-9的水平,而后对CT、CA19-9还有两者联合的检测结果与确定的病理诊断进行统计学的对比,了解诊断价值和有效性。结果经病理证实得知,80例胰腺病变患者中有55例被诊断为胰腺癌。在CT诊断为阳性的58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47例患有胰腺癌,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6.5%、57.6%和77.9%。CA19-9是胰腺癌的血清标志物,检测CA19-9≥37000 U/L的患者(CA19-9诊断胰腺癌标准)共52例,41例被病理证实为胰腺癌,CA19-9对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75.7%、61.0%、72.5%。CT、CA19-9联合应用时的对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68.9%、91.3%和75.8%。CT、CA19-9和两者联合检测与病理诊断标准的一致性较高(均P<0.001),联合检测的预期效果更好。结论在病理诊断不易进行的条件下,螺旋CT联合血清CA19-9对于老年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可行性很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高危患者经多层螺旋CT筛查诊断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体检时被筛选为肺癌高危人群的107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多层螺旋CT筛查,对筛查结果显示为疑似肺癌者给予病理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归纳整理肺癌确诊患者及非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的影像特点。结果 1107例肺癌高危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筛查为疑似肺癌者共78例,发现可疑癌结节60个,可疑癌肿块20个,共计80个;经多层螺旋CT筛查为疑似肺癌的78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者64例,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2.1%(64/78);其中癌结节55个(83.3%),癌肿块11个(16.7%),共计66个;2肺部癌灶为结节者53例(82.8%),检出癌结节55个,平均结节大小为1.8cm,其中33个(60.0%)合并明显CT征象,剩余22个(40.0%)未合并CT征象;肺部病灶为肿块者11例(17.2%),检出癌肿块11个,平均结节大小3.5cm,其中7个(63.6%)合并明显CT征象,剩余4个(36.4%)未合并CT征象。结论肺癌确诊患者中癌结节所占比例较癌肿块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李沙  张猛  朱雄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8):760-763
目的 回顾分析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影像学、血常规和核酸检测结果,为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5日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和实验室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资料,分析疑似病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结果 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4例,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为11.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确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排除的疑似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确诊病例中,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3例(占95.8%),呼吸道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双侧浸润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在综合考虑其流行病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仍需依靠病原学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的疑似肋骨骨折75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轴位、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情况。结果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复查确诊肋骨骨折165处,CT轴位、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例数检出率分别为96.00%、98.67%,较X线平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数量检出率为99.39%,较X线平片、CT轴位的71.52%、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情况:X线平片漏诊41处,其中以肋软骨附近漏诊最多,占58.54%;CT轴位漏诊24处,其中肋软骨附近、腋段肋骨漏诊各5处;CT后处理技术未漏诊,可疑骨折数1处。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率高,漏诊率低,能有效弥补X线平片、CT轴位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特点。方法对本科确诊的6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研究对象都全部做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本文通过X线、CT、MRI检测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诊断AS的主要依据)来诊断分析早、中、晚强直性脊柱炎。结果 X线显示1例(5.0%)正常,表明X线存在早期AS漏诊的可能,X线结果显示Ⅰ级为15例(75.0%)、4例(20.0%)Ⅱ级与CT,MR比较得出,其在诊断早期AS上存在难度,X线24例(50.0%)Ⅲ级,24例(50.0%)Ⅳ级与CT的23例(47.9%)Ⅲ级,25例(52.1%)Ⅳ级比较,两者相差不大;CT8例(40.0%)Ⅰ级,12例(60.0%)Ⅱ级,与MRI 1例(5.0%)Ⅰ级,19例(95.0%)Ⅱ级比较,得出MRI能更好更准确的检测早期AS,CT与X线、CT与MRI、X线与MRI比较,分别计算得P值0.05,故3个因素两两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检查可先用X线平片做基本诊断,若正常可基本排除AS(不排除漏诊的可能);若不正常,疑似或早期可用CT和MRI明确诊断,中晚期X线可基本明确诊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还需要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的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的地位等。结果近3年支气管镜检查3375例次,诊断活动性支气管结核105例,阳性率3.1%;其中临床及影像学疑诊支气管结核并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57例(54.3%),仅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诊断而临床及影像学未考虑的48例(45.7%)。结论支气管结核是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EBUS-TBNA 检查的患者110 例。所有患者行 EBUS-TBNA 检查前接受CT 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进行初步筛查。在彩色多普 勒超声指导下,经活检针(18 G)对110 例纳入对象行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BUSTBNA 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计算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分析EBUS-TBNA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确Kappa 值。结果 经CT 或PET-CT 初步筛查,110 例受检者中, 疑似胸部恶性肿瘤81 例(73.64%),疑似结核病29 例(26.36%)。经手术病理诊断,81 例疑似胸部恶性肿瘤 患者中,75 例(92.59%)确诊为恶性肿瘤;29 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中,22 例(75.86%)确诊为结核病。EBUSTBNA 诊断胸部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49(95% CI :0.711,0.904)。EBUS-TBNA 诊断结核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31(95% CI :0.703,0.917)。EBUS-TBNA 诊断恶性瘤纵隔 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604(95% CI :0.697,0.825)。110 例受检者中,2 例(1.82%) 存在轻微不适,但均对该检查方式耐受。结论 EBUS-TBNA 对胸部恶性肿瘤、结核病及恶性瘤纵隔淋巴结 转移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与手术病理诊断呈高度一致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卢贤贵  董茜 《中外医疗》2016,(26):182-18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60例因神经系统症状在该院就诊的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快速作出诊断。结果 CT血管造影对大脑各动脉的显影率均达到100%,60例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中,经确诊,共有27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9%、90.91%、91.67%,与确诊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可在初筛、紧急或无条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等情况下,采取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快速诊断,能对脑血管病变有效检出,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TA患者39例,均行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临床疑似TA患者中,超声诊断TA者33例,动脉硬化(AS)者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FMD)者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者2例;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仅有1例FMD患者超声误诊为TA,其余诊断结果均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结论:超声检查能为TA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0.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