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脂肪组织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脂肪仓库,而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脂联素作为脂肪组织特异分泌的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脂肪细胞因子,在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脂联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与肿瘤方面、骨代谢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房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液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有一定关联。现就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杨文平  姜宗飞 《医学综述》2011,17(15):2293-2295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储存器官,也是一种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分泌的众多脂肪因子中,脂联素是唯一随脂肪体积变大而在血液中浓度降低的因子,不但在糖、脂类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血浆中脂联素浓度降低对肿瘤来说可能是一种新的危险因素。现就脂联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它更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影响其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脂联素(Adiponectin)就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参与代谢调节的蛋白质。研究表明,脂联素具有抗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的作用,并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下面就脂联素与AS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玉奇生 《医学综述》2009,15(3):446-449
近年来,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受到关注。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及其受体具有调节内皮功能、抗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硬化、抗炎、调节糖脂代谢等功能,在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脂联素在糖尿病肾病病程中呈特征性变化。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糖尿病肾病遗传易感性相关。脂联素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实现调节糖脂代谢、增敏胰岛素、调节内皮功能等功效,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
王静  周瑞秀  韩玉婷  刘长山 《医学综述》2008,14(8):1142-1144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由它产生的众多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途径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参与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现着重讨论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抵抗素、内脏脂肪素等近几年几个热点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临床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它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也是控制能量平衡的内分泌器官.在代谢改变及受外来刺激时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被共同命名为脂肪细胞因子.目前已发现的有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及脂联素等.脂联素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尤其是内脏组织内的白色脂肪组织是脂肪细胞表达最为丰富的肽类激素,在血液中有较高的质量浓度(5~30μg/L),约占全部血清蛋白成分的0.01%,  相似文献   

7.
脂肪组织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能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脂肪组织也被证实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通过分泌多种激素调节各种生理功能.脂联素因其多效性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表明,包括肥胖、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各种疾病状态与较低的脂联素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桂卿 《医学综述》2014,20(17):3186-318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IR)、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脂肪组织不仅具有调节能量储存作用,同时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各种脂肪细胞因子,如脂联素、瘦素、内脂素、抵抗素、Chemerin等,这些因子通过其表达的增强或减弱不同层面参与机体内分泌代谢过程,包括能量代谢、胰岛素作用及脂类代谢等的调节,并参与肥胖、IR、血压及炎症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脂肪组织除了通过其力学特征或机械功能对周边组织器官产生影响以外,还可以凭借非物理性的内分泌功能通过脂肪因子输出信号方式有效地建立起与呼吸系统等远程器官的互作信息网络,进而参与多种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作为内分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受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近年来,多项流行病调查研究揭示了肥胖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损害重要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分别梳理脂联素、瘦素、内脂素等脂肪因子在COPD中的作用机制,从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角度为COPD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以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形式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脂肪因子,其包括瘦素、脂联素、内脂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白细胞介素6等。其中,脂联素由脂肪细胞分泌并在脂肪组织中大量表达,它以内分泌的形式循环于血液中,具有调节物质代谢及抵抗炎症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脂联素在风湿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在很多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或关节液中表达异常,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因此,对脂联素的进一步研究将为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P)、白介素-18(IL-18)的变化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正常体重(A组,10例)及超重(B组,10例)非糖尿病自愿者,正常体重(C组,32例)及超重(D组,3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APN、IL-18及LP.结果:B组及D组LP、IL-18高于A组及C组(P<0.05),且C组IL-18高于B组(P<0.05),APN在A、B、C、D4组中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与BMI、HOMA-IR正相关,与APN负相关(P<0.05);APN与BMI、LP、HOMA-IR负相关(P<0.05);LP与BMI正相关(P<0.05).结论:低APN和高IL-18血症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其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LP可能只与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脂联素(APN),心肌、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AdipoRl)的表达,探讨三者与血压升高、心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2周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各8只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APN、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心肌、主动脉AdipoRlmRNA表达。