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光打印机应用质量检病及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激光打印机应用质量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程序.方法通过对8家医院,分别由Kodak、Agfa生产的8台激光打印机的调研,监测其背景密度、灰阶响应特性、图形几何结构、小对比度变化、分辨率等指标.根据国际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制定的相关标准,探讨临床可操作应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及其质量控制程序.结果与激光打印机配套的8台冲洗机均未建立或未严格实施"自动冲洗机的质量控制程序",是调研中CT激光照片影像37.5%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最主要原因;激光打印图像与主机监视器图像一致性好的占62.5%(30份),一致性差的占37.5%(18份);8台激光打印机48份CT颅脑照片窗口技术参数符合标准的占62.5%(30份)(窗宽80~90 HU,窗位35~41 HU).8台激光打印机按临床扫描部位需要设置"输入对应表"曲线的只有1台.结论激光打印机的临床应用必须根据相关的国际标准进行验收检测,并推行运行中的质量控制程序,保证激光打印照片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激光打印图像质量控制标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打印图像质量控制标准探讨贾绍田孙璐刘建新阎罡激光打印成像,隶属硬拷贝技术[1]。为普及推广这一新技术,确保图像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笔者将激光打印成像系统质量控制(QC)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我们使用的设备是柯达XLP-100型激光打印机,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儿童低剂量胸部CT与传统的滤过反向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的图像质量、噪声和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扫描的胸部CT检查作为试验组,年龄29天~16岁(中位年龄3.3岁),检查时根据年龄分为4组,o~12月预设噪声指数11HU,1~3岁预设噪声指数13HU,4~6岁预设噪声指数15Hu,7~17岁预设噪声指数17HU,将所有图像经ASIR30%重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80例经ATCM扫描的儿童胸部CT检查,1~7岁预设噪声指数8HU,7~17岁预设噪声指数12HU,未经ASIR技术重建图像。测量所有病例左心室及同层面图像的背部肌肉客观噪声值,由两位医师分别用5分制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和噪声程度,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同时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01)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试验组客观噪声平均值为10.49±1.65,对照组客观噪声9.16±1.52,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主观图像质量接受率为3.90和3.98,所有图像合乎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k=0.64);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CTDIv01分别为(1.19±0.78)mGy和(2.62±0.93)mGy,试验组CT-DIvol比对照组降低了54.6%,两者间差异明显(Pd0.001)。结论应用ASIR技术可获得稳定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可以能进一步有效减低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冲洗机质量控制(QC)管理图进行分析,对图表数据及其走势做出评价和解释,从而加强对冲洗机的科学化管理,促进QC工作的深入开。方法 测量每天QC光楔片的感度、对比度、最小密度,记录在QC管理图中,求出药液1个循环周期(3周以上)的均值(-↑x)、标准差(s)、极差(R),进一步对趋向图做出评价和解释,指导管理决定的制订和实施。结果 利用监控所得感度、对比度数据建立的相对频率分布图,笔者可以判断它是否是对称的钟型曲线。若是正态分布,则进一步观察标准差。-↑x 2s位于相应性能指标的上下控制限内,则说明冲洗机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结论 统计学方法的指导,使得冲洗机的QC工作更加科学、量化,进一步加深了对趋向图的理解和运用程序,使质量管理迈向1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DR质量控制,以提高照片质量,为诊断医师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方法:本文从机器设备、影像采集、图像后处理、激光打印系统、以及自动洗片机冲洗系统等方面分别做了控制方法介绍。结果:通过实施DR质量控制,照片质量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也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废片率明显降低.病人受照射剂量大大减少。结论:加强对数字摄影各环节的监控,不仅能提高照片质量,满足临床需要,而且为在影像科范围内实现图像传送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 ,经激光打印机打印 ,再经自动洗片机冲洗 ,最终形成激光照片用于临床诊断 ,这个过程称之为MR成像链。如何调整它们的技术参数 ,以达到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高质量照片呢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未见报道。现就笔者应用调节参数的体会报告如下。使用PhilipsEclipse 1 .5T磁共振成像仪 ,KonicalLaserImager 1 0A打印机 ;KonicaSRX 2 0 1自动洗片机 ,调节的技术参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 :图像的窗宽、窗位 ;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 ;激光相机的信号 密度曲线 ,洗片机显影液的温度、走片速度。