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以往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联合顺铂(cisplatin,DDP)(TP方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小,得出的结果不一。本研究比较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与DDP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5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TP方案放化疗组(TP组)30例:同期DDP放化疗组(DDP组)27例。两组诱导化疗采用TP方案(Docetaxel 70mg/m^2第11天,DDP80mg/m^2 d1),每3周1次,共2周期。同期化疗(每3周1次,共2周期):TP组采用TP方案(Docetaxel 60mg/m^2 d1,DDP80mg/m^2 d2):DDP组采用DDP80mg/m^2 d1。照射野采用CT-Sim设计,常规分割放疗。结果:57例患者完成诱导化疗111周期;53例患者完成同期化疗103周期。诱导化疗终止4例,同期化疗终止3例。所有入组患者都完成放疗。诱导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和口腔粘膜反应。TP组3~4度白细胞减少、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期放化疗中,TP组患者100%使用G—CSF,明显高于DDP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期放化疗后鼻咽部病灶完全缓解率:TP组93.3%,DDP组96.3%:区域淋巴结完全缓解率:TP组92.9%,DDP组91.3%。两组肿瘤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同期放化疗的肿瘤缓解率与DDP同期放化疗相似。TP同期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比DDP同期放化疗高,但在G—CSF支持下,患者能耐受。TP方案的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配合同期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行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SIB—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Gy/30次。放疗期间每周1次化疗,顺铂(DDP)40mg/m^2。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计划肿瘤靶区(PGTV)1D。的平均剂量为70.48Gy,平均体积为98.5%;PGTV1、PGTV2、计划淋巴结转移灶靶区(PCTV)1和P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8、66.4、62.3和54.8Gy。皮肤、黏膜、涎腺和咽的Ⅲ度急性不良反应仅发生在少数病例中,分别占33%、10.0%、6.6%;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白细胞减少,对症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疗程。患者中位随访期6.5(4—1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结论SIB—IMRT在初治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可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复发、转移子宫颈癌的疗效、剂量学及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复发转移子宫颈癌62例,其中IMRT组29例,3DCRT组33例,均行直线加速器6 MV X线放疗,单次剂量1.8~2.2 Gy,每周5次,共18~33次,处方剂量40~60 Gy,中位剂量52.8 Gy。同时对IMRT组的患者设计行3DCRT,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及器官(OAR)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组膀胱和小肠的最高剂量分别为(4642.71±805.53)cGy和(4240.36±572.51)cGy,低于3DCRT组的(5057.53±1998.03) cGy和(5953.99±1180.81)cGy(P<0.05);IMRT计划中PTV的最高剂量(5245.68±365.26)cGy高于3DCRT的最高剂量(4801.27±346.25)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 %(19/29)、42.1 %(8/19)、25.0 %(2/8),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28例死亡病例中,21例死于肿瘤进展,7例死于远处转移;3DC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6 %(20/33)、35.0 %(7/20)、14.3 %(1/7),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32例死亡病例中,24例死于肿瘤进展,8例死于远处转移。IMRT组和3DCRT组比较,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RT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组,尤其是Ⅰ级和Ⅱ级,IMRT组为24.1 %(7/29),3DCRT组为33.5 %(11/33)。结论 IMRI对于复发转移子宫颈癌疗效较3DCRT更好,可以在提高肿瘤剂量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和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初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急性毒性反应。方法4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14例,Ⅳa期16例;22例单纯根治性放疗,19例放化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和锁骨上靶体积采用下颈前切线野常规照射。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0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 5-Fu化疗1~2周期或单药DDP方案化疗4~6周。采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未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1年局部区域无进展、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2.6%、92.6%及100.0%。