结果与同周龄WKY组比较,SHR组收缩压升高,IR程度增加,心脏重量指数(HWI)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增加,主动脉中膜(MT)增厚、壁腔比值(MT/LD)增加,血清APN水平、心肌、主动脉AdipoRlmRNA表达下降(P〈0.05),血清APN(X1)、主动脉AdipoRlmRNA(X2)、HOME—IR(X3)、SBP(x4)与MT/LD有关。结论SHR存在显著的心血管重构,APN及AdipoR1表达下降、IR程度增加;APN及AdipoRl可能是预防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重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10余年针灸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及针灸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论述。分析认为,针灸通过调节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PN)、抵抗素(resistin)等脂肪因子的水平,从而改善肥胖型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PN)和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50例,入院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测定APN,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结果AMI患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AMI患者APN、D-二聚体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49,P〈0.01)。结论血浆APN、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对AMI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病人6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38例)和CHF治疗组(31例)。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6个月,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服厄贝沙坦片(150mg/日)连续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后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素(BNP)和脂联素水平。结果 (1)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治疗前的BNP与脂联素水平成正相关(R=0.36,P〈0.05)。(2)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LVEDD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是两组LVEF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均降低(P〈0.05)。(3)治疗6个月后,CHF治疗组LVEF、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以升高CHF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CHF)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90例,按NYHA分为三组:NYHAⅡ级组(n=30),NYHAⅢ级组(n=30),NYHAⅣ级组(n=30),选择确诊冠心病无心衰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将其中60例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的心衰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与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治疗1月后,复查血清APN和hs-CRP水平。结果:心衰患者血清APN水平较心功能正常者显著降低,随着心功能恶化,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APN水平逐渐减低(P<0.01);试验组升高APN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PN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CHF患者的病情程度;芪参益气滴丸有升高血清APN的作用,对改善心功能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1例,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强化治疗,均服用阿司匹林0.1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总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IMT,并分析IMT与APN、hsCRP、IL-6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IMT、斑块检出率及hsCRP、IL-6的血清浓度均下降(P<0.05,P<0.01),血清APN浓度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MT、APN、hsCRP、IL-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IMT与APN均呈负相关(P<0.01),与hsCRP、IL-6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IMT及血清hsCRP、IL-6,推测阿托伐他汀降低糖尿病患者IMT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脐血APN、新生儿体重、脐血糖化血红蛋白及脐血IR与脂联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在我院住院足月分娩的孕妇91例,根据OGTT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GDM组61例,NGT组30例,检测血清APN、FINS、FPG、HbA1C、脐血IR。结果 GDM组胎儿脐血APN水平与NGT组比较明显较低,新生儿体重及脐血IR水平与NGT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GDM组脐血糖化血红蛋白与NGT组比较稍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脐血APN与新生儿体重及脐血I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GDM孕妇胎儿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胎儿,新生儿体重及脐血IR水平与胎儿脂联素水平有关,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有利于新生儿体重及脐血IR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陈三峰 《实用全科医学》2014,(3):407-408,44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杭州市拱墅区中医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A组,n=30),单纯痛风患者(B组,n=30)和单纯高血压患者(C组,n=3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D组)。详细测量、记录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压、体质量、身高、腰围和臀围等资料,计算其腰臀围比和BMI等数据指标。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抽取清晨空腹4ml肘静脉血液,离心吸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APN和hs-CRP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血清APN和hs-CR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予以分析。结果各组腰臀围比、BMI、血脂、血糖等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I(7.41±1.20)mg/L,(2.83±0.88)mg/L]比较,A、B、C3组血清APN[(3.45±0.86)mg/L,(4.57±0.95)mg/L,(4.42±1.23)mg/L]明显降低,hs-CRP明显升高[(8.47±3.15)mg/L,(7.19±2.40)mg/L,(6.61±2.57)mg/L](P〈0.05);A、C2组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CR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对照组血清APN与hs—CRP表达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而炎症标志物hs—CRP明显升高,提示血清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的发病有着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