1 图像的窗宽、窗位与显示器的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影(D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常规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组病人和DR组各50例。常规组用岛津500mA X光机,注射造影刺后7、15、30min照片;DR组使用GE TH-600数字X光机,电视监视下即时曝光,曝光方式选用单脉冲或1-4帧/秒连续采集,存储,筛选图像后处理。由Kodak EK-160激光打印机与Kodak X-2000型洗片机连接打印出图像。结果常规组图像比较差的占45.6%:DR组图像较差的占22%。常规组全尿路显示清晰占32%,DR组占82%。结论DR组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可实时显示泌尿系结构和病变,大大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中上腹正常淋巴结的多排螺旋CT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成年国人中上腹淋巴结大小正常CT观察标准;探讨影响中上腹正常淋巴结多层螺旋CT观察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排除可能引起腹部淋巴结增大的因素,120例行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的成年人纳入本研究。使用工作站,分别采用两种窗技术对中上腹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出现率等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采用窗宽350HU,窗位30HU观察,上腹部9个部位淋巴结最大短径上限分别为:肝胃韧带6.1mm,门腔间隙8.2mm。胃结肠韧带3.8mm,脾胃韧带2.4mm,腹腔动脉周围6.3mm,肠系膜血管周围6.5mm,膈脚后6.3mm,腹主动脉周围上部6.9mm,腹主动脉周围下部9.8mm。不同窗技术条件对腹部淋巴结的观察有影响,窗a(窗宽350HU,窗位30HU)淋巴结显示率及其最大短轴上限值大于窗b(窗宽200HU,窗位60HU)。腹部脂肪量对淋巴结的显示率有影响,但当腹部脂肪量达到一定量后,显示率并不随脂肪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上腹部淋巴结最大短径上限按部位有所不同,腹膜后淋巴结有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趋势。观察时采用的窗条件对淋巴结正常上限值测量及显示率有影响。观察个体腹部脂肪量对腹部淋巴结在CT观察时显示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尿液干化学法与显微镜法白细胞结果进行比较,以对白细胞进行最准确的检测。方法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法,对485份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尿液分析仪法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法在尿检中比较得出:干化学分析法检测为阴性的有416份,占85.8%,显微镜分析组为阴性的有423份,占87.2%,两者结果不符的分别有69(14.2%)、62(12.8%)。两种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化学分析法和沉渣镜检法由于使用原理不同,检测结果也可能有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两种方法,可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法对尿液白细胞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进行64层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MSCT三联检查能够在8s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影响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复位质量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48,自引:12,他引:48  
目的:探讨影响移位髋臼骨手术复位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1990年3月-1999年7月共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189例,年龄8-53岁,平均32岁,根据可能影响骨折复位质量的常见原因进行分组,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解剖复位率在最近和最初的4.5年手术组分别是89.7(105/117)和63.9%(46/72);在简单和复杂型骨折组分别是97.8%(89/91)和63.3%(62/98);在伤后手术时间<3间和≥3周组分别是88.6%(101/114)和66.7%(50/75);在复杂型骨折组,由双入路和前后方单一入路手术获得的解剖复位率分别是84.8%(28/75),在复杂型骨折组,由双入路和前后方单一入路手术获得的解剖复位率分别是84.4%(28/33)和51.0%(25/49);获2-10年远期随访的136例中,解剖和非解部复位组的功能优良率分别是83.6%(92/110)和38.5%(10/26)。以上各因素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医师经验,骨折类型,伤后手术时间以及入路选择均有骨折复位质量和临床疗效产生显著影响,克服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将有利提高复位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高处坠落伤250例伤情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77年6月至1992年6月,收治了高处坠落伤250例,现对其伤情特点及救治原则进行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50例,男性162例(占64.8%),女性88例(占35.2%);成人198例(占79.2%),儿童52例(占20.8%)。伤因:高处作业不慎坠落150例(占60%),山上摔下,顺坡滑行55例(占20%),小孩玩耍不慎自窗台掉下25例(占10%),自杀跳楼20例(占8%)。坠落高度:l~10m。伤型:本组病例多发伤有202例(占80.8%),单一伤48例(占19.2%)。25O例725处伤,人均2.9处伤。开放伤287处(占37.4%),闭合伤438处(占62.6…  相似文献   

13.