结论IM-RT在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Arc )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治疗鼻咽癌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探索不同T 分期从何种技术获益最大。方法:选取60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2008分期T 1~2期20例,T 3 期20例,T 4 期20例。使用瓦里安公司Eclipse 系统,每例患者分别制定RapidArc 和固定野IMRT 计划,比较两者靶区覆盖、危机器官剂量、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IMRT 和RapidArc 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匀性和适形性相当。按T 分期分层比较,T 4 期患者RapidArc 组PGTV、PTV 1、PTV 2 的靶区剂量较高(P < 0.05),PGTV 均匀指数较好(P = 0.059)。 RapidArc 组视神经、晶体、颞叶、腮腺V 20、喉、颞颌关节受照剂量均较低(P < 0.05)。 按T 分期分层比较,脑干剂量T 1~2 期、T 3 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 4 期患者脑干D 1% 、Dmax剂量RapidArc 组较IMRT 组低(P < 0.05)。RapidArc 和IMRT 相比,治疗跳数节省65% ,治疗时间节省63% 。结论:RapidArc 和9 野IMRT 治疗鼻咽癌均可满足临床要求,Rap?idArc 可明显降低正常器官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跳数。对局部早、中期(T 1~3 期)患者,两者有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但对局部晚期(T 4 期)患者,RapidArc 更具有将高剂量区集中在靶区而减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陈华江  凌昕  李浦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42-845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观察术后IMRT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同时作IMRT及3D-CRT计划,处方剂量4500cGy,分割剂量180cGy。[结果]与3D-CRT相比,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平均剂量更高(P〈0.05),肝脏平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P〈0.05),左肾V12.5、V22.5亦显著降低(P〈0.05)。46例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8.0%、80.0%,死亡的6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结论]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相对3D-CRT,术后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临床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T1-2期鼻咽癌IMRT中基于RTOG推荐靶区和中国靶区IMRT计划之间后组颅神经NTCP的差异,为鼻咽癌IMRT中后组颅神经保护提供剂量体积效应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间T1、T2期鼻咽癌病例共20例,分别在其CT定位影像上勾画后组颅神经。根据RTOG0225推荐方法(RTOG靶区方法)和2010年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靶区定义方法(中国靶区方法)勾画靶区和设计治疗计划,计算两种靶区定义方法之间后组颅神经受量及NTCP差异性。结果 RTOG靶区和中国靶区方法的左、右侧后组颅神经受量Dmax分别为(7450±273)、(7294±309) cGy和(7361±160)、(7190±395) cGy (左、右侧P=0.018、0.042);Dmean分别为(6735±285) 、(6660±333) cGy和(6446±429) 、(6299±467) cGy (左、右侧P=0.000、0.000);NTCP分别为(60±10)%、(57±13)%和(51±15)%、(45±17)%(左、右侧P=0.000、0.000)。结论 鼻咽癌IMRT中将后组颅神经作为常规OAR来精确勾画并进行剂量评估和NTCP预测是可行的;后组颅神经的NTCP与其靶区接受剂量和受照体积密切相关;中国靶区方法的后组颅神经受量和NTCP都明显小于RTOG靶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希存,DOC)联合顺铂(DDP)、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远处转移鼻咽癌的初步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治疗晚期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2例,给予DOC 75 mg/m2及DDP 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500 mg/m2,第1~5天持续静脉灌注;每3周为1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期,观察毒副反应并评价化疗疗效。结果CR 5例(15.6%),PR 18例(56.3%),SD 7例(21.9%),PD 2例(6.3%)。总有效率72.0%。该方案最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占68.8%;Ⅱ~Ⅲ度血小板下降占50.0%,其余毒副反应则可以耐受。结论多西他赛(希存)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远处转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蒋海兰  黄慧娴  刘绪 《肿瘤学杂志》2021,27(11):926-932
