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评价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CRBSI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CRBSI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实施卫生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分析入住ICU的61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比较患者CRBSI的发生率变化。结果干预前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10.6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28.32%,正确洗手率为56.79%,患者CRBSI发生率为4.08‰;干预后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30.2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62.25%,正确洗手率为90.57%,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1.11‰。干预前后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76 9,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日常督导问题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月起持续采取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14年1—12月与干预后阶段手卫生相关指标及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2014年12月共发放问卷2 513份,有效回收1 806份,其中调查医生507名,占28.07%,护士1 185名,占65.61%。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0年手卫生设施完善率、依从率、正确率、知晓率分别为99.36%、86.87%、86.55%、96.24%,高于2014年的41.19%、49.90%、13.46%、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20年手卫生依从率(β=6.248,P<0.001)、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β=1.182,P=0.013)和擦手纸(β=0.508,P<0.001)床日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β=-0.326,P<0.001)则逐年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床日消耗量分别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77、-0.793、-0.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持续PDCA循环法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行检查对住院危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施飞行检查预防控制管理医院感染,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为未实施阶段;比较实施飞行检查前后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飞行检查实施前NICU入住患儿共4588例,医院感染202例,感染率为4.40%;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入住患儿共5754例,医院感染160例,感染率为2.78%;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飞行检查实施前202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257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06株,占41.25%,革兰阴性菌141株,占54.86%,真菌10株,占3.89%;飞行检查实施后160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199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0株,占40.20%,革兰阴性菌111株,占55.78%,真菌8株,占4.02%,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飞行检查实施前相比,飞行检查实施后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飞行检查方法用于住院危重症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和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某院8个临床科室作为研究对象,7月份对其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本底资料调查; 8-10月,对其中6个临床科室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其中2个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11-12月对入选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不免费提供手消毒剂。比较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2012年7-12月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59.50%,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7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最低(36.73%);采取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措施后,各月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7.20%~72.08%)明显提高,且取消免费手消毒剂后,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65.20%~65.50%)仍维持在较高水平。8-10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45.41%~73.63%)均高于7月份(18.97%~47.17%,均P≤0.05);除重症监护室(ICU)北区外,11-12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61.67%~72.73%)高于7月份(均P<0.05)。医院感染率由7月份的3.39%降至11-12月的1.75%,呈下降趋势(χ2=5.122,P=0.024)。结论免费提供手消毒剂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积极推动作用,但不是必要条件;反复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某综合医院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干预措施。方法设计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暗访、随机抽考等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2013年7-9月调查医务人员1 188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1.87%,其中洗手正确率58.90%。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71.00%)高于医生(57.80%)及其他医务人员(32.14%),洗手正确率(65.43%)高于其他医务人员(3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不同时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略有差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口敷料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81.58%;“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为34.62%。调查中仅有297人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占总人次数的25.00%。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手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对全国200所医院2015年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方法知晓率为86.5%,手卫生指征知晓率为82.5%;保洁员手卫生指征知晓率最低(69.9%),其次是其他实习和进修生(70.2%)、医技人员(79.8%);护理员手卫生方法知晓率最低(76.9%),其次是其他实习和进修生(81.0%)、保洁员(82.4%);二级医院知晓率均低于三级医院,不同级别医院中区县级医院知晓率均最低。手卫生依从率为70.1%,正确率为74.9%;其他实习和进修生的依从率、正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61.4%和60.9%);不同级别医院中地市级医院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非教学医院依从率及正确率均低于教学医院。结论我国基层医院是手卫生的薄弱环节,实习生、进修生、护理员和保洁员是手卫生的薄弱群体,应加强手卫生管理,进一步提升手卫生知识知晓和依从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在直接观察法的基础上设计隐蔽式调查方案控制偏倚,以真实地评估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2016年6月对北京市8所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隐蔽式调查,获取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直接标化,并与2015年通过直接观察法所获得的手卫生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8.04%,正确率为88.68%。经直接标化后,ICU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1.29%),急诊科手卫生正确率最高(93.29%),神经内科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42.97%和82.35%);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高(69.02%和92.84%),保洁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37.25%和71.59%);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最高(71.79%)、正确率最低(88.76%),清洁/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3.08%)、正确率最高(93.50%)。隐蔽式调查法所获得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低于直接观察法(均P0.05),正确率的差异程度不同。结论手卫生依从性在科室、人员、指征的分布中存在差异,需加强对手卫生重点环节的干预。