_目的:以常规颅脑 CTA 为对照,研究双能量 CT 单能谱成像用于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后评估的最佳能量范围。方法:对36例患者40组双能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双能量单能谱软件在60~100 keV 之间每隔10 keV 值进行单能量图像重组,平均加权120 kV 为常规 CTA 图像,共6组图像。分别测量每组图像伪影影响最重的脑组织和血管CT 值,评估线束硬化伪影和血管对比度,并对单能量和 CTA 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60~100 keV 之间单能量图像的动脉瘤夹金属伪影分别为(116.9±73.0)、(72.4±37.3)、(49.8±27.0)、(34.8±20.7)和(26.7±18.2)HU。常规CTA 图像的硬化伪影(62.5±31.6)HU 与70~80 keV 单能量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100 keV 的单能量图像硬化伪影低于常规 CTA。60~100 keV 单能量图像的血管对比度分别为(301.9±74.9)、(217.6±54.2)、(163.8±41.8)、(126.9±34.2)和(103.1±46.1)HU,常规 CTA 的血管对比度(183.5±48.8)HU 与70~80 keV 单能量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100 keV 和常规 CTA 图像质量为优和良的比例分别为20.0%、47.5%、85%、35%、15%、65%。结论:双能量 CT 成像用于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后患者评估的最佳能量范围是70~80 keV,80 keV 有望成为最佳单能量成像点。  相似文献   

14.
多波长多功能激光系统治疗皮肤色素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并比较多波长多功能激光系统治疗不同皮肤色素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皮肤色素损害患者326例,其中太田痣101例、咖啡斑23例,雀斑8例,色素痣15例,毛痣31例,文身75例、文眉(文眼线)73例,应用多波长多功能激光系统,针对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不同波长和工作参数进行激光褪色治疗。结果:经过1-8次治疗,不同皮肤色素损害的有效率分别为:太田痣82.2%、咖啡斑60.9%,雀斑62.5%、色素痣66.7%、毛痣74.2%、文身96.0%,文眉(文眼线)91.8%,所有病例在治疗后均未遗留瘢痕。结论:应用多波长多功能激光系统治疗皮肤色素损害对文身、文眉(文眼线)的褪色效果最好,对太田痣,雀斑的褪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度各科室共上报传染病136例,其中57例为门诊病例,76例为住院部临床科室病例,无漏报病例,报告率为100%。在报告的全部传染病病例中,结核病所占的比例最大,占61.76%;其次为包虫病,占12.50%;尖锐湿疣、淋病各占6例;乙型肝炎6例,流行性腮腺炎5例,感染性腹泻2例;手足口病、伤寒、水痘、猩红热各1例(详见表1)。上报的136传染病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43例,分别占报告总数的68.38%和31.62%(详见表2)。136例上报的传染病例中,有9例为未成年人(〈14岁),占总报告数的6.12%;青壮年(15.60岁)为111例,占总报告数的81.62%;老年人数(〉60岁)为16例,占12.26%(详见表3)。传染病职业分布为:工人12例,占总数的8.82%;  相似文献   

16.
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计算机X线摄影(CR)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CR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水平,促进数字化影像标准的制订。方法 北京市内9家三级甲等医院提供的107张有问题的CR照片,组织放射科的医师、技师、工程技术人员20余名对其出现问题的现象、原因逐片分析、讨论、记录和统计。结果 107张有问题的CR照片,属于人为与外在因素造成的现象有36张(33.64%);成像板(IP)在读取过程或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伪影29张(27.10%);与IP相关原因所致图像伪影15张(14.02%);摄影条件选择不当造成图像质量不佳13张(12.15%);打印机故障造成的废片9张(8.41%);后处理不当造成图像假象或质量不佳5张(4.67%)。通过对107张CR废片原因分析,60.74%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所致,35.51%是CR技术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是后处理不当造成。结论 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制订数字化影像质量标准,加强新技术理论学习,合理应用后处理功能,是保证CR图像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R(digital Radiography,DR)数字成像在膝关节摄影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0例DR数字成像膝关节摄影的X线照片质量,并加以总结。结果:400例膝关节DR照片中,甲级片378例,占94.50%,乙级片22例,占5.50%。