摘 要:[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对颈部临床靶区进行剂量优化,在不影响靶区覆盖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对甲状腺是否有剂量学获益。[方法] 选取29例已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调取定位CT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包括甲状腺),分别设计两种调强计划,不对颈部Ⅳ区优化组(参照ICRU50和62号报告进行勾画,包含整个Ⅳ区)和对颈部Ⅳ区优化组(甲状腺出现的区域只包括颈内静脉周围部分)的计划。甲状腺剂量限制参数:Dmean<45 Gy、V30<62.5%和V45<50%。当靶区剂量覆盖与甲状腺的剂量限定不能同时满足时优先保证靶区足够的剂量覆盖。[结果] 两种计划各靶区95%处方剂量的体积、适形指数和剂量均匀性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Vnx和 PTVnd大于110%处方剂量的体积也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计划中PTV2的V93有统计学差异(P=0.017),但两种计划均满足接受<93%处方剂量的体积<1%的目标要求。对颈部靶区进行优化后可以显著性降低甲状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V20、V26、V30、V35、V40、V45、V50、V55以及V60。两组间甲状腺V10、V15和V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分期N0~1期和N2~3期患者对颈部临床靶区进行优化后,与未进行优化相比,甲状腺最小剂量、平均剂量、V26、V30、V35、V40、V45、V50和V55显著性减少(P均<0.05),且当淋巴结为N2~3期时,甲状腺最大剂量也明显减少(P=0.013)。[结论] 鼻咽癌在IMRT计划设计时,在保证靶区足够的剂量覆盖且不影响其他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对颈部Ⅳ区进行优化可减少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0.
128例初治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咽癌IMRT 初治患者12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9例,Ⅲ期58例,Ⅳa期49例。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为(70~74)Gy分30次,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8~70)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1(CTV1)(60~64)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2(CTV2)(50~54)Gy分30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局部控制率计算,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2月(6~24月),1、2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9%,1、2 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2%、88.3%,1、2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1%和93.8%。N分期是影响有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 P =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38.8%、48.4%、7.8%、0。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67.2%, Ⅱ级19.5%。结论鼻咽癌IMRT 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与颈淋巴结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顺铂与多西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初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3例,年龄13—72岁(中位年龄53岁),男39例,女24例,其中Ⅲ期42例、Ⅳa期21例。随机分为两组,顺铂加调强放疗组(DDP组)32例,多西紫杉醇加调强放疗组(DTX组)31例,DDP组为放疗期间每周用顺铂25mg/m^2;DTX组为每周用多西紫杉醇25mg/m^2。共用5—6次。调强放疗给鼻咽部肿瘤(PGTVnx)70.6—76.6Gy/(31—33)次、颈部肿大淋巴结(PGTVnd)61.6—70.6Gy/(28—33)次。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按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第3版(CTCAEV3.0)分级。结果:DDP组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DTX组44个月;DDP组出现Ⅲ级血液不良反应为2例,无Ⅳ级血液毒性,DTX组出现Ⅲ级血液不良反应3例,Ⅳ级1例,两组均未见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及败血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11)。DDP组Ⅲ度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为18例,无Ⅳ度反应;DTX组Ⅲ度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为19例,Ⅳ度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04)。两组3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6%、81.3%、90.5%;93.1%、85.3%、91.8%;两组5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7%、72.6%、86.6%;93.1%、80.7%、91.8%。两组3年、5年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与多西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基本相似,不良反应多西紫杉醇组稍重,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诱导化疗+奈达铂同期IMRT与顺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2012年间5个治疗中心共 223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 113例采用多西他赛(65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1天)诱导化疗2周期,奈达铂(40 mg/m2第1天)每周方案同期IMRT;对照组 110例采用相同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IMRT顺铂(40 mg/m2第1天)每周方案同期IMRT。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不良反应行z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9.1%。