采用普通直接观察法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手卫生调查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2012年12月)和干预后(2013年1月—2014年6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5.17%(18 208/21 379),高于干预前的39.92%(853/2 137),干预后较干预前提升了113.35%(χ2=2 590.81,P0.001)。干预后,不同科室、岗位、手卫生时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且自2013年10月起,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90%)。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干预后为10.54 mL/床日(9 323.5L/884 489床日),较干预前增加了3.30 mL/床日[干预前为7.24 mL/床日(4 200 L/579 841床日)],提升了45.58%。结论医疗综合目标评估能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该项措施也可能通过霍桑效应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是一项长期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的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手卫生宣传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正确率和依从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8日开始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分别于活动前及活动后第5阶段采用现场提问、理论考核和直接观察方法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并比较活动前后结果。结果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分别由42.50%、35.45%、24.00%提高至87.12%、68.60%、4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强化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了手卫生操作,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名医务人员,实施品管圈活动,统计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正确率,并统计医务人员及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接受手卫生知识培训依从率为96.70%(88/91)、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为92.31%(84/91)、无菌操作前为94.51%(86/91)、接触患者后为96.70%(88/91)、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为95.60%(87/91)、脱手套后为94.51%(86/91),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5.539、14.467、15.965、20.429、27.148、23.408,P均0.05);实施后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为93.41%(85/91),高于实施前64.84%(5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4,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0%(2/91)、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75%(3/8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洗手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了解其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对某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干预前(2012年1-12月)和干预后(干预后第1阶段:2013年1-6月;干预后第2阶段:2013年7-12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共调查4 066例患者,干预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0.03%,干预后第1、2阶段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1.80%和64.57%,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 P<0.001)。干预前,ICU医院感染率为5.48%,干预后第1、2阶段分别为3.86%和3.30%,医院感染率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P<0.001)。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下降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均P<0.001)。手卫生依从率与ICU医院感染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间存在负相关(均P<0.05)。结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在武汉地区20所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促进活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评价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经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直接接触患者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60.59%(143/236)上升至84.08%(243/289)(χ2=36.82,P<0.001);干预科室的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39.33%(118/300)下降至干预后的31.20%(83/266)(χ2=4.0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手卫生促进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口腔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手卫生指南》及《手卫生实施方案》,制订系统、循序渐进的口腔专科医院手卫生促进方案,分5个步骤进行:全院戒备、基线调查、实施改进、跟踪调查和回顾分析。对比手卫生促进活动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通过手卫生促进活动,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平均得分由之前的58.33分提高至77.40分,提升了32.69%;平均手卫生依从率由24.28%(59/243)上升至49.81%(1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31,P=0.000);5个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状况也有较大改善。结论手卫生促进活动对口腔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6-12月,采用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对某院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干预后,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1.73%(79/249)、57.60%(163/283),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14.06%(35/249)、28.62%(81/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门急诊外,各科室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其余各类手卫生指征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采用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参与业务院长查房对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方法调查该院2012年1-6月(对照组:院感科未参与业务院长查房)和2013年1-6月(实验组:院感科参与业务院长查房)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各科室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例次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2.01%)(χ2=4.31,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1.56%(3 249/4 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1 914/4 350)。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均高于医生(χ2分别为151.30、179.92,均P<0.001);实验组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由高至低依次为儿科、妇产科、外科、内科。实验组和对照组快速手消毒剂消耗量分别为5.38 mL/床日、1.88 mL/床日,洗手液消耗量分别为11.51 mL/床日、7.03 mL/床日。结论将手卫生纳入业务院长查房内容,取得院领导的重视,可明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运用PDCA循环持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规范洗手,并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率由48.00%上升至63.99%;手卫生依从率由实施前的65.11%上升至实施后的8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75、259.65,均P<0.05)。1 000住院床日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递增明显,实施后是实施前的2.95倍。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某院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每年8月1—31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2012—2014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和65.16%,呈增高趋势,(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降低趋势(χ2=82.377,P0.001);医生手卫生依从率(57.97%)低于护士(65.97%);不同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1.32%),而接触患者体液后依从率最高(76.47%)。结论该院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已初见成效,完善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