膝关节退行性改变48例,占12.00%,髌骨骨折65例,占16.25%,股骨下段骨折32例,占8.00%,胫腓骨上段骨折37例,占9.25%,胫骨上段骨折35例,占8.75%,腓骨上段骨折22例,占5.50%,其余病例正常。结论:DR系统在骨与关节、软组织的X线诊断中已广泛应用,检查简便、经济,是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20例(525条肢体),其中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24例(422条肢体),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6例(103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激光加小切口静脉团点状剥脱和激光治疗联合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肢无切口的有126条(占24.0%),小腿仅有1~3个1.0~2.0em小切口的有216条(占41.1%),大腿根部有切口(包括103条做戴戒术的肢体)的183条肢体(占34.8%)。随访3—40个月,共随访380例(占90.5%),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术后有27条肢体复发(复发率6.4%),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术后有8条肢体复发(复发率7.8%)。结论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手术简单、创伤小,基本不影响下肢的美观,易为患者接受。术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下鼻甲消融治疗鼻塞的效果。方法对1284例鼻塞患者采用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RX45刀头行下鼻甲打孔消融。结果鼻塞患者一次治愈1135例(占88.40%),二次治愈70例(5.45%),鼻塞症状缓解71例(5.53%),无效8例(0.62%)。结论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塞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微创、不破坏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内软斑块的准确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内斑块密度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4具成年人尸体心脏标本,将取自标本心室内血栓和心包脂肪颗粒(大小分别为2.0、1.5、1.0、0.5mm)置入冠状动脉模拟冠状动脉内斑块。对比剂配成1:30、1:40、1:503种浓度注入冠状动脉内。原始数据以2种不同层厚(1.00、0.75mm)重建横断面图像。结果当对比剂浓度为1:30时,血栓CT值分别为109HU(层厚1.00mm、大小2.0mm)、115HU(层厚1.00mm、大小1.5mm)、101HU(层厚0.75mm、大小2.0mm)、113HU(层厚0.75mm、大小1.5mm);脂肪CT值分别为-23HU(层厚1.00mm、大小2.0mm)、-17HU(层厚1.00mm、大小1.5mm)、-9HU(层厚1.00mm、大小1.0mm)、~27HU(层厚0.75mm、大小2.0mm)、-19HU(层厚0.75mm、大小1.5mm)、-13HU(层厚0.75mm、大小1.0mm)。当对比剂浓度为1:40时,血栓CT值分别为79HU(层厚1.00mm、大小2.0mm)、87HU(层厚1.00mm、大小1.5mm)、115HU(层厚1.00mm、大小1.0mm)、73HU(层厚0.75mm、大小2.0mm)、80HU(层厚0.75mm、大小1.5mm)、110HU(层厚0.75mm、大小1.0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1HU(层厚1.00mm、大小2.0mm)、-22HU(层厚1.00mm、大小1.5mm)、-10HU(层厚1.00mm、大小1.0mm)、-35HU(层厚0.75mm、大小2.0mm)、-25HU(层厚0.75mm、大小1.5mm)、-19HU(层厚0.75mm、大小1.0mm)。当对比剂浓度为1:50时,血栓CT值分别为53HU(层厚1.00mm、大小2.0mm)、60HU(层厚1.00mm、大小1.5mm)、63HU(层厚1.00mm、大小1.0mm)、51HU(层厚0.75mm、大小2.0mm)、64HU(层厚0.75mm、大小1.5mm)、67HU(层厚0.75mm、大小1.0mm)、145HU(层厚0.75mm、大小0.5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9HU(层厚1.00mm、大小2.0mm)、-28HU(层厚1.00mm、大小1.5mm)、-22HU(层厚1.00mm、大小1.0mm)、17HU(层厚1.00mm、大小0.5mm)、-41HU(层厚0.75mm、大小2.0mm)、-36HU(层厚0.75mm、大小1.5mm)、-27HU(层厚0.75mm、大小1.0mm)、3HU(层厚0.75mm、大小0.5mm)。血栓的密度值与层厚无关(t=-0.143,P〉0.05),但与斑块大小(t=-6.624,P〈0.05)和对比剂浓度(t=-8.184,P〈0.05)相关。层厚这个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1.00与0.75mm的层厚过于接近,以及样本量较少所致。层厚(t=-2.595,P〈0.05)、斑块大小(t=-12.369,P〈0.05)和对比剂浓度(t=-7.814,P〈0.05)均为影响脂肪密度值的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斑块的密度值与斑块大小、层厚及对比剂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