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有效率均为100%,试验和对照组 2年LRFS、RRFS、DMFS、OS分别为94.0%和93.4%、94.2%和94.1%、88.2%和86.7%、90.3%和87.3%(P=0.757、0.478、0.509、0.413);试验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对照组高(P=0.027、0.028、0.035),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0);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低于对照组(P=0.023),两组口腔黏膜炎、口干发生率相近(P=0.483、0.781)。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诱导化疗+奈达铂同期IMRT的近期疗效与顺铂的相似,胃肠道反应轻患者可耐受,但其骨髓抑制较重使用时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适形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患者口咽危及器官勾画方法、口咽黏膜毒副反应防治与受照剂量-体积的关系。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89例初治NPC患者进入研究,患者均接受适形调强放疗。口咽及下咽勾画为危及器官。放疗前及放疗中每周观察并评价咽喉部黏膜反应程度,定期随访患者口咽、下咽黏膜恢复情况,并结合口咽、下咽剂量体积直方图( dose-volume histogram,DVH)进行分析。结果:口咽受照射的平均剂量为(4743.1±574.1)cGy(3469.5-6121.7cGy),下咽的平均剂量(4284.3±491.8)cGy (2867.6-6452.3cGy),0-4级急性口咽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7%、74.3%、8.9%、1.1%、0%。放疗过程中口咽黏膜反应与口咽受照平均剂量、V40、V45、V50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得出口咽受照射平均剂量诊断显著,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最佳临界点为4890.2cGy,曲线下面积为0.869(P〈0.01)。结论:患者放射性口咽黏膜炎与口咽受照体积、剂量显著相关,建议口咽平均剂量小于4890cGy,下咽小于40-45Gy,同时应尽量减少50Gy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正确勾画口咽、下咽范围,综合口咽受照平均剂量和剂量体积,优化决定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对减少放射性口咽、下咽黏膜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和顺铂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在晚期复发鼻咽癌(NPC)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6例初治转移性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接受docetaxel+顺铂(DDP)+氟尿嘧啶(5-Fu)化疗,其中docetaxel 70 ms/m2静滴,6 h,第1天;DDP 70 ms/m2静滴,第1天,或总量分2~3 d给予;5-Fu 400~500 ms/m2静滴,6 h,第1~5天;每3~4周重复.化疗有效者至少4~6个疗程或一直治疗至疾病进展(PD)为止.结果本组有51例(91.1%)患者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32例,稳定(sD)9例,进展(PD)5例,总缓解(CR+PR)率为72.5%(37/51),CR率为9.8%(5/51),sD率为17.6%(9/51).在初治的17例患者中,CR 5例,PR 9例,SD 3例,无PD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82.4%,CR率为29.4%;在复治的34例患者中,PR 22例,SD5例,PD 7例,治疗后有效率为64.7%,无CR患者.经随访,有12例患者进展,其中5例死亡.全组56例患者共接受196个疗程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其次为脱发、乏力、口腔黏膜炎和腹泻.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8.0%,其中Ⅲ~Ⅳ度者占21.6%.有2例发生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经积极处理好转,未出现严重的全身感染和与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docetaxel联合5-Fu、DDP方案是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的有效方案,临床使用安全,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顺铂(DDP)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DDP联合氟尿嘧啶(5-FU)方案(PF方案)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分为两组,40例接受PF方案同步放化疗(5-FU500mg/m静滴,d1~d5;DDP80mg/m静滴,d1,21天为1周期),36例接受DDP单药同步放化疗(DDP40mg/m2静滴,每周1次,共7次)。鼻咽部病灶及颈部阳性淋巴结给予放疗总量为70Gy,颈部预防性照射给予放疗量50Gy。结果 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PF方案组及DDP单药组有效率均为100%。PF方案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DDP单药组分别为100%、89%(P>0.05);PF方案组与DDP单药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5%和75.0% (P>0.05);PF方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0.6个月,DDP单药组为48.0个月(P>0.05)。两组毒副反应以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及白细胞减少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P单药与PF方案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相近,患者均可耐受,但DDP单药组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6年6月15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n=82)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n=71)。同步组化疗方案为泰素25mg/m^2,或顺铂30mg/m^2,共6~8周。两组放疗方案相同,放疗技术采用常规或IMRT,原发肿瘤和阳性淋巴结总剂量为70~76Gy。[结果]治疗结束时,同步组的淋巴结CR率稍高于单放组(52.0%vs.48.5%,P=0.058)。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复发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同步组为93.5%、83.3%、96.3%和86.7%,单放组为87.3%、76.2%、95.3%和80.4%,差异均无显著性。在Ⅲ期患者中,同步组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6.9%,显著高于单放组的78.9%(P=0.034)。[结论]同步放化疗降低了Ⅲ期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率,提高无瘤生存率,远期结果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PF(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及TP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诱导化疗联合IMRT及辅助化疗的134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GP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PF组(顺铂25 mg/m2,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2,第1~5天,持续静脉滴注)及TPF组(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2,第1~5天,持续静脉滴注)分别纳入55、20和59例患者。诱导化疗每21 d重复,2~3个疗程后行IMRT。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0~70.4)Gy/(30~32)次和66.0 Gy/(30~32)次。放疗结束28 d后行辅助化疗2~3个疗程,方案与之前接受的诱导化疗方案相同。随访并比较3组不同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及辅助化疗方案的患者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RFS)情况。结果:GP组、PF组和TPF组的5年OS率分别为91.9%、75.1%和90.8%,5年LRFS率分别为95.8%、82.3%和96%。GP组的5年OS率(P=0.041)高于PF组,TPF组的5年LRFS率高于PF组(P=0.043)。TPF组和GP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IMRT及辅助化疗治疗无远处转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可能优于PF方案,尚待大样本数据验证。三药联合的TPF方案并未优于GP方案。可考虑展开Ⅲ期临床试验评价GP方案诱导化疗在无远处转移初治鼻咽癌人群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TPF诱导化疗加紫杉醇或顺铂同期IMR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替吉奥(S-1)同步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诱导化疗联合S-1同步IMRT治疗3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采用TPF方案:紫杉醇(PTX)135 mg/m2,静滴,d1;顺铂(DDP)80 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 FU)750 mg/(m2&#8226;d),持续静脉泵入,d1~d5(120 h)。21天为1个周期,共行2个周期。同步化疗采用替吉奥(S-1)单药,40 mg/m2,口服,2次/日,d1~d14。21天为1个周期,共行2~3个周期。同步放疗PGTVnx(69.96~73.92)Gy/33 f,PGTVnd 69.96 Gy/33 f,PTV1 60.06 Gy/33 f,PTV2 50.96 Gy/28 f,PTVnd 50.96 Gy/28 f,1次/日,5次/周。结果 38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诱导化疗和2~3个周期同步放化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评价即刻疗效,获CR 29例,PR 8例,SD 1例,有效率(RR)为974%。治疗结束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获CR 33例,PR 5例,RR为100%。诱导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同步放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口腔黏膜炎、放射野内皮炎、吞咽痛。其中3级口腔黏膜炎、放射野内皮炎、吞咽痛的发生率分别为7.9%、2.6%、2.6%,均无4、5级毒副反应。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同步替吉奥化疗联合IMRT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好,且毒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B组(对照组):调强放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调强放疗加或不加下颈普放。原发灶及上颈采用调强放疗(IMRT),下颈采用IMRT或普放。采用逆向TPS。各靶区处方剂量均以其PTV定义。鼻咽肿瘤(GTVnx)和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9—72Gy。鼻咽预防区域阳V,处方剂量为60-65Gy。颈部预防区域PTV2处方剂量为50—60Gy。常规剂量体积保护关键器官。化疗采用DDP60mg/m2 d,ivdvip,5-FU750mg/m。d2-4 iv dvip。与放疗同时开始,间隔3周,重复2—3个疗程。结果:A组鼻咽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81%(24/30)、96.67%(29/30),B组鼻咽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50%(15/30)、83.33%(25/30);A组颈部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73.33%(22/30)、90%(27/30),B组颈部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43.33%(13/30)、83.33%(25/30)。两组鼻咽病灶及颈部病灶CR率有显著性差异。但有效率及1、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较B组严重,但患者可耐受。结论:中晚期鼻咽癌(NPC)联合同期化疗短期疗效CR率较单纯放疗好。但长期疗效未显示优越性,不良反应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